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生態」變成「金飯碗」——十堰推動綠色發展側記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十堰馬家河建人工浮島,淨化水質。

近日,湖北省2019年度各市州黨委政府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目標考核結果公布,十堰位列榜首。

2018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十堰以此為契機,圍繞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目標,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成為目前中西部地級市中唯一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轉方式,綠色產業順勢而起

「老鐵們看仔細了,這裡是世界茶葉生長的『北極』,茶葉高香,生態有機……」蔣春莉一手拿著手機,一手將村裡產的茶葉展示在鏡頭前。

蔣春莉是十堰市鄖西縣下營村知名網紅,她在村電商扶貧中心建立了12人的直播團隊,利用網絡推介大山深處的綠色產品,在下營村釋放出了連鎖效應。

「疫情沒有影響村民脫貧的腳步!」村黨支部書記劉挺洲介紹,下營村是國家重點貧困村,全村開設網店523家,2017年整村脫貧。今年1月至4月網絡銷售產值超過八千萬元。

從躬耕隴畝,到網紅致富,下營村脫貧模式的變化,代表著十堰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批綠色產業順勢而起。農夫山泉、華彬、潤京等礦泉水企業入駐十堰,做起大自然的「搬運工」;房縣洑汁黃酒,形成20億元規模的產業;農村建起綠色特產基地600萬畝。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全市83.3萬建檔貧困人口已整體脫貧。

作為漢江流域重點城市,十堰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建設「水源地,汽車城」,打造「美麗十堰」;推進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建設,打造「暢通十堰」;創新汽車、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產業發展模式,打造「創新十堰」;加大扶貧力度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打造「幸福十堰」;建設內陸城市雙向開放新高地,打造「開放十堰」;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打造「活力十堰」。

為此,該市策劃建立了「六個十堰」專題項目庫,梳理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庫及重大事項爭取清單項目近1200個,總投資9000億元;策劃了「十四五」規劃長江經濟帶5億元以上項目近500個,總投資8000億元;進一步完善十堰市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兩庫」項目1496項,總投資6853.7億元。

河長制是「責任制」而非「冠名制」

2017年,十堰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明確各級河長共2811名,其中市級河長15名,書記、市長位列其中。十堰市委市政府強調:河長制是「責任制」而非「冠名制」,河長除了完成防洪等任務外,主要承擔河流治理的職責任務。

幾年來,各級河長多次深入巡河,僅2018年與2019年,十堰市、縣、鄉三級河長累計巡河10000多人(次),村級河長巡河已實現常態化。

日前,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調研十堰神定河,看到神定河河長辦有人員、有車輛、有工作制度、有辦公場所、有經費保障,對其實施一線調度、一線督辦、一線推進給予充分肯定,說十堰這個河長辦真正「坐實」。

近年來,十堰累計投入約30億元,大力實施截汙、清汙、減汙、控汙、治汙、管汙六大工程,累計建設生態河道130公裡,建成清汙分流管網1400多公裡;十堰還清理網箱18.2萬隻,關閉規模化養殖場134家,關停並轉高汙染、高耗能企業560家,對全市1578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012年以前,流經十堰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官山河水質長期處於劣Ⅴ類。為啃下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這塊「硬骨頭」,該市對5條河流域沿線80多條支溝、近千個排汙口等進行大規模牽頭整治。

在治理「五河」過程中,十堰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創新採用先建設後付費方式,對好的汙水處理技術全面推廣,讓不達標者退出市場,最終引入碧水源、深港環保、北京排水集團等多家第三方治水公司,採用膜工藝、人工快滲工程、紅菌技術等27項先進汙水處理工藝。

目前,官山河、犟河、劍河已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Ⅲ類,神定河、泗河也於2019年相繼消除劣Ⅴ類水質。

爭做環保領頭雁

十堰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在全省率先出臺《十堰市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實施辦法》,建立以綠色GDP為導向的考核和追責問責體系。出臺《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十堰揚塵汙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實施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機制,生態環保體制機制創新被列為湖北省改革十大典型之一。

目前,十堰重大生態工程推進成效顯著。「廁所革命」:全市去年完成六大類廁所建改94199座,超出計劃數量130%,累計完成三年總任務92.13%;「精準滅荒」:去年通過驗收造林18.17萬畝,已完成總任務的96.12%;鄉鎮汙水治理:85個汙水處理項目全部建成運營,累計新建汙水管網499公裡,實現了鄉鎮汙水處理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年清運城鄉生活垃圾76.3萬噸,其中市縣城區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同時,持續保持大氣治理高壓態勢。去年4月關停東風熱電廠和十堰陽森熱電廠,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京能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運。與中國環科院大氣所聯合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分物種源排放清單研究工作,全市54家企業納入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計劃。加強秸稈露天焚燒管控,實現省環委辦通報「零火點」「零黑斑」預定目標。

穩步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完成1183個農用地土壤點位樣品和418個農產品點位樣品檢測,並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全面啟動83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汙染狀況調查,排查8家涉重金屬行業企業。開展全市149家尾礦庫核實以及尾礦庫地塊信息調查和環境風險預判,完成竹谿縣中峰鎮農田重金屬汙染生態修復項目,安全轉移處置各類危險廢物約1.5萬多噸。(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揚燦 通訊員 李江 李啟東 葉相成)

來源:湖北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把綠色變成「金」,生態發展讓牧民致富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發力「生態+」,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大地,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點綠成「金」,生態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內蒙古在鞏固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種植、特種養殖、特色旅遊等林下經濟,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牧民脫貧致富新路子。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2020年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時指出,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思路一變天地闊觀念一轉氣象新強化綠色發展政策制度保障,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產業和重要領域綠色改造,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等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實施燃煤替代。發展綠色建築。鼓勵綠色出行,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
  • 徐世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9月29日,縣委書記、縣總河長、長江豐都段河長徐世國率隊巡查長江時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切實增強抓好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嚴格打表推進問題整改,保時間保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奮力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縣領導肖軍一同巡查。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尋十堰特色農產品發展路徑②鄖陽區小木瓜已成大產業
    編者按:地理概念上,北緯30°線及其周邊,是一片神奇的黃金地帶:生態原始,奇觀眾多,土地肥美,物產豐富。十堰,就是這條黃金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生態價值突破十萬億。這裡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了大批特色農產品。前不久在福州市舉辦的第三屆全國糧食交易大會上,我市企業參展的紅薯粉、橄欖油、貢米、雜糧等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3天賣出300多萬元。
  • 十堰的三條特色發展之路!市長陳新武為您解讀!
    十堰秦巴山區,最大的特點是物種豐富,生態環境好,這裡什麼樣的物種都有,但是我們在農業方面又處於不利 ,規模不夠,產業效益不夠。這是十堰未來產業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來帶動動農業產業的振興。
  • 護好山林一抹綠 捧上生態金飯碗
    「村裡環境美、空氣好,吸引了大批的遊人在此春賞花、夏摘果、秋賞葉。每年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全村3家星級農家樂營業收入以及村民的各類小商品銷售額累計超過100萬元。」11月25日,田拐村駐村第一書記虎平告訴記者,村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源於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護好山林一抹綠,捧上生態「金飯碗」。
  • 這就是十堰!
    鄖西天河水鄉景區如詩如畫鄖西縣委、縣政府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經打造了縣城—五龍河—秦嶺國際狩獵場—商南金絲峽「綠色遊」,縣城—土門—上津—湖北關「紅色遊」,縣城—天河口—這裡生態環境良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南北氣候分界線穿境而過,森林覆蓋率79.6%。先後獲得中國候鳥旅居縣口碑榜、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中國生態自然景觀旅遊最佳目的地、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名縣等稱號。
  • 韶關市委書記王瑞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
    北部生態發展區是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韶關是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 如何端穩綠水青山「金飯碗」,念活生態經濟「致富經」? 在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韶關如何做好功能定位? 有哪些機遇挑戰、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
  • 「江西省發展綠色金融 推動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南昌召開
    楊震副主席講話 楊震在講話中指出,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進一步明確了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和發展路徑。 楊震表示,江西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也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實現「一舉四得」: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根子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及其支撐的高碳重化工產業結構問題,降碳可以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第三,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 「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築牢綠色發展基礎」肇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
    【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築牢綠色發展基礎】肇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44 信息來源:肇慶市生態環境局近日,美麗肇慶再添一塊國字綠色招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這是對一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最高肯定,肇慶市是廣東省第三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 循環經濟:「向死而生」的綠色轉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20年,我區15家礦山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引人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375家綠色礦山,67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位居全國前列。  清楚內蒙古發展的人們清楚:這來之不易的「前列」,與循環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樊文代表:把牢生態優勢 打好綠色發展「組合牌」
    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16日電(陳立庚 實習生 和煜)「好草養好牛、好牛產好奶』,種是養的基礎,要在烏蘭布和沙漠中搭建優質牧草基地首先要加大生態保護和管理的力度。」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磴口縣委副書記、縣長樊文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農產品和生態是緊緊地綁在一起的,如果生態出了問題,那麼就會讓依託生態的農牧業黯然失色。
  • 廣安觀潮 |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2016年,南通開始整治沿江地區生態環境,碼頭、工廠整改了,種上了樹,江邊變成了公園,群眾稱讚「滿眼是綠色,江邊鳥也多了,之前消失的江豚現在也能時常看到」。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南通沿江地區的變化,折射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 山東德州開展 「五大行動」 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生態健康發展
    山東德州開展 「五大行動」 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生態健康發展2020-07-10 17:19:00  水產養殖網德州市全力實施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五大行動」,以50家水產精準服務示範點為重點,積極開展網格化服務,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廣生態、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模式,不斷提升全市水產養殖業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水平。
  • 山東:構建大環保格局,加快推動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大環保格局加快推動綠色發展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藍圖,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十三五』時期,我省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碩成果。」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表示。
  • 湖北十堰:凝心聚力做公益 人人爭當「守井人」
    (左一)  尤林是湖北十堰首個環保公益組織——十堰滄浪綠道環保服務中心的主要發起人,也是十堰民間河長的負責人。由於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長期從事公益環保事業,他自覺擔當守護一庫淨水的責任,與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人和事抗爭,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傳遞生態理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為了水源地,爭當「守井人」,共護綠水青山。
  • 鄖陽綠色產業成脫貧強勁支撐
    曾經,因為窮,生態資源只能被動式保護或低層次開發,小工業、小作坊遍地開花,造成局部環境汙染。近年來,該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推動鄉村旅遊,蹚出一條「生態、產業、民生」三轉型的綠色發展新路。10月12日,細雨綿綿,鄖陽區安陽鎮龍門川。一馬平川的稻田裡,水稻已收割,泥土裡還有稻香。不遠處,丹江口水庫庫汊水平如鏡,透徹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