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15: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令進補正當時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隨著秋意漸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人體對抗外界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中醫講究「藏象」學說,認為「有諸內則形諸外」。臨床上許多急病重病、疑難雜症,往往都在皮膚上有所表現。因此,皮膚的健康與否,反應的是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態。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其在公眾搜尋引擎中的熱度與「溼疹」並列第一,足見其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蕁麻疹發病以突然出現的風團、紅斑和瘙癢為常見表現,風團大小、數目不定,常能自行消退,並在其他部位出現。反覆、頻繁發病超過6個月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常常可持續數年,期間甚至愈演愈烈,可疑過敏物越來越多,以至患者對日常活動產生畏懼情緒,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困擾。現代認為蕁麻疹的發生主要與變態反應(即過敏)相關,治療要點是遠離過敏原,並應用抗過敏藥及激素治療,但過敏原往往很難找到,抗過敏藥和激素也容易帶來一系列副作用。
中醫從「風邪」出發論治蕁麻疹,蕁麻疹忽起忽散,走竄不定,瘙癢劇烈,種種特性均與「風邪」相關。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肺為嬌髒」,風邪最喜歡欺負肺臟,而「肺主皮毛」,皮膚是肺臟健康與否的外在表現,風寒客於皮毛,則風團色白,風熱侵襲皮膚,則風團鮮紅,瘙癢劇烈。
《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論風寒、風熱,想要引起疾病,必定是鑽了人體「正氣虛弱」的空子。對於容易發蕁麻疹的人群,中醫認為這類人腠理疏鬆,衛外不固,因此容易受到風邪侵襲,治療要從「固表」出發。玉屏風散出自元代《世醫得效方》,由防風、黃芪、炒白朮三味中藥組成,可斂汗固表,創始之初供體虛自汗之人服用,現代研究和臨床實踐發現,玉屏風散具有調節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對反覆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蕁麻疹等均有良好的預防作用,有中成藥中的「丙種球蛋白」美稱。
在此基礎上,醫師在開膏方的過程中,通過四診參合,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與症狀,偏於熱則稍加涼藥清補,偏於寒則加溫藥養陽,久病血虛而生內風者則需補血生血,根據個人情況和體質辨證施治,選方用藥,標本兼治,調和陰陽,打造你的「專屬」處方。
此外,脫髮、黃褐斑、痤瘡、銀屑病、溼疹等皮膚病也均可服用膏方調理治療。2020年嶽陽醫院膏方門診已於10月12日正式開診!嶽陽醫院膏方至今已有40餘年的歷史,醫院始終保留了自製膏方的傳統,是目前上海地區唯一一家具備自製加工膏方能力的醫院。一人一方,一方一鍋,為你定製一整個冬天的獨特關愛。
相關連結:
專家介紹:李福倫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教授 碩士生導師
擅長:皮膚病調理,面部皮炎、痤瘡、黃褐斑、脫髮。
膏方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六下午 大柏樹、周一下午 青海路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官方微信訂閱號二維碼,歡迎掃碼關注!
原標題:《固表防風,「風團」無蹤——慢性蕁麻疹的膏方調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