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的首要任務是搭載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任意海岸發起登陸作戰,並為作戰行動提供後續支持。該級艦是兩棲戰鬥群(ARG)諸種艦隻的作戰核心。
作為新1代通用兩棲攻擊艦,「塔拉瓦」級共建有5艘,該級艦集兩棲攻擊艦(LPH)、兩棲船塢登陸艦(LPD)、登陸物資運輸艦(LKA)以及船塢登陸艦(LSD)4種兩棲作戰艦隻的功能於一身。
「塔拉瓦」號的姊妹艦包括「塞班島」號、「貝勞伍德」號、「拿騷」號、「佩裡硫」號,目前均已退役。
自入役以來,「塔拉瓦」號先是與其搭載的AV-8B「海鷂」式戰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後於1978年奔赴南中國海營救了400名越南難民,這是該艦執行的首次部署任務。自此以降,該艦一直奔走於世界各地,各類任務接連不斷,其中曾於1983年前往地中海支援聯合國在黎巴嫩貝魯特的維和行動。
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後,多國部隊的裝甲矛頭枕戈待旦,準備發起穿越沙漠的攻勢行動,1990年12月,1支由13艘戰艦組成的兩棲攻擊艦隊開到了科威特外海,作為艦隊旗艦,「塔拉瓦」號參與實施了一次欺騙佯動,該艦搭載的海軍陸戰隊於翌年1—2月間在毗鄰科威特的沙烏地阿拉伯登陸,從而成功轉移了伊軍對多國部隊攻擊主力的注意力。「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後,該艦又於1991年5月趕赴為颶風重創的孟加拉國,為當地民眾提供大米及飲水淨化設備。
1992年5月,「塔拉瓦」號第8次前往西太平洋,隨後進入印度洋參加美國—科威特聯合演習,演習結束後又搭載參與聯合國人道主義維和行動的巴基斯坦部隊趕赴索馬利亞,1992年11月返回聖地牙哥。除了波斯灣與索馬利亞,「塔拉瓦」號還在1992年訪問了香港、新加坡與澳大利亞。
1996年4月,在加利福尼亞長灘的大修結束後,「塔拉瓦」號第9次奔赴西太平洋與印度洋,途中還先後與泰國、沙特及約旦海軍進行了兩棲聯合演訓。作為對伊拉克侵犯庫德斯坦的回應,美國於1996年對伊發起了「沙漠打擊行動」,「塔拉瓦」號也參與其間,而在此之前,該艦已為伊拉克南部的禁飛行動提供了支援。
2000年10月中旬,數名自殺襲擊者駕駛1艘裝滿炸藥橡皮艇撞向美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科爾」號,致使後者嚴重受創。此時「塔拉瓦」號正穿越荷姆茲海峽前往波斯灣,得知此事,該艦立刻掉頭全速駛往葉門亞丁港,並會同先期抵達現場提供後勤支援的「唐納德·庫克」號、「霍伊斯」號與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馬爾伯勒」號負責港口安全警戒,由「塔拉瓦」號統一指揮安保事務。直到挪威籍半潛式起重救援船「藍槍魚」號將「科爾」號安全起運並駛往美國,「塔拉瓦」號才離開葉門奔赴波斯灣繼續執行任務。
2005年,「塔拉瓦」號 搭載著參加「伊拉克自由行動」的海軍陸戰隊第13遠徵隊又一次經太平洋駛抵波斯灣。
2009年3月31日,「塔拉瓦」號在加利福尼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正式退役。該艦實際上是美國海軍第2艘以塔拉瓦之戰命名的軍艦。首艘「塔拉瓦」號(「埃塞克斯」級航母)由於服役太晚(1945年12月入役)而未趕上二戰,後於20世紀50年代初被劃為攻擊航母(CVA),隨後又被改裝成反潛航母(CVS),自此該艦便一直活動於大西洋與加勒比海,其間僅前往遠東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