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讀】8.《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2021-02-08 聽讀寫誦詩書音畫

好書名師講,考點輕鬆過。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書叫《追風箏的人》。在中國,人們一般都是在春暖花開去踏踏青的時候放風箏。然而亞洲中南部的一個國家阿富汗,那裡的人們卻有冬天賽風箏的習俗。怎麼賽風箏?規則很簡單,兩人一組,一人操控風箏,一人持線,並要用自己的風箏線割斷其他人的風箏線。

因此,阿富汗的風箏線都極為鋒銳,一不小心就會割傷手。一但自己的風箏線被別人的割斷,就要立刻去把風箏追回來,否則一旦風箏落到他人手中,輸的就更慘了。

本書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是一位美籍阿富汗人,他既是一名醫生,又是一個作家。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

好,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追風箏的人》的主要內容。故

事的主人公阿米爾,出生在阿富汗喀布爾市一個富裕的家庭裡,他的父親是名商人,為人正派,在當地非常有威望。阿米爾家的房子坐落在喀布爾市北部繁華的新興城區,是當地最豪華的建築。房子裡面布置的也很富麗堂皇,每個房間裡都鋪著大理石地板,還有很大的窗戶。

阿米爾的父親親自選購了精美的馬賽克瓷磚,鋪滿四個浴室的地面,還買來金絲織成的掛毯裝飾牆壁,房子的起居室裡有一面凹壁,擺著專門定做的櫥櫃。櫥櫃裡有一張照片是阿米爾做法官的爺爺和阿富汗國王的合照。

起居室旁邊是餐廳,可同時容納三十人用餐。阿米爾的父親十分熱情好客,每隔一周,就會邀請很多人來家裡吃飯。房子外面有一個花園,種了許多的薔薇花。花園南邊的枇杷樹下是僕人的住所,那是一間簡陋的泥屋,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就住在裡面。

阿里是阿米爾爺爺當年收養的一個孤兒。他跟阿米爾的父親從小一塊長大,情同手足。哈桑也和阿米爾從小一起長大,由於兩人都自幼沒了母親,是喝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的,因此他們成了童年最親密的玩伴。

哈桑是個先天有缺陷的孩子,他的臉很像木頭刻成的中國娃娃,鼻子大而扁平,小耳朵,突下巴,雙眼如同兩片竹葉。他的嘴唇從中間裂開,仿佛是那個製作中國娃娃的工匠,不慎失誤了。後來阿米爾才知道哈桑是先天唇顎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兔唇。

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無論阿米爾做了什麼,他總是一味信任跟包容他。有一次阿米爾被不良少年阿賽夫欺負,儘管哈桑非常害怕,但他還是挺身而出去救了阿米爾。哈桑拉起彈弓,盡力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最後,終於逼退了氣勢洶洶的阿賽夫。可是在阿米爾的內心深處,卻清楚的感覺到,自己並沒有把這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的哈桑當做自己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在家裡住了十八年,但進入哈桑房間的次數卻寥寥無幾。每逢爸爸的朋友帶著他們的孩子來拜訪,阿米爾也從不會喊上哈桑,只有在身邊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才和哈桑一起玩耍。然而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桑很是關心,甚至從來沒忘記過哈桑的生日。他還給哈桑買過很多生日禮物,像日本的玩具車,西部電影裡的毛皮牛仔帽等等。

這一年,在哈桑生日時,阿米爾的父親帶回家一位矮個頭的禿頭印度人,他是名整容外科醫生,作為生日禮物,哈桑接受了兔唇整形手術。阿米爾在心裡有些嫉妒哈桑,為什么爸爸會對他那麼好?為了贏得父親的賞識和誇獎,十二歲那年,阿米爾報名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鬥風箏比賽。哈桑作為他的助手也一同參加了比賽。

阿米爾將對手通通打敗,成為天空中最後那隻風箏的主人。而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阿米爾必須追到最後被他割斷線的那隻風箏。哈桑答應阿米爾追到風箏,他拼命的追,終於趕在其他人前面找到了那隻風箏。然而為了保護勝利果實,哈桑遭到了一群不良少年的侮辱。阿米爾站在巷子口,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上前,而是選擇了逃跑。

在河邊一棵光禿禿的花樹下,阿米爾遇到了哈桑,並從他手中接過那隻風箏,只見哈桑的長袍前方沾滿了泥土,襯衣領子下面也開裂了,雙腿搖搖晃晃,似乎隨時都會倒下。阿米爾別過頭,不敢直視哈桑的絕望而真誠的目光。雖然阿米爾終於得到了父親的讚賞,但罪惡感卻籠罩了他的內心。

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在哈桑遇到危險時的袖手旁觀,希望洗刷自己的罪惡。但他卻天真的以為,只要哈桑不再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的罪惡感就會減輕。於是他想出一個陷害哈桑的主意,他把自己生日時收到的鈔票和新手錶,放到哈桑的毛毯下來誣陷哈桑。然而當阿米爾的父親問哈桑,這些東西是不是他偷的時,哈桑卻出人意料的承認了,他的回答簡單的只有一個字,以他嘶啞孱弱的聲音說,是。

阿米爾明白,如果他說不是,父親肯定會相信,因為他知道哈桑從來不說謊。哈桑其實知道,賽風箏的那天,阿米爾袖手旁觀,但他為了不讓阿米爾受到責罰,還是隱瞞了事情的真相。

阿里向阿米爾的父親辭行,說出了這種事情,他們沒辦法在這裡繼續生活了。無論阿米爾的父親怎麼挽留,阿里還是執意帶著哈桑離開。

哈桑走後,阿米爾見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事情,他的父親嚎啕大哭。而且阿米爾自己也發現,哈桑的離去非但沒有讓他如釋重負,反而加重了他的罪惡感。後來由於阿富汗戰爭的爆發,阿米爾和父親輾轉到了美國。阿米爾憑藉個人的努力,完成了大學學業,還成了名作家,並且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父親去世之後,父親的好友拉辛汗找到了他。

拉辛汗告訴阿米爾,這些年他一直幫他們守著老家的房子,他還找到了哈桑,哈桑也已經結婚了。但可惜的是哈桑的父親阿里,兩年前被地雷炸死了。哈桑也問了拉辛汗好多關於阿米爾的問題,比如阿米爾結婚了嗎?有孩子嘛,還放風箏嗎?等等。當得知阿米爾父親去世的消息,哈桑忍不住掩面大哭,抹了整夜的眼淚。

數日早晨,哈桑答應拉辛汗搬回喀布爾和他一起住。但哈桑不願住進大房子裡的客房,他還是住在原先後院那間破屋子。在那間屋子裡,哈桑和妻子生了個兒子,並給他取名叫索拉伯。

一九九八年新政府掌權後,政府軍開始在阿米爾的家鄉以及周圍的城市大肆屠殺。政府軍還趁著拉辛汗離開的時間,佔領了阿米爾家的房子。為了守護房子,哈桑和他的妻子都被政府軍開槍打死了。拉辛汗請求阿米爾回到喀布爾,把哈桑的孩子索拉伯從孤兒院救出來。

在反覆的掙扎與矛盾中,阿米爾漸漸有所感悟。其實做過錯事,有著不光彩過去的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他的妻子也有過叛逆的往事。在阿米爾妻子十八歲那年,愛上一個美籍阿富汗人,兩人私奔同居了四個月。甚至連一向受人尊重的父親,也曾經背叛自己的好友阿里,與阿里的老婆生下了哈桑。可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像阿米爾那樣將罪惡藏在心底折磨自己。妻子把過去坦誠的告訴阿米爾,就表明其實她已經從過去走了出來。而父親雖然生前並沒有表明哈桑是阿米爾的弟弟,但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對哈桑的愛。

他們最終都從不堪的往事中走了出來。擺在阿米爾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繼續背負沉重的罪惡感,要麼抬起胸膛走出往事,給自己機會去彌補遺憾。最終,阿米爾決定冒著生命危險,重返危機四伏的家鄉喀布爾,去尋找哈桑的兒子。最終他九死一生搭救出了索拉伯,那囚禁了他長達二十六年的心魔,隨著患有自閉症的索拉伯,在放風箏時臉上露出的笑臉而煙消雲散。歷經漫長的成長之旅,人到中年的阿米爾,終於長大成人了。

好到這裡,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就講完了。

知識點:

小說中忠貞不渝,善良堅強的哈桑讓人印象深刻,他堅強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因為出身卑微,所以他遇到任何不平等的事,都選擇逆來順受。儘管吃了很多苦,卻依舊保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哈桑拼命守護,他認為重要的人和物,就算面對無法抗拒的欺辱和意想不到的背叛,他也選擇守護到底,直到死亡。而阿米爾雖是富商家的貴公子,集寵愛於一身,他卻在跟自己的戰爭中輸掉了,選擇了懦弱和卑劣。

書中反覆出現的風箏,在小說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小說主人公阿米爾背判哈桑的起點,更是他的心靈得到解脫和獲得自我救贖的終點。

小說關於鬥風箏比賽一節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我卷開線讓它飛高,我的風箏轉了一個圈兒,飛到那隻藍色傢伙的上面,我穩住位置。藍風箏知道自己的麻煩來了,它絕望的使出各種花招,試圖擺脫險境。我睜開眼睛,望見藍風正猛然紮下,好像輪胎從高速行駛的轎車中脫落。」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藍風箏人格化的特點。從「絕望」一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藍風箏已經身處險境,但它仍使出各種花招來奮力一搏,但是結果已經註定。

作者在描寫藍風箏的失敗時,用猛然紮下,可見它失控的速度之快。然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失控的藍風箏,比作了從高速行駛的轎車上脫落下的輪胎,將藍風箏墜落之時的慘狀描寫的淋漓盡致。

在成長過程中,或許你也會像阿米爾一樣,因為一次錯誤一直耿耿於懷。阿米爾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選擇了逃避,但他也為這一次逃避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使得夢魘不時縈繞心頭,心裡備受折磨。

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那在空中飄忽不定的風箏,或許就是每個人做錯事之後,忐忑不安的良心。所以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好《追風箏的人》就為你講解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追風箏的人》作者:[美]卡勒德·胡賽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看到「可以讀書」,我的腦子裡第一本冒出來的書就是《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問世於2003年,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作,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冊。對於書籍這樣感性的東西,數字的證明不免顯得過於生硬。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胡塞尼《追風箏的人》—救贖之路有多遠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為你,千千萬遍。首先,談下讀完書之後的感觸,感覺心裡很壓抑,即使過了很長時間,也能感受到的那種壓抑。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贖-拉辛漢這本書是圍繞風箏和阿富汗的少年所展開的故事,主人公阿米爾是富家少爺,而哈桑是阿米爾家的僕人,同樣也是阿米爾的童年玩伴,類似書童。
  • 《追風箏的人》:人生的「救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輪迴」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書圍繞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展開,殘忍而又美麗。在卡勒德·胡賽尼的筆下,整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敘述不拖泥帶水,心理描寫和景色的渲染也恰到好處。他不是強制煽情,也不是刻意營造悲劇,而是用一個又一個高潮和令人震驚的情節,讓你仿佛看到了阿富汗的街道和孤兒院,仿佛看到了一起追風箏的哈桑與阿米爾。
  • 通遼市圖書館舉辦「諾敏西迪讀書會」——《追風箏的人》讀書分享會
    2020年11月14日下午,「諾敏西迪讀書會」——《追風箏的人》讀書分享會在通遼市圖書館四樓培訓室如期舉行。本期分享的書目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代表作——《追風箏的人》。科爾沁書蟲蒙古語讀書群負責人套格斯、通遼市科爾沁蒙古族中學教師吉蘇力格作為閱讀書目推薦人與通遼市科爾沁蒙古族中學高二(3)班50餘名同學共同分享閱讀心得。分享會中,同學們暢談閱讀感悟和受益影響,或深情、或慷慨、或質樸地討論閱讀心得,分享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長以及美好享受。
  •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
  • 《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角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 中英雙語聽《追風箏的人》
    點擊收聽音頻朗讀:  本期朗讀文本賞析:《追風箏的人
  • 《追風箏的人》:為一臉哈桑式的微笑,千千萬萬遍的自我救贖之路
    #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因為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獨特的文字力量,戳痛了無數人的心,更是將哈桑對阿米爾的友誼升華到極致,也更是將阿米爾對哈桑的救贖顯得那麼令人感動。一個僕人與一個少爺之間的畸形友誼,善良的僕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千千萬萬遍的追風箏,依然無法打動懦弱、自私的阿米爾。哈桑的一生,是對阿米爾千千萬萬遍的一生,而恍然悔悟的阿米爾也將用餘生千千萬萬遍的自我救贖。
  • 「閱讀為王」名著精讀課程首次亮相NEPEX教育產品博覽會
    2020年8月19日-22日,NEPEX亞洲教育產品博覽會暨WWEC教育者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閱讀為王作為青少年經典名著分級閱讀品牌受邀參展,這是閱讀為王首次公開亮相,屆時,閱讀為王新品發布會也在8月21日成功舉辦。
  • 《追風箏的人》精選英語短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恢弘的歷史和國家背景下,一座莊園裡的兩個孩童之間展開了一段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以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的筆觸為第一人稱展開,講述了他與玩伴哈桑的友誼、與父親的愛恨,講述了獨特的阿富汗人文和信仰,講述了戰爭下的苦難和顛沛移民,講述了正直與自私、背叛與救贖,講述了善行惡行、輪迴及寬恕,講述了人性的真實與偉大……下面,咱們一起來欣賞幾句摘選自小說及同名電影《追風箏的人》中的英語短句吧——I became what I am today at
  • 《追風箏的人》哈桑:當愛被漠視,仍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讓胡賽尼獲得了聯合國人道主義獎。這本書沒有華麗的文字,只是用樸實、純淨的話訴說著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催淚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歷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苦難史。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從拉辛汗的一個電話勾起文中我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忠貞、善良、勇敢的擁有兔唇的男孩哈桑,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懦弱、自私、背叛了哈桑的阿爾米,更是牽引著我們去直面人性的正反兩面,讓我們去思索一個人究竟應該去追尋什麼樣的人生。
  • 《追風箏的人》,追的到底是什麼?
    追風箏的人,為什麼要追風箏?在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部書名時一定會產生這個疑問。先直接上「答案」,追風箏,是阿富汗城市喀布爾的一項重要節日活動。在春光明媚時,眾多小朋友聚集在市郊的一塊空地,放飛各自的風箏。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 孩子進行名著精讀,家長應該怎麼引導?
    孩子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後,除了日常堅持閱讀外,特別要對一些經典名著進行精讀,家長一般可以通過4個環節來引導孩子完成好閱讀。以下,分別講講閱讀4個環節中家長都該做些什麼:01 導讀(薦讀)導讀就是激發起孩子的興趣,這點在孩子剛開始進入名著閱讀時,尤其重要。家長在向孩子推薦圖書時,要有所準備,對書的內容和背景相關知識都要有所了解。
  •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隨屬於自己的命運
    乃至鬥風箏比賽結束後,阿米爾看到哈桑為保護追到了的風箏被阿塞夫強暴的場景,懦弱地跑開了。而阿米爾的心裡活動是:他只是個哈拉扎人,不是嗎?結局苦澀酸楚,阿米爾能勇敢的面對過去,能承認當初自己的懦弱,也是在啟發我們所有人。人生好像一直都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追風箏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說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
  • 9個經典名著的開頭: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9個經典名著的開頭: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020-04-14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豆瓣8.9《追風箏的人》:無法彌補的過錯,只能用善良完成救贖
    ——來自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前些天在網上買了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到手以後用15個多小時才看完它,書裡面的故事比自己想的還要耐人尋味,生動令人潸然淚下,通過文字描述,自己仿佛能看到那種悲傷的情景。初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小說情節吸引住,特別看到阿里與哈桑父子倆被阿米爾用計趕出家門的時候,外面還下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