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一直以來,農行上饒分行積極踐行黨中央對脫貧工作的部署要求,保持攻堅態勢、強化攻堅責任,努力實現服務「三農」和金融扶貧有效結合,不斷提升政治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全力推進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貧困人口脫貧,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三年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31.5億元,累計帶動貧困人口42039人。
咱山裡人心中的娘家、眼中的親人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了上饒市廣信區五府山鎮的高洲村。事先了解的高洲村原來是個困中之困、難上加難的貧困落後的小山村。但在我們進到村子的一瞬間,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古樸的村牌坊、乾淨寬敞的馬路、一望無際的蔬菜大棚,遠處時不時傳來的歡歌笑語,儼然就是一幅美麗新農村的景致。
趕到村口迎上來的村支書周立祥,一上眼就是個熱情、爽快的人。一見著我們就緊拉著手,話匣子很快打開了:廣信支行扶貧工作組駐村三年多來,是真扶貧、扶真貧、扶出了真感情,咱們村民,只要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農行,家有喜事分享的,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農行,縣農行扶貧工作隊在我們高洲村是真的扎深根、開大花、結大果。
農行上饒廣信支行扶貧幹部走進田間地頭,了解高洲村蔬菜種植基地生產狀況及貧困戶務工情況。潘慶斌 攝
貧困戶周式標說:前日,他陪同老伴去縣城看病,夫妻倆第一個想到的是先到縣農行歇個腳,因為走的急,只隨手拎了點莊稼地裡剛出的蔬菜,縣農行辦公室何茂秧主任熱情接待,噓寒問暖,問這問那是否需要農行提供幫助,還生拉硬扯的給上送來的蔬菜錢。2017 年10月8日,對貧困戶方式海來說,註定是刻骨銘心的災難日。一大早,縣農行扶貧幹部蔣文生接到方式海急促哭泣的電話:家裡出大事了,兒子出了車禍,情況非常危急,錢不夠,醫院不接收……蔣文生心頭猛然一緊:我馬上趕到。蔣文生帶著方式海跑縣醫保局、鎮政府等單位,聯繫上海大醫院轉院,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治療,孩子康復出院了,現在同往常一樣出行自如。而且通過享受貧困戶醫保政策,報銷醫療費用14萬多元,這對貧困戶家庭來說無疑就是個天文數字。每談起這件事,方式海都非常感激。
3年前的高洲村,可不是這樣。「四多三少」: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山多、留守老人和小孩多、危房多,耕地少、村民收入少、產業少。縣農行幫扶結對子以來,針對村子實際情況,精準施策,專門抽調20多名政治素質過硬的幹部員工,成立4個扶貧小分隊,點對點、人對人,因勢利導、因人施策、一戶一案、精準滴管。縣農行全體扶貧工作隊隊員做到了:身子進到貧困村,心思撲在貧困戶,困難搬出貧困家。3年多來,縣農行先後爭取並落實扶貧項目28個,提供幫扶資金15.7萬元。同時,縣農行近3年來,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85筆523萬。縣農行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一道,結合當地實際,做足高洲村山地文章,充分利用本地毛竹、茶葉、養蜂、種植等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覆蓋全部貧困戶,使農民在自家門口安心賺錢養家。
截至目前,通過縣農行幫扶的高洲村貧困戶由幫扶前的近60戶,降到僅3戶。今年村民預計人均年收入0.7萬元、戶均收入 2.8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9萬元。同時,緊緊圍繞改水、改廁、改路、改危房等基礎性、保障性工程,村容村貌徹底換新顏。
產業扮美了一方山鄉,帶富了一方百姓
橫峯縣岑陽鎮朝堂村是個貧困落後小山村,群山環繞,進出村只有一條道路。由於上饒市清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進駐,3500多畝地的馬家柚,2000多畝地的大米,不僅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更大幅提升了貧困戶的家庭經濟收入。當我們來到了橫峯縣岑陽鎮朝堂村的馬家柚種植基地裡,村裡的貧困戶就在忙碌為每個果樹施肥、拔雜草。上饒市清峰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萬平說:2016 年我們開始在朝堂村投資馬家柚種植,2017年縣農行就給我們發放了300萬貸款,今年又給我們新增50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無抵押、免擔保、利率低,不僅為企業解決了流動資金需求困難,同時還為企業節約了不少成本,為我們更好的發展生產,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利資金保障。
正在果園工作的江英和江朝秋兩位貧困戶說:在上饒市清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入朝堂村種植馬家柚前,我們每天在家除了帶小孩,就在家製作小手工活來補貼家用,每日收入只有20-30元,且工作時間不穩定;隨著這家企業的進駐,我們送小孩讀書後可以到果園打工,每月固定工作時間達25-26天,每日100元收入,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有效改善了目前的生活狀況,對未來美好生活我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截至目前,上饒市清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入股分紅、產業受益等多種模式,已帶動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300餘戶,受益人數達984人。
蹲點式幫扶,贏得百姓真正切切的感動
當我們再次來到鄱陽縣古縣渡鎮石上村,迎向我們而來的是縣農行派出的駐村第一書記曹文林和村支書程永亮,曹書記笑著對我們說:歡迎大家來石上村做客。旁邊的村支書程永亮迫不及待的說:農行這幾年對我們村幫助真是大,從農行領導到駐村第一書記再到幫扶幹部,都深深的紮根在了這片土地,幫扶幹部們把貧困戶當成了親人,每月定時上門,時不時打個電話,貧困戶們碰到困難想到的都是農行的幫扶幹部。
貧困戶程永年說:夫妻兩個到了年紀,做農活不比以前了,加上自己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每到春忙的時候,曹書記都要來到他家,拿上一箱奶帶上點菜和他們一起吃個飯,飯後就扛著農具下地幫忙幹農活。他感受到了曹書記就當他們是自己的親大伯一樣,同樣他們也把曹書記當成自己的親侄子,每次秋收後都要拿點糯米賴著讓他帶回去。貧困戶程朋來說:他家的旱廁被拆除了,新建了一個衛生廁所,也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這都是農行曹書記的功勞,曹書記來以後與村兩委幹部以及農行的幫扶幹部召開專題調度會,決定開展安全飲水活動和廁所革命,經過多次與政府相關單位和自來水公司溝通協調,幾個月後他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也用上了衛生廁所。
石上小學程國生校長說:原來經過學校的大路兩邊有一條百米多寬的小溪,每次放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下去玩耍,曾發生過意外,而且在冬天的時候,北風特別大,這邊沒有什麼遮擋物,小孩子上下學經過這裡風險比較大。現在好了,去年是農行的捐助,小溪兩邊建起了一道「金穗築夢·愛心護欄」,再也不用擔心意外的發生了,學生家長們每每聊起此事的時候都對縣農行和派駐扶貧幹部充滿了感激之情。
駐村書記曹文林在石上村做的事情只是一個縮影,所有縣農行幫扶幹部們的工作也同樣如此。他們每周六犧牲休息時間上戶幫扶,落實各項政策,鼓勵貧困戶外出就業和發展產業。當縣農行幫扶幹部徐慶平了解到貧困戶程金龍發展家鴨養殖需要貸款資金時,徐慶平第一時間就帶著村幹部一道到程金龍家裡實地考察,收集貸款資料等,在農行申請了4萬元貸款,現在程金龍家庭年增收入好幾萬元。通過農行幫扶幹部們的長期工作,重點關注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激發內生動力,激活造血功能,如今石上村82戶貧困戶242人只剩7戶8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從原來的7.2%降到了0.24%,高質量退出了貧困村序列,全村徹底甩掉貧困的帽子走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截至目前數據來看,農行鄱陽縣支行3年來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386筆12634萬,在定點幫扶村石上村共投入資金達60餘萬元,引導發展了一戶致富帶頭人貸款20萬,吸納了四戶貧困戶就業,鼓勵貧困戶程金龍發展養殖業貸款4萬元。今年村民預計人均年收入0.8萬元、戶均收入2.3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10萬元。縣農行信貸扶貧有力「貸」動了整村脫貧致富之路。
「惠農e貸」進萬家,火紅的日子迎進百姓家
餘干縣是種養殖大縣,而豬肉又是菜籃子工程中的重砝碼,大力支持發展生豬養殖正逢其時。餘干縣社賡鎮土橋村養豬戶朱和亮,與其女婿合夥辦起了養豬場,養殖種豬40多頭。由於經營得當,養豬場越辦越紅火,所需的金融需求也越來越大。2020年4月,因投資較大,他想要擴大生產,但是卻苦於沒有資金。縣農行客戶經理高興國了解到他的情況後,經過調查,第一時間為其發放了30萬元的惠農e貸。朱和亮利用貸款購買新的種豬,擴大養殖基地50多畝,年出欄生豬近2000多頭,年收入130多萬元。看著養殖廠裡的豬仔一天天在長大,朱和亮滿臉笑容,帶著對未來豐收的憧憬對我們說:「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農行的大力支持,感覺今後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張華衛是餘干縣瑞洪鎮後山村農民,養魚20多年。2015年承包了曹瀝港1500畝水田,養殖了200多萬尾草魚。因資金缺少,購買魚苗和飼料,正一籌莫展。當縣農行客戶經理陳金斌得知這一情況後,多次走進他家中,在了解其需求和資金後,先是用聯保方式發放了3萬元貸款,後用惠農e貸方式,發放了期限為三年的30萬元貸款。當我們採訪他時,正值給魚投放飼料的時間。只見他將一包包的魚料倒入飼料投放箱、合上電閘,機器「滋滋」作響,投料箱即如沙漏一樣,將飼料徐徐拋入湖中,湖面頓時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幾十萬條魚就像得到指令似的爭相躍出水面,往撒料口方向湧來。水面上頓時波浪翻騰,一派魚躍龍門的豐收景象,非常壯觀。
此刻張華衛的臉上,蕩開了喜悅之色。他激動地對我們說:謝謝農行的支持,我去年養魚收入達80萬元,還帶動了6戶貧困戶致富。實現了產銷兩旺,除在本縣銷售外,還遠銷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消費扶貧有力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不脫貧不脫手,消費扶貧搭把手,大手緊拉小手暖在貧困戶的心裡頭
農行上饒分行為激發定點幫扶村——餘干縣風港鄉白家圩村貧困戶種養殖的積極性,市分行駐村扶貧工作隊劉學傑等3人,經常利用座談會和上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反覆宣傳農行的「收購貧困戶農副產品」的政策和具體收購辦法。充分發揮市分行平臺的資源優勢,同時發動廣大幹部員工,結合時令季節的變化,適時幫助貧困戶推銷自產的農副產品,以實際收購行動提高了白家圩村貧困戶種養殖的積極性,切實增加了貧困戶家庭收入。截至目前,上饒分行和廣大幹部員工購買貧困戶農副產品40次,購買禽類、鮮蛋、蔬菜瓜果等農副產品金額5萬多元,受益貧困戶120餘戶。
作為上級行定點幫扶村所在地的餘干縣農行,積極響應上級行消費扶貧要求,注重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形式採購農產品,讓那些滯銷的農產品找到了出路,幫助貧困人戶增收脫貧,激發了當地貧困戶的種植和養殖積極性,將「造血式扶貧」落到了實處。成功入駐湖城烤鰻和明湖芡實 2個扶貧商城,幫助銷售金額2.84萬元,一次性實現購買合作社黃瓜138箱6.9萬元,幫銷大米20多萬元。縣農行經常自帶車輛,到餘干縣億畝果蔬基地進行現場收購瓜果蔬菜。基地老闆高星樂感嘆地說:「農行的消費扶貧措施真好,每年購買果蔬 4萬多元,解決了果蔬賣出的難題,是真心幫助我呀!」(潘慶斌)
(責編:邱燁、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