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您是該冰敷還是熱敷呢?

2021-01-22 說足道踝

受傷後,您是該冰敷還是熱敷?


我們常常在門診的時候,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來就診,「醫生,我昨天扭了一下,開始只有一點點疼也不太腫,昨天晚上我用了點紅花油搽了一下還用熱水泡了下腳,為什麼今天腫成了「包子」一樣呢?走路也不能走了?」或者一個大人帶著受傷的小朋友來就診:「醫生,孩子昨天調皮摔了一跤,孩子奶奶給他抹了點活絡油,揉了一下,怎麼今天更疼了呢?」面對這樣的患者,作為醫生的我們有些無語,也知道咱們國家對這方面科普知識宣傳不多,那麼今天「說足道踝」告訴您和您的家人受傷後我們該熱敷還是冷敷?如何正確的冷敷?





冰敷或熱敷的時機要以受傷的實際狀況來選擇。不管冰敷還是熱敷,但如果使用錯誤就可能讓傷情更嚴重,甚至導致更大的傷害。假如冰敷時間過久,容易凍傷而導致組織細胞壞死;如腳扭傷後馬上熱敷,會讓腳踝變得更痛、更腫;熱敷溫度過高,導致皮膚燙傷等。同時糖尿病、中風患者以及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患者,冰敷與格外小心。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口,或皮膚溫度特敏感,避免冰敷和敷。


我們在傷後切不可盲目熱敷或揉捏、推拿,這樣會造成軟組織進一步損傷,同時受損傷的軟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開放,導致組織內出血進一步加重,腫脹會更加明顯。所以就會像我們開始在門診看到的那些病人一樣。像扭傷、肌肉拉傷、撞傷等這些常見的損傷中24-48小時之內適合冰敷,冰敷的效應在於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慢,因而降低組織的新陳代謝速度,達到抑制發炎反應的作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而24-48小時後血管已經停止出血,這時熱敷(約50℃熱毛巾)更有利於活血化瘀,促進損傷部位恢復的作用。所以,扭傷後,採用「先冷敷後熱敷」的方法,更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 儘管「冷療」有很多種方法,這裡咱們就以最常用的「冰袋冰敷」為例子,說說正確的冰敷該如何做



醫院和某寶上有專門的醫用冰袋出售,但大多數人家中並沒有常備。首先建議那些愛運動的朋友以及家有「頑童」的可以提前備上幾個醫用冰袋。如家中未備冰袋又遇緊急情況時,咱們可以自己製作 。


我們要注意的是:自製冰袋使用的是「冰水混合物」,而不是純冰塊。

找一個沒破損的塑膠袋,按照冰和水比例約1:2或1:3左右,將冰水混合物裝入塑膠袋中。注意:塑膠袋不要裝得過滿,一般裝2/3即可,而後將塑膠袋口紮緊,即製成自製冰袋。


傷後立即開始冰敷,越早越好。冰敷位置就是腫脹、疼痛部位的皮膚表面。如果範圍較大,冰敷過程中可以緩慢移動冰袋,以確保全方位冰敷。此外,不要將冰袋甚至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冰敷,應間隔幹毛巾類保護。


1978年Gabe Mirkin醫師提出「RICE」原則,包括Rest休息、Ice冰敷(48小時內都要冰敷減少腫脹)、Compression(以彈性繃帶包紮加壓)和Elevation把患處抬高,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成為近20年來的主流。

 

但過去幾年,美國運動醫學會漸漸對這種作法產生質疑。在2004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扭傷之後冰敷加壓與單純的加壓比起來,前者似乎沒有加快復原的速度,甚至有推遲復原的疑慮。


而發明RICE原則的Gabe醫師也表示「運動教練十幾二十年來都使用RICE這個準則來處理扭傷,但是現在的概念似乎認為冰敷與完全休息不但對扭傷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會延遲恢復的時程。」




最新的扭傷康復觀念是,扭傷急性期的冰敷不要超過前6小時

新的觀念是什麼呢?當輕度扭傷發生後,受傷部位需要血流帶進修補因子,促進正常的炎症反應以及恢復,而原先認為能消腫止痛的冰敷反而會使血管收縮,反而會使進入的修補因子數目減少,推遲恢復,因此Gabe醫師也建議,扭傷急性期的冰敷不要超過前6個小時,方法是每次冰敷10分鐘,然後移開20分鐘再重複。

但是如果遇到很嚴重的損傷時,冰敷止痛的時間需要就超過6個小時,同時還要抬高患肢,並適度的承重與康復訓練,以患處不疼痛為原則,例如腳踝基礎運動、騎車或慢走都是可以的。


在國外沒有醫生強調單獨的熱敷,但是在國內的醫生都強調冷敷後的熱敷或者中醫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原理在於:在軟組織損傷過了最初的急性炎症期後,可加強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讓堆積在傷處肌肉的乳酸或炎性介質加速代謝,減輕疼痛。但醫生基本都是憑藉對運動損傷的理解和臨床經驗,有些人建議傷後24小時後開始,有些人建議48小時後開始。並沒有循證醫學來證實熱敷有明確療效。  

綜上所述,在受傷的早期,間斷應用冰敷是有明確的醫學證據的,可以遵照原則使用;而之後的熱敷則大多為國內醫生的臨床經驗和主張,應用起來要慎重對待,根據不同情況酌情處理。


 


相關焦點

  • 受傷了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短短一篇文章說清楚!
    冰敷一下?腳踝崴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
  • 受傷後該冰敷還是熱敷?看完你就知道了...
    如何正確的冰敷可應用自家袋裝牛奶酸奶等軟包裝液體,放入冰箱降低溫度。傷後立即開始冰敷,越早越好。冰敷位置就是紅腫熱痛部位的皮膚表面。如果範圍較大,冰敷過程中可以緩慢移動冰袋,以確保全方位冰敷。此外,不要將冰袋甚至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冰敷,應在中間間隔毛巾類保護物體。每次冰敷20-30分鐘左右。可以選擇持續冰敷20-30分鐘,也可以選擇以10分鐘為間隔分次冰敷,每次10分鐘。每天冰敷3-4次即可起效,不過也可每小時進行一次冷療。冰敷使用得越頻繁,有效減輕炎性過程的可能性就越大。
  • 受傷了,冰敷還是熱敷?冷敷止痛熱敷消炎
    「請問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這是很多人在受傷後經常問的問題。冷敷冰敷的效應在於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慢,因而降低組織的新陳代謝速度,達到抑制發炎反應的作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 跌打損傷後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權威解答來了
    我們都知道跌打損傷後,敷一敷傷口有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恢復,那跌打損傷後到底是該冰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網站對該問題做出說明。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帶您了解。
  • 扭傷後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知識點:噴霧劑噴出來的東西是某些有冷卻降溫作用的化學藥劑,接觸身體以後可從液態蒸發成氣態,吸走局部的熱量讓受傷的部位迅速降溫。當你不小心崴腳了,造成踝關節扭傷,你的第一反應是做什麼呢?會不會有人在一旁提醒,趕快活動一下腳腕子,回頭拿熱毛巾敷敷。
  • 受傷了,冰敷?熱敷?到底怎麼用?
    在運動生涯中各位跑友難免都會遇到一些運動傷害的發生,而在不舒服產生的期間,該冰敷還是熱敷?又應該要冰多久才能換成熱敷?成為了一大難題。不同的觀念之下也有各種的不一樣的說法,有人主張冰敷即可,有人認為熱敷效果較佳;時間方面來說,傷後的24、48、72小時適合使用冰敷,三種不同的冰敷使用時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看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王凱平醫師告訴大家如何適當的傷後的治療方法及使用的時機吧!提示!冰敷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 運動受傷後該冷敷還是熱敷?很多人都做錯了!
    幾乎每個運動、健身的人都遇到過不小心受傷的情況。即使你不運動,日常生活中也難免會扭傷腳踝。大家都知道受傷了要冰敷或者熱敷來改善症狀,但很多人對這兩種方法都傻傻分不清,搞不懂什麼情況下該用冰敷,什麼情況下該用熱敷?
  • 何時冰敷 何時熱敷?
    【何時冰敷 何時熱敷?】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跌打損傷。扭傷之後到底該如何正確處理呢?跌打損傷後究竟是冷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其實,損傷後該採用冷敷還是熱敷,應當取決於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
  • 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別搞混了!冷熱敷錯,會加重傷痛!
    熱敷一下?扭到腳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冰敷冰敷可以促進皮下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因而起到止血與消腫作用;冷刺激在減輕充血的過程中,也減輕了疼痛感覺末梢的壓力刺激,抑制疼痛感覺的傳導,有效起到止痛、減輕炎症擴散的作用;冷卻療法還可以減緩代謝率和損傷周圍組織的氧需求量,因此抑制了損傷部位向健康區域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次受傷。
  • 何時冰敷、何時熱敷?
    來源:新浪財經11月5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何時冰敷、何時熱敷?》。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跌打損傷。扭傷之後到底該如何正確處理呢?跌打損傷後究竟是冷敷還是熱敷呢?損傷後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採取熱敷的說法靠譜嗎?其實,損傷後該採用冷敷還是熱敷,應當取決於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立即引起疼痛。對於急性損傷,應該儘快冰敷。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
  • 冰敷還是熱敷?意外扭傷發生時,正確的選擇應該是……
    冰敷還是熱敷?意外扭傷發生時,正確的選擇應該是…… 生活中稍有不慎就會意外扭傷 有人說應該冷敷 有人說要熱敷 到底該怎麼做呢
  • 受傷後如何正確冰敷?何時熱敷?按摩理療有用嗎?
    關節扭傷、長骨骨折等是骨科常見的創傷,為了保證骨與關節功能的迅速康復,傷後的正確處置就變得十分重要。冰敷、熱敷以及適度的按摩理療是簡單易行且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其中,冰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治療手段,尤其在我們機體發生急性損傷之後。
  • 受傷後冷敷還是熱敷?要分這9種情況
    如果運動時候出現扭傷等情況,第一時間的處理是很重要的,不過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運動員受傷後用冰敷,但是有時候卻用熱敷。那麼運動受傷後到底該怎樣使用冷敷熱敷呢?讓我們看看專業健身教練的總結。新傷多用冰敷2.踝關節扭傷用冰敷。對於扭傷以及任何新的關節疼痛、腫脹、肌肉或軟組織的損傷,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冰敷,同時輔以休息、壓迫和抬高。用彈性繃帶把受傷的地方包起來,把它放在枕頭上,放在心臟水平之上。
  • 面對運動損傷如何正確進行熱敷和冰敷?
    當您運動時突然感覺肌肉疼痛或者腫脹,您應該做什麼,是冰敷還是熱敷?接下來為我們一起了解遇到傷病如何正確冰敷和熱敷。何時冰敷冰敷對急性損傷最有效。過度腫脹會減慢受損組織的癒合過程,在受傷處使用冰療法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並減少流向受傷部位的血液,緩解炎症和疼痛的發生。這一過程將為康復和恢復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要正確地冰敷傷處,持續時間為20分鐘左右。長時間放置冰敷可能會損壞神經和其他關鍵組織。冰敷應持續到腫脹消失且疼痛可忍受為止。
  • 冰敷與熱敷如何選?區別在哪裡?
    3如何正確冰敷冰敷時間在急性受傷的48~72小時內冰敷,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時長控制在15~20分鐘,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結果適得其反。
  • 冰敷、熱敷,為什麼傻傻分不清~~
    如果是慢性扭傷的急性發作或是在運動、訓練時出現疼痛、 腫脹、發熱, 也可採取冰敷,可減輕腫脹、鎮痛,將不適感控制在最低水平。注意每隔2~3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15~20分鐘,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否責結果適得其反。
  • 躺下還是起身活動?選擇冰敷還是熱敷?
    躺下還是起身活動?選擇冰敷還是熱敷?腰痛一般會持續多久呢?急性疼痛會在1個月或更短時間消退,一般來說,近80%的第一次下腰痛發作在6周後就消失了。慢性疼痛持續數月的疼痛,通常與組織損傷或損傷關係不大,可能是長期脊椎疾病或其他相關因素的結果,如肌肉無力、體重和某些生活壓力。
  • 一次說清,關節扭傷後該熱敷還是冷敷
    一次說清,關節扭傷後該熱敷還是冷敷  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關節扭傷比較常見。關節扭傷不僅在運動、意外事故中可能出現,甚至在走路、上下樓梯、拾物的過程中也可能發生。最常見的關節扭傷是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此外,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等部位的扭傷也比較常見。
  • 崴腳後到底是熱敷還是冰敷?原來很多人都做錯了!
    在競技體育中傷病是很常見的,當然不同的運動在受傷的部位也會有所不同。對籃球運動員而言,踝關節和膝關節是比較常見的損傷部位。還有許多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因為傷病提前結束了職業生涯,喬丹的接班人格蘭特希爾,還有中國的姚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腳踝受傷而選擇退役。
  • 扭傷關節應該冰敷還是熱敷?熱敷冷敷要選對!
    關節扭傷後要及時採取措施,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緩解關節疼痛。避免處理錯誤,加重受傷情況。扭傷後不要立即劇烈活動受傷部位,以免傷情加劇。可以先觀察受傷部位,看是否出現發紅腫脹現象,紅腫疼痛嚴重時就要及時找醫生診治。如果沒有,可以適當輕輕活動受傷部位,判斷受損程度。輕輕活動關節,感覺疼痛不強烈,可能只是關節處軟組織受傷。但也要放在心上,選擇適當方式處理損傷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