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者走在科研學術的發展道路上,不僅科研文章要注意謹小慎微,對待師生關係也要懂得克己復禮。但是這位中科院的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教授卻因為師生關係的陳年舊事,以及舒紅兵夫人王延軼是否能夠勝任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的問題,遭到了各種各樣的質疑聲音。與舒紅兵院士有細微聯繫的施一公、饒毅也成為了近期討論的焦點學術人物。
早在2011年的時候,當時的施一公、饒毅和舒紅兵都是國內頂尖大學的院長,其中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饒毅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舒紅兵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三人在當年都參加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增選活動。
在此之前,舒紅兵曾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特聘教授,只不過是在饒毅教授擔任院長之前。儘管如此,舒紅兵和饒毅、施一公都都算是生命科學專業領域的熟人。同臺參與院士的競選,彼此的實力究竟如何,也都是知根知底。
但是令一些人不能理解的是,2011年院士增選過程的最終當選者是武漢大學的舒紅兵,而不是清華大學的施一公,也不是北京大學的饒毅。武漢大學的教授爭過了清華北大的兩大院長,獲得院士的名額,在當時引起了一番熱烈的討論,而最終的評選結果在一番爭論之後結束了。
被稱為「科研學術界魯迅」的饒毅教授從此之後,直接表示:不再參與中科院院士的候選。果然,自從2011年之後,饒毅沒有參與過院士的競選。雖然至今沒有當上院士,但是饒毅的成就在科研學術界還是有目共睹的,一路都沒有停止科研的腳步。現在,饒毅在多個頂尖大學擔任教學任務,還成為了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至今還保留著耿直的性格,保持著眼裡不揉沙的作風。
在武漢疫情防控期間,發生了「雙黃連抗病毒」一事之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所長王延軼,舒紅兵的夫人,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雙黃連事件」人物之一。有消息稱,饒毅校長寫信給舒紅兵,認為其夫人王延軼擔任武漢研究所的所長不合適,勸其夫人辭去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時至今日,這一消息之中闡述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截至目前,該內容反應的一些情況,已經在王延軼和舒紅兵身上產生「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果。人們紛紛開始質疑,舒紅兵的夫人王延軼是否是因為關係完成了從北大本科到武漢大學博士的學歷成就,是否是利用關係在8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從武漢大學副教授到武漢研究所所長的跨越式發展。
相差14歲的舒紅兵和王延軼在任教經歷和求學經歷上,存在諸多重疊階段,不免讓人質疑王延軼在求學目標上是奔著舒紅兵所任教學校去的。而且王延軼發表的幾篇權威論文,也都有舒紅兵的名字。
今天王延軼因為雙黃連而被人們聲討,而丈夫舒紅兵也受到了質疑,但是在各種討論聲音的背後,我們應當反思:重要的職位究竟如何選拔稱職的人擔任,升遷的道路究竟如何弱化「關係」的影響,這都是疫情洗禮之後,應當逐步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