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採樣的壯舉讓無數國人無比自豪,也讓「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當然,在一片讚譽聲中,國際社會上還是傳出各種不和諧的聲音。甚至,縱觀近年來我國的一系列科研壯舉,包括五代機殲-20、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在內,普遍都受到了多多少少的質疑,「中國都行,我也行」的觀念大行其道。然而,當很多國家緊隨中國其後跟進研發相關項目時,往往卻都是以失敗和不了了之而告終。
首先來說五代戰機研發,目前來說,依然只有中美俄三國成為「五代機俱樂部」成員。事實上,近30年來,先後有十多個國家公開宣布了本土化五代機研發項目,但無一例外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以亞洲地區來說,一直在明裡暗裡和中國較勁的印度,眼看著中國的殲-20問世,當即提出了印度國產五代機研發項目AMAC。然而,印度人提出的2017年首飛計劃根本就是個笑話。直到今天,所謂的AMAC還停留在航展上的模型階段。儘管印度軍方今年再次信誓旦旦地宣布,AMAC戰機將在2025年首飛,但考慮到「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印度國產航母這些前車之鑑,印度人想要真正擁有國產五代機,或許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到那時候,「五代機」恐怕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
除了印度之外,同樣在五代機研發上宣布項目計劃的還有很多國家。不過,無論是韓國與印尼提出的KF-X,伊朗的F313「徵服者」,還是越南的「VSF」項目和日本的「心神」項目,都沒有實質性進展。甚至,在五代機研發上毫無作為的歐洲各國不得不另闢蹊徑,提出了「六代機」研發計劃。總體來說,五代機研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要掌握各種前沿科技之外,還需要大量人力、資金的投入。簡而言之,五代機就是大國標配,一般的國家真得很難搞出來。
除了五代機之外,高超音速武器同樣是軍事強國的專屬領域。目前來說,處於第一集團的依然是中美俄三國。相對來說,俄羅斯在這一領域遙遙領先,中國緊隨其後,美國儘管起步早、投入大,但研究成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特別是在中國推出速度高達9馬赫的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之後,又有很多國家坐不住了。9月份,印度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飛彈HSTDV試射成功。僅僅是這次試射,就讓印度舉國上下歡呼雀躍,忘乎所以。印度媒體甚至高開宣布,印度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個「高超音速俱樂部」成員。事實上,這次20秒的飛行實驗,距離真正實現武器應用化還有很長的距離。
如果說印度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上好高騖遠,一些西方國家同樣沒有把中國放在眼內。其中,澳大利亞甚至想到了「抱團取暖」,準備聯合美國共同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澳大利亞國防部在今年的國防預算中專門投入了68億美元用於研發高超音速武器。在他們看來,資金到位了,完全可以藉助美國的科研力量縮短研發進程。然而,殊不知美國自身在該領域還處於追趕探索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起,從X-43(A)方案到X-51方案,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上鋪開了大攤子,但依然是失敗多,成功少。即便是在近兩年,美國的研發不斷提速,但距離中俄兩國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距離真正實戰部署更是遙不可及。所謂的美澳「強強聯合」,也僅僅是澳大利亞人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除了常規軍事科研項目之外,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也讓很多國家眼紅不已。其實,就起步階段來說,我們並沒有佔據先發優勢。早在2004年,當我國正式宣布探月計劃時,全球至少有4個國家同步跟進。這4個國家除了老牌航天強國俄羅斯和美國之外,還包括了日本和印度。其中,美國作為全球首個完成登月壯舉的國家,再次宣布將在2015年或2020年重返月球;日本更為激進,直接提出於2025年在月球建立機器,並藉助機器人進行星際拓荒;印度則在2008年發射了第一顆繞月衛星「月船一號」……然而,16年過去了,除了中國完成了「嫦娥探月」計劃之外,這4個國家都沒有完成預定計劃。不得不說,口號與計劃是建立在實力與奮鬥基礎上的。在很多領域,中國能行,別人真得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