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凡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送禮」已經成了一個帶有貶義性的詞語,甚至是一種見不得光的行為。但事實上這也只是一種狹隘性的認為,因為人與人之間贈送禮物,也並不一定非要有所圖謀,更多的時候是在寄託某種情懷。比如戀人之間可以相互贈送定情信物,朋友之間也可以彼此交換帶有紀念性的禮物,而當兩個人各自天涯之時,也可以通過傳遞某種東西,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這種習慣自古便有,並不稀奇。
而且這樣的行為在古人的手中,也被玩出了新意,比如這首古詩當中,暗藏古人送禮的最高境界,令人佩服。
人們常說一個人送給你的禮物,代表著他人生的高度,和為人處世的境界,以及這個人眼界的開闊程度,同時也包含著他的個人品味。也正因如此,人們在送給對方禮物的時候,總是前思後想,經過周密的考慮之後才會做出決定。
但是這首古詩的作者,卻並沒有像普通人一樣瞻前顧後,更不曾反覆推敲,挑三揀四。而是用一種無比隨意的姿態信手捏來,可是他卻為自己的朋友,寄出了這世間最美好的禮物。
《贈範曄詩》
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透過這首古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陸凱那種隨意而又瀟灑的姿態,同時更能夠體會到他的人生境界,究竟達到了怎樣一個高度?
根據《魏書》中的記載推斷,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應該是在陸凱率領大軍南徵之時。在徵途之中仍舊有如此雅興,可見此人果然氣度不凡,而且在舟車勞頓的途中,他還能夠有心思想著遠方的故人,也說明了在他的心中對彼此的情義非常看重。
也正是在這些先決條件之下,他才萌生出了這種新奇而又獨特的想法,路過江南,折花贈友。
當時他帶領大軍路過梅嶺,來自於北方鮮卑族的陸凱,第一次看到江南的秀麗風光。在北方見慣了西風烈馬的他,看到如此溫柔的春風細雨,綠柳紅花,心中難免會生出別樣的驚嘆和感慨。
所以他才會想把這種驚豔的視覺感受,傳遞給生活在北方的故友。就像今天的我們看到了某種新鮮事物,總是想要在第一時間用手機拍下來分享到朋友圈裡,是一樣的心情。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詩中所說的隴頭在古代泛指北方的邊塞。在江南折一枝春景,寄遙遠的邊疆,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寓意,一枝梅花代表了整個江南的春光。
雖然事實上這一枝梅花並不能夠送到對方的手中,因為彼此遠隔千裡之遙,這枝梅花註定要在路上枯萎。但是它所傳遞的這份情懷,卻並不會隨著梅花的枯萎而減退,反而還會隨著遙遠的路途,而變得更加濃厚。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他所分享給友人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妙感受,超越了有形的實際物質,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交流。好比男女之間相互贈送禮物的時候,其實送什麼禮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間存在著真實的感情,送出的是自己的真心。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這樣,正如陸凱這首古詩中所寫,送禮的最高境界不在於禮物本身,而在於一種真摯的情懷,這才是他最令人佩服之處。同時也在無形中凸顯出了他人生的高度和格局,其實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送出任何一種貴重的東西,但是他卻選擇用一支梅花,來代表自己的思念,這便是他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