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歌
讀書,是我從小就有的愛好。那時候,並不懂得人為什麼要讀書,家裡也沒有讀書的環境能夠影響到我。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喜歡,單純的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讀書能使我心安,是我心靈的歸宿。
小學時,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讀課外書都不敢想。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開學第一天,捧起剛領的泛著油墨香味的語文課本,一次讀個夠,猶如飢餓的小貓遇到魚兒,那種迫不及待而又激動的心情,是難於言表的。
越是沒有條件讀書,越是擺脫不了對書的喜愛,因為書中有太多我想知道的故事和秘密,吸引著我、讓我著迷。那時候,會為了一本《敵後武工隊》的小人書而走不動路,八路軍武工隊神出鬼沒、深入虎穴,打鬼子、炸炮樓的英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紮下了根。
讀初中以後,又迷上了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有金庸的、古龍的;也有瓊瑤、張小嫻的。這些小說,仿佛給我們打開了另一個新奇的世界,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奇特的人生境遇和環境,還有那些令青春期男女無法抗拒的纏綿悱惻、動人心魂的愛情故事,無一不讓我們沉迷其中,仿佛主人公的命運、情感、喜怒哀樂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在部隊時,緊張的訓練、操課和政治學習佔據了主要時間,儘管如此,我還是讀了很多好書,如《高山下的花環》《林海雪原》《山中那十九座墳塋》等等,開闊了視野,啟迪了心智,對於塑造我的「三觀」起到了很大作用。後來,學習新聞寫作,我文化底子薄,老師推薦我讀《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等通俗易懂的歷史書,和《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西遊記》《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文學經典。這一時段,讀的書量不算太大,但對於我一生的影響卻是最大的。
真正在書海裡遨遊,是在九十年代,我上班以後。那時,單位比較偏僻,遠離家鄉,書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魯迅全集》《朱自清全集》《賈平凹文集》《路遙文集》《莫言文集》等都是成套地買。讀書更是夜以繼日,上班帶著書,工間休息時讀,在食堂吃飯也讀;下班回宿舍,坐在桌前讀,躺在床上讀,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後來,業餘時間少了。成家有了孩子後,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讀書的機會就更少了,書櫥上漸漸有了灰塵。
年近五旬時,孩子大了,職業生涯進入了倒計時,猛然發現,自己竟無所事事、空虛寂寥。於是,跟著人戶外運動、騎車、跑步,雖強健了體魄、收穫了友誼,但終歸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又嘗試著拾起筆,圓一把少時的文學夢,文章寫了不少,卻鮮有上得了臺面的好作品。
該捧起書閱讀,該給自己充充電了。多年電腦、手機「快餐文化」薰染,使我很難靜下心來讀書。這時候,女兒偷偷告訴我,其實書是可以「聽」的,一般的閱讀APP都有這個功能。從此,每天上下班路上、鍛鍊身體時,都可以聽自己喜歡的書了。但是,聽書終究還是有所局限的,要麼摻雜了讀書者的觀點和思想;要麼乾巴巴沒有情感,索然無味。
而今,睡前讀一篇文學經典,成了我最快樂的生活體驗之一。不敢說,讀書多了,人生就一定會有所成就,但讀書多的人,一定會是內心充實,精神世界豐富的人;讀書多的人,一定是性情謙和,心靈豁達從容的人。
餘生,除了堅持運動,強健身體,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態,我更要堅持多讀書、讀好書,超越時空與高尚的人對話,在書香中陶冶情操,學會深度思考,塑造更好的自己。
【來源:黃石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