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早是這個洋人說的

2020-12-2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有位客官私信昱弟聊天,一聽說昱弟是學歷史出身的,他起了興致:「很好啊,咱們中國5000年的歷史,你有很多可以談的麼!」

感謝這位客官的點題,不過五千年文明這個選題……不是昱弟不想寫,是臣妾做不到啊。

嚴格來說,5000年文明這事兒在中國其實不算歷史,只能算是一種信仰——而且還是個西方人給咱創造的信仰。

是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早在中國提出中華文明有5000年歷史的,其實不是個中國人,而是個西方傳教士。

1

17世紀,也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有個義大利傳教士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衛匡國(1614年-1661年)

這個衛先生在跟中國士大夫談話的過程中發現了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中國人特喜歡談歷史,動輒三皇五帝、夏商周之類的,但對於這些歷史究竟是什麼時間發生的卻不甚了了,大部分只能說個「萬古」「百代」之類的虛數,再一細問就抓瞎了。

是的,雖然中國二十四史裡都有年表,但中國士大夫們基本不會去計較每段歷史究竟有多長,能知道個「周家八百年」「兩漢四百年」就很不錯了。

衛匡國覺得這很有意思,有必要幫中國人規整一下時間觀,於是在徐光啟等人的幫助下,他寫了一本叫《中國上古史》的書,從神話中的伏羲一口氣算到了西漢哀帝元壽二年,也就是公元元年。這一算不得了,直接得出了一個「伏羲出生於公元前2952年」的結論。

把他都算上,中華文明才有五千年。

由於衛匡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具體算了算歷史時間的人,「5000年文明」這個說法後來也就出口轉內銷,成了中國人眼中的定論了。

2

但問題是,別說伏羲是神話中的人物,上古史斷代這個事兒即便放在今天,在歷史學上也是個很大的工程。主職傳教、兼職研究中國歷史的這個衛匡國憑啥算得這麼準呢?

其實,把神話和歷史混雜在一起、再鐵口直斷一下,這是17世紀歐洲傳教士們流行的一門學問。與衛匡國同時代的17世紀英國大主教厄謝爾當時曾搞了一份年曆,認定上帝造人這事兒是公元前4004年發生的。

牛津大學有個副校長萊特富特更牛,說是經過他的細心考證,上帝造人的確切時間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點整。

把創世紀算上,西方人覺得他們有6000年文明史。

當然,無論是厄謝爾還是衛匡國,他們的這些算法其實都是貌似嚴謹、實則經不起推敲的偽科學。但這在當時流行一時,當西方人認定中國人有5000年文明的時候,他們其實自認為自己的歷史有整整6000年。

所以衛匡國說中國有5000年歷史時,其實是在暗示中華文明是個「後進生」,比他們西方還晚了一千年。

但這個算法在後來變了味。

3

18、19世紀以後,由於科學革命尤其是考古學的發展,歐洲人逐漸拋棄了那套把歷史和文化混在一起談的歷史觀,開始以出土文物給各文明定性——古埃及大概有5500年的文明史;兩河流域更早,距今6000年以前就有城市和楔形文字了;古印度文明5000年;古希臘文明大概出現在3000年前。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中華文明無論怎麼算,都圓不上之前衛匡國所說的5000年文明這個說法。有考古實物證據的商代文明只能算到3000年前左右,即便算上商代的王表,也只能追到3600年前。即使再算上傳說中的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中華文明按世界歷史標準看也只能勉強算4000年。

但算上夏朝這樣缺乏實物考證的朝代,其實是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因為如果中國可以這樣算,那麼希臘也可以將它的荷馬史詩中的歷史也算上,印度更可以將它的羅摩衍那算上,那人類各文明歷史就成了一場吹牛大會了。

所以近代國際公認的中國歷史,其實只有3000年。近些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有望達到3300年左右。

但問題是,近代剛好是中國民族主義發育期,把我們文明的年歲說得這麼短,很多人嫌不夠壯聲勢。再加上我們的東鄰日本人當時也是個牛皮大王,自吹自己的文明有2600年的歷史。1940年,全日本還搞過一個「慶祝神武紀元2600年」的盛大國慶,慶祝他們傳說中的神武天皇登基整整2600年。

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先驅們很多曾留學過日本,熟悉日本人的這套宣傳,覺得咱中國歷史上好歹是他們的老師,弄不好還是半個祖宗,他家都有2600年,咱怎麼說都得翻一倍吧?

於是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和同僚們就把衛匡國那本《中國上古史》又翻了出來看了看,覺得伏羲這種人首蛇身的傳說人物畢竟太扯,還是用黃帝的誕辰、也就是公元前2698年,當作了紀年元年。

1921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作為中華民國元年」,中國普通老百姓就是從這時起才有了「中華文明5000年」的認知。

而這個認知也是大幅度四捨五入來的——連有「孫大炮」之稱的中山先生說的,本來也是4600年左右。

4

其實,20世紀初是全世界都挺奇葩的時代,同時代的英國人相信他們的祖先凱爾特文化有3000年的文明史;希特勒讀到的德國地攤書則告訴他,德意志是雅利安神族的後代,有上萬年的文明史。

這種各國比這當別人祖宗的歷史觀背後,是當時泛濫的的民族主義氛圍,正是這種氛圍最終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所以昱弟很不喜歡如今網上一些極端民族主義小白的調調,動輒拿「五千年文明史」說事,甚至「我們有文明時,西方人才剛從樹上下來」,這種論調讓人感覺他們還活在20世紀初——其實人家的歷史跟我們的差距沒那麼大,當3000年前我們真正進入文明階段時,古希臘文明的初曙也在愛琴海畔出現。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其實都屬於同時期成長的「軸心文明」,談不上誰比誰更古老。

二戰過後,各民族也都理性多了。今天世界衡量文明的考古學標準,是要有城市、文字、青銅器和國家制度。這一衡量下,除了古巴比倫和埃及文明這兩個「萬年老怪」隨著考古學證據越挖越多,歷史越來越長,其他文明的長度都大幅縮水。

今天你去日本大街上問日本人,日本歷史有多長,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只有一千來年左右。如果誰再拿虛無縹緲的「神武紀元」跟你說事兒,這人八成是死硬的右翼分子沒跑了。

所以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史觀,是不是也到了反思一下的時候了呢?

畢竟當年這個牛,還是西方人替咱吹的。

想起前幾年中美關係還好的時候,川普來華訪問,到訪故宮時問了一句「所以你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方領導人立刻回應稱:「有文字記載的是三千年。」

我們領導人的這個回應真的很有水平,川普這裡明顯是在給咱挖坑,如果我們當時把這個牛皮直接應承下來,不知大嘴的特總如今會拿這個說法作什麼妖。

相關焦點

  • 讓中華真正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上)
    因為,良渚古城一旦申遺成功,將有助於真正確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從我們讀小學開始就被告知,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而《上下五千年》、《華夏五千年》等一系列歷史通俗讀物和劇集,也在我們心中廣泛確立了上述概念。然而,所謂【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實際上多年以來一直未能得到國際承認。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本期節目中,康震老師為觀眾講解了良渚文化的重要性,他表示,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的二十萬斤水稻、若干條堤壩、大量的玉器等,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五千年文明做了最強大的注釋。而胡阿祥老師則臨時出題,考驗選手對良渚遺址的所在地杭州餘杭區的理解。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範滂進監獄
    陳蕃對竇武說:「不消滅宦官,沒法使天下太平。我已經是快八十的老人了,還貪圖什麼?我留在這裡,只是想為朝廷除害,幫助將軍立功。」竇武本來就有這個意思。兩人一商量,就由竇武向竇太后提出,要求消滅宦官。可是竇太后跟漢桓帝一樣相信宦官,怎麼也下不了這個決心。陳蕃又向竇太后上奏章,舉出宦官侯覽、曹節、王甫等幾個人的種種罪惡。
  •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有確切的科學根據
    這當然也是我對中國歷史「總體性的縱向把握」,「對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看法」。你希望我把中國與希臘對比,非常抱歉,由於本人知識結構所限,不敢妄加議論。燕京書評:原來我們總說中華文明5000年,《圖文中國史》引用高蒙河教授對良渚古城一直的評價證實了這一點。
  • 範勇,為什麼說中華文明五千年
    我們的歷史傳說、歷史教科書均告訴我們:中華文明5000年。長期以來,這一說法無人質疑,大家都為中華悠久的文明而感到自豪。最近,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結論受到了明確的質疑。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微薄和新書裡,宣稱要「擠出中華文明的水分」。擠出的結果是: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
  • 樊樹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有確切的科學根據
    這當然也是我對中國歷史「總體性的縱向把握」,「對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看法」。你希望我把中國與希臘對比,非常抱歉,由於本人知識結構所限,不敢妄加議論。燕京書評:原來我們總說中華文明5000年,《圖文中國史》引用高蒙河教授對良渚古城一直的評價證實了這一點。
  • 石破驚天 探尋五千年燦爛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文明起源,見證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石峁遺址 打造展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標杆典範。5000年前的中華文明在哪裡?走進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探尋中華文明起源,感受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交相輝映的神木魅力。
  • 有聲連載-中華上下五千年-044蘇秦合縱聯六國
    這麼腦袋一頓,頭髮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這麼懸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讀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記熟了各國的地形、政治情況和軍事力量,還研究了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後,蘇秦到燕國見燕文公,對他說:「燕國沒受到秦國的侵略,是因為西邊有趙國擋住秦國。可是趙國要來打燕國,早上發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鄰的趙國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給挺遠的秦國,這種做法很不好。
  • 《中華文明史》俄語版問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俄羅斯尚斯國際出版社新聞處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該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文明史》俄語版已經問世,該書共分4冊。《中華文明史》作者為北京大學的學者,涵蓋從新石器時代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的歷史。作品4冊分別介紹不同時期的政治和社會歷史、經濟、宗教、哲學、科學技術、文學和藝術。
  • 中國聖經學的世界文明史意義
    聖經這部人類文明的偉大作品,在中國大地上廣泛流傳,與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相遇,具有非常深遠的文化意義。在基督教中國化的大背景下,聖經研究應該發展成為一種擁有中國意識、具備中國文化特質的聖經學。它既植根於基督教大公傳統,又接受中華優秀文明的浸潤與滋養,從而成長為一種真正的中國聖經學。對於這樣的中國聖經學,只有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視野之內,其文化意義才能充分顯明。
  • 考古專家寫「不斷裂的文明史」 從文物和遺蹟入手走向國家認同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就世界史範圍而言,中華民族是唯一有著「五千年不斷裂文明史」的民族。不同時期、不同族屬建立的不同王朝有著共同的「國家認同」。作者劉慶柱2020年伊始,由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寫出的《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一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圖文並茂地對這一歷史發展進程進行系統梳理和學術解讀,從考古學的角度看國家文化、國家認同,受到讀者關注。
  • 張抗抗:良渚——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源|人文札記
    良渚遺址因此成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無可爭議的鑿鑿實證和注釋。  四  還有良渚時期的古河道。  古城牆邊的護城河裡,曾經發現了很多良渚文化晚期的碎陶片,河岸邊曾發現墊石埠頭、黑石英石片、玉料、鑽芯和漆木器坯件等遺物,這些手工遺物大多工藝精緻、做工複雜,為史前遺址所罕見。
  • 這一個字,竟串起了整個中華文明史!
    各位朋友,這個字,你認識嗎?罍。它,對於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生僻字。它,要麼在博物館裡,要麼在介紹博物館的資料裡。但,就是這樣一個陌生的字,竟可以串起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 罍,讀léi,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青銅器,是當時的貴族用來盛酒用的,可以用於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禮器。
  • 「孌童始於黃帝」,中華五千年的同性戀巔峰在魏晉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雜說》這本書說「孌童始於黃帝」,把同性戀的歷史推到了五千年前
  • 安徽最會搬的景區,把華夏五千年精華部分搬了進來,還搬成了4A
    在安徽省境內有一個景區,它也是照抄硬搬,但是它並不是模仿其他的景區或者爆紅的網紅景點,而是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最為精華的部分搬了進來。估計說到安徽省境內一個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最為精華的部分都搬到了一個地方,還搬成了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相信很多遊客都已經知道了是哪個景區了。
  • 安徽4A級景區,把中華文化搬進園內,就成了著名景點!
    但是,它並沒有模仿其他景點,也沒有模仿流行的網絡名人景點,而是帶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精華部分。據估計,安徽省已經將中國5000年文明史中最好的部分移到了一個地方,也移到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相信很多遊客已經知道是哪個景點了。是的,它就是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的五千年文博園。景區以「中國文化主題公園」為主題,打造了世界東方文明朝聖的藝術殿堂。
  • 歐洲文明史有多少年?北大教授:來源於東方,充其量僅3000多年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中華文明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與此同時,遠在華夏視線之外的歐洲,發生了什麼文明事跡?原來,此時的歐洲一片荒蕪,茹毛飲血,東方文明開始進入歐洲,並給歐洲帶去文明的火光。不過,這裡所說的「東方」,不是指中國,而是指歐洲眼裡的窮鄰居中東。那麼,中東文明如何成為歐洲文明的源頭的呢?
  • 孔子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觀
    作者:姚小鷗(聊城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最為精要的理論概括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觀」,這一歷史觀由《史記》而確立其在中國史學中的主流地位。《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其撰著「述陶唐以來」,「自黃帝始」,即以黃帝起始的古代世系記述為根基,建立中國上古史的年代學坐標。
  • 有聲書 | 《中華上下五千年》071:四面楚歌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代,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朝,太明王朝,大清帝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輝煌燦爛和滄海桑田都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
  • 有聲書 | 《中華上下五千年》052:負荊請罪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代,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朝,太明王朝,大清帝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輝煌燦爛和滄海桑田都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