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08:01 來源: 車狀元
原標題:車狀元帶你預放輪胎不正磨損
汽車的輪胎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磨損。正常情況下輪胎的磨損是均勻的,四條輪胎的磨損量也基本一致。但有很多車的輪胎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異常的磨損,比如偏磨、波浪狀磨損等。那麼輪胎的異常磨損有哪些型式呢?引發異常磨損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兩邊磨損:胎壓充足。當發現輪胎兩邊的磨損特別突出,早於中部先老化,不用懷疑,一定是胎壓不足,導致輪胎兩側胎肩受力被迫增加。壓力扛得越多,損壞得自然更快。所以,輪胎兩側出現「早衰」的磨損現象。需要注意的是,胎側磨損將產生打量熱量,使輪胎的耐用性大大降低,導致輪胎壽命縮減,且更費油。因此,要及時檢查胎壓,確保輪胎保持在正常胎壓狀態。
中部磨損:輪胎充氣過度。與輪胎兩邊磨損相反的是,當發現輪胎中部出現地中海式「禿頂」現象時,無疑是輪胎充氣過度。輪胎中部承受了大部分正常重量,它比邊緣更操勞,承擔了更多「苦力活」,也難怪磨損過度,「老得快」。
前胎或後胎磨耗不均:四輪定位不佳。當前胎或者後胎的磨損出現不同步情況,通常是四輪定位不準。前輪的外傾角過大,輪胎的外側就會承受額外的摩擦與壓力,形成早期磨損。當外傾角過小甚至為0時,就會導致輪胎內側受力過大,早於正常時間,出現磨損。
鋸齒及羽毛狀磨損:四輪定位不準。當你發現輪胎的磨損呈現密密麻麻的鋸齒狀或羽毛狀時,通常是四輪定位調整當或懸掛系統位置失常導致。由於定位不準,導致輪胎在行駛滑動中呈現不穩定,輪胎與地面接觸位置不斷變動,如此「漂移不定」的摩擦,讓習慣「固定」的輪胎很不適應,因而呈現鋸齒狀並羽毛狀磨損。
傾斜的塊狀凹陷:部件磨損。當輪胎出現塊狀凹陷,即個別部位呈現斑禿性嚴重磨損時,通常是輪胎平衡性差、懸掛或轉向系統部件出現問題導致。不平衡的輪胎在高速運轉時,個別部位受力大,磨損加快,同時轉向發抖,操縱性能變差。若在行駛中發現某一個特定速度方向有輕微抖動時,就應該對車輪進行平衡,或維修懸掛、轉向系統部件,以防出現斑禿形磨損。
整胎出現磨損:輪胎自然生命周期到頭。雖然輪胎不是快速消費品,但它也是有自然生命周期的,並非「長生不老」,金剛不壞之身。當你發現所有輪胎在剩下胎面的1.6mm",各個斷面均可看到磨耗指示標誌時,毫無疑問,此輪胎應該已陪伴你多年,走過千山萬水,回家探過親,出門旅過行,它圓滿完成了自己最終使命,也該「壽終正寢」了。此時,就讓它「安息」,替換新的輪胎吧。
總結一下:輪胎的異常磨損無外乎四個原因:輪胎氣壓、輪胎動平衡、四輪定位、使用因素。我們可以從輪胎的磨損狀態初步的判斷究竟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從而有的放矢的去處理。一般輪胎發生異常磨損時都會伴有跑偏、方向抖動等故障,是安全行車的一大隱患,一定要及時處理。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