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2021-01-08 靜賢說

孔子有次在談到魯國的貴族季氏時,說出了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直至現在,很多人還會拿這句話說事兒,以表達憤懣不滿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那麼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是表露的個人憤慨還是另有所指,這就要結合原文推敲後再做結論,忽視了原文內容單個的抽出某句話作分析,無一避免的會導致望文生義。

「孔子謂季氏」中的「季氏」,就是魯國的「季孫氏」,當時的一個權貴家族,這裡指的是一個具體的人。根據《左傳》昭公25年的記載來看,孔子所指的「季氏」是當時魯國的正卿季平子。季平子在魯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地位的權臣,先後輔佐過魯昭公、魯定公兩代魯侯,由於軍政大權在握,曾一度專魯國之政達十年之久。

「八佾(yi)舞」之「佾」指行列,周代的奏樂舞蹈一佾為8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按照周禮規定,只有天子的樂舞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就是由四十八人演奏的樂舞;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平子是魯國的正卿,按照季氏的官階,只能用四佾舞,但他擅自僭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這就超越了本分,是一件嚴重的越軌行為。季平子身為一國卿大夫,按說理當率先遵循禮制的規定,嚴守社會的基本制度去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才是。可是他特權意識根深蒂固,知禮而犯禮,公然去挑戰踐踏禮樂規則,這不就亂了套了麼?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正是針對這件事而發出。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歷來多解釋為: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這種解讀就是說,孔子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已經忍無可忍了。既然忍無可忍,按照孔子當仁不讓的態度那就一定會無需再忍,可孔子並沒有叫板季氏的資本,拿什麼「無需再忍」呢? 總不能說滿腹不平就是忍無可忍吧,這是說不通的。叫板歷來是需要些勇氣的,但只有勇氣還不行,更重要的還是實力,沒有實力的叫板那是白送,沒有實力的憤怒也毫無意義。既然沒有意義,也有可能是白送找死,當季氏在他家寬大的庭院裡命人八佾翩翩起舞時,孔子大概不會叫嚷著「不可以容忍」的,這不是智者的聲音。

為了全面理解這句話,我們再來參照此章全文來看一看: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八佾》

就是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說的季氏,而不是孔子自謂,「是可忍」之「是」指的是「八佾舞於庭」這種事;「忍」最初的字義只有「忍耐」和「忍心」這兩種義項,把「忍」理解為「容忍」是稍後才出現的引申義,此章節之「忍」當作「忍心」講。

這句話實際說的是:「如果這種『八佾舞於庭』的事都能忍心去做的話,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

意思就是說季平子這個人太狠心,已經沒有什麼事幹不出來了。孔子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季平子有可能會發動政變,武力奪權。

事情的演變也正如孔子所料,後來季平子聯合魯國的另外兩家貴族孟孫氏、叔孫氏一起攻打魯昭公的軍隊,魯昭公由於兵少將寡,兵敗後逃亡齊國,隨後又輾轉流落於晉國,如此一去經年,就再也沒能踏入魯國的土地半步,最後終老於晉國的乾侯。趕走了魯昭公,季平子從此攝行君位,這個時候的季平子儼然就是魯國君主,只差一個君王頭銜罷了。

孔子在「八佾舞於庭」時就已看出季平子有篡位野心,所以評價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個人狠心到一定程度,還有什麼不會幹的?一個人下一動作要做什麼,只需看他現在的表現就大致可以看出端倪,這種以小看大、知微見著的預見力與經驗閱歷的關係不大,更多的是源於一種清晰思維。

相較於思維,經驗閱歷、專業知識都不能算作什麼,一個人能走多遠最終取決於他的思維而不是其它,思維才是人生至上的寶貝。

相關焦點

  •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用錯地方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般男主角說完這句話,接下來就是衝出去和別人幹架去了。這句話幾乎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曾經說過一次兩次,我們用的意思是「這要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下去?以後咋辦?」。然而我們往往都用錯了。「八佾舞於庭」,那時候人們在做活動的時候可以跳舞,但這個跳舞的人數規模是有規定的。一佾大概就是八個人排成一列,普通人的家裡最多十六個人。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誰「忍」
    《論語八佾篇第三一》,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錢穆譯】季孫氏在他家廟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孔子說:「這等事,他都忍心做,什麼事他不忍心做呀!」忍之義亦兼行止。敢於殺人謂之忍。俗所謂忍害也。敢於不殺人亦謂之忍。俗所謂忍耐也。其為能一也。仁義本無二事。先王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中皆必兼斯二者。段玉裁說,忍是能、敢、耐的意思,所以,忍耐、按捺和忍心、狠心同樣都是本意,是「能」「敢」的「行」「止」的兩面。 光從字面解釋還不能確定「忍」到底何解,在《論語註疏》中,正義曰:此章論魯卿季氏僭用禮樂之事。
  • 論語心解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孔子謂季氏①:「八佾(yì)②舞於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忍……不了的一知半解
    《論語·八佾篇》第一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對季氏(行為)品評:「他將八佾規制天子專用的樂舞逾越舞於自己的庭中,連這種違禮之事都忍心做,他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本是評價魯國正卿季平子禮應以士大夫之等級守周禮以低於六佾之舞典慶於庭院,但僭制違禮之事,但多半被引用引深,被扭曲了多少涵義。更多的時候,被當作忍無可忍應用的居多,甚至被年輕人戲說為「叔可忍,嬸不可忍!「。想想也有趣,都是氣憤憤地說出來,狠狠地恨恨地,一臉地這也不能忍那也不能忍的樣子。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警示世人之心,也是讓我們學會觀人
    【原文】3.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譯】孔子說季氏:「把八佾這種天子專用的舞蹈用於自家的庭中跳,連這種事都忍心做,他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是忍為人所不忍為者,則其蔑理亂常,自無所不至矣,又何事不忍為乎?」此孔子罪之深,故言之切。如此可見,人臣越禮犯分起於念之敢忍。
  • 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是誰,讓溫良恭儉讓的孔夫子也生氣了
    孔夫子《論語》中,第三篇叫做「八佾」,什麼意思呢?八佾,佾就是「儀」,同音。孔廟祭祀的舞蹈,就叫做「八佾之舞」。這種舞蹈的姿態,代表了上古以來傳承不息的中國文化。往下接著是諸侯之舞,六人一排,叫做六佾之舞。大臣之舞,四人一排,叫做四佾之舞。這些規定,都記載於周禮之中;傳說老子是這方面的行家,孔子曾專程向老子問禮。《論語》當中,為什麼突然提到了八佾之舞?這與孔子、與儒家的思想,又有著什麼聯繫呢?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談到季氏說到:在家裡舉行宴會用八佾樂舞之禮,這都能忍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他不敢做的呢?】舞是宴會、活動中的樂舞,八人為一佾,按照禮制,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當時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分封而治,季氏是魯國三桓之一,相當於大夫一級,應該用四佾,但他仗著手上有兵有錢,行僭越之事。
  • 孔子何故說出「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時,禮樂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維繫貴族社會的運轉,只是原來天子才能用的規制被諸侯拿來用了,大夫也跟風用了諸侯才能用的器物。嚴格來說,這種情況是僭越。晉楚長期爭霸,各國不堪其擾春秋時期,大部分時間內有「兩霸」——北方的晉國與南方的楚國。
  • 4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只能夠祭周公廟,周公廟是周成王賜給他的。其它的國君,那就不能用天子的『禮樂』了。到後來,現在講的季氏,季氏他的祭舞於庭,他是大夫之家,這就是越過了本分了。學這一章要了解原來的歷史。就知道這一章「孔子謂季氏」,孔子跟別人談話的時候,就評論季氏,評論季氏什麼事情呢?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八: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呢?意思是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能容忍。是:這個,這樣的。孰:哪個,哪樣的。出自《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yì):古代樂舞的行列。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雖然魯國由於周天子特許祭祀時可以使用天子之禮,但只有魯國國君在特定場合下有此特權,季氏作為魯國正卿,只能用四佾。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誇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 背了那麼多年的「床前明月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一說到李白,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他可是小編童年的噩夢啊,小編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要寫那麼多的詩,以至於讓當時年幼無知的小編背了那麼多的詩,經受了那麼多的磨難。李白,人稱「詩仙」,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豪放不羈,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 誰惹你生氣了,如此委屈,是可忍孰不可忍
    1.窗外的風景,不及小姐姐2.誰惹你生氣了,如此委屈,是可忍孰不可忍3.被大理石環繞的感覺4.為什麼,我哪知道為什麼~5.來,看看10斤肉到底有多厚!哈哈哈8.假髮:我「戀愛」了~9.如果你覺得時間過的太快了的話,可以試試做一下平板支撐,你會發現時間過的很慢10.傳說中的「五黑」?
  • 意思被曲解的成語,「上下其手」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用錯了
    但也有比較特殊的成語,人們只是按照表面的理解在誤用,不知其真正的含義,比如成語「上下其手」,人們認為是對異性不檢點的行為,形容一個人十分「猥瑣」時,就經常用「上下其手」這個詞。就連有的媒體也將錯就錯,喜歡用這個詞形容圖謀不軌的人。時間長了,人們看到這個成語,就自然而然地和騷擾行為聯繫起來。一旦意思被多數人曲解,想要糾正就很難。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如果這些新選手的表現還可以接受的話,那詩詞高手彭敏犯的錯就讓人有些無奈了。作為兩屆亞軍,彭敏可是被稱為「萬能文藝青年」。他不只是在詩詞大會上成績斐然,2015年更是拿下了中國成語大會的總冠軍,文化功底可想而知。本期詩詞大會中,彭敏一來就表現出了不凡的實力,連續坐穩了4期擂主,雖然最後在第5期惜敗,也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北大才子的能力。
  • 讀四書·論語丨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自:《論語·八佾第三·第一章》 原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孫氏說:「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都狠心做得出來,還有什麼事不能狠心做出來呢?」 朱子解讀:佾,音逸。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我大概明白他說的意思:人的苦都是自找的,人不要有太多追求,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既然到頭來每個人還不都是兩手空空而去,還不如現在就斷了念想,免遭痛苦。我之前也不知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的意思,因為我後來在文章評論區又看到許多網友說了相同的這句話,便特意查閱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春宵一刻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名言:春宵一刻值千金。可見新婚之夜是多麼重要,即使用千金也難買新婚之夜的一刻鐘,中國古人都十分重視新婚之夜,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無疑會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而且在中國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很都夫妻在結婚之前甚至連面都見過,所以都心懷美好的幻想。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陳志朋耿直上熱搜,炮姐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12月6號,在節目《追光吧哥哥》的花絮裡節目組採訪哥哥們一個問題:「炮姐是什麼意思?」 哥哥們大多滿臉問號,不理解是「哪個炮?哪個姐?真的有這個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