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喜馬拉雅廣告新規,津津樂道播客將無限期暫停該平臺節目更新

2020-12-12 站長之家

DoNews6月10日消息(記者 葉子)津津樂道播客宣布將無限期暫停在喜馬拉雅FM平臺的節目更新。起因在於6月9日晚,津津樂道播客通過喜馬拉雅的站內消息收到了一份《喜馬拉雅主播/媒體自接廣告合作政策(2020年)》(以下簡稱《政策》)的文件,其中規定所有播客作者應在發布廣告前向喜馬拉雅「報備」包括廣告客戶信息、廣告報價等在內的信息,並提出可能會因為未報備而導致節目下架。這份《政策》中顯示,主播需先向喜馬拉雅廣告事業部中臺客戶管理部進行廣告客戶報備,由客管判定該客戶是否可合作及具體可合作模式,且報備信息中包含合作需求、合作報價等一些客戶敏感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標明喜馬拉雅公司IP級內容項目不適用於該政策。

《政策》中也對廣告與喜馬拉雅的合作模式進行了準則明確,畫分了三種:符合標準且不需要資源的客戶,喜馬拉雅只負責記錄不參與交易;需要喜馬拉雅播放頁大圖等資源的合作,平臺會收取運營成本費用;需要喜馬拉雅播放頁大圖等資源、以及其他資源包的合作,平臺收取運營成本費用和資源包費用。同時,其中明確廣告費用高於3萬的項目,必須由喜馬拉雅與客戶直籤,且需要搭配銷售喜馬拉雅廣告資源。費用結算方面,需要經由客戶打給喜馬拉雅,喜馬拉雅再打給主播/媒體。

最後,合同顯示,繞過平臺私自合作的主播會被進行節目被下架、商業合作專輯被屏蔽、被封號等不同程度的懲罰。津津樂道播客方表示:由於公司與廣告客戶籤署的絕大多數合作協議中都約定了保密條款,該政策將會嚴重妨害我們公司廣告客戶的利益、洩漏客戶保密信息。為避免法律風險,團隊才決定無限期暫停在喜馬拉雅FM平臺的節目更新,直至喜馬拉雅撤回該政策並給出可被接受的解決方案。一直以來,有關內容平臺與創作者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也會時常會被大眾出來討論。但總的來說,平臺與創作之間的關係需要競與合,行業生態繁榮也需要二者的共同進步。而且,長音頻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字節跳動的「番茄暢聽」、酷我音樂的「酷我暢聽」等的加入,讓2020年的長音頻市場或將迎新一輪變動。在這樣的格局下,如以壓榨一方的生存空間的方式來換取另一方的短暫的前進,無疑於飲鴆止渴、釜底抽薪,最終也將對行業帶來巨大的打擊。

相關焦點

  • 燒錢補貼、做新App,喜馬拉雅還是不想上市嗎?
    其中規定了所有播客作者應在發布廣告前向喜馬拉雅「報備」包括廣告客戶信息、廣告報價等在內的敏感信息,並提出可能會因為未報備而導致節目下架。而且,上文「政策」的出臺時間落款是2020年5月25日。待到半個月後才收到通知時,很多播客甚至完全不知情,這一情況在創作圈內引起強烈反感。
  • 國際米蘭正式發布中文版播客,入駐喜馬拉雅平臺
    近日,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正式發布中文版播客,入駐喜馬拉雅平臺,繼續擴張俱樂部在播客和音頻內容市場的版圖。國際米蘭首席營銷官盧卡-達諾瓦羅表示:「推出國際米蘭中文版播客,印證了俱樂部為全球球迷提供創新內容的承諾。在快速增長的播客市場,這是我們鞏固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 國際米蘭正式發布中文版播客入駐喜馬拉雅平臺
    近日,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正式發布中文版播客,入駐喜馬拉雅平臺,繼續擴張俱樂部在播客和音頻內容市場的版圖。國際米蘭首席營銷官盧卡-達諾瓦羅表示:「推出國際米蘭中文版播客,印證了俱樂部為全球球迷提供創新內容的承諾。在快速增長的播客市場,這是我們鞏固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 天貓官方播客電臺入駐喜馬拉雅 上線七夕節特別節目
    8月2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七夕節,天貓官方播客電臺「文一西路夜談」入駐喜馬拉雅,並上線七夕節特別節目《第一期就把同事聊哭了
  • 小眾播客,音樂平臺的新戰場?
    一切源於「小宇宙」這隻鯰魚,3月底,由即刻團隊出品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上架公測,迅速受到大批用戶歡迎,有消息稱目前其在泛用播客客戶端中的市場份額已與蘋果「播客」客戶端相當。8月,經過了「合同事件」的喜馬拉雅正式將「播客」設為獨立頻道,並調整了與播客主的單期付費分成比例。
  • 中文播客2020:還是那個小眾烏託邦
    在圖文、視頻佔盡用戶注意力的當下,播客倒是成為了主播和聽眾難得的網際網路自留地。根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的數據,該平臺用戶人均收聽播客的時常為45分鐘,播客節目平均完播率達到50%。要知道,播客節目時長通常在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以上,節目內容屬於「無用」的知識,這樣的完播率所代表的更多是聽眾與主播之間的情感連接。
  • 喜馬拉雅成TED音頻內容合作夥伴,官網節目「零時差」同步更新
    2月17日,喜馬拉雅《TED英文演講》節目正式上線。即日起,喜馬拉雅正式成為TED官方在中國大陸的音頻內容合作夥伴與音頻內容首發平臺。TED的最新演講將在喜馬拉雅上實現與官網「零時差」同步更新,喜馬拉雅用戶可以第一時間免費聽到TED最新演講,節目附有中英雙語字幕。
  • 播客需要一場小宇宙大爆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根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的數據,該平臺用戶人均收聽播客的時常為45分鐘,播客節目平均完播率達到50%。要知道,播客節目時長通常在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以上,節目內容屬於「無用」的知識,這樣的完播率所代表的更多是聽眾與主播之間的情感連接。 行業網站ListenNotes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11月初已有近1.5萬檔播客節目,而在2020年4月底,這一數字還只有1萬檔出頭。
  • 喜馬拉雅出海日本的三年:本想做平臺,卻成了「MCN」
    2014年11月,非虛構音頻節目Serial橫空出世,首月下載量即達500萬次,播客熱度迅速高漲。隨後,廣告主看到播客流量的商機,播客主也開始從節目中賺到錢。2015 年,語音助手Alexa 面世,2016 年 Google Home 和 AirPods 推出並大賣,無形中,又助推了播客消費。
  • 主播稱QQ音樂裡有多個播客節目被「搬運」!
    日前,QQ音樂對「首頁」界面進行了更新,頂部tab在「推薦」、「音樂館」和「電臺」之外,新增了與小宇宙App合作的「播客」入口。 一位播客主播向鳳凰網表示,自己的節目是通過某RSS託管平臺上傳、分發,他目前尚未正式入駐QQ音樂,而他此前發布的107期播客已被上傳至QQ音樂的一個名為「華語群星」帳號之下,而該帳號被認證為「Q音音樂人」,該帳號發表了18萬個音頻作品。
  • 巨頭盯上了播客?
    隨後,字節跳動也上線了同類型產品「番茄暢聽」,緊隨其後的,則是快手幾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戶端「皮艇」。網易雲音樂也在上一版更新中為播客設置了獨立入口,再來就是最新的微信聽書獨立客戶端。儘管國內的播客市場更多時候還依附在長音頻之下,但隨著巨頭們投注更多資源,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
  • 因違反Play商城COVID-19新規 播客應用Podcast Addict被下架
    Podcast Addict是一款擁有數百萬用戶的Android播客應用,由於羅列了有關COVID-19的內容上周末被谷歌下架。該應用的創建者Xavier Guillemane向The Verge透露,這款已經運營9年的應用程式被暫時下架並移除了相關廣告。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
    但即便有這麼多入局者,無論是從滲透率和大眾認知來說,播客在當下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據七麥數據,小宇宙近半年在iPhone的總下載量約10萬餘次,在11月19日的免費音樂APP榜單中排第48位;在喜馬拉雅平臺裡,有聲書、廣播劇等內容佔據主流,播客仍是小賽道。
  • 喜馬拉雅難越險峰
    以簡單粗暴的「價格屠夫」營銷來拉新自然無可厚非,但音頻平臺是「內容為王」,用戶被吸引來能否長期留存,核心在於平臺有無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現階段,喜馬拉雅的內容主要包括有聲書、UGC(播客節目、音頻直播)、PGC(IP和正版音頻),其中僅「有聲書」一個頻道,在喜馬拉雅的累計播放量就超過500億次,位居全站第一。
  • 播客們的2021: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網易雲音樂也在上一版更新中為播客設置了獨立入口,再來就是最新的微信聽書獨立客戶端。儘管國內的播客市場更多時候還依附在長音頻之下,但隨著巨頭們投注更多資源,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
  • 輕芒推出的這個播客小程序,可能會顛覆你聽播客的體驗
    最近一兩年播客行業好像越來越火了,國外音樂流媒體平臺 Spotify 收購大量播客公司,國內喜馬拉雅 FM 曝出要上市的消息。雖然這兩個平臺都不是以播客內容為主體,不過這反而說明了播客正在走向大眾視野。除了大平臺入局,一些強調體驗的播客產品也逐漸出現,我們之前就介紹過即刻團隊推出的小宇宙。
  • 音頻流量競爭新勢力 | 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產品分析報告
    播客創作者會在每期節目圍繞某一或多個主題進行創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多人對談、觀點闡述、故事講述,對製作形式和品質無明確要求;音頻製作完成後,傳統的播客會依託RSS Feed,將節目XML文件上傳到專門的平臺進行託管,但在國內創作者也可選擇直接將節目上傳到音頻平臺(如喜馬拉雅、蜻蜓FM等)。
  • 中文播客,到底何時才能火起來?
    美國播客在發展初期接近「草根文化」,同時具備UGC和PUGC的內容屬性,但度過早期的試驗階段後,很多傳統的電臺和機構媒體,開始自發地將播客平臺當作網際網路的分發渠道。可以說,美國播客的發展離不開PGC的貢獻。 國內播客則「反其道」,早期的先行者多數從UGC起步。
  • 小眾播客「文藝復興」,明年會出圈嗎?
    據《第一財經》援引行業網站ListenNotes的數據,截至9月初,國內已有近1.3萬檔播客節目,而在2020年4月底,這個數字只是1萬出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更多的播客平臺也漸次出現。
  • 播客戰爭進入下半場
    「播客」一詞來源自蘋果公司的「iPod」與「廣播」(broadcast)的混成詞,指的是一種向網際網路發布音頻、視頻等媒體文件的方法,用戶可以選擇任何喜歡的節目,通過RSS訂閱功能定期接收節目更新,在線收聽或下載的方式,隨時隨地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