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講述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車隊隊長尕瑪土旦
2020年12月19日。今天是我工作20年來,第二次接受記者採訪。
其實,我是個不太會說話的人,平日裡跟兄弟們吹牛聊天還行,讓我正經八百地說點什麼,著實困難。常常是肚子裡有一堆話想說,卻不知道從何說起。今天,有記者問我當年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我仔細想了想,是因為一個人。上學那會兒,在學校禮堂看了關於可可西裡的紀錄片,讓我很受觸動。這麼多年過去了,影片中傑桑·索南達傑犧牲時的那個場景還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按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我的偶像。雖然畢業後,我在學校後勤找了份工作,可那兩年我依舊沒有放棄對可可西裡的嚮往。所以, 2000年,當家裡人告訴我有個機會可以到保護站工作時,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從玉樹州曲麻萊縣趕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
然而,當我背著行李趕到五道梁時,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對保護站的了解是多麼的片面。當時,這個帳篷保護站上有兩三個隊員,對於我的到來,大家都很高興。但由於我的加入,原本就不寬裕的食物更加緊缺。雖然都以方便麵、掛麵為主,可每天幾乎只能吃一頓飯。晚上躺在帳篷裡,餓得前胸貼後背。摸著臨行前家人放在我襯衣口袋裡那兩千塊錢,第一次有了種有錢沒處花的惆悵。
要不算了吧。說來慚愧,餓了幾天後,我有點後悔之前的決定。雖然母親去世得早,可從小到大,父親沒讓我們兄弟四人餓過一天肚子。我知道保護站條件艱苦,但沒想到連肚子都吃不飽。就在我打退堂鼓的時候,叔叔開車路過,順便來看我。有了車,就能去附近的鎮上採購。記得那天買完東西後,我們幾個人去吃了頓大盤雞。真香啊,那是我到可可西裡之後,第一回填飽肚子。
都說吃飽喝飽不想家。辦完夥食後我這顆心就定了下來。之後工作好像沒什麼特別之處。要說讓人記憶深刻,那還真有一回。
那是巡山回來的路上,在一個急轉彎處,我們的車突然翻了。等駕駛員文尕公保把我從車裡救出來時,我滿臉是血,原來是頭皮被撞裂了。車上其他幾個兄弟,除了我之外,更嘎的肋骨也斷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兄弟們找了輛車,要把我和更嘎送去格爾木醫院。為了止血,有人把原來車裡的座套三兩下撕開包在了我的頭上。當時那兄弟給我包得太緊,我還跟他開玩笑說你這是要勒死我。其實,我心裡也害怕,但我不敢表現出來,我怕他們為我擔心。
記憶中那段路好像特別遠,走了好久好久。車開快一些,路上顛簸,骨折了的更嘎受不住疼得直叫喚。車速慢了,我腦袋上的血止不住地往下流。印象中應該是到了納赤臺,原本攥緊拳頭、挺直腰板的我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癱倒在座位上。車窗外是一片草地。我掙扎著說,我怕是不行了,你們選一塊草長得好的地方把我放下,趕緊救更嘎吧……我話沒說完,文尕公保放聲大哭,不行,我們是一起活著進山的,就要一起活著回家。
血不停地流,淚也不停地流。等到了醫院門口,我已經站不起來了。住院那些日子,我沒敢跟家裡人說實話,只說有些擦傷。出院回家前,還特意買了頂假髮戴上。可臉上的傷疤清晰可見。父親看著我說,你要是把命扔在可可西裡,我們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了。說完這話,他轉身哭了。
到保護站工作後,我很少回家。一來是回家路程太遠、不方便;二來是站上人少事多,別說回曲麻萊,開始那幾年,我連格爾木的夏天都沒見過。沒想到, 2011年檢查身體時,發現我的心臟有些毛病,第二年做完支架手術後,就再也不能回站上工作了。
其實,這二十年來家裡人也勸我換個工作。特別是看我三十好幾還沒娶上媳婦,心裡都有些著急。我不是不缺錢,也不是不怕死,只是在可可西裡,我的收穫比付出多得多。這些年,在媒體的報導下,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可可西裡。就像我崇拜索南達傑一樣,有些人也覺得我們了不起。有一回去北京參加活動,志願者還管我們叫英雄。從藏羚羊成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到可可西裡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再到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這些大事、好事我都趕上了。兩個孩子現在都還小,但我想等他們長大了,我會把自己在可可西裡的這些經歷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可可西裡給我留下了多麼寶貴的一筆財富。
退居二線後,我在後勤工作了兩三年,後來到了車隊。我知道,對於站上的兄弟們來說,車就是他們的命。負責這項工作後,我這顆心就一直懸著。特別是巡山隊每次出發後,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接到他們的電話,盼著他們能報個平安,可最怕的也是接到電話,擔心他們遇到危險。畢竟,其他單位去下鄉的地方,附近至少還有牧民。而在無人區,一場大雪就能讓人迷失方向。
如今,雖然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回到站上跟兄弟們一起工作、一起巡山,但我會站好自己的這班崗,在家裡等他們平安歸來。
「我在家等你們平平安安歸來。」 ——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管理處車隊隊長尕瑪土旦。
玉樹發布綜合@大美青海雲 整理
審 核丨李萬成
編 輯丨尼瑪旦周
原標題:《【生態玉樹】我在家等你們平安歸來|尕瑪土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