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我是「椒鄉文化」。請關注「椒鄉文化」,會讓你讀到更多「精彩」的文章。
讀杜甫《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有感
文/椒鄉文化
編者按:當今刻下,觀國內臺灣當局蔡英文之流不識時務,逆潮流而一意孤行,將臺灣民眾帶進風口浪尖的危險境地;觀國際政治風雲,美帝紙老虎自身難保,仍強撐「老大」,對我中國各項發展總是百般阻撓,特別對我中國「統一大業」橫加幹涉。鑑於此,「椒鄉文化」今推出一篇讀評愛國詩人的一首《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文章。相信讀者朋友,自然明白小編編發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請親們先欣賞一下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首先評判一首詩的好與不好,必須要看這首詩是否包含了激動人心的感情。詩情深不深,詩味濃不濃。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就屬於詩情深深且詩味濃濃的作品,堪稱千古絕唱!
這首抒情詩是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杜甫流亡在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時寫的。這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延續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暫告結束,杜甫聽到了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喜不自禁,欣然賦詩:
「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句就直敘喜訊,詩情激蕩。「劍外」,點明聽到喜訊時的地點,「收薊北」,揭示寫這首詩的緣由,「忽傳」,指出喜訊來得出乎意料。
「劍外」與「薊北」相距千裡,關山阻隔,然而「收薊北」的喜訊象插上了翅膀,突然飛到,何其迅速!它猶如閃電劃破長空,又好象雷鳴震動著天際,怎不令人為之一驚!一個「忽」字,將作者的驚喜之情溢於紙上,把兩個地方連接了起來,讓人覺得詩人儘管身處僻靜之鄉,而心卻飛向了戰火紛紛的前線!
那顛沛流離的生活結束了;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日子結束了;那山河破碎的場景,那戰亂不休的歲月結束了。杜甫是何等的激動!詩的開篇,好比一根導火線,一下子引爆了詩人早已積鬱於胸的感情。
「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這是「劍外忽傳收薊北」的導火線引起的詩人第一次感情爆發。「初聞」緊粘「忽傳」,啟開了感情的閘門,因聞喜訊而流喜淚。「滿衣裳」中的一個「滿」字,讓人想見詩人百感交集、驚喜淚飛得狀貌,回頭看看妻子兒女平日的愁容哪裡去了呢!顯然,愁雲消失,春風滿面,也沉浸在歡樂之中了。
本來以埋頭書卷捲來排遣苦悶的詩人,此時此刻也無心伏案,信手捲起詩書,手舞足蹈做起「狂態」來。
如果說詩人熱淚交流是喜極而泣的最初外露,那麼詩人忽作狂態則表明喜情已經沸騰了。所以,「喜欲狂」就不止是喜悅的浪花在飛濺,而簡直是喜悅的波濤在翻滾了。
詩人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到廣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攜家帶眷,流徙異鄉,備嘗艱辛。奔波的勞苦,仕途的坎坷,歲月的煎熬,致使詩人憂國憂民,傷時嘆亂。
誰願目睹國破的景況,誰能忍受家亡的痛楚!所以詩人急盼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思想日甚一日,猛聽到官軍收復中原的捷報傳來,怎能不喜極而狂呢!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是「劍外忽傳收薊北」的導火線引起的詩人第二次感情爆發。
詩人因聞喜訊,而呈喜態,由呈喜態而唱喜歌。開懷暢飲,縱情高歌,是狂喜的又一表現。這時的飲灑,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這時的放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縱情歌唱。既歌今日之喜,又唱明日之行。由唱喜歌而思喜歸。
一年前,詩人在另一首詩《大麥行》中寫道:「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現在他馳騁想像,好象真的已同美好的春光,結伴還鄉了,而且似樂已經領略了還鄉的歡樂。
這首詩集中地表現了詩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後一瞬間的感情,突出地抒寫了個「喜」字。
「喜」,是貫穿全詩的主線。由聞喜訊而流喜淚,由流喜淚而呈喜態,給人以強烈的情暢語快的直感。詩人的感情,發自肺腑,猶如山澗流泉,自然奔瀉。
詩的語言特別明朗,尤其是在看似平常的字眼的選用上,更能見到詩人的藝術匠心。「忽傳」緊接「初聞」,嚴絲合縫,不獨寫出了「傳」喜訊於突然間的「驚」,而且寫出了「聞」喜訊於意料外的「喜」。唯其驚喜,才淚滿衣裳。以淚寫喜,顯得喜之不同尋常。
形在寫淚,意在寫喜。不寫這種帶笑的眼淚,就顯不出放歌縱酒的感情的奔騰;不寫這種帶笑的眼淚,就顯不出歸心似箭的感情的跌宕!
「卻看」連「漫捲」,饒有神態,活靈活現。「卻看」畫出了詩人在喜訊從天而降的驚喜之情;「漫捲」寫出此時此刻詩人「喜欲狂」的程度。因此,他再也無心伏案了,「漫捲詩書」擱一旁,與全家人一起盡情地享受這天外飛來的歡樂。
詩的最後兩句,信手拈來,蔚然天成。襄陽與洛陽皆是詩人家鄉之地。杜甫原籍襄陽,而後到洛陽做官,又在那裡置辦有莊園,洛陽可謂其第二故鄉。「下襄陽向洛陽」中的兩個地名,都有一個「陽」字。另有巴峽「穿」巫峽。這樣,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兩兩相對,非常工整。
其間再以「即從」、「便下」等詞語串聯,令人覺得如急流下坡,想像到急流的快速,這就把詩人恨不得一步能跨到故土的急切心情寫出來了,喜情的抒發也達到了高峰。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堪稱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