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曹縣退伍軍人趙傳利接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被告知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進行捐獻並進行體檢。趙傳利聞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願意。」
8月12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聯繫到趙傳利,得知他目前已經做過體檢,檢查結果全部符合捐獻要求,8月19日將赴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
當兵16年不斷獻愛心,退伍後仍不忘初心
趙傳利今年35歲,家住曹縣普連集鎮莘西村。2002年,趙傳利到大連參軍,在某部服役。參軍16年,他立過兩次三等功,曾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其間,趙傳利時常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我是在大連當的兵。周末的時候沒事,就加入大連紅十字會,當了一名志願者,利用空閒時間去敬老院打掃衛生,給老人們理髮,陪他們說說話。老人們都需要陪伴,他們一見到我就非常開心。」趙傳利笑著說,自己曾在部隊參加無償獻血,當大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詢問他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時,他在諮詢了什麼是造血幹細胞捐獻和捐獻的意義後,就爽快地點頭答應了。
2018年12月,趙傳利退伍回到了曹縣老家。此後不久,他就和妻子一起創業,並創辦佰特瑞汽配有限公司,不僅帶動了周邊經濟,還解決了社會勞動力,讓更多人有了收入。這些年來,趙傳利多次自掏腰包購買營養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幫助他們,並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當他得知村裡要修路時,主動拿出5000元。今年疫情期間,他還主動報名,當了一名志願者,在村裡消毒、執勤。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好事,我義無反顧」
今年6月7日,趙傳利像往常一樣到公司工作,突然接到了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被告知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進行捐獻並接受體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人命關天,我同意捐獻!」
「當時加入中華骨髓庫時,我就詳細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我知道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救人的好事,所以想都沒想就同意了,直到掛了電話我才想到這事要與家人商量。」趙傳利說,他先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好在,自己跟妻子介紹了造血幹細胞的用途和捐獻流程後,她就接受了,並支持他做這件事,難就難在讓老人同意,「我父母不理解,他們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就是抽骨髓,會損害身體健康。但我沒有放棄,一有時間就跟父母介紹,告訴他們這事只有好處沒壞處,並讓他們看相關的報導。後來,我父母也明白了,就同意了。」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按照捐獻程序,6月11日上午,趙傳利抽血進行高分辨檢測;7月10、11日,他又在菏澤市立醫院接受全面體檢,檢查結果全部符合捐獻要求,8月19日將到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捐獻做準備,鍛鍊身體+合理搭配飲食
當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詢問他是否知曉被捐獻者是什麼情況時,趙傳利搖了搖頭。「非血緣關係的造血幹細胞成功配型的概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這麼小的機率竟然讓我給碰上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不僅能挽救一個生命,還能挽救一個家庭,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趙傳利說。
自從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後,趙傳利感到責任重大,一心為捐獻做準備。「一個好的體魄很重要。」趙傳利說,因為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本來身體素質就很好,如今為了能有一個好的狀態,他更是每天都堅持鍛鍊身體:早晨起床後用簡易的器械進行鍛鍊,下午下班後,就到居處附近的健身廣場鍛鍊。如果時間允許,他還會去遊泳館遊泳。而在飲食方面,他也開始講究營養搭配。「我現在不喝酒了,我要以最好的身體狀態完成捐獻,也免得家人擔心。」他說。
趙傳利說,他在給父母和妻子找捐獻造血幹細胞相關知識的時候,曾看到捐獻者在最後一秒放棄捐獻的報導,心情十分沉重,因為他深知,這對捐獻者而言只是一個決定,而對被捐獻者來說卻是生的希望破滅,是致命的打擊。「我希望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也希望捐獻者的意志更堅定一些。」趙傳利說。
這就是趙傳利,他用自己無私奉獻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的善舉,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意義,向社會傳遞了一份正能量,令人感動。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