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勸學》
疫情之中,客戶更加深度的網際網路化辦理銀行業務,銀行和客戶之間更多的是非接觸的服務;手機銀行幾乎可以承載銀行所有的業務,銀行的業務線上化和網點替代化成為趨勢。但是,銀行無法解決客戶之間的即時觸達、有效互動、忠誠度和復購裂變等痛點問題。銀行應該怎樣做呢?
一、銀行的客戶流量有哪些?
銀行的客戶流量分為二個層面:一是線下層面。主要是銀行卡帳戶為核心的策略,如社保卡、工會卡、市民卡、代發工資、代收代付、信用卡、ETC、POS、自助銀行等。二是線上層面。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客戶以銀行卡為載體,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聚合支付收單等成為新的客戶流量。
二、銀行有私域流量嗎?
銀行經過多年的時間和業務的積累,有非常巨大的客戶體量和客戶流量。特別是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銀行,有天然的本地客戶資源。銀行雖然建立微信公眾號、電話呼叫中心、網站等溝通渠道,但是這些都是單方面的互動,無法實現和客戶直接產生互動。也就是說,銀行最大的困惑是有客戶流量,卻無法解決客戶之間的即時觸達、有效互動、維護忠誠度和復購裂變等問題。他們不具有私域流量三個屬性:自己所有、反覆觸達、免費。也就是說,是銀行的業務流量,但不屬於銀行的私域流量。這些痛點問題,在疫情之中,全部凸顯出來。
三、銀行用什麼方式實現私域流量?
微信生態最適合做私域流量,因為微信具有幾個基因:一是超高用戶數,根據2020Q1騰訊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近12.03億,幾乎人人都使用;二是根據《微信2018影響力報告》在18歲以下的用戶中,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在2017年達到了97.3%,60歲以上的用戶滲透率達46.7%;三是根據2020Q1騰訊財報顯示,小程序日活4億;四是社交基因。
「在微信裡通過小程序、微信支付,讓產品、服務、銷售線上直達,疫情期間,生意不停擺,建立和維護好屬於自己的忠實客戶圈子。」微信的這些特點,任意其他平臺無法同時具備。同時,微信生態裡的私域流量運營經常是以下幾個層面的混合: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小程序和App。這些組合像一張網,層層過濾篩選用戶,並轉化和留住用戶。
微信為中國人量身定製了網際網路社交圈子。對此我們便要站在圈子的角度去看待微信,現實中的圈子以社交為主,微信的核心價值亮點便在於那裡。因為人們往往會隨大流、相信多數人在做的事情是對的,當身邊有一個喜歡的人向人們推薦一件產品時,人們往往會對這件產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微信社群能解決什麼?
微信社群是怎麼形成的呢?通過一個個熟人邀請拉新形成了一個個微信社群。而微信社群就像織了一張巨大的關係網。對於群內的任何一個人而言,都至少有一到兩個的熟人(拉我進來的人和我拉進來的人)。而這張串聯社群內所有人的網,是基於感情維繫的,信任度、影響力在微信社群中至關重要。
如果銀行運用微信社群媒介,向群內定期推送金融知識、理財知識、金融安全、生活知識、社區服務、政策法規、商圈特惠等優質內容,可持續獲得客戶的關注。獲取客戶的認同和信任,從而在社群中客戶和銀行之間形成強大的情感粘性,形成高頻的互動;在此基礎上,在通過優勢產品逐步引導客戶到銀行(線上或線下)辦理業務。同時設計積分、累計兌換獎品、合伙人等模式,來鎖定客戶忠誠,降低客戶流失率,吸引其他的客戶參與。
五、銀行需要怎樣的社群運營?
這對銀行來說是一個新課題,儘管銀行員工每天都面對。銀行不僅要建群,還要內容輸出,實現深度粘性,傳播產品信息,最終實現產品銷售和用戶增長。
1、銀行建社群嗎?
現階段更多是銀行員工自己建的群,這個是員工個人的私域流量,這些群會隨著員工的調動和離職而流失。銀行作為商業機構必須建立官方的微信群,和客戶之間保持定期良性的互動,這才是銀行自己的私域流量。
案例一:針對疫情期間出門營銷可執行度不高這一特殊情況,江蘇鎮江農商銀行借力「疫情危機」,轉為「營銷契機」,策劃了《「銀」在線上,「微」你而來》網絡營銷大賽,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實現了線上獲客、活客。
2、銀行的社群內容運營是什麼?
銀行的社群內容有著明顯的行業特性,必須緊緊圍繞金融知識、投資理財、金融安全、政策法規、反詐騙等核心知識,保障客戶的金融財產安全,幫助客戶保值增值;同時要具有生活知識、社區服務、商圈特惠、便民服務、愛心公益等內容,這些日常生活中高頻可見、貼近生活、接地氣的內容,可以提高群成員的活躍、參與和互動。
案例二:郵儲銀行精河縣支行理財某客戶經理微信建立「郵銀理財群」設置加群權限審核。基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對客戶進行節日關心關懷、詢問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疫情防護小知識等情況、每日推薦財經資訊、推薦客戶利用居家閒暇時間參與郵儲食堂的線上抽獎活動,並在抽獎時間前,在微信群裡提醒客戶一起參與抽獎,展示自己的抽獎獎品、鼓勵客戶展示抽獎成果及獎品,提醒客戶有任何金融需求直接聯繫理財經理本人,不會線上操作的客戶一對一進行視頻指導。
3、銀行社群的功能設計有哪些?
銀行社群除了在內容上能滿足客戶的基本金融和生活需要外,還應該具有一些功能設計,如群內規則(不發和群無關的廣告、不涉及無關話題、文明用語等)、籤到積分、回答獎勵、活動參與、自動拉群等,有一些軟體,可以進群歡迎語、自動回復、活躍群內氣氛等。
4、社群常用工具什麼?
社群常用工具是工作手機管理軟體、群管理軟體、活碼工具、智慧機器人等。
5、社群和CRM能互通嗎?
微信社群和銀行CRM系統搭建獨立數據部署,資料庫和銀行自有的資料庫做API擴展和對接,用戶在微信社群系統和銀行CRM資料庫找出有共性標籤或者數據,便於兩個資料庫相互數據查詢和完善,主要通過手機號進行共性識別來實現互通。
6、怎樣實現客戶標籤化?
微信CRM系統安裝在銀行提前準備好的適配機型中,微信登陸在手機上,銀行工作人員可在電腦端登錄並且管理和維護用戶,依據銀行CRM的歷史數據,依據客戶的畫像規則,對用戶標籤化管理。
7、怎樣實現精準營銷?
客戶在銀行的產品數據可以依據人工智慧分析,挖掘出可能會需要的產品,然後將這個結果給社群運營的營銷端,營銷端根據用戶標籤進行精準的營銷。如通過公眾號、群內等渠道發送產品信息、優惠活動等。
8、銀行需要合伙人幫助推廣嗎?
銀行要對推廣人思維突破,要設計「合伙人」計劃,要讓廣大商戶、客戶等成為銀行的合伙人,不斷推薦客戶入群來辦理銀行業務,在新人成功辦理業務後給與一定的分潤獎勵。分潤獎勵的設計往往非常簡單,只是單層次獎勵,如工行「ETC合伙人計劃」等。分潤獎勵不符合社群的分潤獎勵,因為社群的分潤獎勵都是二級的,一般是一級分潤總獎勵的80%、二級分潤總獎勵的20%(具體比例依據不同的商品)。這樣有社群資源的人就願意參與,他們可以把社群資源貢獻給銀行,自己參與銀行的產品銷售分潤。
銀行的合伙人計劃只是把傳統的銀行外包推廣業務進行「化整為零」的改變,在合伙人準入上是人人都可以參與,打破銀行產品銷售必須通過銀行員工的概念。分潤獎勵必須是長期可持續,讓有志成為銀行合伙人產生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
9、銀行怎樣開展社群運營?
銀行開展社群運營流程如下:第一步,組建社群運營的團隊;第二步,制定社群拓展的目標和專項的費用預算;第三步,配置社群運營的各種工具;第四步,制定社群運營推廣的合伙人計劃;第五步,動員全渠道線上線下推廣;第六步,把客戶和準客戶進行社群的管理,同時進行內容營銷;第七步,運用社群和CRM進行用戶畫像的標籤化;第八步,進行分類的精準營銷;第九步,持續的推進合伙人計劃,不斷增加客戶進入。
2020年2月18日,滙豐銀行宣布全球裁員35000人,全世界各大銀行紛紛減少員工,這充分說明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通訊技術、網際網路等金融科技完全可以大規模的替代人工。銀行網點小型化、混業化、隱形化、替代化已經成為趨勢。銀行經營上要徹底打破思維的束縛,從提供最優質產品和客戶最便利觸達的原點出發,實現銀行和客戶之間完成最快速、最簡單、最方便的供需交易。社群,成為最好的橋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行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行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