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凱的遊記//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2020-12-17 齊魯壹點

許凱老師的遊記,把我們帶進了古希臘的文明世界, 使我們對古希臘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這篇散記值得一讀。

嚴春芳

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許凱

(一)

前不久,讀過學者何新《希臘偽史考》一書。作者認為:古希臘歷史完全是西方人憑空捏造出來的,古希臘的一切典籍都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偽高手炮製杜撰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不可能在古希臘時代寫出上百萬字的著作,那時的文獻是寫在羊皮紙或者埃及紙草上,根本無法保存。在他看來,古希臘哲學根本不存在,是一種文化虛構。

何新作為研究西方文化的學者,其《史考》一書觀點,真有點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但何新的結論告訴我們:古希臘哲學是一種文化虛構。這樣一來,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不復存在。

論據與指控,分析與論證,研究與考辯,需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經之營之,萬萬不可血脈賁張、蹈火蹚雷。帶著疑惑,借希臘之行,去找尋那些消散於歷史長流中的細浪。以史料為據,以史實為準則,以眼見論短長,認真查對辯駁,不人云亦云。

愛琴海區域諸島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其人文和科學精神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就是這一時期最具創造性的智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學說涉及各個領域,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師學三代的思想,體現了對幸福生活和智慧人生的渴望和追求。三位大師在哲學、社會學、美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都彰顯出劃時代的偉大,他們以其特出的理性和智慧建構的文化大廈為後人指出一條發展方向和方法,為後世科學的確定與發展埋下了寶貴的種子,至今仍令人驚嘆不已,先賢哲思照耀古今。

今天社會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似乎總有古希臘的魅影縈繞其中,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關。希臘是一個講不完故事的地方,它締造的一切就是世界的今天。對希臘的認識可以從其美輪美奐的建築雕塑所產生的強烈視覺衝擊開始。這些雕塑體現了古希臘人積極向上的追求以及他們對美的理解和智慧。即便日月轉換,只遺下廢墟,無與倫比的燦爛文明也是永恆的

(二)

西方文明之初的起點,是從愛琴海發散開來。在那輝煌燦爛的歷史時期,神話諸神,宗教、藝術、哲學影響了整個世界。站在羅德島,仿佛站在一個文化、文明相互交匯的十字路口,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是它創造世界文明,演繹一切內核。

羅德島是了解古希臘文明的一扇文化之窗。公元前羅德島就已孕育出高度的文明,是古希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羅德島緊挨土耳其,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地處要衝,咽喉要道,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列強覬覦,外族入侵,島上多種文化交匯。各世紀各種風格建築,使那些互相併沒有關聯的文明在這裡交融,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置身其中有種時間穿越的錯覺,別具韻味。

島上居民對自己居住的中世紀城堡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豪感。他們不離不棄,繁衍生息,生活悠悠,使這個小島始終充滿活力。1988年,羅德島舊城作為一個整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島上古城區中心廣場連接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分別用古希臘西波古拉底、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和畢達哥拉斯四位哲學家名字命名,最著名的商業街是蘇格拉底大街。

羅德島因建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太陽神巨型銅像而聞名於世。據傳,這座青銅神像為頭戴光芒冠冕,手持火炬,雙腳分開站立羅德港入口處碼頭兩岸,縱橫捭闔,睥睨天下。來往船隻經其胯下進出,火炬為過往船隻導航。神像毀於地震,已不復存在,有關傳說成了人們心中的謎團。

今日,在太陽神巨型銅像遺址上建起一對青銅雌雄鹿雕像,矗立在石柱頂端的神鹿注視著往來船隻,見證了羅德島千百年來由古文明向現代文明轉換的風雲變幻。這對腰身纖細玲瓏的神鹿與傳說的太陽神巨型銅像相比,只能稱其為小蠻腰神鹿。

(三)

有人說:人類文明是一部廢墟的歷史。在希臘中部的德爾菲神廟,如今被稱為遺址或叫遺產是古代世界的中心。當神廟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有了曉示神諭的地位,又成為宗教意義的「世界的中心」。就是這麼一個地方的盛衰,也可稱為古希臘文明發展史微縮版。

原本計劃租車自駕,考慮進山的上下坡公路有180度大轉彎,謹慎為好,改自駕為乘大巴前往。

雅典有兩個汽車客運站,我們去的是較近的KTEL Liosion汽車站。眼前的汽車站在湖北省縣一級的汽車站也找不出第二家,破舊不堪。更有趣的是汽車站唯一的WC是收費的,WC門口坐著一中年婦女,5毛歐元一位,配送草紙一張,交錢後便可入廁。這種情況在中國消失多年,早已不存在了。

上午10點30分從雅典出發,用了三小時才到德爾菲小鎮。小鎮位於雅典西北方向的深山裡,距雅典150公裡。坐落在山坡上,山路一側是懸崖。我們住的酒店可俯瞰遠處的海灣和近處長滿橄欖樹的山谷。房間的小陽臺看大山深處,晴天一縷縷陽光,一陣陣清風;雨天一片片雨霧,一絲絲涼意;那山那水,什麼也看不見。

來德爾菲小鎮,參觀神廟,並不是為了得到神的預言,也並非祈求神靈解難,而是對這古老小鎮的敬畏和朝拜,致敬人類歷史文明。

德爾菲神廟是泛稱,其主要由阿波羅神廟、雅典娜神廟、古劇場和體育場組成。在古代是希臘人求神問旨的地方,是祭司的重要場所,祈求命運的中心。

據傳宙斯為了確定地球的中心在哪裡,從地球的兩極放出兩隻鷹相對而飛,測量大地,認定在相會的地方——德爾菲就是地球中心。於是將一塊卵型巨石作為標記,取名肚臍。(現珍藏在德爾菲博物館內)

阿波羅神廟離德爾菲小鎮不遠,步行約20分鐘。據傳在神廟入口處牆體下方鐫刻了震撼人類靈魂的三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凡事不過分」,「妄立誓則禍近」。這三句話都深刻地影響了希臘世界的文化和歷史。對於最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傳統意義上的闡釋,蘇格拉底說:「我除了知道自己無知這個事實之外一無所知。」

從阿波羅神廟出來繼續前行10分鐘就可到達雅典娜女神廟。這座有著圓形拱頂的神廟端莊秀麗,石柱上方刻有精美的浮雕,優美的曲線體現出幾乎所有古希臘建築的古典主義風格。

博物館依山而建,沉穩內斂,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這裡是古希臘藝術品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全館11個展室,分別展出從古典時期到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不乏精品,獅身怪獸斯芬克斯。全部展品均為阿波羅太陽神廟和雅典娜女神廟出土。

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歷史,神話影響了德爾菲小鎮,今天德爾菲人民既尊重歷史文明,但並非像他們的先輩那樣,在相信神話的同時也相信童話,童話比神話更好玩,更接地氣。

(四)

以雅典為中心的文明發展時期,也就是古希臘文明發展的古典時期。雅典——愛琴海海岸的城邦,既古老又現代,繁華的都市處處可見古雅典的遺蹟。曾經的輝煌在一片片廢墟中得以見證。人類的發展就是在這種難以預料的變數中前行。歷史就是在新舊交錯、古老與現代建築中體現。

雅典衛城是城市的地標和古希臘的象徵。昔日的奇偉瑰麗只剩下斷壁殘垣。幾根屹立千年的石柱依然擎天而立。歷經戰亂,看似斑駁,摸去堅硬,叩之有聲的石柱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其風骨震撼世人。希臘的歷史都濃縮在這裡。

雅典不只是斷壁殘垣,它還是奧林匹斯眾神的誕生之地;是雅典娜手舉橄欖枝象徵和平之地;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思想閃耀之地。

廢墟舊曾諳。新古典主義建築還原了雅典古建築之美。希臘科學院的主體建築採用了古建築的精髓:高大的廊柱,精美的雕塑,考究的壁畫。臺階上的兩側分別是古希臘兩位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坐像;樓前兩根石柱上分別是雅典娜女神和阿波羅太陽神的雕像。四個神韻各異的雕像與大樓融為一體。新建築緣自悠遠年代的傳承,是古希臘文明的現代轉化,是黃金比例的建築設計,是古代與現代結合的榮光之作,巔峰之作。

(五)

古希臘烹飪是西方飲食文化之源。在這個產生哲學家的國度裡,公元前就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部菜譜,從那時起就告訴我們:烹飪是文明的標誌。四千多年的烹飪歷史,正是希臘人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的文明程度。

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民飲食習慣,我認為可從兩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第一個是最受大眾喜愛的國民美食。

雅典有種最經濟美味的食物,當地人稱為皮塔餅(Pita)——一種圓形的麵餅,無需菜品可單獨食用。後來,人們開始把多種食材做成帶餡料的皮塔餅。發展到今天,希臘人把蘇富拉奇(Souvlaki)烤肉和西紅柿薄片、生菜、洋蔥圈、酸奶醬料一起用一張熱皮塔裹成圓錐形狀,吃上一口滿嘴香味。此後,雅典及希臘南部人民把夾了以上餡料的肉卷餅直接叫做蘇富拉奇(Souvlaki)。這種誘人的美食用雅典人的話來說:反映出美好時光的溫馨關係,讓所有人的味蕾會垂涎三尺。

蘇富拉奇和河北省傳統名吃——河間驢肉火燒非常相同。2016年我們幾個朋友專門從北京到河間吃驢肉火燒。當地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火燒外皮酥脆,咬到嘴裡香脆。剛烙好的火燒劃開一邊,把肉塞進火燒,外熱、裡爽、醇香,口感勁道,口味適中。我一口氣吃了三個。

第二個是米其林推薦的本地特色餐廳。希臘有多少家獲得米其林星號的餐廳我不清楚,從網上找到一家叫Athiri的餐廳,經電話預約前往。

米其林是用星號來標記餐廳的優良,共分三個等級:一顆星,值得停車一嘗的好餐廳;兩顆星,一流的廚藝,值得繞道前往;三顆星,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

2016年7月,我曾去過法國與義大利交界的法國一側芒通小鎮,Mirazur餐廳就在小鎮的半山坡上。窗外就是蔚藍的地中海。這家餐廳地處在偏僻小鎮,但它是獲得米其林星級標記的餐廳。餐廳麵包配送帶有巢窩的破殼雞蛋,並送一首小詩,歌頌麵包如同母親般撫育我們,給我們生命,給我們力量。在麵包上注入創意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家藝術感十足的法餐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希臘菜和法國菜在食材和烹飪方法上還是有所不同,菜餚多用希臘本地的奶酪、橄欖油,地中海的蔬果和各種香料豐富了這個神話國度的美食。希臘人的生活絕對少不了奶酪,從開胃菜、主菜到麵包點心,幾乎皆可見Feta奶酪的蹤影。

這家Athiri餐廳的菜品充滿設計感,在色、香、味、形上都精湛得無懈可擊。這裡不僅是一次美食的享受,而且還是味覺、視覺、嗅覺世界的一次享受。

(六)

也許是古希臘在聖託裡尼島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上帝眷顧、偏愛這片土地,把仙境般的天堂賜予了這個小島。

靈魂需要皈依,宗教就誕生了。教堂仿佛告訴人們,這裡是靈魂的淨土,心靈在這裡淨化,可以忘卻所有的煩惱和憂愁。

島上最著名的東正教藍色圓頂教堂,位於海邊步道懸崖壁上。教堂頂部是簡單的弧形線條勾勒出的圓頂,與俄羅斯洋蔥頭教堂(東正教)、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東正教)造型不同。沉靜的藍色圓頂,素雅的白色鍾格,背後是沉睡千年的活火山,優美的景色中透著歷史的滄桑。

美是簡約,冷調中的藍與白如此相配,美到極致。藍得迷離,藍得精湛,藍得柔情,藍得透徹;白得平靜,白得淡然,白得純潔,白得晶瑩。在這個藍與白的世界,纖塵不染的純淨,讓人心無雜念,心懷敬意。

島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教堂?誰也說不清島上有多少座教堂,這是信仰和文化,是對上帝的虔誠。據說各地青年人熱衷於前往聖島教堂舉行婚禮,很多人在島上捐建一座小教堂作為紀念和祈福,久而久之,來聖島結婚捐建一座教堂成為一種習俗。

站在大海之上的教堂內,許一個願吧,夢想一定成真。

島上不僅有藍色和白色,還有一處可貴的文化綠洲——聖島書店。以前,聖島沒有一家書店。網際網路時代,不需要去實體書店就可以買到書。精神連結不是只靠網際網路的承載,聖島唯一的書店誕生了。書店記錄了一個青年實現夢想的創業經歷,只要有需求,堅持下去做美好的事。書店現在成為聖島美景以外的另一處風景線。

書店面積不大,書籍種類不多,有文學、哲學、歷史書籍,大部分是英文,也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臘文等。在這裡,你可以挑一本喜歡的書,在懸崖的露臺上看書。抬頭就可看見藍得讓人心醉的愛琴海,看絢麗的夕陽;享受落日餘暉。你可以來杯咖啡,放一曲輕音樂,將自己融化在嫋嫋的香味和悠揚的音樂中,休憩看書,享受愛琴海的陽光海韻,享受舒心自由的時光,生活中的美好,讓生活變得有趣,有溫度,有味道。

作者與書店創業者合影

(七)

愛琴海區域諸島多次遭受地震和火山爆發,當地居民一次次用自己的雙手在面朝愛琴海的懸崖峭壁上重建,最終建成最似「天堂」的家園。一座座房子,如同童話中城堡的模樣,依山而建,構造精巧,視野開闊,理念獨特,造型別致,風格簡樸。看似凌亂,有規可循,高低錯落,層層相連,千姿百態,賞心悅目。

亮麗、風情、迂迴、耀眼。層層疊疊的房子,每間房屋的窗戶都不會被前面房屋所遮擋,站在房間的陽臺,伸手能摘下雲朵,彎腰能舀海水,都能看見最美的海景和夕陽,全景式真實展現。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窄巷,串聯成居民的懸崖房屋,靜謐幽深,明快敞亮,浪漫溫馨,潔雅綺麗。即便是月夜雨日,也是濛濛漫漫,幽幽思思。

希臘人利用自然地形,用到了極致。房屋高低錯落,錯位穿插,平面和立體,攪亂了人的經驗。所有這些是島上居民適應環境的結果。人們用不同尋常的思路和想像力,用精湛的手藝,單純的色彩,靈動的曲線,構建人類夢想樂園,可稱之為天成之作,是挑戰人類想像力的奇蹟。

流線形的外觀,與地理環境有機地融合,不僅毫無違和,更凸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契合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這裡的每一處都凝固成美麗的樂章,撥動人們的心弦。

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後語,就是騎著毛驢邊走邊看,也就是「走著瞧」。聖島的文明是靠毛驢建設起來的。島上的地形是丘陵,而且靠近懸崖邊緣,小鎮與小鎮之間是靠懸崖步道連接,房屋的設計是傾斜向上的階梯,鎮內小巷縱橫交錯,曲折蜿蜒,車輛無法穿過。

毛驢是聖島保留至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島上農耕與運輸,建設與發展主要靠毛驢。毛驢成了聖島的「名片」、吉祥物、計程車,旅遊的交通工具。

島上管理部門限制騎驢遊客的體重,凡超過200斤者不可騎驢代步,因毛驢不堪重負。島上居民對毛驢存有敬意,多處建有毛驢的雕像。

騎上毛驢,走在潔淨清幽的階梯路上,感受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的滋味,爬坡登坎,仰俯高低。

(八)

希臘文明就是來自這片神諭的地方。今天的希臘人身上有對祖輩的傳承,並沒有忘記古希臘文明的思想先驅和開拓者,是他們的思想引領人們走向文明。

古希臘時代早已終結,但燦爛的文明卻始終照耀著希臘。幾千年來歷經一代代承載者的不懈努力,精神未被湮沒,仍放射光芒。現代文明傲然鑲嵌在被火山、地震毀滅的懸崖上。

今天下午就要飛回倫敦,希臘之行的十天,有旖旎景色的沉醉,有無數的好奇,有不期的驚豔,有這樣和那樣的感動。因學識淺薄和疏懶,我的了解一鱗半爪,只能是活剝生吞,自說自話。

希臘的歷史咀嚼不盡。但我感受到了古希臘先哲所貢獻的智慧,所創造的輝煌,所完成自身涅槃的絕代風採。

壹點號嚴春芳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古希臘文明對西方的意義,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作出類比:「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之有希臘。」
  • 張維為:古希臘是如何被強行重塑為「西方文明源頭」的?
    這本書第一卷標題的是《構造古希臘1785-1985》,目前這本書已經翻譯成中文了,翻譯得也不錯,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讀一下。另一種觀點認為,古希臘文明實際上融入了許多東方文明。歷史上,古希臘文明中斷過,後來多虧了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也就是西方定義中的東方國家,保存了古希臘的典籍,才使歐洲最終得以走出長達千年的黑暗時期。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結合古希臘文明的發端與發展史,趙林教授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書裡,分別從南方、北方和東方三個文明源頭,對今日之古希臘神話體系進行追根溯源,並從中總結出古希臘神話的特點,以及古希臘神話對希臘文明,乃至於後世西方文明的影響。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學生時代,便常聽起古希臘有過輝煌文明,然而那時的歷史課本講到的四大文明古國並沒有古希臘,於是我的潛意識告訴我,古希臘文明沒有那麼重要,它不過徒有其表,遠不如那四大文明,所以之後一直對古希臘文明沒有過深究。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知道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而西方文明又影響了世界。這時,我才有心想了解一下西方史。
  •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這是兩句都是西方學者的表述,但是學者卻不會說克裡特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為什麼有這個邏輯卻不能直接認定克裡特是西方文明起源呢?雖然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而古希臘的文化有很多元素是基於克裡特發展來的,但是古希臘文明不是由克裡特文明直接發展來的,克裡特文明在古希臘文明形成時就已經消失了,古希臘是繼承了這個消失文明的一部分。西方文明的開始是古希臘,這是西方人自己一直很確認的事實,但對於古代希臘文化史是從克裡特島開始這個認知,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他們都以為克裡特島是虛構的。
  • 早期中國與古希臘文明的比較
    在古代社會條件下,多水、多島、多山、多城邦的星散居住,是非常險惡的一種生存環境。如此條件下,人非強悍不能生存,族非強悍必遭毀滅,不毀於人禍,亦毀於天災。這樣的地理環境,這樣的人群特質,是古希臘文明的先天基礎,對古希臘能夠形成什麼樣的國家文明,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神奇的古希臘文明
    如果去研究天文學歷史,不得不說的是古希臘,因為現在的星座起源於它,很多可考證的天文著作也是古希臘的,自然天文學家也非常多。正因為這種關係,我又去研究了一下古希臘的歷史,邊了解邊驚呼,古希臘文明真是太神奇了。首先要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話。
  • 古希臘文明的起源——克裡特文明
    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古希臘文明的來源——克裡特文明。地中海的東部,愛琴海的南部盡頭,有一座鯨魚形狀、面積約為82200平方公裡的島嶼,在荷馬史詩中,這座島嶼被稱為克裡特:「有個地方叫做克裡特,在酒綠色的海中央,美麗又富裕,四周是汪洋。那裡居民稠密,有數不清的數量。九十個城市林立在島上。」
  •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母親,那歐洲文明的「外婆」是誰?
    古希臘文化,幾乎以一己之力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的誕生,無論是西方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還是數學等諸多學科,無一不是從古希臘文化衍生發展的。而這些制度以及文化在歐洲後來的發展裡的深刻的影響了其整個文明的發展體系。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本書讀懂古希臘文化,為孩子珍藏
    在我的影響下,開心果也特別愛看書。當然了,她目前才3歲,她的書還是以繪本、圖畫書居多。只是即便如此,開心果媽媽還是喜歡將看來的歷史故事、人物等,給她講講。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罷,反正對她來說,都是故事,願意聽就行。前段時間,出了一本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並不是一名歷史愛好者的我,其實原本不打算看這本書。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前言經過多次戰爭和徵討,古希臘文明從部落社會邁向了城邦時代。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古希臘,它們土地上的各個城邦不僅僅是一種國家制度,還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城邦政治都對後來歐洲文明的萌芽與興起,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 歐洲文明的真正起源--古希臘文明
    上一篇我們說到歐洲最早的文明是愛琴海文明,愛琴海文明包括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而克裡特文明又早於邁錫尼文明,在邁錫尼文明衰敗之際,多利亞人入侵邁錫尼,專橫的多利亞人使文明倒退幾個世紀,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八世紀,這段時間被稱為古希臘的「黑暗時代」。在這一時期,希臘社會經歷了一次全面的倒退和中斷過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前750年,雅典、斯巴達等實力雄厚的城邦出現,希臘的文明才開始日漸恢復。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克裡特文明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克裡特文明西方文化和我們中國文化一樣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程。當西方人在談到他們自己的文化中啊,往往會有這麼一句話叫言必稱希臘,正如我們中國文化也要追根溯源,會追溯到黃河流域中下遊的夏商周三代文化一樣。
  • 歐洲人的家園—世界史之古希臘文明(上)
    01概說對於歐洲和西方來說,古希臘文明是源泉也是先驅,正如黑格爾所言,談到古希臘時候,總有一種家園感。雖然,相對於其它古文明尤其東方古文明,古希臘文明起步較晚,但是,後來居上和全面超越以及廣泛傳播包括深刻影響等,成其鮮明特點之一。古希臘文明處在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及其周邊,大致範圍北到歐洲大陸南到克裡特島且西到今天義大利東到今天土耳其。就愛琴海文明而言,一般既要提到克裡特文明還要提到邁錫尼文明,其實兩者之前還有一個希克拉底斯文明。
  • 世界史:克裡特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也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根據這一點,伊文思推測,在愛琴海一帶一定存在過某種古老的文化,正是這種古老的文化,孕育出了邁錫尼文明。後來,伊文思花了很多年,在地中海東部的建築遺蹟中找到了很多和謝裡曼家中類似的印章。研究發現,這些印章的原始出處是克裡特島。1893年,伊文思第一次來到克裡特島考察。他吃驚地發現,島上的商店裡掛著很多古代雕刻印石出售,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一些農民將這樣的印石掛在脖子上用作裝飾。
  • 獨特文明的功勞!人類唯一的自然理性,文明起源就是古希臘?
    若說人類文明的唯一起源是古希臘,我覺得有待商榷,但也並不是說一下子就將它否定,如果更嚴謹一點來講,人類唯一的理性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我認為是可以的。為什麼要在文明之前加一個理性呢?相比於其他古代文明而言,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和科學是在最樸素的唯物主義和經濟基礎的情況下發展跟建立的,可以說在世界其他文明發展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將自然的種種現象以當時最為科學,最為客觀的理念進行解釋。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用發愁,2020年11月,趙林教授將自己多年對古希臘的研究和10次實地考察訪問的全部所得,寫成了一部有關古希臘文明的百科全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這種學者/教授寫出來的書,一來知識系統,表述嚴謹;二來語言流暢,深入淺出。所以,非常值得加入閱讀。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探尋背後的深邃哲思
    說到古希臘,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浮現出雅典衛城、蔚藍的愛琴海、德爾菲遺址……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亞歷山大……更有希臘神話、城邦制度、雕塑建築、悲劇哲學……這些是不是都令你心馳神往,這本《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將帶你穿過時間和空間的迷霧,去探尋古希臘文明的絕代風華。
  • 地理環境這把雙刃劍,孕育了古希臘文明,也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古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端,東部的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一座位於"世界中央"的小島克裡特島孕育出了古希臘文明,該地區小島星羅棋布,鬆散的土地狀態促進了古希臘海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建立的極為發達的商業文明體系。
  • 斯巴達,雅典,誰能代表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作為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國度,但留給人們考證的歷史卻屈指可數。古希臘擁有數百城邦,但真正可供世人考證的只有斯巴達和雅典兩個城邦,但是這兩個城邦在歷史類型和文明上又迥乎不同,在這個小國寡民的城邦世界中,此二者都太大了,倘若非要在這兩者中取其一作為古希臘文明的代表者,那麼答案只能是: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