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金字塔就不算真正去過埃及,而不看獅身人面像就不算真正去過金字塔。長久以來,獅身人面像和吉薩金字塔一起作為埃及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蹟,沒有之一,是遊客拍照打卡的首選。
不過來此拍照的遊客可能會有點遺憾,因為獅身人面像居然沒了鼻子,像是被人敲掉了一樣。同時心裡也會有疑惑:這到底是誰幹的?
其實獅身人面像不光鼻子沒了,鬍子也沒了。不過光溜溜的下巴看上去沒有那麼違和,所以很多人不太在意。至於它們是怎麼掉的,一直以來都是個未解之謎,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流傳最廣的故事是關於拿破崙的,說他在1798—1801年遠徵埃及時一路耀武揚威,當地人紛紛俯首稱臣,唯獨獅身人面像卓然傲視,絲毫不把他放在眼裡。拿破崙一怒之下便下令用大炮轟擊巨像,使其毀容。
我想拿破崙若泉下有知,說不定能氣得活過來。大哥,有沒有搞錯?一位十九世紀的偉大領袖,居然跟一塊大石頭置氣,這和堂吉訶德有什麼區別?就這水平還能在歐洲縱橫馳騁二十年?
此外還有一個說法,說拿破崙是為了找到進入大金字塔的秘密通道才下令轟擊獅身人面像。這種說法更加可笑,就算是找老鼠洞都不可能如此胡鬧。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也不會相信這些無稽之談。
事實上,拿破崙一生重視科學文化,尊敬學者。他在遠徵埃及時,除了軍隊外,還帶了167名各學科的學者,以及上百箱書籍和研究設備,目的就是對徵服地進行科學考察研究。
在遠徵途中,拿破崙還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馱行李的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馱行李的驢子就是糧草輜重,是整個軍隊最為重要但又極度脆弱的部分,讓學者和糧草輜重在一起接受最頂級的保護,這份心意不言而喻。
最後,拿破崙的遠徵軍敗給英國,退出了埃及,但他帶來的學者並未就此停下研究的腳步。他們對埃及古代遺蹟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並將大量文物帶回法國進一步系統研究。
經過學者們的不懈努力,最終揭開了這片塵封土地的神秘面紗。20多年後,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最終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打下了埃及學的堅實基礎,被尊為「埃及學之父」。
可以說,沒有拿破崙的重視和支持,就沒有商博良的成就,那麼埃及學的建立又不知要推遲多少年。這樣一位對埃及學有著傑出貢獻的偉人,竟被說成是炮轟獅身人面像的混蛋,實在是太過冤枉!
不用問也能猜到這是編造的謠言。欲搞倒一個人先要把他搞臭,這是政治鬥爭的一貫套路,而拿破崙的敵人遍布整個歐洲,弄點醜聞不是什麼難事。
那麼既然不是拿破崙幹的,又是誰幹的呢?嫌犯無外乎兩大類,一是人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一種說法是古埃及起義者敲掉的。
由於大量金字塔的修建極度勞民傷財,人民不堪其苦揭竿而起,巨像便成了出氣筒,好讓他們憤恨的對象——法老毀容。這簡直是埃及版火燒阿房宮,不過其真實性就有待商榷了。
因為古埃及人不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底層人民起義就像一陣風,過了就過了,沒能建立穩固政權。很難想像一群石器時代的流寇不趕緊搶完東西散夥,還費時費力地去敲巨像,真是有點吃飽了撐的。
第二種說法是反對偶像崇拜者幹的,這裡面有蘇菲派穆斯林砍掉說,有馬穆魯克王朝某位蘇丹炮轟說。
這種說法雖沒有確鑿證據,但也不完全是瞎猜,至少比拿破崙炮轟要靠譜多了。我們知道伊斯蘭教是嚴厲禁止偶像崇拜的,在伊斯蘭教擴張史上,古代雕像遺蹟往往成為宗教極端分子手下的犧牲品。
直到2001年,仍然有塔利班不顧全世界的反對,炸毀了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文明昌達的21世紀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個沒有聯合國、沒有國際輿論的古老年代。
自然因素
大自然的力量是極其可怕而神奇的,它的作品往往要用「鬼斧神工」來形容,所以把鍋甩給大自然也不算是推卸責任。
獅身人面像從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就是到拿破崙時期也有4300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風化作用可以改變許多巖石的樣貌,何況獅身人面像還是用較鬆軟的石灰巖雕成的。
要知道雕刻獅身人面像時,古埃及基本處於石器時代,這麼巨大的雕像如果不選用較鬆軟的材質根本無法完成。而且鼻子和鬍鬚都是突出部位,更加容易受到侵蝕。
不管以上哪種說法,目前都沒有確切的文獻資料和考古證據作為支持,人們只能繼續猜測下去,希望有一天真相大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拿破崙若能開口一定會說:這個鍋我不背。
參考資料:
《古代埃及史》(劉文鵬)
《古埃及史》(喬治·羅林森)
《埃及:法老的領地》(戴爾·布朗)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