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好風景帶來「好錢景」,看石泉縣的「旅遊興縣」戰略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西安11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席聰聰)「一河四溝六道梁,幾十條彎見半扇牆。」這曾是一句掛在石泉山區老百姓嘴邊的口頭禪,地處秦巴腹地、安康西部的石泉縣,曾是國家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161個行政村(社區)中,有扶貧任務的村(社區)高達150個,扶貧之路道阻且長。

  憑藉「旅遊興縣」戰略,2020年2月,石泉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今年的0%,短短五年,石泉縣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11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陝西省委網信辦承辦的「決勝2020·陝西擔當」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安康市石泉縣了解當地的「旅遊興縣」戰略。

  石泉縣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一角 主辦方供圖

  一片桑葉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蠶助推縣域振興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的千年『鎏金銅蠶』,即出土於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池河鎮金蠶博物館的講解員說道。據介紹,該文物見證了我國2000多年前開闢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悠久而厚重的蠶桑發展歷史。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以鎏金銅蠶為原型打造的文創產品 主辦方供圖

  石泉縣委縣政府據此,以「金蠶文化」為引領,開啟中國金蠶小鎮建設,小鎮內主要景點有金蠶之鄉展覽館、「鎏金銅蠶」文創產品展銷中心、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據講解人員介紹,「金蠶小鎮建成後,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鎮內100%貧困戶實現脫貧,100%農戶實現就地就業。」

  今年32歲的劉玉是明星村「桑海酒吧」的管理者,土生土長於明星村的她,早年因為家裡是貧困戶,為貼補家用離開家鄉,在石泉縣城工作。明星村開發旅遊後,劉玉所在公司在明星村投資建成了一家以蠶桑文化為主題的酒吧,劉玉正好藉由此回村工作。「我很感謝有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可以回到家鄉,在老家我的工資沒有降低反而還高了2000元,這讓我很滿意」,如今在做好管理工作外,劉玉還經常在空閒時間幫助村裡其他村民做好對遊客的服務和管理,談到未來,劉玉充滿希望地說道,「我想生活的更好,比任何人都好」,她計劃著多幹幾年後,到公司入股,謀取更大的發展。

  劉玉接受記者採訪。 主辦方供圖

  明星村的旅遊建設,不僅吸引了劉玉這樣的年輕人返鄉,還為村裡很多老年人提供了發揮餘熱的舞臺。

  今年64歲的陳澤華向記者感慨道,「自從村裡開發旅遊後,不僅村子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還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早年陳澤華依靠養蠶為生,自村裡開發旅遊後,他的老房子被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和村民自發入股成立的陝西明星滄海桑田旅遊開發公司租用,改造成為民宿,每年可以獲得7000元的房屋租賃費,除此之外,村上還為他提供了一套閒置房,供他免費住宿。

  現在他和妻子都在該旅遊公司上班,陳澤華做保安,妻子鄧仁菊做保潔,每人每月都有1800元的穩定收入,現在一年下來他和老伴的總收入近五萬元。「這比原來種桑養蠶的收入翻了好幾倍,這多虧了縣上發展旅遊」。並且在沒有發展旅遊前,明星村的路都是泥巴路,村民出行相當不方便,「現在在政府的幫助下,村裡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都建設的相當完善,村民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陳澤華高興地說。

  陳澤華接受記者採訪。 主辦方供圖

  據明星村村支書介紹,明星村共有1093戶,其中貧困戶達249戶,自村裡搞農旅融合,大力開發旅遊後,2019年村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8067人,貧困人口實現了順利脫貧。村支書說,「將鼓勵更多的村民將自己的房子打造成民宿、農家樂,使村民實現自己給自己當老闆的夢想,再也不用外出打工。」

  鼓勵村民靠手藝吃飯,中壩作坊小鎮讓老手藝「活」起來

  「手要穩啊、都攢勁啊、多出油啊、奔小康啊……」在中壩作坊小鎮的阮小二油坊內,今年53歲的當地村民石榮成一邊喊著號子,一邊砸著木榨機的撞杆,展示著最原始的菜籽榨油技藝。

  「通過這種傳統方式榨出來的菜籽油,一斤可以賣上二十多塊錢。」據石榮成介紹,2016年創業能人陳國盛返鄉在中壩村打造七十二作坊,原先在老油坊幫過工的他被聘請到作坊傳承老技藝,吸引了不少遊客來參與體驗。現在石榮成每個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不僅順利脫了貧,還供養兒子上出了大學。

  石榮成帶記者體驗木榨機。 主辦方供圖

  中壩作坊小鎮內,不僅有石榮成這樣的老大哥,還有很多年輕人堅守的店鋪。80後的李宗琴在中壩作坊小鎮經營一家手工編製作坊,小小的店鋪內布滿了她親手創作的手工編織品。

  李宗琴本是中壩村人,出嫁外地後聽說家鄉建起了七十二作坊,於是返鄉依靠自己的巧手,在中壩作坊小鎮開了兩間手工作坊。通過編制棕扇工藝品、遊客參與互動體驗、製作傳播宣傳片、線上線下銷售等方式,使很多人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棕扇也成了小鎮作坊裡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據李宗琴說,「有個月僅靠賣扇子我就收入了3萬元」。

  李宗琴向記者展示自己手工編織的收款二維碼 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中壩作坊小鎮地處的後柳鎮中壩村原以種養殖業為主,產業分散不成規模,整村貧困發生率高達39.7%,在國家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石泉縣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實施的契機下建立的中壩作坊小鎮,自運營以來,已直接帶動周邊8個村600餘戶(含貧困戶168戶)發展訂單農業穩步增收,70餘戶村民在小鎮開店創業,讓本村及周邊各村600餘人實現穩定就業。

  路子找對了,沉睡的綠水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通過政府幫扶與民眾自身努力,「旅遊業」現已成為石泉縣城鄉居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這座陝南小城,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

相關焦點

  • 【省媒看臨夏】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日前,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前往康樂縣,看當地如何將綠水青山「變現」金山銀山。 「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收入十幾萬元,前幾年只是經營農家飯,去年開起了民宿,今年民宿收入就有8000多元。」趙建林笑著說,在這生活了半輩子,以前從沒想過,村民們看習慣了的風景竟能吸引這麼多遊客,大家可以靠山靠水吃飯了。
  • 旅遊助脫貧 「好風景」變「好錢景」——佳木斯市抓吉赫哲族村的...
    旅遊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方式。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走村直播看脫貧》大型融媒體行動走進了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 這裡沒有耕地,曾經村裡70%以上的人口依靠捕魚為生。近幾年,當地大力發展赫哲族民族文化旅遊產業,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村、網紅打卡地。
  • 旅遊扶貧:好風景帶來好光景
    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充滿鄉土氣息的民居、果實纍纍的採摘園、生態亮點突出的節慶活動……特色突出的旅遊線路、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讓一個又一個貧困村迎來逛村居、看民俗的遊客,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好風景帶來好光景,「旅遊+扶貧」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讓鄉村更美麗、更宜居。
  • 宜秀區大龍山鎮百華社區:破除瓶頸「活水源」 澆出小康「好錢景」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的過程中,大龍山鎮百華社區通過改善路、水、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也闖出了一條「死土地」變「活資產」,「好風景」變「好錢景」,「苦日子」變「好日子」的發展之路。
  • 「決勝2020」陝西石泉:「滄海桑田」建起來,「明星鄉村」富起來
    中新網安康11月30日電 題:陝西石泉:「滄海桑田」建起來,「明星鄉村」富起來作者 朱延靜桑海垂釣、富硒宴、高空漂流、山地摩託……在陝西安康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藏」著一個「世外桃源在這裡,一片小小的桑葉正發揮著它的「魔力」,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裡,帶來生機、留下財富,富裕了一方百姓。「滄海桑田」景區一角。朱延靜 攝日前,「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明星村,見證了當地「滄海桑田」景區如何帶動村民走向致富路。
  • 石泉縣政協走進金蠶小鎮等地視察全域旅遊工作
    近日,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對全域旅遊工作開展監督視察。石泉縣政協副主席付先鋒參加。石泉縣文旅局主要領導參加視察,並匯報全域旅遊建設情況。石泉縣政協走進金蠶小鎮等地視察全域旅遊工作石泉縣政協走進金蠶小鎮等地視察全域旅遊工作石泉縣政協走進金蠶小鎮等地視察全域旅遊工作石泉縣政協走進金蠶小鎮等地視察全域旅遊工作視察組先後到石泉縣中池花海
  • 【決勝2020】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日前,「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深入陝西、寧夏多個縣市採訪。圖為陝西佛坪縣銀廠溝村。(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訊 (記者 李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這些項目入圍山東「六好」!好景、好聲、好理、好味、好趣、好品~
    好景、好聲、好理、好味、好趣、好品~ 2020-05-29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碧宜入畫 流金淌銀來——靖安實行「河長制」帶來興縣富民效應
    縣委書記田輝說:「推行『河長制』,保護好一河清水,不僅是展現生態靖安的『金名片』,還是引領綠色發展理念,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的戰略舉措。」從2015年開始,靖安縣作為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創新試點縣之一,在全省率先拉開了「河長制」序幕。
  • 敦煌:設施農業「錢」景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敦煌:設施農業「錢」景好 2020-05-14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盛會 遊金州」黔西南州:旅遊+扶貧 風景變「錢」景
    布依山鄉引客神往,鄉村旅遊助力脫貧。9月28日,黔西南州召開全州旅遊扶貧工作推進會,總結推廣全州全域旅遊、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經驗,進一步加快文旅產業復甦、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作出更大貢獻,布局鄉村振興發展大局。
  • 春華秋實夏蟬冬雪……餘杭「四好農村路」,一年四季都有好風景!
    近年來,餘杭積極建設四好農村路,並將其與鄉村旅遊、歷史人文等結合,建成了一條條美美的道路。今天就跟著小餘兒一起,沿著「四好農村路」邊走邊看,在四季變化中感受餘杭魅力~春「梅花謝後櫻花綻,淺淺勻紅」 ,春日裡走在漕雅線上,櫻花片片,沿途風景秀美,湖面波光粼粼,步步皆景。
  • 「重磅喜訊」石泉縣正式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石泉縣榜上有名,正式成為安康市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石泉縣始終把旅遊定位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創造性地踐行「兩山」理念,堅持走全域旅遊發展之路,立足山、水、洞、峽、灘、城、瀑等自然稟賦和鎏金銅蠶文化、鬼谷子文化等文化優勢,真抓實幹,實現了旅遊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 鄉村旅遊火了 陝南人的日子紅了
    過去,儘管這裡風景無限好,但仍有不少百姓守著綠水青山受窮,抱著「金飯碗」討飯。為了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鼓起錢袋子。勝利村的楊先飛「勝利」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美麗的秋天,是童話的季節,難道就不是你看景的好時機嗎?
    旅遊有的時候並不需要花費多少,更可以窮遊,就像喜歡鬱孤臺靜謐的夜景,獨特的建築風格的人只要花費15元的費用,就可以觀賞了。安靜地走上鬱孤臺,看遠處流水,看過往行人開心的笑顏,高聳的閣樓,免費的公園景觀都是遊客值得一觀的緣由。喜歡農家菜的朋友,可以去客家大院裡品嘗一些客家特色。品美食,看風景後的你,就滿足了嗎?
  • 雲南發布旅遊消費參考成本 風好景也好的雲南旅遊其實成本不高!
    雲南發布旅遊消費參考成本 風好景也好的雲南旅遊其實成本不高!時間:2020-09-16 13:51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雲南發布旅遊消費參考成本 風好景也好的雲南旅遊其實成本不高! 雲南省近日發布2020年雲南主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參考成本及構成消費提示。
  • 黃南國家森林公園、錦州北普陀山……細數那些風景非常好的旅遊景點
    讀了萬卷書,走萬裡路,最大的夢想是遊覽世界名勝古蹟,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風景好的景點盤點,這些地方只去過一兩個地方,喜歡旅行的你都觀光過嗎?錦州1票:50元/人開放時間:8:30-16:30介紹:錦州北普陀山旅遊景點是遼寧錦州城西北7公裡處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是遊客最喜歡的五十佳景之一錦州北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北普陀山佔地面積27.26平方公裡,距今1400多年,南望滄海,北想要太極,紫氣東來,福壽無邊無際,是觀音菩薩在北方的顯化道場,素有「遼寧第一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旅遊火了 陝南人的日子紅了
    過去,儘管這裡風景無限好,但仍有不少百姓守著綠水青山受窮,抱著「金飯碗」討飯。為了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鼓起錢袋子。勝利村的楊先飛「勝利」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用這句詩來形容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饒峰鎮勝利村的自然環境再貼切不過了。
  • 河南新安:搶抓黃河國家戰略,以「文旅興縣」走高質量發展路
    同時,景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有效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周邊群眾廣泛就業,也為新安縣「文旅興縣」戰略的實施做出了貢獻。值得一提的是龍潭大峽谷所在的新安縣石井鎮,該鎮的龍潭溝村曾是因貧窮出了名的「光棍村」,隨著旅遊資源的開發,龍潭溝村村民建起了小洋樓,開起了民宿、農家院,戶均年收入10萬以上,家家有了小轎車,「光棍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 新春走基層|南岸雙龍村:小盆景帶來大「錢」景
    近年來,雙龍村加快發展花卉盆景產業,年產值達2000萬元,且以10%的年增長率穩步提升,小盆景帶來大「錢」景。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雙龍村,探索雙龍村盆景產業崛起的秘密。轉型傳統技術煥發新生機記者見到南山盆景協會會長楊彪時,他正在院裡精心修剪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