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發力「生態+」,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大地,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點綠成「金」,生態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內蒙古在鞏固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種植、特種養殖、特色旅遊等林下經濟,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牧民脫貧致富新路子。
位於呼和浩特市區北部的大青山南坡,分布著白樺林、油松林、灌木林、高山草甸等植被類群。每年防火封山季過後,總長超過百公裡的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每天都會迎來眾多休閒健身的市民。
地處大興安嶺腹地的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森林覆蓋率達65.8%。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開始人工種植木耳、滑子菇、猴頭菇等,小小食用菌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小金粒」。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甘河林業局甘東林場,赤芍、防風、白蘚皮、返魂草等中草藥變成林業職工脫貧致富的「大產業」,不僅實現了林地效益最大化,而且帶動周邊地區種植中草藥,目前已有近萬人就近務工。
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共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4家,自治區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4家。2019年,全區林業總產值達到556億元,農牧民人均林業收入1080元。
談到內蒙古的生態環境,不能不提及沙漠,內蒙古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沙地,生態環境基礎脆弱。
位於內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境內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幾乎佔全盟三分之二面積,土地荒漠化曾經高達93.15%,三大沙漠逐漸呈「握手」之勢。當地通過持續植樹披綠和保護,三大沙漠周邊形成了鎖邊防沙阻沙防護帶,阻擋了三大沙漠的「握手會師」。
在這個過程中,阿拉善盟統籌推進防沙治沙與沙產業緊密結合,以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等為主的沙生植物特色生態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如今,庫布其顛覆了人們對於沙漠的想像。在穿沙公路兩側,成片的甘草樹叢匯成「綠洲」,它們既是治沙改土的先鋒植物,也是當地農牧民的「綠色銀行」。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飛鳥難越、黃沙漫捲的無邊荒漠。
內蒙古草原面積11.38億畝,佔全國草原面積五分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監測顯示,2019年內蒙古草原植被平均蓋度44%,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
綠水青山價值幾何?今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首次對外發布全區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結果:2019年,內蒙古生態產品總值44760.75億元,是地區生產總值的2.6倍,生態功能遠遠大於生產功能。2015年到2019年,全區生態產品總值增加5410.1億元,增幅13.75%。
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草原兒女持之以恆地探尋著、堅持著、創新著,一路逐綠前行,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將綠色基因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助力環保,我們一直在路上
▶官網:http://www.btepi.org/
▶入會詳詢:0472-2621096
▶協會地址:包頭市昆區民族西路3號阿爾丁植物園西門對麵包頭市環境糾紛調解中心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