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精打細算 享受不打折扣
80後青睞「新節儉主義」
本報訊 眼下,在現代都市裡出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收入不菲,可花起錢來卻精打細算,日子反而過得更健康更舒適,這就是新潮時尚的「新節儉主義」。奉行新節儉主義的年輕一族,他們到底是如何來演繹時尚個性而又不乏精彩的生活呢?記者調查發現,在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年輕人如今也更加崇尚新節儉主義:消費精打細算,品質生活不打折。新節儉主義,你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本報就此在100位80後中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同新節儉主義,五成受訪者正在踐行之中。
具體來看,現今新節儉主義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消費行為之上。穿衣上,奉行新節儉主義的受訪者認為衣服不在多,善於搭配同樣能穿出品位和檔次,即使經濟條件優越,奢侈品也不是他們的購買對象;飲食上,自己動手,省錢的同時伴隨著美味和健康;住房上,他們傾向於選擇那些價位適中、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宜居住宅,地鐵沿線的住房最受歡迎;購車上,他們傾向於選擇排量在1.6L以下、價位在10萬元左右的經濟適用型轎車,既省錢又環保。這在專家看來,奉行新節儉主義的人主張在不壓抑自身必要消費需求的前提下,扔掉多餘、繁瑣的部分,過精緻、純粹而簡單的生活,值得提倡。
過精緻純粹而簡單的生活
80後的「省錢經」
新節儉主義之單身篇
購物餐飲旅遊 用足各種優惠
省錢達人 一萬能頂兩萬花
25歲的小慧原本該是個「單身貴族」:月薪4000元,家中無負擔。可她卻經常要靠父母「接濟」,是不擇不扣的「月光族」。她算了這樣一筆每月花銷帳:女孩容貌投資是少不了的吧,每月花在護膚上的費用就在千元以上;扮美時裝是要即興添置的,每月買個三四件時尚衣物是常有的事,這樣又花去了千元左右的金錢;通訊費、交通費省不下來,每月總在五六百元;再加上工作餐、逛街飲食以及朋友聚餐,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這些加起來每月的工資剛剛夠花,如果哪個月多買了件衣服,多參加了一次朋友聚會,就要四處籌錢彌補虧空。
生活中像小慧這樣的年輕人還真不在少數。成長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的80後大多崇尚消費,一逛街總能發現許多「值得」大力掏錢的東西,於是這也買,那也買,買的時候忘乎所以,沒錢的時候後悔莫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世界好東西太多,喜歡就買,遲早得為錢發愁。在一家銀行工作的小趙對此深有體會,常與錢打交道的她,深感掙錢不容易,想攢點錢更不容易。在她看來,做好消費計劃是一門學問,細緻規劃購物時機和地點,再配合時間性或季節性,會省下不少錢。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小趙的消費均體現著節儉的精髓,即不但省錢而且消費質量沒有下降,說起自己的省錢之道,她說自己一萬元能花出兩萬元的購買力。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小趙也不例外。但說到衣,小趙深通「反季節購物」之道,既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節省,也買回了心儀的東西。比如羽絨服、皮靴這些在冬季非常貴的東西夏天購買卻二折、三折促銷。還有,每季新品上市的時候,「春裝全場7折起」,「夏季清涼搶購」等活動也是層出不窮;而每到月末或一個季度的最後,商場為了實現營業額,也會舉行大量促銷活動。此外,她還擅於利用網絡購物的便利和實惠。「看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或者鞋子,如果沒什麼折扣,便會先試穿,看準了合適的尺碼和顏色,再到淘寶網上去找最便宜、信譽度高的店家買。」小趙說。
說到食,她也是個精通「打折時間」的高手,附近麵包房幾點以後開始打折,超市最近有何特別便宜之物都是她關心的對象。與朋友聚餐,她往往也會主動張羅到網上去團購,同樣的菜品,團購價要比正價低很多。「團購餐飲,你真的會感覺很值,能省下不少錢。」小趙說,她在端午假期和朋友聚會時團購了一家西餐廳的套餐,主菜、配菜、湯、咖啡、主食各兩份,花了150多元。而如果按店堂正價來算,需要600多元,一頓飯省下近500元。
說起行,小趙更是頗為自得。「我的單位附近有一家人人樂超市,而我住的地方正好也有這個超市,超市提供的免費班車成了我外出主要的交通工具,上下班都能搭到免費班車,平時出行也是能搭免費車不會打的士。」搭免費班車是小趙的特長,就連旅遊她也能找到省錢方法。她以前在一家旅行社幹過幾個月,深諳旅行社運作模式。一般來說,旅行社組團之前,需要提前預定航班機位。這讓旅行社的經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預定30個機票位,每個機票位需要根據路線長短支付相應的預付款,如果遊客未達到30人,則要扣除預付款,這就使得旅行社在遊客上座率較低的時候大幅降低團費來降低機票損失。「按照我了解到的情況,在旅遊團即將出行的前幾個工作日,旅行社如果沒有招滿遊客,團費會大幅打折。而我和以前的旅行社同事常有聯繫,便委託他們有了打折旅遊信息及時告知我,有合適的路線我便會撿便宜出行。比如我在5月份便用這種方法去了趟泰國六日遊,正常團費3800多元,我卻撿了個2000元的『地板價』,一下就省了近一半的旅遊費。」小趙說,為了能抓住低價旅遊的機會,她提早辦理了護照、港澳臺通行證等證件,出行前只需籤注一下就可以了,每年她都能有兩到三次這樣的旅遊機會,別人一次的旅遊費用,她能用這些錢去玩兩次,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