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作者授權,由「武漢曉莊公益」首發。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大雄。如需轉載,請聯繫 xiaozhuanggy@163.com
今天,敬愛的郭虹老師正式同意受聘為武漢曉莊公益終身名譽主席。
在外人看來,是先有了曉莊公益,才能聘請郭老師為終身名譽主席。而對知情人來說,是先有了郭老師的多年澆灌,才長出曉莊公益這朵奇葩。
在這裡,大雄想談一談,曉莊公益和大雄個人,從郭老師那裡都傳承了哪些精華。
第一,是公民教育的信念。如果14億公民都有責任心也都有能力,發揮智慧與力量,有序回應社會問題,促進公共利益,則無往而不利。
前幾年阿拉伯世界鬧革命,郭老師就跟四川省領導說:「看到了吧,同樣是革命,利比亞就打仗,埃及就不打仗,為什麼?因為埃及是公民社會。你不培養公民社會,你面對的就將是暴民社會!」每次看到中學生集體怒砸食堂的新聞,大雄也總是會援引郭老師的這句「你不培養公民社會,你面對的就將是暴民社會」來評論。
郭老師跟公益組織講公民,跟各級領導幹部也講公民,跟學者講公民,跟公眾還是講公民,用心可謂良苦。郭老師是黨員,郭老師經常說,自己做的是「萬歲工程」,希望黨萬歲萬萬歲,國家少些動蕩,老百姓少受些苦。射鵰英雄郭靖有句名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郭老師正是俠之大者,做公民教育的人都是俠之大者。
第二,曉莊公益的指導理念「無組織則無參與,無參與則無公民」,其實是對郭老師教導多年的「無組織則無公民」的闡述。因為跟人分享的時候,有時會被誤解為「無組織則無紀律,無紀律則無公民」,所以才把「公民參與」突出出來。
當今中國,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原子化的個人」無力應對各種社會問題。長期的無力感,消磨了很多人改變現狀的信心與勇氣,或是逆來順受、自認倒黴,或是明哲保身、自求多福。只有組織起來,個人才有機會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來。
也只有在組織中,在長期的共同討論和共同行動中,我們才能學會治理,學會分配權力、限制權力、監督權力、讓權力為大眾造福;才能學會在利益一致時齊心協力、共擔共享,學會在訴求衝突時和平協商、傾聽別人、表達自己;才能弄清楚哪些可以妥協,哪些必須堅持,哪些可以包容,哪些底線絕對不能侵犯;才能隨時隨地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明確「群己權界」。這些公民能力,只有通過長期實踐才能養成,是無論怎麼讀書怎麼聽講也學不來的。
大雄上下求索十幾年,企圖找到救治中國的良方。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卻彷徨於歧途。郭老師數年來「言必稱公民」的薰陶,濃縮成一句「無組織則無公民」,才讓大雄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公民教育,就是中國的出路!
培育公民、培育組織,何其難也!社會變動太快,人員流動也快,好不容易建立的組織,很可能「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但是,郭老師說:只要我們努力培育,每一個接受過公民訓練的人,都是一顆種子,他們「聚為組織,散為公民」。
第三,要引導大家參與公共討論、公共行動,需要方法,那就是參與式方法。郭老師很可能是國內做參與式培訓次數最多的專家。跟隨郭老師學習參與式培訓,總能感受到春風化雨的親切,又能感受到雷霆萬鈞的氣象。大雄也曾看到一些職業公益人做參與式培訓,一招一式嚴絲密縫,看似無可挑剔,效果卻有好有壞,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郭老師教導說:用參與式方法,首先要深信,無論貧富老幼,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價值的,都應該得到尊重;所以,第二,要學會傾聽(早年有一位美國學者跟郭老師說,社會學就是傾聽,把聽到的知識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寫出來,就是社會學),要善於傾聽,這樣別人才願意把自己最有價值的知識分享出來;第三,要尊重多元,能容納不同的聲音,甚至是不那么正確、有些刺耳的聲音。
那些形式嚴謹的參與式活動,可能最大的缺失就是「沒有神」吧。流程好學,但是要做到「形神具備」,卻要有理論修養,還要有人生修為,是要下苦功夫的。
帶著從郭老師那裡學到的參與式方法,大雄到了社區一線,第二天就臨危受命給六十多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做了六十多分鐘的參與式培訓。結果,從服務對象、到機構、到社區居委會,都歡欣鼓舞,大雄也歡欣鼓舞。後來大雄更加全面地運用參與式方法,耗時大半年培養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小學生志願者團隊,在魯甸災區耗時兩個月孵化出一支覆蓋全校的初中生志願者社團,備受好評。軍功章也有郭老師的一半。
第四,信念理念、知識技能的傳授之外,郭老師人格魅力也影響深遠。
大雄年輕的時候,「言必稱希臘」的壞毛病很嚴重,受了郭老師的幾年影響之後,才開始學著「說人話,做實事」。郭老師從來不奢談哈貝馬斯、布爾迪厄等人「精深的理論」,作報告、寫文章,多用大白話。郭老師要為民謀福,講求實用。郭老師說,早年也曾為此苦惱,因為中國學術界對郭老師的成果缺少承認,學術界更喜歡新建一個理論體系、模型,或者提出什麼獨到的見解。已故的陸學藝老師卻給了郭老師莫大的鼓勵:「你看我,我也沒有什麼理論啊,那你說我做的是學術嗎?研究問題,服務社會——這才是學術。」
政府部門請郭老師去給官員講課,不論級別高低、人數多少,郭老師都不辭辛苦地奔走,給很多手握大權的官員耐心地講公民,講公民社會,講社會建設,講社會結構轉型。郭老師說,你不講,他們就會請別的人講,別人講的很可能就是維穩那一套,誰先講誰就有話語權;聽進去多少是另一回事,反正陽光多一點,黑暗總會少一點;現在的體制下,改變一個官員就是造福一方百姓啊。郭老師自己有不短的從政經驗,有深厚的學術功底,有長年不懈的基層調研,更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所以循循善誘,著著點穴,讓很多本來不想聽課的官員心情舒暢地學會體制內很難學到的東西。講完課,郭老師經常被官員包圍起來聽他們發表感慨,頗有點大學裡講座後的景象。
當然,郭老師工作的重心其實不在體制內,而在民間公益。前幾年,四川的公益組織,幾乎都接受過郭老師的培訓,或者請郭老師擔任顧問、理事,例外的沒幾家。香港霍曉玲老師稱郭老師是「四川NGO的媽媽」,算是喊出了大家的心聲。
今天,大雄想說,郭老師也不僅屬於四川,也屬於湖北,屬於中國。曉莊公益帶著郭老師的信念、知識、技能和風範,沿著長江飄流到湖北:播公民之種,開公民之花,結公民之果!
曉莊公益總幹事 祁先雄
2015年11月15日
經總幹事提議,經理事長同意,武漢曉莊公益特聘請尊敬的郭 虹老師為終身名譽主席。
郭 虹老師:女,生於1952年,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所長,四川省社科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四川尚明公益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作者簡介:
大雄,武漢曉莊公益創始人、總幹 事,微信號yinyou0725。師從四川郭虹老師,以公民教育為志業。學了心理學而鄙視心理學,考了社工證而痛罵社工,讀了萬卷書卻感慨百無一用,騎行萬裡路卻遺憾無濟於事。一肚子不合時宜,半輩子都在熱愛、反思、抗爭的路上。
掃描或者長按二維碼打賞這篇文章(所有打賞全部用於武漢曉莊公益的運營)
武漢市武昌區曉莊公益助力中心(簡稱「曉莊公益」)於2015年1月在武昌區民政局註冊成立,是一家致力於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民間公益組織。
曉莊公益的宗旨是「培育自主管理的青少年公益團隊」,口號是「做好公益,做好公民」。
曉莊公益遵循「無組織則無參與、無參與則無公民」的理念,協助青少年有序、有效地參與公益行動,成長為有能力的公民。
曉莊公益主要做兩件事(或者說四件事):
一,指導中小學生組建團隊、參與志願服務,提升中小學生服務他人、解決問題、溝通協商、團隊合作等公民能力;以此為基地,培養社工實習生等青年公益人才;樹立青少年發展領域的行業標杆,推廣曉莊公益的理念、方法和經驗。
二,指導大學生公益社團,提升其對外服務能力和內部治理水平。針對社團的共性需求,我們提供使命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設計、會議管理等培訓課程;針對社團個性需求,我們提供諮詢,陪伴成長,並撰寫案例。
電子郵箱:xiaozhuanggy@163.com
新浪微博:@武漢曉莊公益
聯繫電話:大雄15071138785
微信公眾號:武漢曉莊公益 (ID: xiaozhuanggy)
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