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動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調查

2020-12-22 澎湃新聞

11月27日,「2020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示範區建設發展專題研討」在上海朱家角舉行,本屆峰會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共同主辦。研討會上發布了《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研究報告》。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劍教授課題團隊撰寫。徐劍教授課題團隊於2020年在上海全市範圍內針對留學生群體、浦東機場遊客、長期居住上海的外國人等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抽樣調查。課題組基於436份有效問卷的調查數據,分析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報告內容的摘錄,以饗讀者:

一、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總體印象

1.97%以上外籍遊客和居民認為上海是一所公認的「國際文化大都市」

調查樣本中,上海外國遊客和居民的教育程度較高,大學以上學歷均佔70%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外國人在來上海之前都認為,上海是一所獨具魅力的東方現代化國際都市。並且在實際接觸上海後,仍然保留這一好印象。超過95%的受訪者認為上海和自己的期待符合,61.24%的受訪者認為上海給了自己超出期待的驚喜,比想像中更優秀。97.02%的受訪者接受「上海是一個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觀點。

所接觸的上海與來之前對上海的想像相比

在多大程度上認可上海是一個國際文化大都市

2.外國人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際網路

主要信息源仍然是國外媒體到上海之前,31.88%的受訪者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渠道為網際網路,佔比最高;其次是22.71%通過電視;其三是20.18%通過其他人介紹了解。到上海之後,即使長期居住在上海的外籍居民仍習慣用網際網路獲取上海相關的城市信息,39.22%的受訪者通過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國外社交軟體,21.79%通過微博、微信等國內社交媒體,15.83%通過所屬國電視電臺或報紙,通過使用上海本地電視媒體和報紙了解信息的受訪者僅佔7.8%和2.52%。

最早對上海的了解是從哪裡來的

通過哪些渠道獲取上海城市發展和生活資訊

3.相比較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這些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有一定差距

和新加坡比相當,和香港比優勢明顯。將上海的城市表現和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其他國際文化都市相比,總體而言,與紐約、倫敦、巴黎相比,差距較大;和東京相比,相差8個百分點;和新加坡相比,差值為0;和香港相比,上海已大幅超越。

上海和其他國際城市相比的表現如何

研究團隊還對比了遊客和常住居民的數據,發現隨著在滬時間的增長,長期居住的外國人對上海的認可度更高,認為與其他國際都市的差距更小。

4.大多數生活、休閒和旅遊類的指標滿意度較高,外國人對上海的生活、休閒和旅遊方面評價整體較好。

在18個指標中,除了水資源和自然環境以外,其他的指標滿意評價比例都大於不滿意。城市快捷的公共運輸、運輸、購物、旅遊等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受到了外國人的廣泛好評。

5.文化和體育設施類總體評價滿意,咖啡館和茶館、餐館和酒吧、博物館場所受到普遍好評。

在文化和體育設施類中,外國人的總體評價都是滿意比例大於不滿意,其中外國人滿意度排名前三的指標為:咖啡館和茶館(67.12%)、餐館和酒吧(66.44%)、博物館(藝術館、博物館和展覽館)(61.99%)。在課題組「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統計結果中,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數量排名世界第一、餐館和酒吧數量排名第二,數量繁多、種類齊全,極大滿足了外國居民的需求,提升其在滬生活質量,滿意度較高。

二、外國人眼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的問題與短板

1.外國人滿意度較高的文化藝術活動參與度較低,叫好不叫座

超過50%比例受訪者表示滿意評價的文化活動有:室外文化活動(燈光秀、巡演等)(56.16%)、室內演出活動(劇院、音樂廳、演唱會、傳統中國音樂戲劇等)(53.43%)、展覽展示活動(52.05%)。居民參與頻率較高的則是電影放映和體育活動,而外國人滿意度較高的藝術類活動和展覽類活動參與度並不高。其原因在於藝術類活動場所的票價相對較高,性價比較低。

調查發現,34.93%的受訪者每月文化活動支出在300元以下,68.49%則每月文化活動支出在600元以下,對比票價相對較高的巡演和室內演出類活動,電影和體育活動的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可與朋友、家人進行更多互動,更具體驗性。另一方面中國的話劇、戲曲等藝術對於外國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壁壘,因此參與的積極性偏低。

2.空氣品質、水質量、醫療衛生滿意度有待提升

對於生活、休閒和旅遊類形象的調查中,上海的自然環境、空氣品質受到外國人的認可度偏低。關於空氣品質,50.23%的受訪者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關於水質量(自然環境),30.27%的受訪者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38.99%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此外,關於醫療衛生,46.33%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22.25%持不滿意態度,28.44%持滿意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上海需要持續關注人文生態建設,加強環境保護。

3.上海人形象認知:被認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但同時被認為要面子、難打交道

外國人認為上海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這一印象的比例最高,為22.02%;其次是認為上海人很難打交道,為18.12%;大方、要面子的印象佔比達到11.07%。「很好的合作夥伴」和「難打交道」看似相互矛盾,但在外國人的眼中上海人卻同時具有這些特徵,部分原因基於地域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外國人長期以來的對上海人甚至中國人的偏見。

三、上海未來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思考

(1)「十四五」期間上海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需解決的問題

經過「十三五」的建設,上海已經在基礎性的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上達到了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標準,但和紐倫巴東等著名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全球範圍的城市核心識別系統尚未建立。

1、未形成具有上海核心文化特徵的全球城市品牌,上海城市文化缺少辨識度。

長期以來,上海的城市文化內涵未能得到充分顯現,其全球影響力和標識度都有待大力提升。上海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移民城市,經過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石庫門文化、海外僑民聚集的海派文化、中國近代產業發源的工業文化、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紅色文化、長三角水系共同的精神家園江南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及海內外流行文化多彩並呈的紛繁格局。但如何將這些文化元素和資源結合,形成具有全球辨識度的城市文化特徵,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2、上海核心文化產業未形成,不能有效帶動上下遊產業的聯動。

對標紐約的版權產業、倫敦的創意產業、巴黎的時尚產業、東京的動漫產業,上海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全球識別特徵的文化產業。

3、城市文化對於上海經濟整體輻射、支撐和推動作用不明顯,缺少超級文化地標作為文化輻射的空間載體。

與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區域相比,上海現階段缺少功能性超級地標文化街區。黃浦江兩岸已成為人們對上海的空間認同符號,但目前還比較空洞,缺乏文化活動。

(2)「十四五」期間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舉措對策

通過政府戰略規劃和倡導,確定上海未來發展的核心文化產業與現有文化活動形成聯動,提升文化活動影響力,圍繞該文化產業領域做好相關的大型節慶、賽事和會展等文化活動,形成與核心文化產業的聯動,引領未來全球文化發展的前沿,從而構建起在全球的識別性文化符號。

1.打造全球魔幻之都,形成全球城市的核心文化識別

具備核心文化識別,也就是李強書記提出的上海文化品牌塑造。當上海已經進入全球一線城市,未來的博弈不僅體現為經濟實力,同時需要通過提升綜合軟實力以促進和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到2035年,上海文化將從以往單純經濟特徵的競爭,過渡到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文化是促進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最重要領域,它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功能。

城市名片一旦形成,很難被打破,其它城市將難以超越,如倫敦作為創意之都,東京作為動漫之都,巴黎作為時尚之都。上海應把握時機,凸顯自身潛力優勢,打造全球頂級「魔幻之都」、「電競之都」等,塑造出「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交織的魔都」、「全球網絡文化娛樂發源地」等城市形象。如推動上海文化承續從前的魔性,把舊上海的華洋共處、中西文化結合的歷史面貌,延續為今日的連接本土與世界,包容歷史與當下,凸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織,以具有二者融合「魔性」的「魔幻之都」構築對上海的城市認同和城市想像,形成巨大傳播力而蔓延。

2.大力發展城市核心文化產業

通過政府戰略規劃和倡導,確定上海未來發展的核心文化產業與現有文化活動形成聯動,提升文化活動影響力,圍繞該文化產業領域做好相關的大型節慶、賽事和會展等文化活動,形成與核心文化產業的聯動,引領未來全球文化發展的前沿,從而構建起在全球的識別性文化符號。上海需要引領未來的優勢文化產業作為自己躋身全球城市第一集團的識別符號。核心文化產業是一種獨特的城市文化標識,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他城市領先的文化產業領域發展,很難取得競爭性優勢,只有在未來的新興領域搶先布局,才能發揮好後方優勢,而電競產業是當前上海最佳的突破領域。

電競產業是具有先進生產力的朝陽產業,體育電競活動是新世紀以來快速崛起的一個全球文化現象,這一文化形態正在風靡世界,產生了極為廣泛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從市場收入來看,電競活動已經成為推進全球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從參與觀眾規模來看,電競活動將和職業體育一樣讓城市充滿魅力。上海有先進的行動網路設施和服務,是該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

3.打造全球超級文化地標

文化地標是集中發揮城市文化集聚力和輻射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引領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期以來,外灘歷史建築群作為上海旅遊的必經之地,在展示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代表性的作用。但外灘建築群的標誌性更多地局限於地理層面,缺乏更具內涵的文化互動,缺乏更加豐富的文化內容,難以作為文化意義上的地標承載上海「三大文化」品牌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容和品牌代表性。上海市民對於陸家嘴金融中心以及黃浦江濱江兩岸/蘇州河兩岸作為未來上海文化地標有很高的期待。建議將外灘文化地標向兩岸及黃浦江濱江一帶延伸,打造面向未來的全球超級文化地標,讓遊客不止於拍照,而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駐足停留。

隨著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全部貫通,其在地理層面上的「形」已經打造而成,應當進一步結合沿線各類歷史文化建築、文化空間、文化活動,將「三大文化」品牌所承載的文化之「魂」注入其中,將外灘、陸家嘴、黃浦江濱江兩岸/蘇州河兩岸相互連結、形成整體,打造成為媲美巴黎塞納河畔一帶的世界級文化濱水區,使之成為具有世界性標杆意義的文旅嚮往之地和未來能夠承載「上海文化」豐富內涵的超級文化地標。

(本課題負責人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課題組成員有劉怡、吳帆、錢燁夫、郭貞禕、鄭豔儒、徐經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月7日,中美學術團隊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旨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給出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成績單,科學和客觀的評價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體系,明確中國城市距離頂尖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差距。
  • 上海交大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報導 1月7日,中美學術團隊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嘉華教授徐劍帶領科研團隊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娜伯格傳播學院教授G.
  • 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在滬發布 京滬穩居前十
    中美學術團隊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的《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頂尖全球城市表現優異,而京滬穩居國際文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十。資料圖:2020年12月5日,上海音樂廳「銀杏音樂會」舉行,為冬季的上海增添文藝氣息。
  • 文化地標賦能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名列前茅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幾何?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 外國人眼中,中國「最好大學」前三名,兩所在北京,一所在上海
    外國人眼中,中國「最好大學」前三名,兩所在北京,一所在上海在國人的眼中,中國最好的三所大學,前兩名已經被清華北大包攬,第三名有很多爭議,有的人認為是浙江大學,有的人認為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這三所大學的實力都是超一流,無論是院校實力還是名氣
  • 文化地標賦能 上海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整體布局已名列前茅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幾何?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 「My Impression, My Shanghai」 | 這些國際學生眼中的上海,是什麼樣的?
    11月20日,「My Impression, My Shanghai上海印象」上海高校國際學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演講比賽決賽即將在復旦大學舉行。大賽旨在激發中外青年深度挖掘上海改革開放40周年歷史變遷或成果,從歷史發展、城市文化等深刻生動展現上海精神。
  • 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
    ◆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多維度數據表明,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表現搶眼,未來更加可期。
  • 黑龍江省會,曾被稱為東方小巴黎,是座「國際大都市」!
    哈爾濱是人類城市文明的奇蹟,從一個小漁村到遠東的國際大都市,只用了20年。號稱用「中國的速度」創造中國經濟崛起奇蹟的深圳,恐怕是遠遠落後了。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無數的外國人來到哈爾濱,沿著這條鐵路,他們帶來了西方的文化和技術,闖關東來的中國人自然融入其中,這就是哈爾濱與中國其他城市不同的原因,這開啟了哈爾濱的繁榮。
  • 國際交往中心怎麼建?王輝耀建議:「軟硬兼施」才能打造世界級大都市
    2019年12月11日,北京市出臺《關於推進北京市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北京將打造「一城三帶一區一圈」的融合發展格局,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典範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帶,輻射京津冀,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圈。
  • 中國的魔都上海,和世界上的國際大都市差距竟如此大
    事實上,目前的上海,和國際上的頂級大都市相差甚遠,尚還未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上海上海作為我們國家的經濟中心,是我國GDP生產總值最高的一座城市,更是一直在增速發展,然後,當面對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上海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對標四大國際大都市 成都展開「無時差」學習
    今年6月,一套成系列的《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報告(2019年)》出爐。在超過50萬字的報告中,成都以四大「頭部城市」倫敦、紐約、東京、上海為研究對象,以多個維度,深入研究這些國際大都市的先進經驗和前沿探索。以此為基礎,又深化形成了《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主要經驗及其對成都的借鑑與啟示》,為下一步學習成果的落地提供參考。
  • 智庫報告顯示中國「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形象備受期待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15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9》(簡稱「報告」)指出,在整體形象好感度繼續上升的同時,中國「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形象在海外備受期待。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形象好感度較高,達7.2分,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從年齡分布來看,海外18-35歲受訪者打分最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各領域表現認可度均獲提升,全球治理表現亮眼。2019年,中國在科技、經濟、文化、安全、政治、生態等各領域參與全球治理表現的認可度均獲提升,其中文化、安全領域認可度上升4個百分點,其他各領域均上升3個百分點。
  • 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 成都規劃國際大都市建設
    從2019年4月開始,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動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邀請各高校團隊對城市發展行管主題進行研究與梳理總結。其中就包括了都市圈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管理、產業發展、形態控制與風貌保護、城市有機更新、新區規劃建設、交通系統、城市與社區治理等。隨後,分別形成了以倫敦、紐約、東京、上海為目標城市的《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報告》(分報告)。
  • 進博會「爆款」,外國人了解上海,看它!
    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白玉蘭榮譽獎」獲得者、美國多特瑞(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總裁麥歐文感慨:「《上海年鑑》英文版不只是一本資料彙編,更是集中展示上海年度發展新面貌的升華,在全球範圍內為進一步推介上海提供新的載體,也為像我這樣的外國人深入了解上海、認識上海、投資上海,盡情領略上海的城市溫度,充分感受上海的發展熱度,提供年度資料信息,讓我們對上海成為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信心更足
  • 【動態】智庫專家縱論第二波共享單車發展與現代城市治理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顧問溫洋,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顧問陳池,原廣東省政協常委、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顧問孟浩,香港藝柏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國際榮譽顧問、中國香港商會(廣東地區)榮譽會長林衛智以及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顧問專家宋振國、許學鋒、王瀚、蔡志華
  • 外國人「最青睞」的城市不是北京和杭州,這四個城市很受歡迎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行, 海外旅行一定要看淘精華的地方很快, 你心中最受外國人歡迎的中國城市是哪個? 很多人脫口而出的是北京杭州,其實不然,是廣州、上海、青島和成都的四個城市。廣州,經濟實力穩定佔據中國前三,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州也很受外國遊客歡迎, 走在廣州的大街上,你會發現路上有很多外國人,其中黑人兄弟特別多,他們大多在廣州從事貿易工作, 他們眼中的廣州,生態環境好,美食種類豐富,旅遊景觀獨特,歷史文化深厚,為養家餬口謀生,也是實現人生理想的非常合適的城市。
  • [迎黨代會]新型智庫服務治理現代化,諮政啟民邁向時代新徵程
    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專注於「文化創新」和「青年發展」研究,基於大數據、民調、內容和多媒體數據等研究手法,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務和政策制定等,重點就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工作,致力於高水準、跨學科的合作研究,並陸續發布《上海離卓越的全球城市還有多遠?》
  • 上海咖啡館茶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影院銀幕數位列全球第一!
    新年伊始,一組最新出爐的數據,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餐館數排名第二;年接待遊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旅遊業總收入全球第三;擁有的影院銀幕數在2012年到2019年間增長迅速,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 上海「最洋氣」的旅遊景點,外國人最喜歡去玩,隨處都是英文招牌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旅遊城市,很多遊客來上海旅遊,首先會想到外灘、南京路等著名景點,而實際上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還有另一個「最西洋的觀光景點」,我喜歡很多外國人去玩,那就是「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