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讀大二的張強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一名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去年10月,他曾參與到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工程當中,有這樣的機會還得從一項「雙冰場館」製冰人才訂單班計劃說起。
為解決冰上運行人才缺口現狀,實現未來「冰水雙驅」運行的場館發展遠景,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兩大冬奧場館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企校合作的模式開辦「製冰人才訂單班」,為場館未來發展提前培養製冰和冰上運維人才。據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教師林夢圓介紹說,製冰是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一個方向,在北京市高職院校中,只有該校開設這一專業,雙方一拍即合。目前,這個「訂單班」共有28名學生,張強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計劃,訂單班的打造者北京國資公司已經對學員的實地培養有了「三步走」的遠景規劃。從北京冬奧會前、冬奧測試賽和冬奧會賽時以及冬奧會賽後三個階段,為訂單班學員創造機會開展實踐操作和實戰演練。
就在成為製冰人才訂單班學員後的第一個學期,張強便得到了去水立方的實習機會。彼時,為準備2019年中國青年冰壺公開賽,水立方要進行「水冰轉換」工程「變身」冰立方。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回想起那段經歷,張強直言感覺像做夢一樣。「報考這個專業時完全沒想到能參與到水立方的製冰工程當中,走上成為一名製冰師的職業道路。我之前沒去過水立方,『水冰轉換』更是聞所未聞。」張強說,從踏進水立方的那一刻,眼前的場景很震撼。「進來的時候我還納悶兒,怎麼和之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不一樣了,泳池裡的水呢?後來才知道那時候場館改造工程已經正在進行中。」
與普通場地直接澆冰不同,水立方的「水冰轉換」工程需要先抽乾泳池內的水,然後建出一套支撐體系並鋪設結構層,最後再進行澆冰工作。「這像是製作千層糕一樣,在支撐體系上還需要鋪上輕制混凝土預製板層、保溫層、PE防潮隔離層、無紡布、製冰排管及蜂窩支架,最後再開始澆冰。」
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最讓張強印象深刻的是國際製冰師漢斯的工作態度和技術。在場地基礎工作完成後,「千層糕」製作到了最後的環節。從牽引噴水管、清掃冰刀前的雪到協助進行修冰車維護、打磨冰壺底部等工作,張強沒想到已經年逾花甲的漢斯幹起活來還是如此細緻和謹慎。
「當我知道漢斯曾服務過3屆冬奧會製冰工作時,我特興奮,感覺這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而且我以為他是個指揮者,沒想到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動手做,這點也挺讓我意外的。從事製冰工作多年,他依然保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這種態度深深觸動了我。」張強說,當然,最讓我佩服的還是他的修冰技術。「澆冰修冰是對製冰能力的關鍵考驗,尤其是修冰環節,漢斯推著修冰車在冰面上來回行走,看著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但是哪裡不平整他能一下子感覺到,當時我跟在他的身後邊看邊學習,感覺他的技術太棒了,那一刻我心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樣。」
受疫情影響,張強今年沒能如期到水立方實習,這對他來說心裡有些遺憾。不過,他已經有了奮鬥的目標。「得益於這項校企結合培養模式,我去年還參加了國家速滑館舉辦的二氧化碳製冰技術研討會,見到了清華大學江億院士,聽完研討會感覺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我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希望成為中國第一代冰壺製冰師。」
(原標題:冬奧你我他 我的製冰師之夢)
來源:北京日報 實習記者:卓然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