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前社會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變快以及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了蕁麻疹的發生發展之中,使得臨床上的診療工作增加了難度。大約有兩成的人會至少患有一次急性蕁麻疹,極少數患者後期會轉變成慢性蕁麻疹。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蕁麻疹的世界。
01你了解蕁麻疹嗎?可不僅僅是皮膚瘙癢,一起探究蕁麻疹背後的奧秘
1、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又稱為「風疹塊」,表現為突然發作、形態多樣、大小不等的風團和紅斑,也可伴有血管性水腫。蕁麻疹大多和人體的免疫系統有關,部分患者免疫力較低,對病毒的抵禦能力較差,使得蕁麻疹的病毒有機可乘。
蕁麻疹的發病年齡沒有明確的界限,任何年齡都有發病的可能,並且世界各地的蕁麻疹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
2、蕁麻疹的分類
蕁麻疹病程的長短不一,有急、慢性之分,一般病程小於6周的被稱為急性蕁麻疹,去除病因後可快速治愈;一般病程持續6周或者6周以上者常被稱為慢性蕁麻疹,症狀特點為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還有一些蕁麻疹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十年,慢性蕁麻疹臨床診斷容易,但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治療往往比較困難,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困擾。
3、發病機制
蕁麻疹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目前不是特別明確,但基本上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與肥大細胞有關。當前較為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釋放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蛋白酶等炎性介質,此類炎性介質直接或間接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和腺體分泌增加,組織液滲出,從而導致真皮層水腫,出現一系列局部水腫反應或全身性過敏的症狀。
將誘導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的機制分為免疫性機制和非免疫性機制。肥大細胞的激活不通過免疫機制,是由物理因素(如冷、熱、光、電、機械性壓力等)、分子毒性作用或者有關自身免疫的膜受體直接誘導。肥大細胞表面的膜受體通過與相對應的受體結合,產生的神經遞質和補體等是誘發蕁麻疹的非免疫性機制中的主要因素。
02是什麼原因讓蕁麻疹找上門來?了解以下幾點發病原因,從源頭預防
1、食物及食物添加劑
誘發蕁麻疹發病的食物可分為動物蛋白類和植物類,蛋類、魚類、海鮮類、肉類、奶製品等屬於動物蛋白類致病因素;植物類包括蔬菜和水果等,如蔬菜有竹筍、菠菜、茄子、番茄和蔥、姜、蒜等調味品,水果有草莓、芒果、菠蘿、李子等,另外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劑如防腐劑、水楊酸、亞硫酸、檸檬酸、色素等也常常能夠致使慢性蕁麻疹的發生。
2、吸入物
吸入物一般是能夠引起過敏的物質,此類物質一般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誘發疾病,所以在發病時往往伴有呼吸道的症狀,如植物花粉、羽毛、動物的皮屑和毛髮、甲醛、屋塵蟎、粉塵蟎、特殊氣體等。
3、感染
有研究發現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慢性感染能夠導致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甚至久治不愈。細菌感染最常見的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等。真菌感染較為常見的有皮膚癬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有柯薩奇病毒感染、腸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和腺病毒感染等。常見的寄生蟲感染有蛔蟲、芽囊原蟲、鉤蟲、鞭毛蟲、血吸蟲、絲蟲等。
4、藥物
臨床上有一些藥物可引起蕁麻疹,常分兩類,一類是阿司匹林、非流體抗炎藥、嗎啡、可待因、多粘菌素等被稱為組胺釋放劑;另一類藥物有疫苗、青黴素、血清、磺胺等,其通過形成抗原引起免疫反應。
5、疾病
有研究發現某些內臟疾病與蕁麻疹的發生有關,如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惡性腫瘤、紅斑狼瘡、高血壓、風溼病、類風溼性關節炎、鼻炎、腎炎、消化道疾病、肝病等,可誘發蕁麻瘮的發病。
6、精神因素及內分泌因素
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壓力也不斷增加,在高壓生活條件下,難免產生負面的精神情緒,甚至出現抑鬱、焦慮等情況,精神刺激可引起乙醯膽鹼的釋放,形成膽鹼能性蕁麻疹。女性月經、妊娠、絕經等可引起內分泌失調或循環障礙,可誘導蕁麻疹的發病。
03蕁麻疹應該如何治療?中醫和西醫該如何選擇?對比過後你就知道了
1、西醫治療
由於機制不明,西醫治療慢性蕁麻疹一般做不到徹底根除,僅以緩解或消除症狀,儘可能減少本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如療效不佳可使用二線治療即加大劑量或聯合一代抗組胺藥物;對於難治性慢性蕁麻疹可使用替代療法如免疫抑制劑和奧馬珠單抗。無論是抗組胺藥物還是替代療法,均存在明確的不良反應。相較於一線藥物,暴露於替代療法的個體還具有更高的復發風險。
2、中醫療法
針灸療法可調和氣血,扶正補虛,疏風散寒,清熱利溼,同時發揮扶正和去邪的作用。以整體觀念針對病因進行辨證治療,可取得更加理想的療效。中藥內服、外用養血祛風湯洗。一般治療2-3天即可見效,有些患者在僅用藥2天後便有風團消退,用藥1周後觀察療效,總有效率可高達97%。
輔以針灸,主穴:膈俞穴、太陽穴、風池穴、曲池穴、外關穴、羶穴中、血海穴。透針神道至陽和大椎身柱。每日針灸1次,連續治療7-10天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痊癒有31例,且治療結束後半個月內未見復發,痊癒率82%。針灸治療以疏風和血為主,兼清熱除溼。
結語:在人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段,蕁麻疹的發病機率大約是20%,能夠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幹擾患者的學習和工作,使學習和工作效率減低20%-30%。蕁麻疹也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在20-40歲的人群中最為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所以,在面對蕁麻疹的時候,不要恐慌,這不是什麼不治之症,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和蕁麻疹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