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標賦能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2021-01-11 中國財經時報網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幾何?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昨天,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多維度數據表明,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表現搶眼,未來更加可期。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此次參加排名的50個全球文化大都市,包括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知名城市。總體排名上,北京、上海都進入前十名。

「如果以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來衡量,上海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速,各項指標在全球國際文化大都市中名列前茅,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已排在首位。」上述課題組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說到這裡,一臉自豪。

以公共文化供給一級指標中的影院銀幕數來看,上海位列全球第一,北京緊隨其後。徐劍介紹,中國影院銀幕數近年呈穩步增長態勢,2012年中國影院銀幕數為13118張,到2018年時突破6萬張,2019年接近7萬張。「看電影已成為中國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動,相信隨著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電影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巔峰。」

在市場消費性指標上,上海的表現明顯提升,尤其是咖啡館和茶館總數已位居世界第一,餐館總數居世界第二,形成了獨特的海納百川的美食文化。

從文化經濟發展層面看,上海的年度遊客人數排名全球第一。統計顯示,2019年上海接待國際旅遊入境者897.23萬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3.6億人次,其中外省市來滬旅遊者為1.7億人次;2019年上海市國內旅遊收入4789.3億元人民幣。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豐富,國際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精細,城市智慧化水平日益提升,這些都被認為是上海持續吸引國內外遊客來滬的重要原因。

步入數位化、移動化時代,文化基建也高度網際網路化。北京和上海目前擁有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無線網絡覆蓋、移動媒體普及率等指標都居於前列。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已累計建成了超過71萬座5G基站。而據三大通信運營商整體規劃,在2021年全國將建成超過130萬座5G基站,成為全球5G網絡商用規模最大的國家。

人均預期壽命,同樣體現人民對城市未來的人文生態想像,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實力。報告顯示,上海的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攀升,從2013年的82.38歲提高到2019年的83.66歲,其中女性更是達到86.14歲——在人均預期壽命這個維度上,上海也已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領先水平。

45公裡黃浦江兩岸,有望成為又一個「超級文化地標」

縱觀頂級全球文化城市,無一例外,都有屬於自己的超級文化地標。這是因為,文化地標不僅是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空間載體,同時還是全球民眾對城市的認知符號。為此,課題組建議,成績不俗的上海,未來需進一步加強城市文化的全球認知符號建設。

正如人們提到紐約會馬上聯想到百老匯、時代廣場,提到倫敦想到倫敦西區;提到巴黎想到香榭麗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區域一樣,課題組認為,素有「魔都」之稱的上海,體現其海納百川、創新發展的「魔幻之都」的功能性超級文化地標特色還不夠顯著,有提升的空間。

就在去年11月底,徐劍課題組公布《中外民眾眼中的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調查報告》,「東方明珠」「外灘歷史建築群」都被海外遊客認為是當下最能夠代表上海的文化地標。

不過,調查也發現,在這些已形成的文化地標性區域,遊客更多地關注建築本身,而與這些文化地標相結合的實質性文化活動還需進一步豐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根據這份調查,在外籍居民和遊客對「未來最能代表上海的文化地標」的看法中,位居前五的地標為東方明珠、外灘、上海博物館、陸家嘴、新天地,均位處黃浦江兩岸。

徐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要構建屬於自己的全球城市文化識別,有一點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那就是核心文化產業的培育。在其他全球城市已經領先的文化產業類別裡,要想後來居上,已經十分困難。要想彎道超車,上海須放眼未來,在新興領域中搶先布局。「目前,上海已在網絡內容產業取得了競爭優勢,這一領域不僅是上海核心文化產業培育的最佳突破口,也呼應『魔幻之都』的全球城市文化核心識別。」

此次調查就發現,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年增長值超過4979億元人民幣,其中,網際網路文化上市公司總市值名列前茅;同時,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的年增長達到了4.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增長更是達到了14.4%。

徐劍說,外灘等文化地標已成為全球民眾對上海文化想像符號,在此基礎上,上海可以進一步實現空間上的延伸,依託網絡內容產業的發展,把45公裡黃浦江兩岸打造成為上海的超級文化地標。

評價納入有中國特色的參考指標

此次的文化城市評價體系,由10個一級指標構成,包括城市人文生態、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市場、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網際網路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全球影響等。這些一級指標又包含49個二級指標,包括每百萬人的博物館數量等傳統的指標,也包括網際網路文化產業、5G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國特色的內容。

「中國建設文化大都市,需要客觀的評估體系。可以說,過去的評價體系大多數來自發達國家,有些並不適用中國。」徐劍稱,此次在評價過程中,就對全球文化大都市的評價指標進行了探索。評價體系也跨越西方中心主義的局限,基於東方視角,納入有中國特色的一些指標體系,以包容全球化的城市文化發展形態。

有個例子很典型,海外城市在評價文化市場這一指標時,往往會納入米其林餐廳數量,但是中國作為美食大國,米其林餐廳的評價指標未必適用,因此,課題組在和美國團隊探討之後,捨棄了這一指標,「現在主要優先考慮餐廳數量,下一步我們也許會考慮將其他的網際網路上的相關大數據納入評價」。

再比如,在評價市場型文化空間時,海外城市多關注咖啡館,而此次評價則把咖啡館和茶館並列。「咖啡館的本質是文化空間,即通過市場力量提供人們交流的活動場所。在這一點上,和中國的茶館功能是一致的。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崛起,喝茶也會像喝咖啡一樣,成為全球人民喜愛的文化活動。」徐劍說。

同時,考慮到中國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產業,移動網際網路和超級網際網路文化公司的發展也被納入此次評價,在「中國話語」體系下兼顧共性評價標準,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徐劍表示,通過評估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現狀和分析頂尖世界文化名城的競爭態勢,有利於中國未來城市建設,同時也能為相關評估提供有中國特色的指標體系。

相關焦點

  • 文化地標賦能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名列前茅
    昨天,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多維度數據表明,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表現搶眼,未來更加可期。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此次參加排名的50個全球文化大都市,包括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知名城市。總體排名上,北京、上海都進入前十名。
  •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此次參加排名的50個全球文化大都市,包括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知名城市總體排名上,北京、上海都進入前十名。 「如果以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來衡量,上海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速,各項指標在全球國際文化大都市中名列前茅,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已排在首位。」上述課題組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說到這裡,一臉自豪。 以公共文化供給一級指標中的影院銀幕數來看,上海位列全球第一,北京緊隨其後。
  • 仲量聯行贏得上海最新地標——前灘信德文化中心雙項服務委任
    目前,前灘作為上海最炙手可熱的板塊之一,受到各類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的青睞。根據規劃,前灘將有350萬平方米的建築容量打造成為集總部商務、文化傳媒、體育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副中心,這其中就包括計劃於2023年整體竣工的前灘信德文化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報告》共設置了城市人文生態、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市場、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網際網路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全球影響共11個一級指標,以及下設的若干二級指標。經過實證調研和專家會議討論,項目組選取50家代表性的國際文化大都市進行評價,所有數據均來源於政府官方網站、城市文化年鑑,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
  • 上海咖啡館茶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影院銀幕數位列全球第一!
    多維度數據表明,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表現搶眼,未來更加可期。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此次參加排名的50個全球文化大都市,包括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知名城市。總體排名上,北京、上海都進入前十名。
  • 弘陽廣場首進濟南 打造省會文化地標
    「三方合力」 弘陽商業再入齊魯打造濟南 「文化+產業」融合典範!  今日下午(11月4日),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弘陽集團在弘陽上海總部舉行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  濟南市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及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海成一行參觀了弘陽集團上海總部,並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 智庫動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調查
    將上海的城市表現和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其他國際文化都市相比,總體而言,與紐約、倫敦、巴黎相比,差距較大;和東京相比,相差8個百分點;和新加坡相比,差值為0;和香港相比,上海已大幅超越。
  • 十大文化地標 帶你感受合肥的文化傳承
    路軍透露,新區的設計將統籌考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以及整個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業態、功能建設等,按照城市設計的概念,「多規合一」,精準設計。  雖然包公園不斷加大維修改造力度,但是也懇請市民和遊人愛護這裡的公共設施,讓美麗的包河展現在每位遊客和市民的面前。
  • 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在滬發布 京滬穩居前十
    中美學術團隊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的《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頂尖全球城市表現優異,而京滬穩居國際文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十。資料圖:2020年12月5日,上海音樂廳「銀杏音樂會」舉行,為冬季的上海增添文藝氣息。
  • 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
    軌道交通8號線 和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 在中心地下相通。摺疊設計特徵設計方案要求有鮮明的文化演藝娛樂特徵,能充分體現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 總主題,反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主體演藝空間要求能容納3500名觀眾,演藝設施能與萬人慶典廣場進行室內外互動、轉換與銜接。
  • 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上海前灘新地標?
    如:羅浮宮於巴黎、歌劇院於雪梨、大本鐘於英國……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海拔最高?功能性最強?最具影響力?最現代化?還是最體現城市文化?
  • 東方明珠塔、奔馳文化中心雙雙入選上海新十大地標!
    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會文化中心)憑藉標誌性的城市名片形象和毋庸置疑的公眾影響力雙雙入選,與其他入選地標共同體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展示了上海作為「世界會客廳」面向未來的發展活力,以及上海作為建設中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 「人文」添底蘊,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落實人文松江建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十四五期間,松江將建成「二陸讀書臺」等文化地標,編纂「一典六史」,厚植「上海之根」歷史文化底蘊。在人文旅遊方面,和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齊頭並進。同時,以上海科技影都為核心,推動「科創芯世界窗」異質雙核發展,打造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主要承載地、上海文化大都市影視特色功能區。目前,松江已經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
  • 【文化賦能】博山第二家城市書房——鼓浪嶼城市書房今天開館!
    【文化賦能】博山第二家城市書房——鼓浪嶼城市書房今天開館!張振香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博山區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聚力建設文旅之都,特別是在公共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了良好基礎和有力支撐。
  • 專訪|川力企劃朱國良談布局上海文創:將打造上海服務金字招牌
    2020年6月23日,新華發行、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與 APAX Group川力企劃正式聯手,三方將在上海科創、文創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全方位體驗營銷集團,川力企劃為何會選擇在上海布局文創和科技創新?與新華發行集團、臨港科創的合作又能帶來怎樣的市場前景?
  • 咖啡文化,品的是上海街景風情的豐富味道
    有人說,一座國際化城市的商業、文化、消費概況,看咖啡館數量就能略知一二。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種咖啡館在上海街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亦是經濟強勁復甦的信號。如今在大眾點評網搜索上海地區的「咖啡」二字,出現了近萬個結果。據統計,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 菜百榮獲首屆網絡直播大賽總冠軍 文化賦能消費新格局
    不僅在抖音短視頻平臺發布首飾文化、公益科普、金幣反假維權、金質服務等原創短視頻,打造有文化底蘊、有情感內涵的視頻內容。同時,還開啟了淘寶直播,精心策劃各項促銷活動的網絡直播,通過細緻的講解帶貨,讓線上文化推廣為消費賦能。線下深耕文化教育功能線上推廣矩陣逐漸完善的同時,菜百首飾還積極開發線下資源的新功能。
  • 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開幕 精銳教育現場論道科技賦能教育
    會議現場,精銳教育總裁、首席教育官柯金書與各國大使、全球教育精英暢談科技東風下AI教育發展問題:堅守教育本質,堅持科技賦能,持續推動教育理念和方式迭代與創新,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的未來領袖。
  • 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開幕,精銳教育現場論道科技賦能教育
    9月28日,「第六屆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全球先鋒教育論壇」於滬隆重開啟,國內K12教培領域的龍頭企業精銳教育受邀出席。作為民間公共外交資源規格與規模最高級別的盛會,「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組委會由65個國家駐華大使館組成,並得到來自160多個國家駐華大使館的鼎力支持,會議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多邊交流平臺。本次會議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旨在跨越時空與國界,有效破除溝通壁壘,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展開積極對話與交流。
  • 今天,這座上海文化地標22周歲了
    樂池兩邊的牆壁都有一定的角度傾斜,加上巧思設計的包廂和獨具匠心的矮壁,打破了平行的構圖,既營造出廳堂內典雅端莊的陣勢,又蘊藏著聲學和視線的玄機,這間飽含浪漫和現代美學氣氛的觀眾廳無愧為上海大劇院中的瑰寶。開幕當天上演的劇目是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帶來的芭蕾舞劇《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