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西安11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席聰聰)「一河四溝六道梁,幾十條彎見半扇牆。」這曾是一句掛在石泉山區老百姓嘴邊的口頭禪,地處秦巴腹地、安康西部的石泉縣,曾是國家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161個行政村(社區)中,有扶貧任務的村(社區)高達150個,扶貧之路道阻且長。
憑藉「旅遊興縣」戰略,2020年2月,石泉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今年的0%,短短五年,石泉縣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
11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陝西省委網信辦承辦的「決勝2020·陝西擔當」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安康市石泉縣了解當地的「旅遊興縣」戰略。
石泉縣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一角 主辦方供圖
一片桑葉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蠶助推縣域振興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的千年『鎏金銅蠶』,即出土於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池河鎮金蠶博物館的講解員說道。據介紹,該文物見證了我國2000多年前開闢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悠久而厚重的蠶桑發展歷史。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以鎏金銅蠶為原型打造的文創產品 主辦方供圖
石泉縣委縣政府據此,以「金蠶文化」為引領,開啟中國金蠶小鎮建設,小鎮內主要景點有金蠶之鄉展覽館、「鎏金銅蠶」文創產品展銷中心、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據講解人員介紹,「金蠶小鎮建成後,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鎮內100%貧困戶實現脫貧,100%農戶實現就地就業。」
今年32歲的劉玉是明星村「桑海酒吧」的管理者,土生土長於明星村的她,早年因為家裡是貧困戶,為貼補家用離開家鄉,在石泉縣城工作。明星村開發旅遊後,劉玉所在公司在明星村投資建成了一家以蠶桑文化為主題的酒吧,劉玉正好藉由此回村工作。「我很感謝有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可以回到家鄉,在老家我的工資沒有降低反而還高了2000元,這讓我很滿意」,如今在做好管理工作外,劉玉還經常在空閒時間幫助村裡其他村民做好對遊客的服務和管理,談到未來,劉玉充滿希望地說道,「我想生活的更好,比任何人都好」,她計劃著多幹幾年後,到公司入股,謀取更大的發展。
劉玉接受記者採訪。 主辦方供圖
明星村的旅遊建設,不僅吸引了劉玉這樣的年輕人返鄉,還為村裡很多老年人提供了發揮餘熱的舞臺。
今年64歲的陳澤華向記者感慨道,「自從村裡開發旅遊後,不僅村子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還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早年陳澤華依靠養蠶為生,自村裡開發旅遊後,他的老房子被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和村民自發入股成立的陝西明星滄海桑田旅遊開發公司租用,改造成為民宿,每年可以獲得7000元的房屋租賃費,除此之外,村上還為他提供了一套閒置房,供他免費住宿。
現在他和妻子都在該旅遊公司上班,陳澤華做保安,妻子鄧仁菊做保潔,每人每月都有1800元的穩定收入,現在一年下來他和老伴的總收入近五萬元。「這比原來種桑養蠶的收入翻了好幾倍,這多虧了縣上發展旅遊」。並且在沒有發展旅遊前,明星村的路都是泥巴路,村民出行相當不方便,「現在在政府的幫助下,村裡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都建設的相當完善,村民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陳澤華高興地說。
陳澤華接受記者採訪。 主辦方供圖
據明星村村支書介紹,明星村共有1093戶,其中貧困戶達249戶,自村裡搞農旅融合,大力開發旅遊後,2019年村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8067人,貧困人口實現了順利脫貧。村支書說,「將鼓勵更多的村民將自己的房子打造成民宿、農家樂,使村民實現自己給自己當老闆的夢想,再也不用外出打工。」
鼓勵村民靠手藝吃飯,中壩作坊小鎮讓老手藝「活」起來
「手要穩啊、都攢勁啊、多出油啊、奔小康啊……」在中壩作坊小鎮的阮小二油坊內,今年53歲的當地村民石榮成一邊喊著號子,一邊砸著木榨機的撞杆,展示著最原始的菜籽榨油技藝。
「通過這種傳統方式榨出來的菜籽油,一斤可以賣上二十多塊錢。」據石榮成介紹,2016年創業能人陳國盛返鄉在中壩村打造七十二作坊,原先在老油坊幫過工的他被聘請到作坊傳承老技藝,吸引了不少遊客來參與體驗。現在石榮成每個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不僅順利脫了貧,還供養兒子上出了大學。
石榮成帶記者體驗木榨機。 主辦方供圖
中壩作坊小鎮內,不僅有石榮成這樣的老大哥,還有很多年輕人堅守的店鋪。80後的李宗琴在中壩作坊小鎮經營一家手工編製作坊,小小的店鋪內布滿了她親手創作的手工編織品。
李宗琴本是中壩村人,出嫁外地後聽說家鄉建起了七十二作坊,於是返鄉依靠自己的巧手,在中壩作坊小鎮開了兩間手工作坊。通過編制棕扇工藝品、遊客參與互動體驗、製作傳播宣傳片、線上線下銷售等方式,使很多人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棕扇也成了小鎮作坊裡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據李宗琴說,「有個月僅靠賣扇子我就收入了3萬元」。
李宗琴向記者展示自己手工編織的收款二維碼 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中壩作坊小鎮地處的後柳鎮中壩村原以種養殖業為主,產業分散不成規模,整村貧困發生率高達39.7%,在國家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石泉縣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實施的契機下建立的中壩作坊小鎮,自運營以來,已直接帶動周邊8個村600餘戶(含貧困戶168戶)發展訂單農業穩步增收,70餘戶村民在小鎮開店創業,讓本村及周邊各村600餘人實現穩定就業。
路子找對了,沉睡的綠水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通過政府幫扶與民眾自身努力,「旅遊業」現已成為石泉縣城鄉居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這座陝南小城,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