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涪陵榨菜智能化生產車間品控人員正在檢查產品。
11月6日,國之四維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檢查馬桶坯體。
11月9日,朗奕迪實業智能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無線路由器。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11月7日,立冬,久違的陽光灑向大地。
重慶朗奕迪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朗奕迪」)董事長譚方華給重慶日報記者發來一條微信:10月30日,公司又接到來自巴西一家網絡通訊企業的訂單,訂購10萬臺無線路由器,總金額500多萬元人民幣。
同日,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涪陵榨菜」)出口負責人張小明也發來一條微信:10月26日,又接到加拿大一家企業的訂單,4600件、合計46萬袋鮮爽菜絲,涉及金額6萬多美元。
兩條微信中,都有一個「又」字。這意味著,近期他們接到的海外訂單並非個案——
「1-9月,朗奕迪出口金額近8000萬元,同比增長50%。其中,規格為300Mbps的無線路由器出口額同比增長50%。」譚方華說。
「僅80克裝鮮爽菜絲一個品類,1-9月出口銷量就同比上漲了50%。」張小明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前三季度,重慶出口值達到2910億元,同比增長10.3%。來自重慶海關的一份《2020年1-9月重慶市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顯示,不少「重慶造」居家產品出口實現逆勢增長。
選產品
取捨有度,打有準備之仗
這段時間,位於萬州經開區管委會旁邊的朗奕迪正加緊生產。海外訂單不斷,朗奕迪9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插件生產、表面貼裝等5條智能生產線和多條組裝、打包生產線都處於滿負荷運行狀態。
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朗奕迪近年來的生產、銷售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企業業績不僅沒下降,還實現了逆勢增長,尤其是海外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這一點,譚方華略感意外。
隨後,譚方華及管理層經過仔細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企業的產品結構較合理,「主打產品選對了,應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就能遊刃有餘,打一場有準備之仗。」
朗奕迪在海外市場的主打產品是可攜式無線路由器。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單價並不高的產品呢?
「一是因為路由器等網絡通訊產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什麼產品都做,生產線的建設成本高,也不容易脫穎而出;二是因為歐美人的住房往往比較大,間數較多,一般固定安裝於客廳的主路由器信號覆蓋範圍有限,不能滿足更多房間的使用需求。」譚方華說,「基於這些考慮,我們決定立足實際、聚焦特色,將無線路由器作為主打產品。」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對的:疫情發生以來,居家辦公、上網課的人多了,對網絡信號的覆蓋範圍及網速有了新的需求,無線路由器可以插在各個房間的插座上並接通主路由器,讓用戶有了意外驚喜。
目前,朗奕迪的產品主要出口到美洲、歐洲等地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00Mbps和1200Mbps這兩種規格的無線路由器賣得最好,「尤其是價格更低一些的300Mbps無線路由器,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成了爆款。」譚方華說,如今,朗奕迪已進入萬州出口企業「第一陣營」,穩居前三強。
面對因疫情導致的市場變化,把「重慶造」優勢產品做得更大、更強,成了眾多渝企的一致選擇——
來自重慶海關的數據顯示,作為重慶最大的支柱產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逆勢增長,「重慶造」筆記本電腦出口值1244.1億元、增長15.9%,手機出口值95.2億元、增長2倍。
而據《2020年1-9月重慶市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1-9月,重慶累計出口家用電器849.9萬臺、出口值近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2%、75.7%;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累計出口1286萬臺、出口值近4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9%、154.1%。
「這些產品一直是『重慶造』出口的生力軍,現在,它們做得更大、更強、優勢更明顯了。」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拓渠道
力推爆款,給消費者「畫像」
離涪陵城區約20公裡的二渡村,涪陵榨菜工廠內,一條專門「分配」給出口產品的生產線每天都在滿負荷運轉——這條生產線,是集團公司今年從繁忙生產線中「擠」出來的,並專門撥了30名生產工人,國際市場銷售人員也由5名增至8名。
出口呈現良好態勢,是涪陵榨菜產銷兩旺的縮影。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涪陵榨菜拿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
作為重慶75家上市公司中的一員,涪陵榨菜今年的表現引人矚目:以11月6日的收盤價計算,今年以來其股價上漲超過60%。
據涪陵榨菜發布的三季報,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業總收入近18億元,同比增長12.09%,其每股收益0.78元,成為名符其實的績優股。
作為世界三大醃菜(中國涪陵榨菜、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之一,涪陵榨菜被冠以「榨菜界茅臺」的美譽,今年以來其地位更加穩固。
「在這份成績單中,目前出口的總量並不大,但增長勢頭強勁,成為今年的一個新亮點。」張小明自豪地說,「尤其是每袋80克的鮮爽菜絲,是涪陵榨菜10個出口單品中風頭最勁的『爆款』。1-9月,涪陵榨菜出口銷售約2500萬元,80克裝鮮爽菜絲就佔到40%左右。」
更重要的是渠道拓展。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涪陵榨菜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加強與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電商大平臺的合作,促使公司多了一條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子、讓海外消費者多了一條購買途徑。
「今年,涪陵榨菜不僅在海外華人群體中成了居家生活必備『神品』,在其他群體中,涪陵榨菜也有了相當大的知名度。」張小明說。
據介紹,與去年相比,涪陵榨菜今年成功開拓了「一帶一路」國際市場,客戶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涪陵榨菜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涪陵榨菜一樣,重慶劉一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劉一手」)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1-9月,每袋200克裝的中辣紅湯底料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銷售額增長了30%。」劉一手出口負責人肖輝說。
目前,劉一手火鍋底料已通過外貿經銷商銷往英國、荷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既有麻辣、清湯等不同品種,也有微辣、中辣、特辣等多種辣度。
除了火鍋底料,劉一手在海外市場布局的40多家火鍋門店還拓展了外賣業務。「比如在加拿大,工廠先加工,然後將火鍋食材送到家,並輔以粉條、醬料等重慶特色農副產品,頗受消費者青睞。」肖輝說。
同樣,作為重慶餐飲開拓海外市場的「先行軍」之一,重慶德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火鍋底料1-9月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近4倍,市場遍及韓國、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
除了火鍋底料,德莊的新品牌「飯空辣醬」也在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年輕人中掀起購買熱潮,「二季度環比一季度銷量增加了20%。」該產品的國際市場負責人劉建華說,下一步,其出口市場將向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拓展。
抓機遇
出手果斷,應行情變化而動
江津區油溪鎮石羊壩,在重慶國之四維衛浴有限公司(下稱「國之四維」)廠區,3條窯爐生產線、250多條成型注漿線以及近500名工人的狀態,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
「從5月起,馬桶、臺盆這兩款出口產品的銷售逐月攀升。前三季度其出口額超過600萬元。」國之四維總經理程龍鵬說。
究其原因,程龍鵬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外很多人「困守」家中,有更多心思用於家庭品質提升;同時,放眼全球的陶瓷主產區,除了中國迅速恢復產能外,印尼、墨西哥、越南、埃及等國家的廠商仍處於低迷中,「中國造」迎來新機遇。
國之四維乘勢而上,加快布局海外市場,比如在越南胡志明市投資建設的陶瓷工廠、五金花灑產品工廠均加快施工,預計投產後年產值可達到4億元。
「重慶造」出口居家產品中,陶瓷產品、玩具、家具及其配件等均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20年1-9月重慶市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顯示,1-9月,陶瓷產品出口值超過7.8億元、玩具出口值超過9億元、家具及其配件出口值近10億元。
隨著海外市場逐步恢復,在家具行業深耕近20年的重慶比土比家具有限公司(下稱「比土比家具」)計劃擴大產能。
9月,在阿里巴巴國際站舉辦的「數字採購節」上,比土比家具總經理蘭衝加大了推廣力度,很快拿到來自澳大利亞的大訂單,生產雪橇床、歐式摺疊床等產品。
「最近一個月的銷售額環比提升了10%-20%。進入四季度,來自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家的客戶加大力度催單,以現有產能,根本忙不過來,所以必須擴產。」蘭衝說。
對年底行情同樣樂觀的,還有位於大足區龍水鎮的重慶雷鑫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下稱「雷鑫機械」)總經理雷義。
雷鑫機械主營滑輪、緊固帶等柵欄五金配件,大大小小約70個品類,年銷售額約2000萬元,主要客戶是國外房屋安裝公司、五金零售商等。
「預計年底將有一波房屋安裝高潮,公司也會接到一批新訂單、迎來一波新行情。」雷義信心滿滿地說。
數讀>>>
291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外貿出口2910億元,增長10.3% 18.1%
東協為重慶第一大貿易夥伴。前三季度重慶對東協進出口835.9億元,增長6%,佔同期重慶外貿總值的比重為18.1%
12%
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越來越活躍。前三季度,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296.4億元,增長12%
1244億元
筆記本電腦是重慶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前三季度,「重慶造」筆電出口值1244.1億元,增長15.9%
2倍
前三季度,「重慶造」手機出口值95.2億元,增長2倍
專家說>>>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逯建:
居家用品出口潛力大 可繼續發力優化布局
今年以來,「宅經濟」催生的新機遇讓不少出口企業收穫滿滿。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嗎?11月8日,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逯建就此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採訪。
逯建說,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尤其是人員密集行業受到了較大衝擊。但為「宅經濟」提供產品、服務的行業,比如與室內生活、居家辦公、在線會議等相關的產品,卻迎來新機遇,需求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帶動了其出口快速增長。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造」居家產品更應該也更有可能抓住這一新機遇。逯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抗疫已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不少產品的產能只在中國得到有序復工復產,可以迅速填補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空檔」。
其次,海外不少國家的疫情起起落落,對居家產品的需求仍然存在,甚至會在一定時期內集中釋放出來。對主營居家產品出口的中國廠商來說,增長空間依然巨大,擴大產能的時間也較充足。
還有,中國在跨境電商平臺、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方面早早布局,比如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已日趨成熟,為「中國造」出口提供了安全、穩定的貿易通道。
那麼,面對「宅經濟」催生的海外新機遇,「中國造」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嗎?逯建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增長空間依然存在,企業可在產品結構調整、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繼續發力,更重要的是繼續優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