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這首詞,相思之情溢滿屏幕,開篇4字就讓人不忍卒讀

2020-12-26 十二讀書

文|丁十二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原名納蘭成德,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清朝初年詞人,為清詞三大家之一。

其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他的好友陳維嵩評價說:「飲水詞哀感頑豔,得南唐二主之遺。」王國維說他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的確,納蘭性德在兩宋之後算是比較具有顯著的個人特色的一位詞人。

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詞,便是一首具有濃鬱的納蘭特色的詞,全篇共40字,相思之情溢滿屏幕,但開篇4個字便不忍卒讀。

《酒泉子·謝卻荼蘼》【清】納蘭性德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酒泉子,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杏花風」、「春雨打窗」等。以溫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條》為代表。

這首詞在納蘭性德眾多詞作之中,並不算特別出色,但是其悽美的詞句和濃鬱的情感卻足以感染每一個人。自溫韋之後,很難再讀到這樣經典的花間詞。

首句「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這個意境真是悽美,蘇東坡說:「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所以一般認為荼蘼花是開得最晚的,是春花的終結,現在連荼蘼花都已經凋謝了,表明春天已經消逝了,所以「謝卻荼蘼」短短四個字便飽含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嘆惋。如李後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同時「荼蘼」在佛教中的寓意是彼岸花,所以此句便有了更深的含義。

若只看「一片月明如水」,這是多麼美好多麼閒恬的一幅畫面,然而在這一片如水的月光下,我們的女主人公卻看到荼蘼花慢慢凋零,原本美好的畫面瞬間變得悽美。「謝卻荼蘼」四個字已讓人不忍卒讀,而在這一片明月之下,卻要目睹這窗外的荼蘼花慢慢凋零,真是殘忍。

「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當女主人公將目光從窗外轉回閨房之中,才發現篆盤香早已燃盡,但是我們的女主人公還沒有睡,一聲早鴉的鳴啼又將她的思緒勾去。「篆香消」和「早」字都表明女子一夜未睡。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嫩寒」就是輕寒的意思,一般形容春寒為嫩寒,但此處用於指初夏的早晨。這一句是說些許的寒意穿過了女子微薄的羅衣,不要再倚靠欄杆遠望了。

這一句是納蘭性德化用張先《醉落魄》裡的詞句:「朱唇淺破桃花萼,倚樓人在闌幹角,夜寒手冷羅衣薄。」

故女子徹夜無眠、倚傍闌幹角等的是心上人。可是女子等到了嗎?沒有。所以這一個「寒」字不僅表現出初夏早晨天氣的輕寒,也表示女子內心的輕寒。

「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將整首詞的情感再升級,徹夜無眠之後,女子繼續從早望到晚,燈又要燃盡,卻只看到了大雁飛過天空。絲毫沒有心上人的蹤跡。女子內心的悽愁可想而知。

「雁還飛」一句化用李清照「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直以來,鴻雁傳書,可是女子見歸雁成行不見心上人蹤跡已生憂愁。現在連音書也沒有,可謂音訊全無。

女子的期盼徹底落空,叫她如何不愁?

同時最後詩人以景結尾,以景襯情,留有無盡韻味,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

此詞知之者雖少,但經典之處比之溫庭筠、韋莊,亦不遑多讓。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很經典的一首詞,濃濃的相思之情,感人肺腑
    再如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亦曾寫過一首《長相思·山一程》,抒發了將士在外對故鄉的綿長思念。對於納蘭性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開篇就展現出豪邁的一面,而結尾讓人沉醉其中
    納蘭性德的悼詞如此有名,掩蓋了他豪爽華麗的語言光輝。 接下來的《蝶戀花》是納蘭性德極少表達得蒼勁有力語言。這第一首詞描繪了邊疆的風景,從詞的開篇就描寫縱橫遼闊的江山,將塞外風光滲入到詞的一字一句中。納蘭性德文學和軍事都很有才能。 在他的一生中,他受到康熙皇帝的愛。 作為皇家防衛隊的保鏢,他被多次被安排出關巡遊,所以他寫了很多邊疆詩。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李煜在宋朝建立不久之後便投降,被囚禁在了深宮當中,在這一段無比簡單的日子裡,作出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自己滿腹愁苦之情。其中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了擬人和名詞連用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孤寂,這種表現手法為後來很多詩人借鑑。
  • 納蘭性德最可愛的一首詞,開篇4字就驚豔世人,最後一句出神入化
    王國維先生用一句「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來形容納蘭性德,總讓人覺得有些誇張。但細細捋一捋北宋後的文壇,卻又發現此話此真是不假的。納蘭性德,在那個朝代就是完美的代言詞。後世關於容若的影視作品不少,在這些作品中,他被貼上過各種各樣的標籤。
  • 納蘭性德最肉麻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堪稱誇妻典範
    而筆者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詞來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納蘭詞,他的詞作時常描述愛情的纏綿悱惻,直抵人心,令人讀之心中不由產生酸楚之感。納蘭詞雖多以哀婉的詞作居多,但是筆者本期要分享的這首卻是一首最肉麻的詞,是納蘭性德在新婚時寫給妻子盧氏的,在詞中他化身炫妻狂魔,開篇7個字就驚豔世人,堪稱誇人的典範。
  • 納蘭性德寫下最深情的詩詞,開篇讓人淚目,也驚豔了世人
    然而一個情字讓他的人生變得截然不同。一、為情所困英年早逝如此才華橫溢的納蘭性德為情所困,最後鬱鬱而終,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三十歲的年華,讓人唏噓。二、畫堂春之美襯託起內心之哀怨而納蘭性德寫《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和謝氏之間的感情,開始就寫出他對美好愛情的追求,直接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情感,沒有任何的遮掩。
  • 李煜這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模仿之作,多年難分高下
    南唐後主李煜與清代 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不管是從詞風還是對待感情上來說,都是世間最為多情之人。又因為李煜經歷過階下囚的悲慘生活,李煜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一點點的融入到詞作中。也正是李煜的傾心付出,將唐代流傳下來的詞發揚光大,拓寬了詞的寫作領域,對後來的宋詞快速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李煜也被後人尊稱為了「千古詞帝」。
  • 納蘭性德最美的一首詞,僅是開篇7字,驚豔世人,句句動人心弦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誰人知。而後世的粉絲則說,納蘭心事皆在詞中。只可惜,上天似乎總是對有才之人抱有偏見,自古才子要麼命運多舛,要麼多命不長矣,納蘭性德就是這第二類人。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納蘭性德最絕美也是被世人熟知的一首詞,多少人被其中7字驚豔,至今傳為愛情絕唱。這首詞就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李煜的一首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開篇驚豔世人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是李煜早期的一首詞,其核心是在寫愁緒,但是縱覽全文卻沒有一個「愁」字出現。之所以這首詞沒有像其他詩詞那樣被後世文人普遍模仿,是因為它確實是不好寫。首先來說就是「寫愁而沒有愁」,就是上面說的,全文是在寫愁緒,可是卻沒有一個愁字出現,這就很不好把握。
  • 青梅竹馬的戀人另嫁他人,多情的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句句傷感
    納蘭性德也是一位多情之人,關於他的愛情故事民間有許多的版本,特別是他的初戀,有很多的評論家認為納蘭性德的初戀是府中的丫環,出身名門貴族的納蘭性德與普通人一樣,他愛得深沉,也愛得轟轟烈烈,還與府中的丫環相戀,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過這段戀情並沒有結果,最終還是無疾而終。這是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他的初戀是丫環。
  • 南唐後主一首詞開篇後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偶像的詩?我試試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首詞的原貌: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首詩整體的感情基調是比較悲涼的,透漏著淡淡的憂傷,全文不提一個愁字,卻讓讀者感到滿滿的愁緒籠罩心頭,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是絕對辦不到的。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當納蘭性德寫這句詞時,也表達了其對於盧氏的思念。賭書潑茶,這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才是他從內心所喜愛的。美中不足的是,盧氏最終沒能在漫漫人生路中陪伴納蘭走到最後,為他的人生留下了諸多的遺憾。「相思相望不相親,天下為誰?」納蘭泣血而問之,執盧氏之手,僅僅三年爾,這件事給納蘭沉重的打擊。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是一首思婦懷人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明明句句都在寫憂愁,卻沒用一個愁字。李煜前期的詞作,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這首詞雖寫相思懷人,但境界十分高遠闊大,格調高於一般的描寫閨中生活的作品。這首詞不好仿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詞中具有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另一方面,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只淡淡幾筆,就將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致。真的是令人嘆服!
  •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性德為良兒動情寫下了這首詞,感人至深
    此外,納蘭容若是赫赫有名的納蘭明珠之子,他長相英俊,文筆出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具有文藝範兒的貴族子弟,可謂是風光至極。在《寂寞空庭春欲晚》第四集中,納蘭容若曾寫了一首詞,名為《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 蘇軾晚年的這首詞很少有人知道,卻道盡了人生愁苦,不忍卒讀
    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秋與》,卻一反蘇詞平常的豁達樂觀,而是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以及對自己風燭殘年的悲傷。概括來說,它是一首風格悲涼悽婉,情感沉鬱纏綿的悲秋之作。與尋常悲秋之作所不同的是,蘇軾這首詞集合了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那麼蘇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呢?
  • 李煜這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又一篇佳作誕生
    作為千古絕唱,蘇軾的《水調歌頭》做到了嶽飛的《滿江紅》也做到了,從此提起這個詞牌名就能想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李清照的《如夢令》也做到了,以至讓人忘記了在這個詞牌下蘇軾、秦觀、納蘭性德都曾揮筆弄情。
  • 古詩詞裡的相思,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採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南歌子詞二首 》又名《新添聲楊柳枝詞》。這首詞在藝術方面,採用比興、暗示、諧音雙關的手法,加強了對於相思的抒情效果。
  • 這首詞被稱為納蘭性德作品中的壓軸之作,真是絕了!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採奪目的一席。臨江仙·寒柳 清 · 納蘭性德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 小樓昨夜又東風,僅一個「又」字,讓《虞美人》幾乎不可能被超越
    亡國之君總是充滿了憂愁,李煜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國,在悲愁之下,李煜寫下詞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是一個「又」字引發出了無限感慨,將傷感之情推向了更濃的境界。多少年來,詩詞作者們不斷模仿,但卻始終處於模仿的境界,「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寫出那種愁情。
  • 這千古佳作的詞句,開篇豪邁,結尾醉人,他的性情豪爽,沉醉至今
    大意是說,能精通長調小令的詞人並不多,但是清代的納蘭性德就是以情並工二者的難得之一。不過,我們應該知道,納蘭性德並非只是善於寫於悼亡之詞,也不僅僅並工長短調。他還可以寫就慷慨之詞,其豪邁也有所表現。既能賦一詞閨情相思,又能著就邊塞風光,他的豪壯之詞也是信手拈來,可見功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