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鳴笛聲,銀(川)西(安)高鐵D4385次「藍暖男」新型動車組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火車站開出,駛往距離617公裡外的十三朝歷史古都西安,標誌著這條由鐵一院獨家設計建成的我國一次性新建裡程最長的有砟高速鐵路全線通車運行。
開通儀式現場
鐵一院院長董勇(右一)陪同陳潤兒、楊宇棟等省部領導在銀川車站參加開通儀式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主席鹹輝,國家鐵路集團總經理楊宇棟等省部領導及相關參建單位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喜悅時刻。鐵一院院長董勇,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學伏應邀參加開通儀式。
銀西高鐵地理位置圖
據鐵一院銀西高鐵設計總工程師馬文輝介紹:「銀西高鐵設計時速250公裡,預留350公裡/小時提速條件,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鐵網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速鐵路。該線路北起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利用已開通的銀川至吳忠高鐵至吳忠市,向東南經甘肅省慶陽市、陝西省鹹陽市,至陝西省西安市。」
全線設銀川、銀川東、河東機場、靈武北、吳忠、惠安堡、甜水堡、環縣、曲子、慶城、慶陽、寧縣、彬州東、永壽西、乾縣、禮泉南、鹹陽北、西安北等18座車站。隨著這條鐵路的開通運營,銀川至西安間最快旅行時間將由原先的11小時45分大幅壓縮至3小時4分,極大地便利了沿線群眾出行。
銀西高鐵全線貫穿渭河高階地及渭北黃土塬區、陝北黃土梁峁溝壑區、黃土臺塬區、環江寬谷區、沙漠及半沙漠區及黃河衝積平原區,地形地質條件異常複雜,設計中面臨著大量的高墩大跨橋梁、大斷面特長黃土隧道、風沙路基、溼陷性黃土等諸多困難和挑戰。
為了切實將銀西高鐵打造成我國西部地區高速鐵路的示範工程,鐵一院組建了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領銜的核心技術骨幹團隊,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貫徹「綠色、智能、精品、人文」的設計理念,結合沿線經濟發展現狀和社會發展長遠需求,堅持以人為本和自主創新,精心勘察設計,密切協調各方,對線路設計方案進行了大量深入、細緻的研究比選工作。
工程設置中,鐵一院因地制宜,首次在超過250公裡時速的高速鐵路中採用有砟軌道的建設方案;
銀川機場黃河特大橋全長12.8公裡,採用兩聯6跨168米連續鋼桁柔性拱,橋式方案及施工方法等多項成果均屬國內外首創;
鹹陽渭河四線橋兼顧銀西高鐵與陝西城際鐵路運營,首次採用鋼管斜撐加勁及梁柱式支架整孔一次現澆方式,配合工藝景觀鋼欄杆設計,為今後類似高鐵四線橋梁設計提供了有效借鑑;
莫谷河2號特大橋採用主跨2×180m連續剛構加勁鋼桁組合結構,是全線最大跨度橋梁,創國內同類型橋梁跨度之最;
全長6.78公裡的上閣村隧道完整穿越「天下黃土第一塬」的董志塬,被業內專家稱為「雨裡開挖,泥裡支護,在淤泥裡打隧道」,一舉攻克長段落軟塑黃土地段修建隧道的諸多世界級難題;全線最長隧道——彬州隧道等重點工程在施工工藝工法等方面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
銀西高鐵的開通運營,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西北高速路網結構。一舉將寧夏回族自治區接入全國高鐵網絡,還構建了以銀川為中心的寧夏沿黃城市群和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之間的便捷通道,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革命老區振興,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加快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