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或布滿看不見的弦組成的「蜘蛛網」 奏出一章弦樂交響曲

2020-12-17 前瞻網

如果說,我們的宇宙充滿了數百種幾乎不可見的粒子,而且很久以前,這些粒子形成了一個跨越宇宙的弦的網絡,你會怎麼想?

這聽起來既令人振奮又令人敬畏,但這實際上是對弦理論的一種預測,是我們對萬物理論的最佳(但令人沮喪地不完全)嘗試。這些奇異的,儘管是假設的小粒子被稱為軸子,如果能夠找到它們,那就意味著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軸子宇宙」中。

這個理論的最好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些物理學家的空想假設,沒有檢驗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實際上正在建造的微波望遠鏡可能會檢測到這種難以理解的巨大弦網。

如果找到了,則「軸子宇宙」將使我們在解決……所有物理難題方面邁出一大步。

弦樂交響曲

首先,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軸子。子由物理學家(後來獲得諾貝爾獎得主)弗蘭克·威爾澤克(Frank Wilczek)於1978年命名,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被假定為存在某種對稱性破壞而存在。物理學家喜歡對稱性,尤其是當某些模式出現在數學中時。

有一種對稱性稱為CP對稱性,它表示物質和反物質的坐標相反時其行為應相同。但是這種對稱性似乎並不自然地適合於強核力理論。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方法是在宇宙中引入另一種對稱性,以「糾正」這種不良行為。但是,這種新的對稱性僅在極高的能量下出現。在日常的低能量狀態下,這種對稱性消失了,並因消失而冒出來一個新粒子——軸子。

現在,我們需要轉向弦理論,這是我們的嘗試(並且這是我們50多年來的主要嘗試),以便在單個理論框架中統一所有自然力,尤其是重力。由於多種因素,這被證明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弦論發揮作用(換句話說,數學甚至有希望解決),宇宙必須具有比通常的三個維度更廣的空間和一個時間;必須有額外的空間維度。

當然,肉眼看不到這些空間維度。否則,我們會注意到這種事情。因此,額外的維度必須非常小,並以很小的比例捲曲在自己身上,以至於無法正常地發現它們。

造成這種困難的原因是,我們不確定這些額外的維度是如何自動縮小的,並且大約有10 ^ 200種可能的方法可以實現。

但是這些維度排列似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軸子的存在,按照弦理論,子軸是圍繞某些捲曲維度纏繞並被卡住的顆粒。

更重要的是,弦理論不僅預測一種軸子,而是數百種不同質量的軸子,包括可能在強核力理論預測中出現的軸子。

傻傻的弦

因此,我們有許多質量各異的新型粒子。這太棒了!軸子是否可以組成暗物質嗎?暗物質似乎負責給星系提供大部分質量,而普通望遠鏡卻無法探測到它。也許,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是作為暗物質的軸子必須面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觀測測試,所以一些研究人員轉而關注軸子家族的較輕一端,探索找到它們的方法。

當這些研究人員開始研究這些輕量級軸子在早期宇宙中的預期行為時,他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稱奇的東西。在我們宇宙歷史的最早時刻,宇宙經歷了相變,將其整個特徵從奇特的高能狀態改變為常規的低能狀態。

在其中一個相變(發生在宇宙誕生不到一秒的時候)中,弦理論的軸子沒有以粒子的形式出現。相反,它們看起來就像環和線——一種輕型的、幾乎看不見的弦組成的網絡,縱橫交錯在宇宙中。

這種假想的軸子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輕質軸子弦,除了弦理論外,沒有其他的物理學理論可以預測它。因此,如果我們確定我們生活在一個「軸子宇宙」中,那將是弦理論的一大福音。

光線的變化

我們如何搜索這些軸子弦?模型預測軸子弦的質量很低,因此光線不會撞到軸子上並彎曲,或者軸子可能不會與其他粒子混合。現在可能有數百萬條軸子弦在銀河系中漂浮,而我們卻看不到它。

但是宇宙又老又大,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發揮自己的優勢,尤其是當我們認識到宇宙也是背光的時候。

宇宙微波背景(CMB)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在它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發出——大約38萬年。這些光已經浸透宇宙幾十億年了,穿過宇宙直到它最終撞到了什麼東西,比如我們的微波望遠鏡。

所以,當我們觀察CMB時,我們看到的是數十億光年的宇宙。這就像透過一系列蜘蛛網看手電筒的光:如果有一個穿過宇宙的軸心線網絡,我們有可能發現它們。

在12月5日發布在arXiv資料庫中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三位研究人員計算出了一種軸子宇宙對CMB光的影響。他們發現,取決於一束光在特定軸子附近通過的方式,該光的偏振方向可能會發生偏移。那是因為CMB的光(以及所有光)是由電場和磁場波組成的,光的偏振告訴我們電場的方向-當CMB的光遇到軸子時,這種情況會改變。我們可以通過使信號通過專門的濾波器來測量CMB光的偏振,從而挑選出這種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充滿弦的宇宙對CMB的總體影響導致了大約1%的極化轉移,這正好在我們今天可以檢測到的範圍之內。但是,目前正在設計未來的CMB映射器,例如Cosmic Origins Explorer,用於從宇宙背景輻射檢測(LiteBIRD)進行B模式極化和膨脹研究的Lite(Light)衛星以及Primordial Inflation Explorer(PIXIE)。這些未來的望遠鏡將能夠探測出一個軸子宇宙。一旦這些映射器上線,我們要麼會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軸子宇宙中,要麼就會排除弦理論的這種預測。

無論哪種方式,都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原文出處:https://www.livescience.com/universe-filled-with-axion-strings.html,《The Universe May Be Flooded with a Cobweb Network of Invisible Strings》,作者:Paul Sutte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交響曲中的《愚人頌》丨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闡釋
    第七號交響曲以溫馨的震弓奏出E—升G的三度顫音,這種朦朧的震顫堪稱布魯克納所有交響曲的主要標誌。大提琴奏出的主題,由於法國號和單簧管的閃現而妙不可言。熟悉布魯克納的人往往在感動中忘了最簡單的問題這種震顫的立義對象是什麼呢?」   發聲學上這是弦樂的技術,讓提琴手大感頭疼的技術。這種震顫的開端公認來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開頭:天地鴻蒙初開,萬物睜開惺忪睡眼。
  • 「波西米亞色彩的交響曲」丨德沃夏克《G大調第八交響曲》
    這是德沃夏克交響曲中波西米亞色彩極濃的一首,因有即興趣味,也被許多人稱為「交響詩式的交響曲」。德沃夏克所寫的最美好的音樂和他本人一樣,是自發的、不嬌飾的。德沃夏克一生都特別喜愛樸實的人民、鄉間的環境、故鄉的語言、習俗和民間的傳說。德沃夏克於1889年在他心愛的波希米亞鄉間的寓所中創作了《G大調交響曲》;那時,他的靈感來時有如潮湧,使他筆不及書。
  • 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賞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17)
    勃拉姆斯在《c小調第一交響曲》Op.68中的精神表達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①;透過《命運交響曲》看貝多芬偉大的一生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②;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中音樂形象的塑造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③;貝多芬交響曲中的「英雄」情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
  • 理察·施特勞斯《阿爾卑斯山交響曲》
    Eintritt in den Wald(進入森林):在弦樂的琵音中,圓號及長號帶出主題動機,然後是木管樂和弦樂的對答。Wanderung neben dem Bache(小溪旁步行):由木管、弦樂演奏快速的連音旋律。Am Wasserfall(瀑布):由高音樂器和鐘琴演奏急速的短音呼應,營造水花四濺的效果。
  • 成熟的標誌|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放棄了《第二交響曲》與《第三交響曲》中的一些較為激進的做法,回到了較為傳統的四個樂章的交響曲的結構上,但無論形式的完美度還是內容的深刻性,《第五交響曲》都超過了《第一交響曲》。作品首演後獲得巨大成功,受到廣泛好評,恢復了蕭士塔高維奇作為年輕一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的地位。
  • 沃恩·威廉斯與他偉大的九部交響曲
    樂曲由三組弦樂隊演奏,在開端悲涼而平靜的引子中,低音弦樂進入塔利斯旋律的第一片段,深厚的弦樂鋪陳開來。接著,弦樂轉入高音區,在簡短的間奏中,兩組樂隊此起彼伏,氣氛沉鬱。這首幻想曲是沃恩·威廉斯最為輝煌的弦樂作品,也是Classic FM名曲殿堂裡的頭牌。
  • 王西麟的《第三交響曲》
    學生時代作了《第一弦樂四重奏)( OP. 1  1961 )(三樂章), 1962 年以《第一交響曲)( OP.2 )第一樂意畢業(指導導師瞿維),同年9 月被分配到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任駐團創作人員。從那時起到他受迫害離開北京之前的僅一年三個月中,他繼續完成了《第一交響曲》的第二、三樂章,又緊接於1 963 年完成了交響組曲《雲南音詩)( OP .3),可見他當時的創作狀態多麼良好。
  • 「南極長城」被發現,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哈勃望遠鏡為何看不見
    在宇宙中也有「長城」,它指的是用宇宙中的星體、氣體和星塵圍成的一個巨大的空洞,宇宙中最大的長城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跨度高達100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在地球附近還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城。這個長城被科學家命名為「南極長城」,因為它處在地球最南端附近,距離也很近,只有5億光年,這是人類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宇宙超結構天體了,它的長度是14億光年,由上萬個星系和星塵組成。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每個星系不都是獨立存在的嗎?為什麼還能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長城」?
  • Brian Greene:撥動宇宙之"弦",有人說他是現實版謝耳朵
    弦理論究竟是什麼? 長期以來,弦理論一直被認為是艱澀難懂的話題,普通人對此一無所知,科學家們也很難準確地描述這個無法用實驗預測的抽象理論。而Brian在一段採訪中的回答卻簡短有力:「『弦理論』就是在討論一個兩千多年來大家都在問的問題——這個世界的最小組成元素是什麼?
  • 宇宙弦理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軸子中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方法是在宇宙中引入另一種對稱性,以「糾正」這種不良行為。但是,這種新的對稱性僅在極高的能量下出現。在日常的低能量狀態下,這種對稱性消失了,並考慮到這一點,推出了一個新粒子:軸子。現在,我們需要轉向弦理論,這是我們的嘗試(並且這是我們50多年來的主要嘗試),以便在單個理論框架中統一所有自然力,尤其是引力。
  • 斯特拉迪瓦裡樂器組成的弦樂四重奏,一飽耳福!
    ▼特拉迪瓦裡弦樂四重奏四把著名的斯特拉迪瓦裡樂器組成的四重奏組,是具有聽覺享受到視覺享受的完美組合。並且由四位出色的音樂家,將樂器從不同角度充分展現出來。四重奏組在中國小提琴家王曉明領銜下,與其他三位音樂家共同組成。他們將自己的音樂天賦及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完美的和四把三百年歷史名琴融合在一起。無論是雄厚的低音區,柔美的中音區,還是華麗的高音區,通過四位音樂家的演奏實現了將斯特拉第瓦裡名琴與作曲家和演奏家,這三者前所未有跨時代的完美結合。   斯特拉第瓦裡的弦樂器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好且具有最高價值的樂器。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弦理論徹底改變了這幅圖景,宣布所有物質和力的基元都是相同的,每個基本粒子都是由一根弦組成,也就是說,一個粒子就是一根弦,而所有的弦都是絕對相同的。粒子間的區別是因為各自的弦在經歷不同的共振模式。不同的基本粒子實際上是在同一根基本弦上彈出的不同的「音調」……對弦理論學家們來講,量子力學的基本粒子在弦理論學家眼中都是一根根振動著的弦。物質的每一個粒子,力的每一個傳遞者,都由一根根振動的弦組成。
  • 組成宇宙的第五元素是什麼?
    不過讀過更多書,尤其是接受嚴苛的現代物理教育之後,越來越奇怪為什麼古人這麼寫就是神話,為什麼中西方神話還驚人一致,以及千年之後的人類看我們今天的嚴肅著作,會冠以什麼名頭? 這和一些最嚴謹最傑出的同行們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把看不見的物質部分(或者說未知部分)姑且先當作一個渾然整體,在被測量、能識別之後,再分出來各歸其類——如此一來,架構會調整至越來越精確完整,而在這之前,研究活動也能擺脫眼前未知的限制和困境。
  •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
    圖:Otto Böhler布魯克納是一位優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他與巴赫一樣,視管風琴為向上帝傾訴的工具,這傾訴移植到交響曲中,就變成感人而雄渾的弦樂持續低音。他要尋找的和聲,則是類似管風琴對教堂莊嚴的拱頂呼喚的那種效果。感人的真摯的傾訴與竭盡全力要構建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空間感,構成了他交響曲中特有的雄厚。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交響曲被公認為是表達最深邃思想的音樂體裁,是最富表現力的音樂形式。這首交響曲沿襲了貝多芬的老師莫扎特和海頓的風格。儘管如此,還是有其獨特的特點。如調性的轉換和樂曲色彩的突然變化。旋律活潑、激昂。第三樂章在傳統交響樂的形式基礎上,增加了管樂(木管和銅管)的分量。該作品於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的城堡劇場首演,音樂會中還包括莫扎特、海頓、亨德爾的曲目。這場音樂會的上演向維也納宣告了貝多芬的才華。
  • 蜻蜓和蜘蛛網用漢中方言怎麼說?
    在過去大家會用一個竹子編一個圈,然後往圈裡面布滿蜘蛛網,然後綁一個長杆手柄,拿到田裡面去網蜻蜓,如果能夠捕捉到蜻蜓,大家可以拿到手裡來玩。在童年,這是很多小朋友都玩過的一件事情。陝西漢中特別是洋縣人把蜘蛛叫做「蛛蛛」,發音為「zu zu」,蜘蛛網叫做「蛛蛛老網」,蛛,zu,網,vang。
  • 音樂知識匯總,音樂藝考生看過來!
    一般現代的交響樂團編制大致可分為弦樂、木管、銅管及敲擊四組樂器54.所謂樂團的女王所指的是什麼樂器?在管弦樂團中被稱為樂團的女王的樂器是小提琴55.在木管樂器中屬於C 調樂器的有哪些?在木管樂器中屬於C 調樂器的有長笛、雙簧管及低音管56.在木管樂器中屬於移調樂器的有哪些?
  • 弦理論 VS M理論:究竟誰能解釋宇宙萬物
    弦理論 VS M理論:解釋宇宙的對決在弦理論中,微小的弦取代了傳統的亞原子粒子。(圖片:米歇爾·泰勒 | 示意圖)保羅·M·薩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向太空人和太空電臺提問》的主持人、《你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作者。
  • 名人傳記教給孩子什麼——親子共讀《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我笑她見識淺陋,告訴她,《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她一聽交響樂,因為之前看過交響樂演奏《加勒比海盜》的視頻,才有些神往,說:那是厲害的。她問我有沒有關於貝多芬的書給她看,我說有啊,拿出了那本讀庫出版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 量子弦,優雅的宇宙大統一理論(第六稿)
    其中,美國的超長基線陣列(VLBA)由10個拋物天線組成,橫跨從夏威夷到聖科洛伊克斯8000公裡的距離,其精度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500倍,是人眼的60萬倍。它所達到的解析度相當讓一個人站在紐約看洛杉磯的報紙。人類從1931年開始發明射電望遠鏡,到19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等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