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釋名《楞嚴經》原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全經共十卷。本經的經名來自《楞嚴經·卷八》記載:佛陀告訴文殊師利,這部經有五種名稱:「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
佛學經典 |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妙如來藏性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義。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1)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在這一部楞嚴經裡,所說的道理是無窮無盡的。這部經我不是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講的,而是根據賢首宗的『十門分別'來講。 賢首宗和天台宗是中國佛教的兩大宗派,講經的法師們有些是學天台而不明賢首,有些是學賢首宗而不了解天台,所以有時講的經典不能達到圓融無礙的程度。現在,我講這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依照賢首宗的『十門分別'來講解。
-
佛教: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除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一覽
在佛教文化中,《觀無量壽佛經》亦稱《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觀經》等,卷,南朝時劉宋良耶舍譯。《觀無量壽經》以王舍城內阿世太子聽信提婆達多的惡言,幽閉父母一事為主要內容。阿世太子是摩揭陀國的太子,因受提婆達多(佛陀的堂弟的慫,將其父頻婆安羅王幽閉於七重室內,欲將其餓死。
-
佛說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是佛教諸多經典中,最最精彩的一部,裡面的言詞精美,語言精練,而且是從哲學的立場上,全面的分析,解密,修行的奧義,以及人空,有,動,靜,等物理現象的解說。以科學的推理邏輯,從心理到物理之間,全面的解釋人性中的迷霧,痴迷,無明,顧名思義這部經典就是佛的最高智慧,是佛的頂,是能讓修行者,直接明心見性之作,餘誰不才,但也不和後世大師所苟同,有人說楞嚴經是後人偽造,但餘細細品來總覺是一部無上真經,至於細節,和情節也是見仁見智。不可多加揣度。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六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六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
佛法楞嚴|《楞嚴經》介紹
編者按:此楞嚴經內容,為釋果來師父之開示,在此發出和有緣同修共同學習。釋果來師父持戒精嚴、解行並進,是一位值得親近的善知識。《楞嚴經》被尊為經中之王,亦被稱為諸佛心印。世尊四十五年曲折開遮、橫說豎說,無非提此最上乘法印,普印一切眾生心地。《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法不攝。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大佛頂首楞嚴經》自唐代流傳到中國以來,逐漸成為整個漢傳佛教傳承修證的根本依止,作為修證之圭臬,備受歷代高僧推崇。 北宋·長水子璇大師:(賢首宗第八代祖師) 「《大佛頂密因了義首楞嚴經》者,乃竺幹之洪範,法苑之寶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獨尊三界,假金輪而啟物,現玉毫而應世,觀四生之受苦也,惠濟庶物,愍群機之未悟也……則斯經也,可以辯識諸魔破滅七趣,謂止及觀,修圓教妙明之心,發真歸源,證上乘至極之說」。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第一卷—12(文字版)
來聽經聞法就是為了「即從座起」,多聽一課、多聽一句、多聽一個字,就會提升一個品位。「即」就是當下,即聽、即起,不要等以後。要好好把這段經文觀照到位。偏袒右肩:古印度以坦露右肩為敬,現在南傳佛教地區的的僧人身披袈裟仍然是偏袒右肩。方便法來講:一般右肩力氣大,它是表方便菩提,表承擔如來家業。來聽經聞法的人有沒有做好準備要「偏袒右肩」呢?講到真實義,簡直是妙不可言。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 (2)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2)當時有一小兒用竹竿戲敲魚頭三下。昔日的捕魚人即現在釋種,麩魚即琉璃王,多舌魚即好苦,而小兒是我(即釋迦牟尼前身),因果報應照彰,是很難避免的。』 善星比丘是佛堂弟之子,親近惡友,撥無因果,專和佛作對,妄說一切法空,業無本體也是空,故造什麼業都無罪,不會有果報。
-
《楞嚴經》中的八句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點亮心燈!
《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一、知見立知,即無名本。什麼是知見立知呢?
-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一講 6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一講6
-
成觀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冊.附義貫PDF版下載)
《楞嚴經義貫》自序本書為注者繼十八年前所注楞伽經義貫之後,在佛法上的又一重要努力。眾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為重要的大經,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為過。一、古梵音楞嚴咒房山石經唐不空大師譯梵音楞嚴咒(簡豐祺(法豐法師)校注)(漢語注音)古梵音楞嚴咒 簡豐祺(法豐法師)校注&念誦簡豐祺(法豐法師)念誦梵音楞嚴咒慢讀版mp3古梵文佛教咒語全集 2007 修訂版怎樣持楞嚴咒更有效二、成觀法師《楞嚴經義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冊)
-
首楞嚴三昧經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乾隆大藏經第0395部~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三卷大正藏 經集部 第 15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解(七)
(詮:以下關於道場與楞嚴咒部分的開示,佛以種種世間譬喻之詞宣明甚深密義,此處借圓滿修成真言密法的阿闍黎成觀法師在其《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中的詳細注釋。) 1﹒淨地、結壇「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雪山」為橫亙於印度西北之山脈,有以喜馬拉雅山為雪山者,亦有以蔥嶺西南的興都庫什山脈主雪山者。
-
大願法師:往生竅訣,大佛頂首楞嚴王真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學記》
> 淨土祖庭‖慈愍慧日 「大佛頂首楞嚴王真言
-
梵音楞嚴咒(三藏不空譯,法豐法師校注)
);梵音楞嚴咒(源自大正藏,不空三藏譯;據法豐法師誦咒注音);法豐法師念誦梵音楞嚴咒慢讀版mp3;古梵文佛教咒語全集2007修訂版;怎樣持楞嚴咒更有效(法豐法師著)國語版楞嚴咒:虛雲老和尚 念誦楞嚴禪"三步曲自從一讀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
-
佛教《楞嚴經》電影——首楞嚴演義第一部,值得一看,受益無量
《大佛頂首楞嚴經》傳入中國的艱辛過程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於是,進入龍宮說法,在龍宮中他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令他感到非常希有難得。於是龍樹菩薩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將《楞嚴經》背下來,準備用來利益世間的眾生。回來後,他將《楞嚴經》默寫出來,呈獻給他所在的國家。國王見了之後非常重視,將《楞嚴經》奉為國寶,並藏在國庫裡,而且禁止外傳。 《楞嚴經》尚未傳到中國的時候,他的盛名已經傳來。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 (4)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 (4)飛行約三由旬,降落於閒靜林中,太子就用寶劍,剃除鬚髮和寶冠寶衣等,交車匿持回,稟告父王,不必憂念。淨飯王即派五臣同車匿來勸太子回國。太子說:『不成佛道,不回本國。』五臣見太子意決,就伴太子一起修行。時山中無糧,天人來獻麻米。太子是食一粒,其中三臣,受不了苦,便先離去,往鹿園修道。經六年苦修,太子已是骨瘦如柴,牧羊女就來獻乳粥。
-
楞嚴經常識:慧法師講楞嚴經
【經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釋經】釋迦文佛於佛頂放光所宣說能含蓋一切至高無上的法門,是令眾生照見微密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為因地心,並令眾生完整了解菩提道的過程及效果,以令眾生得以修證菩薩道,令行菩薩道者能於一切身口意行都能究竟堅固趣向無上正覺,並貫穿一切佛理的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