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洪光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社會形態理論是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是關於人類社會及歷史發展的,關於人類社會一般規律與具體進程的深刻凝練與理論概括。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無產階級政黨總是立足於實踐發展,不斷深化對社會形態的認識,指導現實的社會主義運動。因此,深化對社會形態理論的認識,既是理論與實踐發展之需,也是理論與實踐自覺使然。在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研究,不斷拓展社會形態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和解釋力,要遵循其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努力開闢社會形態理論研究新境界。
理論邏輯:把握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精髓要義
任何理論都不是無源之水。在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首先要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精髓要義。在社會歷史研究中,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及其物質實踐出發,分析了包括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得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必然趨勢,解開社會歷史之謎。在此過程中,他從不同角度審視人類歷史進程,形成了多維理解。有從社會生產力出發,立足生產工具與社會發展的對應性,形成包括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機器時代等在內的技術社會形態;有從社會分工出發劃分的自然分工、自發分工、自覺分工三大階段,以及由此探討人的發展狀況而形成的人的依賴關係、物的依賴關係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三大社會形態;還有從生產方式出發,特別是依據生產關係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所有制關係,形成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等。
可以說,馬克思基於不同視角的劃分,反映了社會歷史的複雜性與多面性,為人們從總體上理解人類社會提供了鑰匙。但就重要性來說,生產關係是根本,具有決定性意義,抓住了生產關係,也就抓住了理解人類社會的關鍵。因此,在社會形態理論中,以所有制關係為標準的五種社會形態更具基礎性意義,在本質上揭示了生產方式乃至人類社會總體狀況的更替情況,更能反映社會歷史的本質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總體趨勢,真正將歷史中不同性質的社會總體以及大的歷史時代區分開來。抓住了這一點,便能真正理解社會發展趨勢,把握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理解唯物主義歷史觀。這就是說,在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研究,必須要端正學習態度,靜心研讀原著,堅持與思想者本人「對話」,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精髓要義。
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深化社會形態認識的卓越探索
在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研究,需要汲取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與寶貴經驗。進入近代後,中華民族便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人民才在精神與理論上由被動融入轉變為主動變革,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五種社會形態為理論坐標,客觀分析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並由此出發,開創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其後,中國共產黨人便展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探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發展階段、戰略步驟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由於「左」的認識的幹擾,特別是對發展階段的錯誤認識,初步探索遭遇挫折。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特別是立足於社會形態理論,從社會主義建設的「起點」與「目標」入手,既確認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又認識到制度在社會生產力與人的發展方面具有滯後性;既釐清了對社會主義認識中的科學因素,也反思過去認識中的表面性和不合理性,形成了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和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知,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兩塊「基石」與基本生長點,最終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歷史已經明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與人們對特定社會的科學認識分不開,社會形態理論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鑰匙。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認識,需要從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中國化中獲取經驗與智慧。
實踐邏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
在新時代,深化社會形態理論研究,還需立足新時代黨推進治國理政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著眼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抓落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力促進國際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由此,新時代推動社會形態研究走向深入,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形態理論的強大解釋力,立足新的歷史階段,依據新的社會實踐,著眼新的歷史使命,發現新材料、得出新結論、形成新理論,構建反映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社會形態理論,從而在更高層次與更廣視野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回應現實關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慧支撐與理論滋養。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關於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重要論述及理論創新研究」(19AKS01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標題:《開闢社會形態理論研究新境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