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這種乾果大家都不會陌生吧?
但是您知道嗎?大棗可是我國特有的乾果哦,英語地區國家因為沒有棗子,就稱呼產自中國的紅棗為「Chinese-date」,這就可以看出中國紅棗的道地程度了吧。
如今又是棗子豐收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屬於我國本土特產的「大棗」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吧。還有您覺得「吃大棗要不要剝皮?大棗燉湯要不要去核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棗,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的成熟果實,最早記載於《五十二病方》之中,位列於《神農本草經》中上品的位置,歷代諸多本草皆有闡述,我們耳熟能詳的《本草綱目》中言:「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本草匯言》中又載:「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或中氣不和,飲食無味,肢體懶重,肌肉羸瘦,必用大棗治之。」
大棗味甘,性溫,歸心、脾、胃經,具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因其能助十二經,而和百藥,故在中醫臨床遣方用藥中屬中高頻使用的常用中藥。而我眼中的「大棗」卻不僅僅是甘甜美味的乾果,中藥湯劑中的「姜草棗」,也是女子補養氣血的湯羹,更是治療蕁麻疹的良藥。
要說「大棗與蕁麻疹」的故事,就要從很早之前說起,那時我剛剛開始學習,除去學校老師教給我們的基礎知識外,我的腦子中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所以,那時候的我,只要有時間幾乎都是泡在各大圖書館中的,有時翻閱一些植物相關的書去了解不同中藥的入藥部位,有時去看老中醫的人生傳記去了解當地的疾病特點及用藥規律,還有時會去看一些民間驗方、偏方,以便於在日後的醫療生涯中為不便於奔走醫院的患者提供一些治療思路。
也就是在這些書籍中的某一本中,我記住了一條治療經驗:「常服紅棗可以治療蕁麻疹」。
起初我也是半信半疑的,因為教科書告訴我,蕁麻疹的病根在於風邪內襲,治療當以疏風散寒為主,方選麻黃桂枝各半湯、消風散、防風通聖散等,慢性遷延不愈者可選當歸飲子,治療效果都是很好的,而這其中並沒有提到用大棗治療蕁麻疹啊。
然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常服紅棗治療蕁麻疹」這一治療思路都沒有得以實踐的機會。如果我一直不走出去,或許這個治療思路也就真的會被淡忘在腦海中。
但是,我走出去了。過年跟老公一起回老家,他的老家在湖南的一個小村鎮,那裡民風淳樸,過年的習俗是村子裡的人挨家挨戶地「送恭喜」。小村子裡消息傳的也快,知道我們是學中醫的,問個病,討個方子的人就越來越多,這其中就有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瘦瘦的,多年蕁麻疹,用他自己的話說:「到處都治了,沒用」。能看得出,他過來也就抱著個試試看的態度,並沒有太大期望。
一番交談下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無奈,而我也有些束手無策,畢竟治療了這麼多年,想必該用的方子也都喝過了,我又不想給他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建議,而那時腦子不知怎麼就想起了那句「常服紅棗可以治療蕁麻疹」的話,然後對他說:「可以試試,不保證有效。」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沒想到大約過了大半年的時間,收到老家的消息時,那個小夥子的蕁麻疹真的一直在好轉。聽到這個令我振奮的消息後,激起了我對「大棗」研究的熱情,繼續查,居然真的有發現民間用大棗治療蕁麻疹的驗方,他們說:「晨空腹服一把枸杞子,白天服一把杏仁,晚間再服數粒紅棗」。我就想,這到底是什麼治療原理呢?
其實,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後也很簡單。明·李中梓在其書《醫宗必讀》中寫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以風邪為主要致病因素的蕁麻疹也是可以通過養血行血來治療的。為什麼還要配以杏仁和枸杞子呢?我想是給邪以出路,並培補先天之本的考慮吧。
若想選用此法給小孩子治療蕁麻疹也是可以的。多說一句,其實炮製後的苦杏仁是無毒的,若實在擔心苦杏仁的毒性問題,可以選擇晨服枸杞子與晚服大棗。
很多人聽我完這段經歷後,都感慨說:「原來大棗這麼好啊,那我一定要多吃幾顆棗」。
吃大棗很好,但是要怎麼吃呢?是剝皮去核好,還是直接吃更好?
我先舉個例子吧。
平時我們不吃的西瓜皮,中醫裡稱之為「西瓜翠衣」。
平時吃玉米扔掉的玉米須,中醫說它可以利溼退黃、利水消腫。
平時吃荔枝吐掉的荔枝核,中醫說它是一味不可多得的理氣止痛藥,專治疝氣痛。
我們先通過現代研究來確認,大棗的皮與核真的不是廢物。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棗皮和棗核中的多酚類物質的含量要比棗肉中的更高,而多酚類物質有明顯的抗炎、抗凝血、抗氧化作用。棗皮中的紅色素主要成分為黃酮醇和黃烷醇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由此可知,大棗的皮與核,益處多多,不過得利用現代科技提取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我們。
而在古代中醫裡更沒有去核去皮的做法,總所周知,大棗主要有補中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的作用,這個作用體現在大棗的甘味上,在熬煮湯藥時,將大棗掰開,其中的成分將更容易析出,所得的湯藥口感也會更好。如果你細細品味的話,會發現,大棗的皮是微微帶有澀味,澀主收斂,故而大棗能補能收,健脾補肺,在唐宋時期,大棗多用來配伍化痰止咳之品治療肺疾。不過,總體來說,還是甘味為主,故而現代多取補中調和之意。
前面說的是湯藥,如果直接食用呢?
若是小孩子和老年人直接食用大棗時,我建議去核去皮,因為棗核容易增加小孩子和老年人異物卡喉的風險。棗皮,口感粗糙,質地堅韌,容易影響消化和吸收,小兒脾胃功能尚未完全,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步減退,而且牙齦和牙周組織都會出現萎縮,牙齒之間的縫隙增大,容易造成嵌塞,所以小兒和老年人建議剝皮食棗。成年人如果脾胃功能不好的,同樣建議大棗去皮食用哦。
要問大棗是否能製作出美味的點心,那可真是美食多多,不勝枚舉。諸多大棗的美食中,我推薦寶寶吃《紅樓夢》中的經典美食——棗泥山藥糕,美味又健脾,專治厭食寶寶。
好了,今日份的大棗就講完了,大家要不要動手準備棗泥山藥糕呢?
文章|香薷
漫畫|八歲
圖片製作|蛋蛋
素材來源|千庫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