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之藿香

2021-02-12 食品原料供需服務


添加微信:18905354181 加入食品原料、代加工、機械、包裝對接微信群

藿香拉丁名 Agastacherugosa,別名排草香、把蒿、大葉薄荷,唇形科藿香屬芳香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植物,全國各地廣泛分 布,東北各主要山區、半山區,尤其是長白山區各縣均有較大面積野生 或半野生分布,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也有廣泛種植分布。

藿香在古代最初是作為一種香料被人們廣泛應用,同沉香、檀香、丁香、木香等一樣,供王公貴族用來做香囊、香薰的重要材料。藿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揮髮油,可作香料,也有抑菌活性及防腐作用。藿香不僅獨具香氣,作為一種可食用的山野菜,還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胺基酸、蛋白質、維生素、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可被人體吸收利用。

據文獻報導每100g藿香鮮嫩葉片中含水分72g,蛋白質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含鈣580mg,磷104mg,鐵28-5mg,胡蘿蔔素6.38mg, Vc23mg,VB, 0.1mg,VB2 0.38mg,VPP(尼克酸)1.2mg。

藿香所含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含量要高於白菜、蘿蔔、蔥、藕、馬鈴薯、油菜、菠菜等蔬菜中的含量,維生素含量也較高,相比之下藿香能提供更多的營養供機體生長需要,營養價值高,同時還具有保健功效,可見其作為一種蔬菜有潛在的開發價值。

2.1 藿香可入菜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夏季藿香多時可採集後用開水焯,然後曬乾貯存,待到冬季泡發再吃, 美味絲毫不減,是美味可口的保健佳品。藿香的嫩葉可以炒食、涼拌或做湯,嫩葉用沸水焯後可直接加調味料涼拌,味道清爽可口,也可將鮮嫩葉芽,拌入花生米或大豆中做調料。

此外,6月份~8月份採摘剛開花的花序,洗淨可直接蘸醬享用,也可卷在煎餅或薄餅中,口感較好,回味無窮,或將其放人醬缸內取其香氣, 不僅味蕾得到了滿足,還有美容的功效。總而言之,藿香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油炸、炒燉、炒蛋、炒醬、做湯、煮麵,作為涮火鍋配菜更別具風味。

2.2 藿香可做成藿香醬

新疆維吾爾族穆赫塔爾 ·伊米爾艾山陰等對維吾爾族傳統藿香果醬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分析 ,結果發現果醬中鉀的含量最高,必需微量元素中鎂、鐵、鋅的含量較高,銅、錳的含量較低。

此外胡浩斌等研究證實藿香富含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維生素,這些都屬於天然的抗氧化物,因此藿香果醬被視為具有更高的保健價值的食物,藿香果醬以在8月底藿香開花時所採集的帶露水的藿香脆弱的莖和葉片為原料,經壓碎後,以1:3:1質量比將藿香、優質白砂糖和蜂蜜均勻的混合,置於大瓦缸中,白紗布或玻璃覆蓋缸口,置於陽光下照射,每隔2d~3d充分攪拌1次,藿香和白砂糖、蜂蜜互溶形成黏狀的醬 (約需要3個月~4個月,醬 成熟後罐裝。

2.3 藿香可煮粥

取藿香15g(新鮮的30g),煎取藿香汁備用。用梗米50g左右煮粥,待熟時,再加入藿香汁,稍煮後食用。此粥能防暑開胃增強食慾,適合老人夏季食用。

2.4 藿香可做點心

江蘇南通的點心師匠心獨運,以藿香葉為皮,桂花豆沙為餡,軟炸而成的芙蓉藿香餃,入口清涼留香。 此點心已收入《中國小吃》、《中國大百科全書》成為譽滿全國的名點 。

2.5 燉魚用複合調味料的研製

川菜中的豆瓣鮮魚、漬胡豆、藿香燒茄子、藿香燒苦筍、小椒藿香遼參、藿香鯽魚等以藿香風味為特色的菜餚,深受川人喜愛,藿香是川南、川西地區烹魚時常用的一種香料,時下流行的冷鍋魚中,青花椒和藿香就是其風味特色形成的2種主要調味料。

可見,藿香作為一種既是蔬菜又是調味料的寶貴植物,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美味還有營養保健功效。 北方吉菜系中有比較有名的一道菜「慶嶺活魚」, 藿香是促成其美味不可或缺的主要調味料。藿香全草 香氣特異濃鬱,具除腥增香之功能,多用作配菜和燉菜調味,是東北著名的調味料之一。

2.6 藿香可做茶飲

將藿香和一些能配伍的原料組合,如薄荷、甘草、紫蘇、白芷、麥冬、菊花等,分別組成多種具有健身、養顏、治病功效的藥茶,用水煮製,或直接泡製飲用。

對於藿香飲料的研究,顧進生研製出一種以天然藿香 嫩葉為原料,加以白朮、半夏等中藥,添加蜂蜜、冰糖等甜味液及純淨水滅菌製成的天然藿香飲料,該飲料具有清熱止渴、潤喉、祛暑、解毒等作用,並且製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滿足了人類追求天然、綠色、健康、安全無毒副作用的飲品的需求。 

文章來源於網絡,由食品小M整理,僅用於學習交流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

1、原料、代工、機械、包裝、經銷對接微信群

2、產品營銷推廣合作

3、線下活動:食品科技創新論壇

請掃描二維碼添加食品小M,

並發送公司-行業-崗位或撥打電話:18905354181(微信同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加入食品供應鏈聯盟


食品夥伴網


食品論壇


食品質量管理


食品標法圈


食品夥伴網

訂閱號


食品實驗
室服務


進出口食品
監管


食學寶

(食品微課)


食品研發
與生產


肉製品聯盟


感官科學
與評定


食品飲料
創新研究


食品邦


食品有意思


食品翻譯中心


食品會議培訓


會展時訊


食品商務中心


食品人才


食品學生匯


食品安全
風向標


食品晚九點


Global
Foodmate


寵物食品聯盟

食品理化檢測

特殊食品
與添加劑

食品原料供需服務


食品微生物

食品儀器分析


FoodMate
Global


食品飲料
產業研究


水產加工
技術聯盟

相關焦點

  • 食藥同源中草藥之-- 刀豆
    因為高興緊張,他居然呃聲連連,全家束手無策,鄰居有位大娘見了,遂從家中菜園摘了把外形似刀的豆莢煮湯餵他食之,居然止住了。原來這豆莢因形態像刀,故名,俗稱「大刀豆」,也叫「挾劍豆」,在鄉間早有人食之,當地農村,歷來家家都種刀豆。婦女們還採用鮮嫩的刀豆,巧制刀豆蜜餞,俗稱「刀豆花」,為迎賓待客,饋贈親友的珍品。
  • 藥食同源--紫蘇提取物
    其中以葉子完整、色紫香濃為上品,因人們發現其食藥兩用功效,現已進行人工種植。紫蘇葉(或帶嫩枝)於夏季枝葉茂盛時採收為佳,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備用。果實於秋季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備用。6——9月採收紫蘇梗,將打下葉子和果實後剩下的主莖切成段入藥。
  • 藥食同源草的約會——與大國醫智庫張志強教授一席談
    中華傳統文化傳遞著「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借藥之力,藥助食之功」的理念,此為藥食同源。上古聖賢運用五維思維理論,指出天氣主生,地氣主養,中醫藥文學倡導「以自然之物養護自然之身」說的是中藥材取自天地,遵循自然,因作用廣泛而倍受推崇。
  • 楊尚真:要加快藥食同源中藥論證 推動中醫治未病的創新
    如果對於這些中藥提前進行藥食同源論證,必將擴大防控範圍和效果;同時也能極大地推進治未病中心發展。現行市面上,對於人體機能有調節控制作用的物品有藥品、食品、保健品,其中食品有普通食品和藥食同源中藥食品,楊尚真代表說。
  • 藥食同源小產品 撬動國內大市場
    中康本草此次與醉味公司聯合開發黃精雞爪,就是利用貴州道地藥材、貴州雞爪、貴州大蒜、貴州辣椒、貴州花椒等當地原生態食材,打造一款藥食同源休閒健康食品,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這也是中康本草公司始終如一的追求」。中康本草公司總經理肖梟在品鑑會現場說。
  • 古詩詞裡的中藥材,藥食同源,源遠流長
    我們的祖祖輩輩喜歡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講究五行相生相剋,衍生了許許多多別具一格的藥食同源文化。雨雪天氣,如果不能出去散步步,不妨在古詩詞裡去散散心。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中藥材,不僅可以療病,同時也可以醫心,給人以賞析悅目的享受。
  • 代表心聲丨楊尚真:加強加快藥食同源中藥論證 推動中醫治未病發展...
    「其實,在中藥中還有很多『無毒』中藥,這些就是我們稱之為『藥食同源中藥』,這些『藥食同源中藥』既有藥性,能夠抗禦疾病,又是食物,可以長期服用。」楊尚真代表介紹,傳統將中藥分為上中下、無毒常毒大毒三品,如果將其中的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藥食同源中藥」單獨加以認證的話,將會更加擴大中醫藥的使用範圍。
  • 藥食同源:食藥兩用中藥大全!
    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鬱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椇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 健脾安神 · 茯苓(藥食同源)
    茯苓經常出現在古代文人的詩句中,如西漢《淮南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詩人李商隱有「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詩句。因茯苓與青松相伴而生,所以,茯苓自古以來被視為延壽之品。魏晉時期,服用茯苓已蔚然成風,南朝陶弘景辭官隱退後,梁武帝令「每月賜給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餌」(《梁書 · 陶弘景傳》)。
  • 藥食同源大全,值得關注(2020年最新版)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曾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用於活血祛瘀調經,但過量食用會中毒
    有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它是活血祛瘀的要藥,常用於活血祛瘀調理經期問題,但是如果過量食用,它所含有的物質水解後能形成氫氰酸可導致中毒。它就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桃仁。桃仁作為藥材使用最早可見於《神農本草經》,它是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桃或者山桃的乾燥成熟種仁。
  • 【獨家】三生三世十裡藥香之藿香正氣
    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並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後、地邊路旁,十裡飄香,隨時採用。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而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從此藿香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藿香的藥緣就此開啟。相忘於江湖,不如相知於人。話說宋朝皇帝都很重視醫藥,從開國皇帝趙匡胤到後期的宋徽宗,無不極力推崇發展醫藥行業。
  • 藥食同源︱榧子
    無毒,入肺、大腸經,有殺蟲瀉下之功,既能殺蟲,又不損傷胃氣,並有緩瀉之功,可促進蟲體排出,用於多種腸道寄生蟲病,為驅蟲要藥。榧子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常食可潤澤肌膚、延緩衰老,對眼睛乾澀、易流淚,夜盲症等有預防和緩解作用。除炒食外,入藥也可療疾。
  • 【藥食同源】榧子
    無毒,入肺、大腸經,有殺蟲瀉下之功,既能殺蟲,又不損傷胃氣,並有緩瀉之功,可促進蟲體排出,用於多種腸道寄生蟲病,為驅蟲要藥。榧子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常食可潤澤肌膚、延緩衰老,對眼睛乾澀、易流淚,夜盲症等有預防和緩解作用。除炒食外,入藥也可療疾。
  • 【藥食同源】菊花茶清熱解毒療效好
    【溫州延生堂】 菊花除了常見的觀賞價值外,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可切絲入餡,菊花酥餅和菊花餃都自有可人之處。菊花入食多用黃、白菊,尤以白菊花為佳,杭白菊,黃山貢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菊花的品種多姿多彩,功用非凡,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常見花卉,我國自古就有賞菊、吃菊的習慣,一直綿延了數千年。菊花宴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健康飲食!中醫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腫疼、耳鳴、風熱感冒、頭疼、高血壓、瘡疔毒等病症。若長期食用,還有「利血氣、輕身、延年」的功效。   菊花葯效及營養價值高,在我國,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風俗。菊花氣味芬芳,綿軟爽口,是入餚佳品。
  • 藥食同源之番石榴
    乾燥幼果具有收斂止瀉,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瀉痢無度,崩漏。成熟果實具有健脾消積,澀腸止瀉之功效;常用於食積飽脹,疳積,腹瀉,痢疾,脫肛,血崩。葉具有燥溼健脾,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瀉痢腹痛,食積腹脹,消渴病,齒齦腫痛,風溼痺痛,溼疹臁瘡,疔瘡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蛇蟲咬傷。鮮葉具有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臁瘡久不癒合。
  • 藥食同源--人參提取物
    功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目前主要推出的藥食同源類的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餘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鬱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
  • 藥食同源試點工作獲批准 子洲15萬畝黃芪迎來黃金髮展期
    人工切片該中心副主任李懷生介紹,藥食同源,即藥物可以作為食物。藥食同源獲批後,黃芪不僅可以作為藥品,還可進入食品領域,應用範圍將大幅度擴展,同時將減少企業前期費時費力的申報工作。2017年,該縣以國家衛健委幫扶為契機,啟動黃芪藥食同源物質申報工作,並按照藥食同源獲批的既定目標謀篇布局,委託中國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開展黃芪飲料、湯料包、阿膠等黃芪系列產品研發,產品已經面世,亟待上市。同時,國家衛健委幫助子洲引進陝煤集團榆林合力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8億元,開工建設以黃芪保健品和黃芪功能食品為主的深加工項目,目前,配套設施建設完成。
  • 「藥食同源 茶養醫人」壽葉堂 您身邊的茶療專家
    上海壽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進行藥食兩用植物的開發利用的科技型企業,公司成立十多年來,多項學術和科研成果被中國科學家論壇組委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評為最佳發明成果獎。 唐朝藥王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記載: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藥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是故君父有疾,期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依此可知,古人對待疾病,首先考慮的是食療。這裡的食並非普通的飲食,而是具有治療屬性的『藥食』也即是藥食同源的食品。亦藥亦食,才是真正無害的祛病之道。中醫的最大優點,就是讓身體的恢復更多的依賴自我調節與自愈。
  • 藥食同源食材介紹
    給大家推薦幾個藥食同源的食材:茯苓、山藥、茴香、刀豆、甘草、杜仲、玫瑰花、牡蠣、肉桂、百合、決明子、芡實、赤小豆、酸棗、阿膠、枸杞子、生薑、乾薑、梔子、益智仁、桑葚、荷葉、蓮子、黃精、黑芝麻、葛根、萊菔子、蜂蜜、覆盆子、橘皮、薏苡仁、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