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文人五言詩選輯,古詩十九首

2021-01-08 七七的筆記本

大家好,秀紅今天接著來跟大家來講講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有哪些特色? 其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何重要意義?

《古詩十九首》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評論家們的高度稱讚。鍾嶸《詩品》說:「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劉裸雲:「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招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龍·明詩》)這是對其藝術性的高度概括。具體說來,它在藝術上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情景相襯的抒情方法。《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它的抒情,往往藉助於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環境的烘託來實現,融情入景,寓情於景,達到情景相輔相成、契合無間的完美境界。如《青青河畔草》,通過無邊春色的描寫,來反映少婦的別緒離愁和青春易逝的感傷,《去者日以疏》以蕭蕭的秋風,襯託出遊子落拓失意的悲愁情懷。

二,精心巧妙的藝術構思。古人謂《古詩十九首》之妙,在於「如無縫天衣」(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四),即整體渾成,不可句擇。其構思的精巧具體表現為:一,逐層遞進的系列描寫。如《明月何皎皎》,「因『憂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既『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戶』,既『出戶』而『仿徨』,因仿徨無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層次井井,而一節緊一節,直有千迴百折之勢,百讀不厭。」(張庚《古詩十九首解》)《東城高且長》也具有逐層遞進的結構特點。這種構思,使作品結構謹嚴,讀來似有一氣流轉的韻味。二,塊狀結構的多面描寫。如《青青陵上柏》,通過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的描寫,來反映失意文士的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

三,淺近自然的文學語言。由於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古詩十九首》的語言淺近自然,樸素清新,「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謝棒《四溟詩話》)。當然,它畢竟是文人的創作,一些民間語言經詩人們藝術加工後,更加精練生動,更能表達豐富、真摯的思想感情,誠如陸時雍所言,《古詩十九首》「深衷淺貌,短語長情」(《古詩鏡》)。這與詩人們從樂府民歌中汲取藝術養料,同時又化用前人成語、典故,善於運用疊字等藝術技巧是分不開的。

四,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運用比興是為了增強詩歌的形象性,使作品含蓄蘊藉,韻味雋永。《古詩十九首》中有通篇比興的,如《涉江採芙蓉》、《庭中有奇樹》,有篇首起興的,如《青青陵上柏》、《冉冉孤生竹》,也有篇中比興的,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浮雲蔽白日」等。熟練地運用託物起興的手法,是《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

《古詩十九首》歷來公認是我國五言詩之祖,如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遂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藝苑危言》卷二),陸時雍也說「(十九首)謂之風餘,謂之詩母」(《古詩鏡·總論》)。他們都指出《古詩十九首》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於《古詩十九首》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我們可從四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一,它繼承了《詩經》以來的優良傳統,為建安詩風的出現作了準備。《詩經》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漢樂府民歌的「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發展到《古詩十九首》就成為對人生的詠嘆。儘管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沒有《詩經》、『漢樂府民歌寬廣,但就「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這點而言,它們則是一致的,故朱乾《樂府正義》說《古詩十九首》是「古樂府也」。以後「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詩風,不能說沒有受到它的影響。

二,它是漢代詩歌由民間文學過渡到文人創作出現繁榮局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西漢時期,社會上傳唱的是樂府機關採集的「代、趙之謳,秦、楚之風」。東漢初年,出現了文人模擬樂府的五言之作,然而這僅僅是文人詩歌向民間歌謠學習的嘗試,《古詩十九首》則大膽地向民歌學習,將文人詩歌與民問文學完美地結合起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於《古詩十九首》以及其他詩歌作者的共同努力,至建安才出現了「五言騰踴」的繁榮局面。因此,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漢代詩歌由民間文學發展到文人創作出現黃金時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三,它將五言抒情古詩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漢樂府民歌以敘事詩為主,但也不乏抒情之作。《古詩十九首》將漢樂府中敘事與抒情分流的傾向,加以進一步發展,使這種分流更加明朗化,從而確立了五言抒情古詩在詩壇上的獨立地位。

四,它為五言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言詩從萌芽到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文人五言詩的成熟。它嶄新的詩歌形式和圓熟的藝術技巧,為五言詩的發展莫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相關焦點

  • 古詩十九首:九首相思詩,所思在遠道
    《古詩十九首》便由此誕生。《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山高水遠,哪知歸期?
  • 古詩十九首、文章雖是無名氏、情感卻是最動人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 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作者都已無從考證,他們統稱為無名氏。他們處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家國之情、親情、愛情、友情等)。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翻譯一下現在語言就是寫的都是大白話,大家都能看得懂,表達的感情卻真實而感人。
  • 古詩詞賞析:[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
    關於作品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 古詩十九首,才是手把手教文人作詩的親師傅
    它可是李白他們的教科書,後世無數文人的書桌上不能沒有它!是人手一本的必備教材。《古詩十九首》就是被蕭統選錄在《文選》中的十九首詩歌,《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事實上,《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在蕭統那個時代已經都不可考,只知道大概是東漢末年戰亂年代的中下層文人。既然不是「著名作家」,為什麼還會入選《文選》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寫得太好了,達到甚至超過了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標準。說寫得太好了,是指內容還是形式呢?
  • 《古詩十九首》的人生主題
    這些都緣於中國古代詩學「言志」傳統的強大闡釋力。近代以來,朱自清、馬茂元等學者對《古詩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看法,對詩歌的藝術性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南朝蕭統《文選》,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學界對這組詩歌的產生時代有一些異議,主流意見認為這是作於東漢後期的文人詩,這一意見證據較為充分,其說可從。
  • 《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銀河系中一場宏大的愛情故事
    《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是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501—531年)及其門客編輯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一書,書中以「古詩」為標題收入了十九首詩歌,都是五言詩,風格都很相近。詩歌沒有題目,一般都取首句代名。例如上面這一首詩,習慣上稱之為《迢迢牽牛星》。十九首古詩都以無名氏的作品形式出現。
  • 回到現場讀古詩:古詩十九首與兩千年前的一場暖冬
    《古詩十九首》的創作年代頗有爭議,文人五言詩究竟起於西漢還是東漢?這在文學史上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從鍾嶸和劉勰那裡就開始有不同看法,自此以降,歷代都有爭議,蘇軾、梁啓超都不承認西漢有五言詩體,延至現當代的諸多文學史家,在沒有新的證據之下,也基本沿襲前賢說法,在各自著述的文學史中,多將五言詩起始鎖定為東漢。
  • 《古詩十九首》精講合集
    《古詩十九首》之01《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之02《青青河畔草》 《古詩十九首》之03《青青陵上柏》 《古詩十九首
  • 《古詩十九首》:為什麼說思婦折花,卻空留遺憾?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詩十九首》,為什麼說思婦折花,卻空留遺憾?《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時期的蕭統,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後來,《古詩十九首》從《文選》中剝離了出來,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它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貶謫與文學|從唐朝貶謫文人入手,探析其對貶謫文學的影響
    在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就常在我們的耳邊讀一些古詩,而我們最先接觸的古詩就是《唐詩三百首》裡的唐詩,這個著作伴隨我們度過了大半個童年。可見,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佔的地位之重。所以,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篇章,看看唐代那些遭遇貶謫文人和貶謫文學的發展。一、貶謫的含義「貶謫」字面的意思是貶黜,降低官職;在我國古代它是封建統治者對獲罪官員的一種懲罰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所特有的文化現象。
  •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每首詩歌都以首句為標題。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古詩十九首》,對抒情詩影響很大,它的內容和藝術特色是?
    「古詩」,本來是後人對古代詩歌的一種稱呼。如漢人稱《詩經》為古詩,六朝人也稱漢詩為古詩。東漢後期有許多無名氏的五言詩,魏晉之後稱之為「古詩」。這一批詩歌,據梁代鍾藤《詩品》說有59首。其中有十九首被昭明太子肖統收入《文選》,代表當時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於是,《古詩十九首》便成了專名。
  • 第十一期書之道精品讀書講座賞讀古詩十九首,品味中華詩經典
    本期講座邀請《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一書的作者曹旭教授,帶來對中國詩歌中十九個最美的「模特兒」——《古詩十九首》的賞讀,帶領現場聽眾透過文字感受詩歌背后豐富綺麗的情感和回味無窮的感悟。出席講座的嘉賓還有圖書館黨委書記董玉山、副書記袁繼軍、副館長郭晶、人文學院副教授黃偉豪、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湯莉華,及四十餘位熱愛古詩的讀者們。
  • 《古詩十九首》小結
    雖然粗讀古詩十九首大概意思能理解,但古人用字遣詞跟現在還是有較大差別,所以部分字詞並不是很懂,經過老師講解就比較明晰,且對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清楚。先簡單說下本書中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概要:古詩十九首均為五言詩,主要作詩於東漢末年,在梁朝時由太子蕭統組織人編寫了《昭明文選》,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挑選了十九首,編到本書,取了一個總的名字叫《古詩十九首》。
  • 葉嘉瑩談《古詩十九首》:更好的詩是渾然天成的
    除了渾成之外,《古詩十九首》另一個特點是引人產生自由聯想。我實在要說,《古詩十九首》在這一點上與《紅樓夢》頗有相似之處。但十九首之所以妙就妙在不知作者——連作者是誰都不知道,你怎樣去確定作者的原意?因此,對這十九首詩,每一個讀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聯想。正由於《古詩十九首》有這樣的特色,所以它特別適合於現代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西方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流行一種叫作「新批評」的理論。這種理論主張文學批評應該以作品為主。
  • 《古詩十九首》:看到草木飄搖,詩人想到了什麼哲理?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詩十九首》:詩人為什麼渴望長生不老?《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時期的蕭統,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後來,《古詩十九首》從《文選》中剝離了出來,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它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古詩十九首》:為什麼遊子決定放縱自己?渣男!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詩十九首》,為什麼遊子決定放縱自己?渣男!《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時期的蕭統,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後來,《古詩十九首》從《文選》中剝離了出來,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它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附:古詩十九首全文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之《青青河邊草》 文/ 葉嘉瑩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些詩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表達了一種不十分正當的感情。然而我以為,看一首詩,切忌只看它的表面。杜甫寫過《曲江二首》,那是在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肅宗剛剛回到長安時寫的,詩中說,「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
  • 古詩十九首當中最有韻味的思婦古詩,最後10個字值得細細咀嚼
    作為東漢末年最有文學價值的詩歌集古詩十九首,上承《詩經》的文學傳統,下啟唐詩宋詞,在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發展史上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些古詩當中也有不少的詩作寫到了遊子思婦的主題。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其中很有韻味的一首,尤其是這首古詩的最後十個字,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咀嚼。且看: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 《古詩十九首》:詩人明明在寫星辰,為什麼又表達了對同窗的心寒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詩十九首》,看似寫星辰,為什麼說表達了對同窗的心寒?《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時期的蕭統,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後來,《古詩十九首》從《文選》中剝離了出來,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它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