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瞄準生態富民引領綠色發展

2021-01-19 黑龍江頻道

沙棘林套種蒲公英。

沙棘豐收紅豔豔。

專家深入南瓜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生態散養草甸大鵝。

馬鈴薯致富農戶樂開花。

黃芪移栽促農增收。

奎山粉條生產線包裝車間。

臺灣謝記南瓜深加工項目生產線已試生產。

紅樹莓凍出效益來。

建設中的佐康馬鈴薯澱粉生產項目。

林口城市風光。

□李昕宇馮春濤記者孫昊

林口,「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曾經的山區後發縣,如今一躍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區,「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先行區,綠色發展的樣板區。

近年來,林口縣突出優質、特色、綠色,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傾力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農林強縣建設步履鏗鏘、亮點紛呈。2018年,全縣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0.2億元,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3元,增長8.2%。

林口縣委書記、縣長羅海濤說,綠色生態是林口的最大優勢,也是現代農業的一張閃亮名片。近幾年,林口縣加快退耕還林的步伐,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加大對綠色品牌的培育力度,精心打造了沙棘、大鵝、北藥、馬鈴薯、白瓜子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全縣綠色有機食品標誌產品認證25個,地理標誌產品認證2個,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達180萬畝,創建1000畝以上綠色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園區11個,成功引進了中林鵝屠宰加工冷鏈配送、臺灣謝記白瓜子加工等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投資林口。

而今,截取林口農林產業發展變奏曲恢弘樂章的4個片段,看林口人如何深耕這片希望的田野,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啟富民強縣新篇章。

南瓜

引來臺灣企業瓜農心花怒放

歡樂的南瓜子在機器上跳動,喜悅的笑容在工人們臉上綻放……6月4日,經過半年的設備安裝調試,去年落戶林口開發區的臺灣謝記南瓜深加工項目試機成功。企業負責人說,如今萬事俱備,只等9月份南瓜收穫之後開始生產。

臺灣謝記南瓜子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面積3.84萬平方米。建成投產後,可輻射全縣發展南瓜種植30萬畝以上,填補多年來南瓜產業精深加工的空白,將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速推進該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近年來,林口縣南瓜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25萬畝左右,打造出青山、柳樹、三道通等一批高標準示範園區。為加快推進南瓜產業化發展,將南瓜產業打造成富民富縣的支柱型產業,按照「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林口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僅籤約臺灣謝記南瓜深加工項目落戶開發區,還引來了兩家生產南瓜雜糧衝泡粉、薯條薯片的臺灣企業,全力打造臺灣謝記食品園區。今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動作用,利用好「國家級子用南瓜生產基地」這塊招牌,林口南瓜產業將蜚聲省內外。

沃野千裡湧春潮,揚帆起航正當時。今日林口,已經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產業強縣的新路。

大鵝

政府傾力支持延伸產業鏈條

在海華鵝業——林口最大的鵝苗孵化基地,來自江蘇鹽城的技術員蘇林亞忙得不亦樂乎。據他介紹,這裡有20多臺孵化機,從3月份開始,每月都得賣出近30萬隻鵝苗,訂單根本供不上,一直得忙到7月份!

林口,山清水秀,有大鵝養殖的歷史。2015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全力扶持大鵝養殖這項富民產業,相繼出臺了每隻鵝雛補貼2元錢、貸款貼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發展大鵝養殖。政策出臺後全縣大鵝由2015年的20萬隻迅速發展到2018年的100萬隻。隨著大鵝養殖產業發展壯大,縣委縣政府謀劃育種、育雛、養殖、餐飲、加工一體化發展路徑,去年他們與中林集團合作引進大鵝屠宰加工項目。

據了解,中林天恆食品有限公司投資的林口農業綜合開發鵝屠宰廠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面積1.98萬平方米,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6000萬元,項目主要為廠區工程、屠宰加工工程、冷庫工程等及其配套附屬設施建設。二期擬建設鵝類食品深加工生產線。截至目前,一期工程的基礎建設已完成,力爭今年10月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屠宰、加工肉禽1000萬隻,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實現利稅3100萬元。

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方向,有大項目牽動,林口做大做強大鵝產業的信心倍增。今年初,該縣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給予養殖戶鵝雛補貼+貸款貼息,每隻鵝雛政府補貼3元錢,並協調企業每隻鵝雛補貼1元錢,再次調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今年全縣大鵝養殖可達200萬隻,僅養殖預計可實現產值1.4億元,養殖戶可增加純收入4000萬元。

馬鈴薯

兩大龍頭舞動成為強勁引擎

沐浴著初夏的陽光,走進位於林口縣古城鎮的山東濟南佐康馬鈴薯澱粉、粉條加工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主體廠房已完工,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安裝來自江蘇的成套先進設備,為8月份竣工日夜奮戰。

據了解,該項目佔地6.3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近億元,9月份就能試生產,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加工馬鈴薯7萬噸,生產優質澱粉1萬噸。

近年來,林口縣委縣政府把「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圍繞全縣農業資源優勢,積極創建綠色食藥加工集中區,突出打造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目前,全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3戶,其中省級4戶、市級29戶。

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該縣扶持太平食品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新引進了山東濟南佐康馬鈴薯澱粉、粉條加工項目,兩家企業可帶動全縣發展馬鈴薯8萬畝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強力引擎。

沙棘北藥

為生態增綠讓百姓增收

橙黃色的沙棘果掛滿枝頭,翠綠色的北藥長滿林間。朱家鎮牛心村農民劉貴臣望著山坡上20多畝沙棘,心裡亮堂堂。他對記者說,4年前這裡水土流失嚴重,一下雨就受災,春天家養的大鵝都被水衝走了,坡地裡種的大豆一年不如一年。多虧了縣裡產業強縣、生態富民的好戰略,我們不僅退耕還林,還創新種植模式,大面積種植沙棘,並套種月見草、蒲公英等中藥材,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

2014年,針對水土流失問題,林口縣主要領導深入柳樹鎮調研,發現該鎮豐谷屯千畝沙棘種植示範園區對水土流失治理非常有效,每畝純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這是一項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融合發展的好產業。第二年,縣委縣政府將沙棘作為全縣重點產業強力推進,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生態恢復。他們制定了沙棘產業發展5年規劃,通過發展長期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退耕還林政策引導、種植大戶現身說法等一系列舉措,引導農民、林場職工發展壯大沙棘種植產業,2018年全縣發展沙棘種植達10萬畝,並被國際沙棘協會授予「中國冬果沙棘之鄉」金字招牌,今年又增5萬畝。同時,為解決沙棘產業前3年沒有收益的問題,部分沙棘種植大戶通過套種月見草、蒲公英等北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儘快實現了生態增綠、百姓增收。

5年來,通過沙棘套種月見草、蒲公英,打造牡丹江流域百裡黃芪谷,擴大省級白鮮皮規範化示範種植基地,大力推廣庭院平貝,全縣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由2000畝增長到7.45萬畝。

相關焦點

  • 「大中小」特色產業築牢林口發展根基
    本報訊(記者王瑋孫昊)雪白的大鵝,金燦燦的蒲公英,紅豔豔的沙棘……這些色彩勾勒出林口三大農業特色產業的生動圖景。今年上半年,林口大鵝存欄近150萬隻,中藥材種植髮展到7.45萬畝,沙棘作為小漿果的代表發展到13萬畝。大鵝、中藥材、小漿果「大」「中」「小」特色產業正在林口土地上彈奏致富金曲。
  • 林口,生態為基繪新篇
    駐站記者 劉夕營初春山花爛漫,盛夏層林疊翠,秋來五花山色,冬季青松傲雪,林區用自然純粹的生態展現著它的至美至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林口林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今年,按照總局黨委「以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為重點,打好生態建設硬仗」的總體要求,林口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緊緊圍繞「保護生態安全、強化生態建設、發揮生態功能」的職能定位,堅持把生態保護建設當作第一使命,又打響了一場資源保護陣地戰、資源培育持久戰、生態紅利破襲戰,一幅綠色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堅決打贏資源保護陣地戰
  • 龍泉市積極探索「生態富民+低碳文化」新發展模式
    龍泉市積極開展低碳試點創建工作,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導思想,深入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文旅興市」發展戰略,探索實現「經濟增長、人民富餘、環境優美、文化傳承」的低碳發展模式,推進區域綠色發展,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園。
  • 【夏店播報】三管齊下唱響綠色發展富民曲
    對他家我們用足上級扶貧政策,幫助其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擺脫貧困致富。近年來,我們採取流轉土地、大戶種植,集體整地、發包種植,農戶參與、自己種植等模式發展花椒3000餘畝,像平來均一樣,村中貧困群眾靠花椒特色種植和養殖擺脫貧困的典型還有許多。」河口村支部書記宋莫西如數家珍述說著群眾的脫貧經。
  • 林口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發展特色產業 叫響「驢」經濟
    東北網4月13日訊(李虎生 劉夕營 記者許諾)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和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龍江森工林口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利用林區結合地區資源優勢,畜牧業發達等廣泛等優勢,將黑毛驢養殖作為調整優化種養結構、脫貧攻堅、助推職工就業、增加職工收入的特色產業,填補了黑龍江省集中養殖黑毛驢項目的空白,滿足省內外市場對驢類產品的需求
  • 鄉村振興:「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基層黨建是引領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兩者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環境保護意識是鄉村振興中對人類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要因素。「黨建+生態」 良性循環生態新模式的提出,不僅為發展綠色生態創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成功道路,而且強化了基層黨建的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基層黨建體系,通過「黨建+生態」新模式的良性循環,讓「紅」與「綠」奏成交響曲,在嘹亮歌聲中將基層黨建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強化基層黨組織存在感,提升基層黨員幹部身份感,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領頭羊」,讓基層黨員幹部成為引領綠色生態轉型發展的
  • 「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
    關停礦山使村集體收入大幅縮水,是繼續開採資源發展經濟還是堅定保護生態謀劃未來?15年前,浙江安吉餘村走到了「十字路口」。今天,餘村鄉村旅遊有聲有色,「借景生財」成為現實,經濟與生態實現雙贏令人欣喜。  餘村是我國綠色發展的縮影,深刻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思想偉力。
  • 內蒙古:把綠色變成「金」,生態發展讓牧民致富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發力「生態+」,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大地,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點綠成「金」,生態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內蒙古在鞏固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種植、特種養殖、特色旅遊等林下經濟,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牧民脫貧致富新路子。
  • 林海日報專訪|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庫都爾林業局將主動融入林區產業轉型發展規劃布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找準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堅定『以生態旅遊為引領,全力推進兩個基地建設』發展思路,加快把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 林口舉辦2018鵝美食文化節 鵝文化打造「餐飲」新名片
    東北網8月9日訊 (林威威 馮春濤 記者 付巍)9日,2018林口鵝美食文化節開幕,來自省內外30餘家鵝美食企業攜100餘種參展產品齊聚山城,為大家呈現集健康、養生、美味於一體的林口鵝味覺盛宴。文化節期間活動豐富多彩,將舉行鵝美食展示大集、鵝文化展示中心和食藥產業園奠基儀式、鵝主題繪畫攝影展、大鵝產業發展論壇及項目籤約儀式等活動,著重強調廣大遊客、當地居民和各地參展商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進一步提升美食文化內涵。 2018林口鵝美食文化節開幕儀式現場。 焦玉權 攝 此外,還將舉辦鵝文化展示中心和食藥產業園的奠基儀式。
  • 林口:完善基礎設施網絡 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十三五」期間,林口縣交通運輸局充分發揮交通富民、惠民、安民的作用,建設滿意交通。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保持適度的建設規模和節奏,持續完善全縣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花博會籌辦、生態旅遊...今天的發布會聚焦崇明創新綠色發展
    一是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搶抓花博機遇,積極引進發展現代花卉產業;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引領,面向全球開展農業招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加快發展訂單農業、電商農業、智慧農業,全力打造「兩無化」農產品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抓好自行車特色小鎮建設、明珠湖5A級景區等文旅基地建設,加速發展酒店民宿旅遊服務設施,郊野公園、開心農場、高端民宿、美麗鄉村成為熱門打卡地。
  • ...社數字報刊-生態科技島:新發展理念引領「生態文明之舟」揚帆遠航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回看2020(一)」阿右旗:堅持綠色發展 釋放「生態紅利」
    阿右旗把生態建設當做產業來經營,通過發展生態特色產業、駝產業逆向拉動生態保護建設,變沙為「金」,變「患」為「寶」,促進生態建設與農牧民增收共贏,堅持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阿右旗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牧戶」聯營同富的模式,形成集種養、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沙生產業鏈,取得了生態修復和農牧民致富的雙豐收。阿右旗先後被評為「國家林下經濟示範旗」「中國特色沙草產業發展示範旗」,生態特色產業「栽」下了「搖錢樹」。
  •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餘欣榮來曲調研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餘欣榮來曲調研 2020-07-1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雞冠山鄉:黨建引領「生態興鄉」戰略
    今年以來,雞冠山鄉以黨建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統籌推進「生態興鄉」戰略,推動了雞冠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把「黨建工程」作為「生態興鄉」戰略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聚焦「強基礎、創特色、嚴管理」,堅定不移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強化組織基礎。
  • 瀟湘林業70年丨打造綠色富民產業——湖南林業發展成就之林業產業篇
    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紅網時刻推出《湖南林業70年》系列報導,敬請關注。高空俯瞰,怒放如潮水般的油茶花,宛如在紅土地上「繡」上了一幅美絕又壯觀的畫卷。
  • 【復工復產促發展】林口: 「雙線」作戰 搶回大好「春光」
    【復工復產促發展】林口: 「雙線」作戰 搶回大好「春光」 2020-02-26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綠色產業活力足(綠水青山就是...
    曾經的東山縣,生態脆弱,發展滯後。如今的東山縣,生態改善,走上綠色發展新路。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帶領下,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歷經14年,種下8.2萬畝木麻黃。經過幾十年接力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已從0.12%增長到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