秦朝有了「始皇帝」, 為何我們民族自稱「漢」而不是「秦」?

2021-03-05 中外世界觀

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使得現今華夏大地上還存在著一些詞語或者事物,任何一個小小的詞要是追根溯源,細究起來就又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比如說「九州」,以及傳說中的「九鼎」,這些名詞就包含著中華文明起源之初的豐富意蘊。

但真正要說到一個完全能代表我們國家的字,那當之無愧就是「漢」字了。中華大地上的主體民族是漢族,我們自稱為漢人,說的話是漢語,服飾方面也有漢服。在各個方面「漢」這個字就能完全代表中國,還有中國人。

那這樣的傳統由何而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在我國封建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一個朝代,漢朝。漢朝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第一個出現的盛世,其中的漢武帝劉徹被後人稱為「大帝」,可見其歷史功績和地位。

但在漢朝之前,還有一個偉大的朝代——秦朝,並且創建秦朝的嬴政還歷史上首次給國家最高統治者定了個「皇帝」的稱號,靈感來源於 我國遠古時期「三皇五帝」的傳說,而他自己作為第一任皇帝,稱為「始皇」。自此以後,「皇帝」這一稱呼存在了兩千多年。雖然說秦始皇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功績至高無上,地位無人匹敵,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他確實值得這一稱號,並且現在也有說法說他是真正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人物。那為何後來成了「漢」字一統天下,而「秦」字銷聲匿跡的狀況呢?其實這有深遠的歷史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秦朝延續的時間並不長。嬴政開天闢地地完成了大一統,文字、語言、度量衡、驛道,這些深刻惠及後世的政策和工程也初步取得成效。但由於統治時間實在太短,原來各個諸侯國的文化和傳統不可能一朝皈依,所以實際上當時秦始皇只是佔有了土地,並沒有完全同化文化。

更重要的是六國人民的心並不在秦始皇這裡。秦末頻頻發生起義,大多數是在原來六國統治區域,秦地很少發生暴亂。這是因為秦始皇下令修築的眾多奇蹟工程,僱傭或者說奴役的都是六國百姓,所以秦朝在當時以至後來都是不得民心的。

六國百姓對秦的文化認同不夠,使得秦始皇的統一變成一紙空談,後來者漢朝先是休養生息,後又大力驅逐侵犯者,盛世的來臨讓百姓從心底裡認同這個王朝,而「漢」的傳統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關焦點

  • 《始皇帝》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首位皇帝
    儘管我們可以從《史記》中充分地了解到秦始皇的一生,但這段歷史不可避免地被後人賦予了想像色彩。我們心中依舊有無數疑問:他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為何秦朝的統治時期如此短暫?日本學者鶴間和幸選擇了超越《史記》的獨特視角,借用北大漢簡《趙正書》等珍貴史料,將秦始皇作為一個普通的秦代男子「趙正」來看待,並且追溯了秦始皇作為一個人的歷史意義。
  • 大秦帝國:始皇帝率群臣大宴秦文明園
    始皇帝大秦文明園,一個把秦文明刻畫地淋漓盡致的地方。今有幸前來拜謁,鄙人對大秦帝國及大秦文明非一般之嚮往。那是一種熱血沸騰,艱苦樸素,創造奇蹟,開疆拓土,超一流自信的文明淵源。沒有秦的一統,何來漢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在這個大秦文明園裡,以水圍繞的廣場,處處演繹著以水徳的秦帝國風水。始皇帝君臣群像裡,秦文明一幕幕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及至始皇乃秦之巔峰。
  • 我們自稱為「漢人」,為什麼卻不自稱自己為先統一中國的「秦人」
    從學習歷史開始便一直有一個小小的疑問,但現在看來都是可以進行解釋的,例如今天的「我們自稱為「漢人」,為什麼卻不自稱自己為先統一中國的「秦人」」相信也有一些小夥伴不理解,不清楚為什麼這樣自稱,好像從小便是這樣的,今天便來解釋一下,到底為什麼稱之為「漢人」而不是「秦人」。
  • 從古至今,中國有20多個朝代,為何我們偏偏自稱為「漢人」?
    今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除了自稱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最值得驕傲的稱謂——漢人。"漢人"這一稱呼是幾千年來歷史沉澱的瑰寶,兩個字就蘊含了千年文化的傳承。
  • 秦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但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巨大王朝為何會那麼快就滅亡了呢?可以說秦朝滅亡有以下幾個原因:1.統治者大修宮殿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推動秦朝滅亡。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大舉興建各種宮殿以及其他工程,其中就包括阿房宮、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兵馬俑的燒制等。正是因為這樣的重勞動力,致使百姓抱怨連連,也導致了清朝的加速滅亡。
  • 這人擁兵幾十萬,為何不救秦朝
    始皇帝統一中原後,派大將蒙恬領30萬精兵驅逐匈奴,修建萬裡長城以防外患。公元前219年,命任囂、趙佗兩員大將領大秦軍隊50萬平定嶺南。打了4年,終於打贏了,嶺南歸大秦版圖。秦始皇設南海郡,任囂、趙佗駐守。
  • 我們為什麼叫漢族?為何我們叫「漢人」,而不是周人秦人
    漢族的「漢」源自漢朝,但英語中China卻來自秦朝。華夏民族首統一於秦朝,一般來說稱其為「秦人」「秦族」是順理成章的事。
  • 秦朝如果始皇帝不死,可改變世界歷史,扶蘇不死,可改變中國歷史
    因為秦軍的作戰勇猛,在秦朝時期,匈奴民族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侵犯過中原的土地,想想看,如果秦始皇不死,他將統領這樣一支令人膽寒的軍隊,並牢牢掌控之,即便是面對匈奴和中原其他六國的正規軍都無所畏懼,更何況去打擊向劉邦項羽這樣的起義軍。
  • 「中華」是怎麼來的,始皇為何取中原為中華?有何含義嗎?
    談起中國,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我們是中華兒女,但是你們知道中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這還得從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說起,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六國之戰。
  • 秦朝歷史簡介
    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稱始皇帝,定都鹹陽,是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ɡuān吏lì,不再採用世襲制。在朝內設左右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將軍、廷tínɡ尉wèi等官職,任用賢能。又下令統一六國的文字與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訂正的秦篆(小篆)為全國統一字體,並經過大規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面的障礙。
  • 秦二世而亡,陳涉以一戍卒起事,終點燃六國滅秦之火
    賈誼的文中切中了一個要害,那就是因為秦朝統治者不施仁義,才有了陳涉等人的揭竿而起。仁義不施,確實是秦滅亡的原因,但秦施仁義就能夠保證二世不亡嗎?況且秦法的嚴酷不是一天兩天了,秦是以變法而興起的。為何秦並沒有在變法後,變弱直至被其他戰國強國滅掉,卻反過來更強大呢?
  • 新史記-始皇帝·「始」皇帝
    始皇帝第一次把「天下」統一為一個大帝國——秦,第一次把中華各地區組織為一個政治實體,第一次修建貫通全國的「高速公路」——馳道,第一次修建了保護整個北方邊疆的軍事要塞和邊牆,第一次整齊劃一全國的文字、語言、貨幣、度量衡。相比於從前的「中國」,秦帝國才是真正的中國:全國三十六郡,郡守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 明明是秦始皇統一的中國,為何我們族名不是以秦,而是以漢命名?
    明明是秦始皇統一的中國,為何我們族名不是以秦,而是以漢命名?原因有四點 其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到公元前207年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滅亡,不過短短14年的時間。秦朝統一之後存在時間太短,國家認同感沒有能夠形成。其二:秦始皇在徵伐六國的過程中殺人太多,六國舊民多有怨恨。
  • 遊逸飛: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導讀
    根據睡虎地秦簡與張家山漢簡的法律文書,我們已知秦至漢初最基層的史職為世襲性官職:只有「史」的兒子可以在十七歲時進入「學室」、成為「史學童」,用三年的時間學習文字等相關知識,然後通過統一考試,分發為吏。考試成績優異者,有機會進入郡甚至中央政府擔任地位更高的史職。掌握這一制度,我們便可理解為何櫟陽與蘄縣遠距千裡,兩地的獄掾卻可以有所往來。
  •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民族的得名必須先有民族實體的存在,並不是得了名才成為一個民族實體的。」「漢族」這個名稱雖始於漢代,但這個民族當中的人民,是早於漢代以前就存在的。但由於「秦」的統一是暴力統一,思想上仍舊是百家爭鳴的局面,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因此秦朝自己的人民對「秦人」身份的認同感,反而並不強烈。
  • 秦朝專題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就此確立,首都設在鹹陽。秦王嬴政自以為功高「三皇」,德過「五帝」,所以兼採二者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天子的專稱。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孫將是「二世」、「三世」.以至無窮。
  • 秦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後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維護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
  • 遊逸飛: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
    根據睡虎地秦簡與張家山漢簡的法律文書,我們已知秦至漢初最基層的史職為世襲性官職:只有「史」的兒子可以在十七歲時進入「學室」、成為「史學童」,用三年的時間學習文字等相關知識,然後通過統一考試,分發為吏。考試成績優異者,有機會進入郡甚至中央政府擔任地位更高的史職。掌握這一制度,我們便可理解為何櫟陽與蘄縣遠距千裡,兩地的獄掾卻可以有所往來。
  • 穿越秦朝:我一個歷史記者,採訪秦始皇一些敏感話題
    這樣的功績其實比較歷代君王,始皇帝對中原文化的功勞都是極為龐大的,只不過始皇帝留下的功績都被漢朝給撿漏,這也導致了漢朝成為名副其實的「漢」文化發源朝代。但歷史中的始皇帝,真的只有殘暴統治和壓迫底層百姓嗎?其實不然,縱觀始皇帝一生,雖說性情殘暴無情,但其政治理念和國家藍圖目標都是十分的深遠的;或許我們是真的誤解一代偉大的君王。
  • 死去以後才生出的始皇帝——我讀《趙正書》之第四篇《朕姓甚名誰》(一)
    「秦」是「秦朝」的「秦」,也是「秦國」的「秦」。我們一般說「秦朝」,是不包括秦兼併天下之前那一時期的,而「秦國」,則可以兼該秦作為周天子賜封的諸侯國時期和野蠻徵服關東各地後直至其覆亡這整個歷史階段的。有意思的是,秦始皇既不是生在舊諸侯國秦國的疆界內,也不是死在這個秦國的故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