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雲南省農科院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服務基地入選國家...

2020-12-16 雲南網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近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確定2020年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工作項目和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的通知,雲南省農科院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服務基地成功入選,成為我省本土專家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入選的服務基地。

省農科院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服務基地

今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遴選確定了61個專家服務團項目和第六批11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圍繞脫貧攻堅精心組織實施服務團項目,加強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建設,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地方發展。

此次入選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的雲南省農科院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服務基地建設於硯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綜合示範園內。2014年以來,在雲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番興明研究員帶領下,基地依託所建立的硯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番興明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進行玉米抗穗粒腐病、抗葉斑病、耐低氮、低磷、乾旱種質資源發掘和雜交品種的篩選和鑑定等科學研究,在硯山及全省累計示範推廣優質高產玉米雜交種6000萬畝,平均每畝較當地大面積推廣品種增產60千克,累計增產36億千克,新增產值72億元。基地選育出「雲瑞8號」「雲瑞506」「雲青2號」等國審和省審高產優質蛋白、高油、高維生素A等優質高附加值玉米新品種,並用作青貯飼料玉米帶動全省貧困地區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同時選育出「雲糯3號」等一批優質高產出、高收入的鮮食玉米新品種,使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貧困地區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提高身體營養狀況,為全省及周邊省市脫貧攻堅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雲南省農科院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服務基地擬建設成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國際合作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平臺,將通過加強優質蛋白、高油、高維生素A等優質高附加值玉米新品種選育及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助力雲南及周邊省市畜禽產業發展,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番興明:玉米地裡追夢人
    在番興明的工作室裡,有一個「玉米塔」,上面一層一層擺放著他和團隊選育的玉米品種。「這只是做的一個展示,我們選育了40多個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全部擺的話,肯定擺不下。」番興明說。    7日下午,記者採訪了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得主、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番興明。
  • 我國玉米種質的遺傳基礎
    我國玉米種質的遺傳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雜種優勢群。國內育種工作者對BSSS選系及美國雜交種選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創新,形成了國內的改良Reid群(也有稱PA群)。該類群遺傳基礎豐富,也是玉米自交系改良的重要基礎材料。
  • 追記國家青稞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尼瑪扎西
    生命,為青稞而綻放——追記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長、國家青稞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尼瑪扎西最終,尼瑪扎西帶領團隊於2015年繪製出全球首個青稞全基因組精細圖譜;2018年明確了青稞通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東南部,確定了青稞的原產地和進化路徑;2020年首次發現青稞主要通過自然選擇強化苯丙烷代謝通路抵抗紫外輻射的分子遺傳機制,明確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等360個高原綜合適應性的特異基因。
  • 南充市農科院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對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項目成果...
    近日,來到承擔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體系重點任務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南方大豆新品種培育」項目單位——南充市農科院組織召開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高產創建測產會議現場。初秋天降小雨,南充市農科院邀請省內外7名專家學者正在對「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任務——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項目成果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 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召開 陳豪頒獎阮成發講話
    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57號)規定,經組織專家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科技廳審核,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番興明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授予「太陽爆發過程中的電磁相互作用」成果雲南省自然科學獎特等獎; 授予「WRKY蛋白通過激素途徑調控植物抗性建成的分子機制」等5項成果雲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懷揣夢想破難題 苦心孤詣育良種——記甘肅省農科院二級研究員...
    黨佔海擔任胡麻產業技術體系期間參加國家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會議黨佔海,1955年生,甘肅會寧人,甘肅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胡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油料作物技術分會副會長、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成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甘肅省千名領軍人才」和 甘肅省「333
  • ...雲南省農科院在昆推介2020年十大農業新品種及十大新技術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產業的影響和減損增效的要求,根據農業產業發展的迫切科技需要,省農科院及時組織全院專家,對科技成果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梳理,面向全省「三農」推出「促春耕、奪豐收,雲南省十大新品種和十大新技術」,並配套提供100個單項成果及技術。
  • 鄉村振興·東營策|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基地:從吃飽到吃好
    2018年11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與東營市政府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基地,設立了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中心,圍繞鹽鹼地農業、綠色生態、種業創新等方面開展中紫水稻、小黑麥、糯玉米、大豆、苜蓿等課題研究。
  • 廣西農科院玉米所集中展示34個項目選育玉米新品種
    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9日訊(通訊員 關妮納)近日,在廣西農科院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的玉米地裡,廣西農科院玉米所研究員程偉東伸出自己的手臂跟玉米棒子比了起來,「你們看,快趕上我的小手臂這麼粗了。」他一邊比一邊展示給前來觀摩的經銷商們。
  • 吳明珠院士再臨我區甜瓜基地!
    在市農科院工作人員的陪同下,87歲的吳明珠精神奕奕地來到田頭大棚,鑽進瓜地查看甜瓜的生長情況。吳明珠是中國當代「甜瓜大王」,也是新疆甜瓜、西瓜育種事業的開創者之一,主持選育經省級品種審定或認定的甜瓜、西瓜品種40個,推廣面積佔新疆商品瓜區的80%,創造經濟效益數十億元……寧波人熟悉的「8424」西瓜,就是吳明珠培育的種子。
  • 雜交育種可一步成功 中國科學家研發突破性育種技術
    | 字號:A+ | A- 【雜交育種可一步成功】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選育一個新的核不育雜交種需要6—8年。近日,《分子植物》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種技術和應用創新團隊」和「玉米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基因編輯研發出「一步法」創製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技術,為第三代作物雜交育種技術提供了高效的技術方案。
  • 山東省農科院又成立10個產業技術研究院
    此次,距省農科院首批十大產業技術研究院亮相不過短短兩個月時間。加上提前批等,截至目前,省農科院聯合地方政府、農業龍頭企業,已建設25個產業技術研究院。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表示,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落實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改革攻堅行動,科技支撐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通過聯合農業龍頭企業和地方政府,省農科院進一步優化科研力量布局,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真正解決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
  • 中國農科院4人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程式華,中國水稻研究所超級稻育種研究創新團隊資深首席科學家。他帶領團隊在三系法超級雜交稻遺傳育種研究方面作出突出成績,培育水稻新品種20多個,累計推廣7000多萬畝,斬獲5項國家科技獎。1980年,他考取了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經過9年刻苦學習,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來,何中虎獲得了到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做博士後的機會,還到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國外的經歷讓何中虎開拓了視野。「中國小麥的品質怎麼樣?」與國外學者打交道的時候,他經常被這樣問到。
  • 2015種業,育種家們要幹啥?
    公司初步建成符合現代種業發展方向的商業化育種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每年新配組一萬五千餘個黃瓜新組合,不斷推出黃瓜新品種;通過創新基地管理模式,有效保護黃瓜新品種的智慧財產權;建立獨有的辦事處營銷模式,不斷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實現了新品種的高效轉化和推廣,具備了明顯的產業優勢。
  • 臨夏州農科院培育出玉米新品種
    原標題:州農科院培育出玉米新品種   記者 馬麒  近日,記者從州農科院獲悉,該院選育的玉米新雜交組合「臨玉雜9號」獲得評審專家一致好評,順利通過審定
  • 慶陽市農科院依託海南獨特地理氣候特點 認真做好作物加代育種工作
    2020年,慶陽市農科院緊緊圍繞區域特色優勢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利用海南獨有的地理氣候特點,認真開展玉米(普通玉米、鮮食玉米)、大豆、小雜糧(穀子、紅小豆)、瓜菜(白黃瓜、薄皮甜瓜、紅線辣椒、小果型西瓜)、白瓜子、葵花等10個作物種類2900份材料的加代育種工作。
  • 新視角科學遺傳賽鴿育種的簡讀(育種探究之三)
    這就需要當下鴿友關注、習得和尊重科學的遺傳規律,認知、理解與運用科學的遺傳定律,從而把握科學的遺傳規律為提升育種效應服務。簡單一點說,就是要求與引發普天下鴿友「學一點遺傳規律」「思一點遺傳規律」「懂一點遺傳規律」「用一點遺傳規律」。
  • 中國農科院糧食作物重大新品種培育取得新進展|中國農業科學院|...
    這是記者從中國農科院12日召開的「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介紹說,「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選育的作物重大新品種不斷湧現,引領了我國主糧育種方向。
  • 雲南省農科院以精神文明建設助推科研取成效
    作為雲南省農業科技的主力軍和排頭兵,近年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有效載體,堅持把文明創建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在取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