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願意聽的話,現實就是童話。
童話是什麼?相信在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百度百科的定義:「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編寫適合於兒童欣賞的故事。」
有些童話確實是這樣,它們短小精悍、情節簡單易懂,最終是正義戰勝邪惡,傳達了滿滿的正能量。
但是還有一種童話在剝離想像、幻想和誇張的外衣後,描寫的是殘酷的現實,傳達的是最世俗鮮活的人生。正如童話的創作者往往是些飽經人生風霜的大人,他們筆下的童話故事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寫給大人的。
我認為威廉·豪夫的童話故事就是寫給大人的。豪夫的童話中融入了現實內容和他獨特的生活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我驚異於作者戲謔諷刺的文風,他在童話故事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當時德國庸俗的社會現實,酣暢淋漓地批判和諷刺了統治階級的愚蠢和貪婪。
「故事中的故事」——嵌套結構的運用
豪夫童話巧妙地運用了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嵌套結構,這樣的形式使得整部故事邏輯嚴密,層級豐富,克服了一般童話故事結構鬆散的弊端,更加引人入勝,使讀者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豪夫童話》的嵌套結構有三層,第一層是《童話打扮成年鑑》,這是這本書的「緣起」,講述的是在一個幻想女王統治的國度裡,她的女兒童話發現自己已經不受歡迎了,於是幻想女王讓她裝扮成年鑑(日曆),去尋求孩子們的歡迎,由此引出了整部童話故事。
第二層由《大漠商旅》,《亞歷山大總督和他的奴隸》以及《施佩薩特林中客棧》,三個大篇目組成,它們各自完整論述了講故事的地點,人物和起因。
第三層就是大篇目下的各個故事。
比如第一個篇目《大漠商旅》,故事的緣起在沙漠裡,一隊商隊遇到了一個儀表堂堂的騎手,騎手想辦法與商隊為伴,他們為了驅趕商旅的無聊,便約定一人講一個故事,於是就有了第三層次的六個故事。
而最後一個小故事又完美地把第二層的故事串聯起來。因果關係之完整,層次之清晰,結構之巧妙,令人折服。
童話故事的外衣下掩藏著鮮活的現實人生
讀完《豪夫童話全集》後。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用童話的形式,為我們揭露了最真實鮮活的現實人生,傳達了自己正直、熱情、勇敢的價值觀。
在《年輕的英國》中作者塑造了一隻猴子扮成英國紳士如何在在上流社會廝混,受到達官貴人的賞識和競相模仿,在故事的最後猴子的身份暴露,他們顏面盡失,成為了笑柄。這篇童話辛辣、露骨地地嘲諷了當時地市民階層盲目媚外、追趕時髦的壞風氣。
在《假王子的故事》裡,作者通過描寫一個幻想著自己是流落民間的王子的小裁縫冒充真王子的卑劣行徑,揭露了小裁縫貪慕虛榮、自欺欺人的劣根性。
在《鹿金幣》的傳說裡,作者描寫了伯爵的三個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本性畢現,大兒子的正直、善良和他雙胞胎弟弟的自私、殘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醜惡人性的批判。
寫在最後
威廉·豪夫在第二卷的故事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深意的問題:「聽故事的魅力究竟在什麼地方?」
他借智者穆斯塔法之口回答了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超越凡塵俗物,到更高的空間去自由翱翔的渴望,哪怕僅僅是在夢裡」,「你們的精神就在一些陌生的更高的空間裡自由自在地活動,童話故事於你們而言就變成了現實。」
經典童話故事的作者往往是飽經生活風霜的成年人,他們的作品毫無疑問打上了他們所生活時代深深的烙印,經典童話故事作為經典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內涵豐富和常讀常新的。
我們在閱讀童話故事時,在奇幻的想像世界遨遊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看看腳下的土地,要注意把握故事映射的現實意義,這樣才算真正讀懂了童話,真正在作者的引導下體味到了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