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把綠色變成「金」,生態發展讓牧民致富

2021-02-19 包頭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作為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發力「生態+」,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大地,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點綠成「金」,生態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內蒙古在鞏固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種植、特種養殖、特色旅遊等林下經濟,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牧民脫貧致富新路子。


位於呼和浩特市區北部的大青山南坡,分布著白樺林、油松林、灌木林、高山草甸等植被類群。每年防火封山季過後,總長超過百公裡的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每天都會迎來眾多休閒健身的市民。


地處大興安嶺腹地的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森林覆蓋率達65.8%。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開始人工種植木耳、滑子菇、猴頭菇等,小小食用菌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小金粒」。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甘河林業局甘東林場,赤芍、防風、白蘚皮、返魂草等中草藥變成林業職工脫貧致富的「大產業」,不僅實現了林地效益最大化,而且帶動周邊地區種植中草藥,目前已有近萬人就近務工。


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共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4家,自治區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4家。2019年,全區林業總產值達到556億元,農牧民人均林業收入1080元。

談到內蒙古的生態環境,不能不提及沙漠,內蒙古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沙地,生態環境基礎脆弱。

位於內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境內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幾乎佔全盟三分之二面積,土地荒漠化曾經高達93.15%,三大沙漠逐漸呈「握手」之勢。當地通過持續植樹披綠和保護,三大沙漠周邊形成了鎖邊防沙阻沙防護帶,阻擋了三大沙漠的「握手會師」。


在這個過程中,阿拉善盟統籌推進防沙治沙與沙產業緊密結合,以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等為主的沙生植物特色生態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如今,庫布其顛覆了人們對於沙漠的想像。在穿沙公路兩側,成片的甘草樹叢匯成「綠洲」,它們既是治沙改土的先鋒植物,也是當地農牧民的「綠色銀行」。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飛鳥難越、黃沙漫捲的無邊荒漠。

內蒙古草原面積11.38億畝,佔全國草原面積五分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監測顯示,2019年內蒙古草原植被平均蓋度44%,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

綠水青山價值幾何?今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首次對外發布全區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結果:2019年,內蒙古生態產品總值44760.75億元,是地區生產總值的2.6倍,生態功能遠遠大於生產功能。2015年到2019年,全區生態產品總值增加5410.1億元,增幅13.75%。


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草原兒女持之以恆地探尋著、堅持著、創新著,一路逐綠前行,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將綠色基因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助力環保,我們一直在路上

▶官網:http://www.btepi.org/

▶入會詳詢:0472-2621096

▶協會地址:包頭市昆區民族西路3號阿爾丁植物園西門對麵包頭市環境糾紛調解中心4樓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日報社草原雲|寶花:帶領牧民種梭梭林闖出特色致富路
    「寶花可是我們嘎查致富的功臣,為了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她帶領我們種梭梭林發展沙產業,還成立綜合養殖公司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我們村民打心眼裡感激她!」該嘎查牧民劉明說。梭梭連片成林種梭梭改善了嘎查生態環境,也給嘎查農牧民帶來了收益,如何進一步讓嘎查農牧民增收?寶花經過考察了解,她決定依託梭梭林這個綠色「銀行」和當地口碑出眾的羊肉為基礎發展特色養殖。
  • 「回看2020(一)」阿右旗:堅持綠色發展 釋放「生態紅利」
    阿右旗把生態建設當做產業來經營,通過發展生態特色產業、駝產業逆向拉動生態保護建設,變沙為「金」,變「患」為「寶」,促進生態建設與農牧民增收共贏,堅持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這兩天,曼德拉蘇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侍明斌和妻子寶花正忙著澆冬水。今年,他們種植了200畝白刺,探索在白刺裡接種鎖陽,保護生態的同時,帶領當地農牧民持續增收。阿右旗依託肉蓯蓉、鎖陽、甘草等種質資源優勢,著力提高沙生植物產業化水平,「變沙為金」,打造全國生態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 瞭望|內蒙古:生態產業助力戈壁增綠牧民增收
    近年來,自治區堅持把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逐步形成政府政策引導、社會多渠道投入、農牧民積極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局面,不僅使生態環境實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重大轉變,還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內蒙古科協活動進行時」80後牧民烏雲畢力格:靠科學養殖致富
    「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牧民離不開養殖,過去是養殖,現在還是養殖,但方式變了,通過科學的舍飼養殖,既讓草原『歇一歇』,又讓牲畜吃得好。」11月10日,站在自己的羊圈裡,鄂爾多斯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烏蘭烏素嘎查的牧民烏雲畢力格自豪地說到。
  • 內蒙古牧民足不出戶通過手機查看牛群 種子資料庫助力修復草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內蒙古牧民足不出戶通過手機查看牛群 種子資料庫助力修復草場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五年多來,內蒙古依託科技手段、產業驅動,書寫出了一幅又一幅草原經濟新圖景。一粒草種、一片草原,帶動一方百姓走向小康生活。
  • 關注丨聚力青年·生態內蒙古:面向全國的創業樣本
    ,帶領著鄉親們一起奔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為推進自治區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借力「網際網路+」的力量幫助創業青年搭建產品銷售平臺,培育一批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前列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幫助更多青年電商創業者快速成長,10月19日——22日,由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指導,內蒙古自治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和阿里巴巴·聚划算主辦,蒙羊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聚力青年·生態內蒙古」青年創業網絡嘉年華活動將在阿里巴巴
  • 循環經濟:「向死而生」的綠色轉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20年,我區15家礦山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引人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375家綠色礦山,67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位居全國前列。  清楚內蒙古發展的人們清楚:這來之不易的「前列」,與循環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2020第二屆內蒙古綠色發展論壇在呼舉行
    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娘家人,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積極發揮橋梁、紐帶、助手作用,堅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綠色發展。今年8月份,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扶持民營企業的政策要求和生態文明理念,全國工商聯《關於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內蒙古工商聯與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建立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合作機制,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 三江源牧民捧起「生態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中新網西寧12月17日電 題:三江源牧民捧起「生態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垃圾回收,30%的收入以現金方式返還給牧民,70%投放到綠色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一項生態扶貧垃圾分類項目的「經濟帳」。
  •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建設綠色礦山,保護環境資源
    內蒙古華拓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峰林提起那時的情況仍然感到心有餘悸。當時的烏拉特草原更是「千瘡百孔」。不僅草場破壞嚴重,選礦廠周邊留下的深坑,成了當地牧民們的夢魘。「有時候牛、羊吃草時一不小心就掉進去了,積水深的地方掉進去就淹死了。」沙德格蘇木畢克梯嘎查牧民孟克吉雅說起那時的情形來直搖頭。
  • 把「好生態」變成「金飯碗」——十堰推動綠色發展側記
    2018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十堰以此為契機,圍繞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目標,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成為目前中西部地級市中唯一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 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如何實現「雙贏」?專家「支招」青藏高原生態...
    新華社成都10月15日電(記者康錦謙)「傳統犛牛肉綠色加工技術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我們正積極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傳統犛牛肉製品綠色加工工藝流程。」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院長劉書傑在作報告時說。
  • 開州:產業鋪平致富路 綠色發展創金山
    行走在開州廣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煥發勃勃生機的綠色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大進鎮生態茶葉觀光體驗園茶香馥鬱,趙家街道南山村黑泥溝李子漫山飄香,大德鎮磨梁村五彩桃園夢幻甜蜜,鐵橋鎮億世村翠冠梨個大果甜,長沙鎮福城村柑橘掛滿枝頭……開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種植經濟林作為國土綠化和產業發展的結合點,依託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促進群眾增收的致富路。
  • 內蒙古舉行農牧業和林草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王雨鋒: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係,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內蒙古銷售榮獲「綠色發展獎」
    本屆活動共設置年度案例獎、綠色發展獎、年度扶貧獎、年度企業獎、特別貢獻獎5類獎項。中國石油內蒙古銷售公司榮獲「綠色發展獎」。  多年來,內蒙古銷售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決策要求,強化環保紅線意識,以落實油氣回收改造、落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落實燃煤鍋爐淘汰、落實儲罐防滲改造、落實油品質量升級的「五落實」,促進環保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助推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期間,公司獲得中國石油集團「環境保護先進企業」「節能節水先進企業」 等榮譽稱號。
  • 鄂託克前旗: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歲歲年年講述著薩拉烏蘇河岸的風光,毛烏素沙漠北部源頭的大沙頭見證著這座草原城鎮的崛起,壯闊遼源、水草豐美的巴彥希泊日草原,百花爭豔、綠水環繞的鄉土植物園奏響了鄂託克前旗綠色發展的交響樂……當保護與發展相遇,生態文明就成為經濟建設最美的邂逅。
  • 牧民變遷記:孟克達來的幸福生活
    「我兒子19歲了,考上了內蒙古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今年42歲的孟克達來自豪地說,他家裡有5口人,現在居住在杭錦旗道圖嘎查牧民新村。屋內擺放著的新式沙發、大屏幕電視、電冰箱等,顯示著他生活的富足。  十多年前,這樣的幸福生活是村民們不敢想像的。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馬彩萍 攝  現如今的仁達合作社,依託國家產業和扶貧政策,正逐步走上一條健康規範的良性發展道路。  「玫瑰花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及季節性強的產業,為搶抓採摘進度,合作社充分吸收當地富餘勞動力到玫瑰園採摘,帶動更多牧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李國善說,據測算,今年,合作社的玫瑰花可以採摘2萬斤左右,預計可實現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 生活不只眼前的草場——青海果洛編織綠色發展之夢
    防治沙漠化面積95.71萬畝,治理黑土灘315.11萬畝,境內黃河、長江流域水質斷面均達到國家標準……這是果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態成績單。生活不只眼前的這片草場——成績單背後,是雪域果洛草原牧民群眾與幹部的選擇與堅守,更是要把綠色的夢編織在江源大地上。
  • 內蒙古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防止環境破壞 夯實生態屏障
    目前,勝利能源以「露天礦、發電廠、輸煤系統」為主體的「兩輪一軸」煤電一體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礦區成為具備工業、文化、旅遊功能,兼具草原特色風情的大型煤電開發、環境治理與觀光旅遊一體化的「生態、環保、綠色」示範區。2019年,該礦入選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2020年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