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取快遞遭人偷拍並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一事再一次引發關注。
據@梨視頻 12月9日消息,當事人吳女士@NoAge-Jessie 稱,自己因此事被「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道歉並無誠意並且拒絕賠償。造謠者卻認為,吳女士提出的賠償不合理,自己接受了相應處罰並且已經道過歉了。
10日晚,吳女士通過視頻發聲,表示已請律師提起刑事自訴,「絕不退縮,絕不和解」「希望通過維權,對社會上其他懷有不法之心的人起到震懾作用,給類似的受害者依法維權提供一點點借鑑」。
女子取快遞遭偷拍被造謠出軌快遞員
7月7日,吳女士在小區門口的快遞站取快遞時被人偷拍了一段視頻。一個月後,一段9秒的視頻和編造的聊天截圖在網上擴散,甚至登上了杭州同城熱搜。
△捏造的微信聊天截圖
視頻中,偷拍者把她作為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富婆」人設,編造了「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劇情。吳女士稱,造謠者捏造的謠言中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詞彙。視頻流傳後,從吳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這段視頻和截圖,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
忍無可忍之下,吳女士選擇報警求助。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公安分局就此事發布警情通報。造謠者郎某和何某因誹謗他人被行政拘留了9日,並錄製了道歉視頻。
但吳女士表示,在錄製道歉視頻時他們多次修改 。「一再跟我們討價還價,避重就輕。他們的道歉不具備任何誠意。」
郎某家的便利店
女子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
9月8日,吳女士感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就診,被診斷為抑鬱狀態。因為處理這件事牽扯的精力和時間,吳女士被公司勸退,此後的工作面試接連失敗,自己已「社會性死亡」。
圖源:吳女士微博@NoAge-Jessie
她表示自己有嘗試從這件事中走出來,但發現社會是關閉的,找不到工作。
12月10日,吳女士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帳號發布視頻表示不接受道歉,並配文「絕不退縮 !絕不和解!」
她表達了自己的三點訴求:
第一,不再接受道歉。事件過去已經四個月了,而造謠的郎某從未親自向吳女士本人道歉。之後的道歉吳女士不再接受,因為此時再有道歉,可能只是出於輿論壓力或者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恐懼,沒有任何誠意。第二,關於精神損失費、名譽損失費等經濟賠償,吳女士表示自己可以一分不要。吳女士稱自己最終的目的不是索要任何賠償,更不涉及對方家人所說的「獅子大開口」。第三,吳女士希望自己提起的刑事自訴可以儘快立案,讓偷拍誹謗的郎某、何某二人接受法律制裁,承擔他們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
吳女士表示自己已於10月26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希望造謠者受到法律的懲罰。
律師解讀
針對這一事件,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明明律師接受央廣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除郎某和何某外,若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郎某、何某承擔連帶責任。
此外,吳女士可以提起涉嫌誹謗罪的刑事自訴,誹謗罪刑事立案標準比較高,要求「情節嚴重」。
「情節嚴重」如何認定?
明明律師認為,目前,吳女士面對的困難主要為「情節嚴重」的舉證。若吳女士可提供證據證明「情節嚴重」,法院則可判處造謠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後又誹謗他人等等情形會認定為「情節嚴重」。
「若本案未達到刑事案件『情節嚴重』的情形,吳女士也可提起民事名譽權糾紛之訴,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明明律師稱,通過刑事或民事判決披露真相後,相當於為吳女士恢復了名譽。
解決網絡謠言問題可以通過哪些途徑
律師表示,可通過行政、民事、刑事等三種途徑:
行政途徑,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處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民事途徑,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譽權侵權之訴,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刑事途徑,可以向法院提起誹謗罪自訴,情節嚴重的,法院可對犯罪嫌疑人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延伸閱讀>>>
從28歲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到成都確診新冠肺炎女孩遭受網絡暴力,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發了人們關於網絡暴力、社會性死亡等話題的討論。
放眼輿論場,諸如此類的網絡暴力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動機和形式五花八門。有人不了解事情真相就進行輿論審判,有人一言不合就讓對方「社會性死亡」,有的甚至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對他人進行網絡施暴。在網際網路上,個人隱私信息洩露,特別是由此造成的網絡暴力風險,就像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令人心驚自危。
這不是聳人聽聞。那些躲在網絡上的施暴者,能用鍵盤活生生地把人「敲死」。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謾罵侮辱恐嚇,被網暴者雖有拉黑施暴者、在平臺投訴、報警起訴等多種手段可以維護自身權利,但這些維權方式耗費時間長,手續麻煩,效果不佳,有些甚至還會給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
網絡暴力的危害顯而易見,如果不對其加以規範和整治,傷害的將是我們每一個人。而要杜絕網絡暴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相關部門在繼續加強對平臺內容生態建設的指導和督促的同時,要從法律層面施以重拳,讓維權更高效、讓懲處更硬氣。身處網絡空間的每一個人也要「鍵」下守法,為他人也為自己築起安全的網絡空間,讓所有人遠離網暴噩夢。
無論何時
「社會性死亡」的單
絕不應由受害者來買
否則就是對造謠者的縱容
吳女士面對網絡謠言
「絕不妥協」的態度
也應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態度
希望大家能用正能量
聲援幫助她!
來源:湖北日報綜合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紅星新聞、觀察者網、@梨視頻
編發:陳映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