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四年:IMO中國隊再次「奪冠」之路

2020-10-24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靜 9月27日,第61屆IMO競賽成績出爐,中國團隊以總分領先第二名俄羅斯隊30分的絕對優勢奪冠。

這是時隔5年後中國隊再次獨攬冠軍寶座,2019年中國隊曾經與美國隊並列第一,但與第二名也僅有1分之差。

IMO即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自1985年首次參賽以來,中國隊在1999年到2014年間,曾是這一賽事隊絕對霸主,15屆比賽獲得了12次冠軍。但2015年,中國隊似乎走下神壇,連續4年未能嘗到冠軍的滋味。

在中國,奧數概念的熱度和範圍曾一度遠超IMO這一比賽,2014年以前,泛化的奧數類競技杯賽可以為學生帶來加分、甚至保送的好處,因此受到了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和家長的狂熱追捧,社會也曾廣泛討論這一現象,其中不乏有「倒奧派」的觀點出現。

對於奧數的反常熱衷,讓奧數這一詞彙以極度折磨的方式嵌刻進一代中國學生和家長的記憶之中。儘管處於熱鬧之外的IMO本身,一直維持著一個垂直且穩定的培養體系——真正適合參加奧數比賽的學生比例僅在3%-5%之間。

2014年政策收緊,奧賽獲獎在升學中的含金量大不如前,一些此前頗具影響力的奧數機構、比賽在更名後,依託興趣小組的形式在市場中生存了下來,奧數熱似乎逐漸褪去。

自此,「奧數」的歸「奧數」,IMO的歸IMO。

「真假」奧數

中文網際網路上曾流傳著一個被廣泛傳播的故事:一位獲得過菲爾茲獎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來華訪問交流,記者拿出一道小學奧數題進行提問。數學家在看過之後搖頭表示思路混亂,並請求能不能不做這道題。以此,一篇「小學競賽題難倒國際知名數學家「的文章在事後引起人們廣泛熱議:中國小學奧數題是有多難。「這怎麼會難住一位數學家呢?」在鄒瑾和他的師兄、師弟眼裡,這只是大師對於記者的一場惡作劇。鄒瑾是愛學習教育集團副總裁、愛尖子CEO,其履歷中寫滿了與IMO相關的內容——1999年IMO金牌得主、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北京市集訓隊教練、全國數學競賽命題組成員。「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有開玩笑的成分在;另一方面,站在數學家角度,被問這種問題也不會令他們高興,有種被人設套的感覺,事實上數學家們都知道如何做這種題。」「奧數」是網際網路曾經戲虐的對象之一,外界多年賦予了這一比賽一系列的刻板印象:難題、偏題、怪題,「一年級數學題難道網友,三年級數學題難倒碩士家長」等標題,在社交媒體中隨處可見。

鄒瑾並不認同這些觀點,那些「腦筋急轉彎」更多是奧數中的一種智力趣題,它的出現是為吸引人們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的一種手段,但這種手段並非教學的主體,甚至那些網絡中廣為流傳的「段子」在抄的時候就已經被抄錯了,根本算不出,而這也很容易被以訛傳訛部分卻成為了熱點。

「真正奧數的功能還需要其他內容承載,但那部分內容反而被有選擇性的不被外界所傳播,能傳播成為熱點的,往往是特別小的部分或者由一些偏差導致的,」鄒瑾表示。

在中國教育智庫聯盟新高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明宇看來,真正的IMO或數學競技類比賽只適合極少部分具有天賦,熱愛且學有餘力的孩子:「3%-5%,最多不超過10%。」

IMO作為一項面對中學生群體的國際數學頂級賽事,自誕生之日起便與競賽緊密相連,能夠入選並進入最終代表國家隊參站的學生,需要經過一整套嚴格的選拔機制。

首先,由各省組織選拔出數學靠前的學生組成省隊參加全國數學聯賽,再從聯賽進入至決賽選拔300人,進入到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CMO),由CMO選拔出前60名組成國家集訓隊,經過兩輪淘汰最終前6名組成國家隊,代表中國參戰IMO。

張明宇表示,選拔難度毋庸置疑,全國參加高考的大概在1000多萬人,這種競賽相當於從其中挑選出6個人,如果想拿到聯賽的全國決賽,至少需要是各省的數學成績在前20名的學生,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孩子。

高難度競技比賽讓政策層看到了這一方式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裨益之處。為支持這一活動開展,一些對奧賽的獲獎報送和加分的優惠也開始施行。此後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奧數熱迅速興起。

然而,伴隨著家長出於對功利化升學的追逐,也讓中國奧數不可避免的劃向了另一端。鄒瑾說,在那個階段功利化色彩變得越來越重,參與的人群多了起來,慢慢也就與學科競賽設計的初衷有些背離。

一些輔導機構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打開了這片廣闊的市場,為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奧數需求推出了起航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也從這時起,屬於小眾的奧數走向了大眾的狂歡。

裘宗滬是把「奧數」推向全國的第一批數學家,也是奧賽領域一位泰鬥級人物。在他的《數學奧林匹克之路——我願意做的事》書中記述了這一段歷程:「1986年,小學數學競賽已經比較熱了。1998年,小升初取消考試,一些地方的公辦重點初中,為了吸引優秀的學生,以特長生為招生由頭,招收奧數杯賽得獎的學生。之後,各地陸續出現了民辦初中,為了招收優秀學生,民辦初中也喜歡招收小學生中的奧數獲獎者。」

對於中小學奧數過熱的現狀,裘宗滬曾竭力反對,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學校、學生、家長都被捲入競賽和升學的怪圈裡,無法自拔。而我們舉行競賽的本來目的與願望也在『升學』的充斥和影響下變得模糊不清。」

賽事退燒

過熱的「全民奧數熱」在2014年遭遇了政策層的降溫。

2010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出臺《高考加分政策大調整》,並自2014年正式施行。新政規定,除了高中階段獲得全國奧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決賽一等獎併入選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保留保送資格外,奧賽的全國決賽、省級賽的獲獎者都不再有保送資格。

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再次發文《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意見》提出,2015年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在鄒瑾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奧數原本只適合少數具對數學有天賦和興趣的人學習,相反去功利化色彩擠壓出一部分人群,這件事情已其實是一個比較良性的發展狀態,而整個社會上奧數熱潮是在小學階段,這種競技類型的比賽是在中學階段。

然而在奧數熱褪去的同時,中國IMO成績也開始出現波動。

曾經是這一賽事絕對霸主的中國隊開始走下神壇,2015-2018年,儘管中國隊始終保持在IMO前三位置,但已連續4年未能嘗到冠軍的滋味。

有關這一現象的討論也時常出現社交媒體上。受到普遍認可的一方觀點是,2014年正式實施的《高考加分政策大調整》中對省級獲獎者入學優惠政策的取消和減少,導致了參與奧數人群基數的減少。

一位奧賽培訓機構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奧賽在高中階段取消報送和加分,肯定會影響人們報名參加奧賽的興趣。性價比不合適,家長出於功利色彩也會把資源投入到更多能幫助孩子獲取好的機會的途徑。

鄒瑾則把四年未能奪冠原因歸結於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對於這一賽事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高:「參與這樣的活動,包括大學的重視程度都很高,它們把國家一批很頂尖的數學家和大學裡的數學教授組織起來參與到中學數學生的培養上,也是認識到這件事情對於人才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把IMO這種競技類性比賽作為培養和選拔人才手段,在國家戰略層面和商業角度正在變得突出。

鄒瑾認為,一批優秀數學家此前的競賽經歷,已經證明這種培養人才的方式是可行的。美國在投入這樣一個大規模學科競賽活動中,很多商業公司在背後都是有投入的,無論從金融行業還是IT行業的企業隊這種挑選人才的方式是認可的。包括國內華為也在做一個「天才少年計劃」,挑選的人中也有IMO選手。

對於中國隊在IMO四年中的表現,鄒瑾認為這只是一個正常波動。中國隊始終保持在IMO三甲陣營中,美國也拿過第四、五名和六名,只是中國隊此前優勢比較大,現在大家水平不過是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

在鄒瑾看來,剔除「小升初」以及高考加分等與競賽相關比較功利化的部分,整個市場環境現在更趨向於一個理性的狀態,也回到了設計這一賽事的初衷——為少數具有學科天賦且學有餘力的孩子提供一條適合其發展的道路。

奧數價值

各國和商業機構對於奧數投入的增加似乎印證了奧數本身的價值,如果拋棄種種的偏見和謬誤,真正奧數競技能帶來什麼?競賽活動對日後基礎科學的研究有沒有培養價值?

平時,鄒瑾也會和他的師兄弟探討有關數學教育的問題。這些人中有些已經成為國內頂尖數學家,並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家形成的共識是,這種活動的價值是巨大的。從他們過往的履歷中也證明了這一觀點——此前都曾有過參與數學競賽經歷並取得過了較好的成績。

在張明宇看來,奧賽帶來的不僅僅是升學考試的既得利益,而是整個思維方式的改變,包括的邏輯思維,它對以後從事工作、管理都是有所幫助的,它給人帶來的是一生受益的能力。

張明宇在歷次與IMO選手接觸中,會發現這些孩子身上有著某種「神奇」的共性:「熱愛數學、有一定的韌性且耐壓力、在思維延展性上也一定區別於其他孩子。比如說,多數孩子解題,在一種或兩種方法答對後題目後,很少再去思考其他方法,但參與競賽的孩子還是會在自我驅動下去思考更多解題方法。」「真正的奧數強調的更多培養的也是孩子的思維能力」,鄒瑾說道。

在奧數熱飽受爭議的幾年,鄒瑾曾做過一些嘗試:「去除功利化的色彩,在我們的課程中,不要去嘗試更多應試的東西,不要強調固化思維的東西,而是大家能有一些自我創新的東西。但這樣的嘗試在當時並不成功。

奧數熱的降溫也給這一競賽帶來了難得的清靜。在他看來,現在的奧數市場正在趨向理性,也更有利於對數學具有天賦的學生一條發展的道路。目前,這些學生在我們現在國家未來的人才培養中,是很有希望從人群中冒出來的。

2019年國家出臺《強基計劃》,這一計劃的出爐取代了中國過往十幾年實行的自主招生培養規劃。也被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為真正有天賦和潛力的孩子打開了一條特色化升學的道路。

鄒瑾認為,《強基計劃》的出臺強調了基礎學科的重要性,這和國家人才戰略培養是完全匹配的。而這部分選拔與學科競賽密切相關的。對於這部分學生而言,在他未來升學道路上也會是一件比較有價值的方式。

張明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IMO競賽生展現出來的對數學學科的思維能力、延展能力是符合數學科研人才模型的。但他也強調,「適合做科學研究,但不代表競賽生一定去做研究,或者做好研究。」「人才是多樣的,職業也是多樣的,包括計算機、金融、AI等行業都與數學息息相關,這類型學生在各個行業都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張明宇說道。

相關焦點

  • 失落的四年:IMO中國隊再次「奪冠」之路
    9月27日,第61屆IMO競賽成績出爐,中國團隊以總分領先第二名俄羅斯隊30分的絕對優勢奪冠。這是時隔5年後中國隊再次獨攬冠軍寶座,2019年中國隊曾經與美國隊並列第一,但與第二名也僅有1分之差。IMO即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自1985年首次參賽以來,中國隊在1999年到2014年間,曾是這一賽事隊絕對霸主,15屆比賽獲得了12次冠軍。
  • 中國與IMO的35年:從飽受質疑到問鼎世界
    在當時,我們的計劃是:國家隊的6個選手能有4個人得獎,並希望起碼能有一個人拿到銀牌,希望中國隊總分進入前十名。--裘宗滬《數學奧林匹克之路——我願意做的事》第一屆選拔出的國家隊隊員不負眾望,給中國,給世界一個大驚喜。在當時,IMO前十名被美國、前蘇聯、英國等國家擠佔,對於僅參加一次的中國對來說,何談容易!
  • 中國隊蟬聯國際數學競賽團體第一,奪得五金一銀
    在剛剛發布的202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成績中,中國隊以領先第二名30分的優勢,獲得了團體第一名中國隊隊員也發揮出色,獲得了五金一銀中國隊這次6名選手,來自5個省市,其中浙江2人,江蘇、廣東、北京、
  • 時隔四年,清華大學再度奪冠!
    時隔四年,清華大學再度奪冠!北京時間8月29日晚,第22屆CUBA男子組總決賽打響,由清華大學隊迎戰中南大學隊。最終,經過四節的較量,清華大學憑藉內線的優勢,最終以83-75戰勝中南大學奪冠,這是他們繼2016年之後再次奪冠,這也是清華大學隊史第2次奪得CUBA總冠軍。
  • 中國隊58屆數學IMO碾壓美國,榮登亞軍榜!
    1997-2006,中國隊參賽9次,共獲得團體第一名8次,第二名1次。獲得冠軍的比率為:88%2007-2011,中國隊參賽5次,共獲得團體第一名4次,第二名1次。請看美國新聞媒體的報導:2015年IMO美國隊獲得冠軍,20年來第一次擊敗中國隊。2016年IMO美國隊再次擊敗中國隊,蟬聯冠軍。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秘密。
  • 18年後中國隊再次奪冠 籃球亞冠有多少含金量?
    18年後中國隊再次奪冠 籃球亞冠有多少含金量?中國隊當時派出了八一隊參賽。最終,八一隊連破數敵,決賽幹掉了日本Nippon  Kokan俱樂部,贏得冠軍。因為時代久遠,當時的決賽比分都未能被官方收錄。  1984年,馬來西亞的怡保承辦了第二屆籃球亞俱杯,冠軍是被菲律賓的俱樂部隊收入囊中,第三屆籃球亞俱杯則是在1988年舉行。直到1995年開始,FIBA才開始規定,每年舉辦一次亞俱杯,亞洲各國輪流承辦。
  • 一聽音樂網: imo助力創新 靈感源於溝通
    一聽音樂網考慮到溝通環境,在公司內搭建了國內最好的企業即時通訊平臺imo,讓他們通過平臺化的溝通,實現即時交流。三、 一聽音樂網:用imo搭建溝通平臺,讓創新再無界限 首先,一聽音樂網用imo搭建了高效溝通平臺,讓員工可以在網上進行互動交流,員工可以通過文字、文件傳輸、電子白板、語音視頻等功能實現創意分享、設計協同;比如美工的初稿要想和文案對一下思路的話,再也不用"大老遠"的跑過去,只需要用imo電子白板的功能,美工將自己的初稿貼出來,文案就可以在白板上
  • 元德 初見 ——元德imo之夜感想
    第一眼看到邀請函上imo夜的時候,心中感嘆:元德人好聰明!
  • 孫穎莎擔國乒33年奧運史最大壓力 女乒世界盃中國隊必須奪冠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國女乒也是派遣的全新陣容,四年前參加過奧運會的老將一個都沒留用。1988年到1992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但那屆奧運會相信國乒高層對女線不是很擔心,為什麼呢?2000年雪梨奧運會,中國隊女線再次在沒有前奧運冠軍參加的情況下參賽
  • 常園再次霸氣奪冠,2019年「泰王杯」中國隊冠軍來自行唐....
    7月27日下午她再次奪冠本次比賽規模大,檔次高,共有來自37個國家的247名選手參加了比賽,中國隊派出13人參賽,其中女子5人,男子8人,共獲得4金1銅,中國女隊獲得最佳團隊獎。河北九江拳擊隊共3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常園發揮出色,為中國隊奪得女子51kg金牌。
  • 亞特蘭大奧運會迷團,陳靜決勝局崩盤,鄧亞萍再次奪冠
    亞特蘭大奧運會海外兵團是中國隊的最大威脅,尤其是代表中國臺北的陳靜和代表日本的小山智麗。陳靜是1988漢城奧運會冠軍,小山智麗是1987世乒賽冠軍,而且小山智麗曾在1994年亞運會連勝喬紅、鄧亞萍奪冠,能否擋住陳靜、小山智麗,成為考驗中國隊的頭等大事。女單1/4決賽,喬紅3-0橫掃小山智麗,報了亞運會一箭之仇,昂首挺進四強。
  • 象棋「夢之隊」,四年三奪冠!
    11月14日上午,由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象棋協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在秦皇島落幕, 衛冕冠軍成都懿錦隊眾將發揮出色,最終以6勝2和1負的戰績再次將這項最具含金量的團體冠軍收入囊中
  • 數學競賽趣談:IMO 的這 5 個「之最」,你知道嗎?
    中國隊以 227 分的總成績與美國隊(同樣斬獲 227 分)一起分享了團隊總冠軍的榮譽,韓國隊以 1 分之差屈居第三。中國隊這次的表現比上一屆的要好很多,在 2018 年的比賽中,中國隊只拿到團體總分 199 分,名列世界第三。
  • 柯潔頂住樸廷桓瘋狂連勝,半目險勝力助中國隊第八次農心杯奪冠
    柯潔執白半目險勝樸廷桓,助中國隊第8次奪得農心杯冠軍。本屆中國隊由柯潔、謝爾豪、範廷鈺、羋昱廷和楊鼎新組成。在農心杯初期,中國隊先鋒楊鼎新取得七連勝的戰績,但隨後他輸給了井山裕太。進入決賽階段,前四局韓國隊主將樸廷桓先後戰勝日本隊主將井山裕太,中國隊二將羋昱廷、三將範廷鈺、副帥謝爾豪,逼出了中國主將柯潔。
  • 《崑崙之路》沈丘硬漢勇士再次奪冠!
    搏擊兄弟激戰加時賽,沈丘硬漢勇士再次挺進十六強 2017年6月18日,在石家莊勒泰中心舉辦的《崑崙決崑崙之路》6石家莊站的比賽再一次在觀眾如雷的掌聲、
  • 亞運會LOL中國隊戰勝韓國奪冠!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中國隊在亞運會英雄聯盟決賽的舞臺上3:1戰勝韓國隊!奪得亞運會英雄聯盟表演賽項目冠軍!同時摘得第二塊金牌!另一奪冠項目為王者榮耀。29分鐘,奧恩中路再次強開,UZI一波雙殺之後中國團隊無傷收下大龍。隨後面對我方的推進,韓國隊高地竭力防守但已無法阻擋超神的UZI。最終我方從上路高地高歌猛進摧毀水晶獲得本場勝利。MVP給到Uzi的霞。本場小狗也收穫了華麗的12-0-2的數據。
  • 中國男籃經典時刻,15年亞錦賽奪冠之路的不易,值得被大家記住
    從去年的男籃世界盃就可以看出,中國隊踏入東京奧運會的機會渺茫。不過,中國男籃還是有非常風光的時候,特別是2015年亞錦賽奪冠之後,給中國籃球事業注入了「強心劑」。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入亞洲籃聯之後,形勢就悄悄發生了轉變。澳大利亞大比分戰勝伊朗,奪得了國家隊史首個亞洲冠軍,很多中國球迷都不以為然。
  • 亞運會英雄聯盟中國隊奪冠!中國隊這3個英雄把粉絲給看哭了!
    在這一次亞運會電子競技表演賽中英雄聯盟項目上,中國隊3比1擊敗了韓國隊,拿下了英雄聯盟歷史上第一個亞運會的冠軍!自從上次MSI賽事中RNG奪冠之後,這一次再次將中國隊的實力給展現了出來!但是在比賽結束後有的粉絲回味比賽的時候想起這3個英雄,突然就哭了!
  • 揭秘電競奪冠辛酸路,中國隊能站上亞運已屬不易
    29日,亞運會電競項目上,中國隊在英雄聯盟再獲一枚金牌。臺上選手高舉國旗,臺下觀眾失聲吶喊。現場的很多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抱在一起哭作一團,從電競入亞到項目入選,從名單出爐到集訓出徵,最終雅加達逆勢奪冠。揭秘背後辛酸路,你會發現中國隊能站上亞運會這個舞臺,已實屬不易。
  • 世界盃2014賽程時間表 奪冠之路每日競猜給力世界盃
    本期LIVE卡上架時間:2014-7-4 15:00至2014-7-7 23:59,世界盃LIVE卡僅在世界盃期間推出,之後將無法再次獲得,喜歡收藏的球迷玩家不要錯過四年一次的機會。 奪冠之路推出每日競猜活動,讓玩家支持自己喜愛的球隊,與各位賽場球星一起享受綠茵激情。 活動規則積分先行 每日競猜活動是《奪冠之路》在巴西世界盃期間,根據小組賽開展的一項有獎競猜活動。玩家在每次參與活動時,只需要支付100積分即可參與。支付額可以以100的倍數疊加沒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