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普通人三千米跑進11分50秒有點難。
這個普通人要看怎麼去定義。如果是有長期跑步健身的普通人,這個難度不算大也不算小,屬於中等難度;如果是個不怎麼健身或者沒有中長距離慢跑的普通人來說,那確實很難。這
兩者都是普通人,還有年齡差異、身高導致的步幅差異等,所以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
跑3000米這要看是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如果在5分以上的配速跑完,也就是說15以上完成,這大多數人都能完成,稍微跑幾次就可能輕鬆跑完。如果在9--14分內完成,那就要進行一定的跑步訓練,必須進行速度、力量與耐力的訓練。至於有什麼技巧,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具體的技巧,應該有豐富的比賽經驗,跟隨跑,均速跑,後程發力跑等,主要是看比賽中的對手,做到知己知彼,科學均衡自己的體力。同時3000米要在9分多點跑完,也許有一定的天賦。總而言之跑步要想出成績,記住三個方面,天賦,勤奮,科學。三者缺一不可。
3000米嚴格來說不叫長跑,就算沒練過的人,身體還可以的,一口氣肯定可以跑下來,唯一的技巧就是堅持鍛鍊身體,3000米就是在吃菜。但要跑出好成績,不要求靠練,先天身體結構已經決定你無法到達國際水平。自己跑得舒服就可以了!
主要的就是得練啊,能堅持的原因不是因為意志品質,是身體的能力。練習的方法方式很多,要根據自己情況,時間,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正常來說,如果你總練習跑10000米,那3000米就很輕鬆。長跑是耐力,沒有別的辦法,就是積累跑步的距離。
1000米三分五十在校園中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門檻了,3000米11分50秒可想而知有多難,要保持這個速度堅持三倍距離,對耐力是極高的要求。國足12分鐘跑體測及格線就是3100米,難倒多少球員。別說國足怎麼怎麼差勁,人家畢竟是職業運動員,比普通人身體素質強多了。就舉這一個例子就知道難度多大。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成年人,在跑三千米的時候,一般都要十二分鐘以上。所以對於普通人而言,尤其是沒有怎麼鍛鍊的人而言,你要直接跑11分50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經過專業的訓練,或者是某一段時間加強的體育訓練,但是你加強訓練之後還能叫普通人嗎?怎麼看至少都要比普通人強一點?對吧?普通人之間三千米保健11分50秒是比較難的,但不代表經過訓練後不能做到。
普通人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度訓練,掌握好呼吸方法和長跑方法,普通人跑殲11分50秒,該不難。畢竟三千米跑世界的紀錄最快的是7分20秒67,我們不追求這麼極致的速度和時間,我們放寬一些,到11分30秒,50秒應該還是可以的。當然,前提是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不能毫無準備就去跑了。跑三千米不難的,只要接受訓練,相信大家都可以!
現在很多大學也有開設3000米課程。
大學生開設3000米課程,我認為這是國家教育為當代大學生的關心和關懷。是為當代大學生補上拉下的體育課。說得過分一點,低頭族,網遊王,小身板,專業不想學,父母不孝敬,肩不能挑,背不能扛,弱不驚風。工作挑肥撿瘦,最後變成啃老族。
羅列了這麼多的貶義詞放在大學生的頭上你太過分了吧?咱們一起來看剛剛踢完亞洲杯的中國足球運動員吧。這麼大的一個中國,十三億人口大家庭就挑不出二十多個踢好足球的年青人。再看一看比我們小的日韓』二國的足球。我們為什麼恐日,恐韓呢?
因為我們的足球隊員肚腩大,跑不動,追不上,丟球快。因為初中、高中幾乎取消體育課,所以說這個3000米課程開得好!外企招工時,其它條件全部合格,身體不合格一票否決取消被錄用資格。他的答覆是:我們的企業不養病人。
其實3000米是個最低標準,應是3500一一5000米,青年強則國強。願祖國的青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強。
體育鍛鍊是人人都應該重視的,況且現在的孩子本身因為學習,工作等等原因。平時很少有時間鍛鍊,身體素質較父母那個年代的人差很多。
清華大學中常常被提到這樣一句話「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但是如果沒有年輕時的鍛鍊又如何,在巨大的工作量下保持健康,可持續的輸出。
中長跑,長跑可以緩解過大的工作壓力同時還可以磨練意志,對於未來工作也有好處。
大學中時間相對富裕一點也可以選擇晚自習後去操場聯繫,每天3000到5000可以不太要求速度,日積月累。課程也好,測試也好並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大學開設體育課3000米課程還是為學生未來考慮很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