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2020-12-27 大洋網

12月23日上午,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正是從黃慶良開始,廣東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

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史先東,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吳偉達,深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英姬,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朱為剛等到採集現場慰問第1000例捐獻者黃慶良,向他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感謝捐獻者挽救患者生命的愛心之舉。

清遠人在深圳 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救人

黃慶良,男,25歲,廣東清遠人,5年前來到深圳一家餐廳從事廚師工作。

黃慶良的愛心之路很早就開始了,2016年3月,他就開始在深圳參加無償獻血。2019年2月,在一次無償獻血時,黃慶良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當即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2020年8月,經檢索,他與一名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血液病患兒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之後,經過供患高分辨配型,健康體檢等一系列程序,黃慶良完全符合捐獻條件。

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0點半,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餐廳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準時進行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12月23日上午,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點燃患兒生命的希望。

又又又領跑!廣東千例捐獻居全國第一

正是從黃慶良開始,廣東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廣東又又又實現領跑全國!

廣東的雙「第一」是如何煉成的?

2001年,在深圳市紅十字會和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的城市,以無償獻血為基礎,率先開展了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宣傳發動。同年8月,志願者潘慶偉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實現了廣東省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零」突破。

2005年6月,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亦稱「中華骨髓庫廣東省分庫」)正式啟動,隸屬於廣東省紅十字會,統一管理和規範開展全省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宣傳、組織、動員、報名登記、血樣採集,HLA(白細胞抗原)分型,為患者檢索配型相合的捐獻者及移植相關服務等。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紅十字會系統自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以來,在社會上廣泛宣傳動員,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志願捐獻、挽救生命」理念,使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志願捐獻行列。

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23日,廣東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容量達117512人份,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其中為美國、韓國、法國等國境外患者捐獻21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

從九百到一千,廣東只花了5個月

近年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科學知識的普及,廣東省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通過捐獻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連年捐獻數量增長迅速,如同行駛在快車道,每百例捐獻所需時間一直在縮短。

從2001年8月廣東省第1例捐獻到2009年4月的第100例,7年8個月的時間捐獻數達到第一個100例;

從第100例到第200例(2012年1月),用時2年9個月;

從第200例到第300例(2014年7月),用時2年6個月;

從第300例到第400例(2015年12月),用時1年5個月;

從第400例到第500例(2017年3月),用時1年3個月;

從第500例到第600例(2018年5月),用時1年2個月;

從第600例到第700例(2019年4月),用時11個月;

從第700例到第800例(2019年11月),用時7個月;

從第800例到第900例(2020年7月),用時8個月;

從第900例到第1000例(2020年12月),僅僅用時5個月。

一個個時間節點,一位位奉獻大愛的捐獻者,彰顯社會公眾對造血幹細胞捐獻認知度的不斷提高和愛心積聚的加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患者從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獲得新生。

他們也在「最美逆行」

今年185位志願者實現捐獻

今年在全國人民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除了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骨髓庫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們也為愛逆行,護佑生命。

當得知患者病情危殆亟需移植的消息,眾多的志願者在疫情當前仍然初心不改,挺身而出,為挽救患者的生命付出努力,從全省各地奔赴廣州、深圳等定點採集醫院,獻出造血幹細胞。中華骨髓庫廣東省管理中心積極協同各合作單位,全力以赴做好捐獻者服務保障和安全採集工作,確保了捐獻者安全防護和患者及時救治。

在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志願服務者以及紅十字會、骨髓庫、血液中心、採集/移植醫院等的通力協作下,共同完成了一場場「最美逆行」,用愛心助力生命延續。

今年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廣東省造血幹細胞捐獻量仍然逆勢增長,截至12月23日,廣東全省今年已有185位志願者實現捐獻,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3例,增長22%,捐獻數量全國最多。

千名大愛者都是怎麼樣的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中華骨髓庫廣東省分庫詳細了解了廣東捐獻者相關數據。

截至目前,廣東報名入庫志願捐獻者達117512人,共成功捐獻1000例(其中為美國、韓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境外患者捐獻21例)。

捐獻者性別比例:男性827人,女性173人。

捐獻者年齡比例:18至20歲的捐獻者13人;21至30歲的捐獻者594人;31至40歲的捐獻者318人;41至50歲的捐獻者75人。

捐獻者性別及年齡分布:捐獻者以男性為主,佔比約83%;並且以30歲及以下青年為主,佔比約61%。

捐獻者職業分布:捐獻者來自各行各業,以學生、醫務工作者居多,成為捐獻主力軍。此外還有公務員、公司職員、軍人、教師、自由職業者、工人等。

知多D

廣東是重症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很高,臨床造血幹細胞移植需求量大。目前廣東省分庫已擁有11萬餘人份志願捐獻者資料,但還滿足不了臨床患者的移植需求。為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救助,還必須繼續擴大資料庫容量和提高捐獻量。

省紅十字會希望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血液病患者,關心和支持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呼籲更多的健康適齡公民加入志願捐獻者隊伍,挽救更多等待移植造血幹細胞延續生命的患者。

答問1:怎樣捐獻造血幹細胞?

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不是「抽骨髓」,而是採用皮下注射動員劑的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答問2: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身體健康嗎?

採集造血幹細胞如同採集成分血一樣簡單、安全。在整個採集過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經過嚴格消毒,耗材一次性使用,確保捐獻者安全,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導。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凋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即可恢復到原來水平。

答問3:怎樣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年齡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的公民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與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電話020-38845874)或各地紅十字會、血站聯繫,填寫志願捐獻者登記表並採集約8毫升血樣,即可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志願捐獻者的血樣經HLA分型檢測,相關信息會被錄入到中華骨髓庫資料庫中,等待患者檢索配型。當患者檢索到與某一位志願捐獻者配型相合時,便可以做捐獻準備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裴煬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裴煬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

相關焦點

  • 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達千例
    原標題: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達千例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黃慶良(右)昨日上午,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正是從黃慶良開始,廣東省非親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達到1000例。從第901例捐獻到第1000例捐獻,廣東僅用時5個月,截至昨日,廣東今年已有185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 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例!捐獻總數全國第一
    12月23日,25歲的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據介紹,此例捐獻標誌著廣東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記者從廣東省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容量達117512人份,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
  • 深圳小夥成為廣東省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12月23日上午,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記者獲悉,我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
  • 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赴濟南捐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樹晗 通訊員 王魯青 青島報導  2020年12月4日,在嶗山區政府舉行嶗山區第1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張同軍赴濟南捐獻歡送儀式
  • 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900例 其中捐獻境外21例
    中新網廣州7月6日電(蔡敏婕裴煬)廣東省紅十字會副會長吳偉達6日介紹,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報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入庫志願捐獻者數據達11萬人份,累計捐獻總數902例,其中為美國、法國、韓國等地境外患者捐獻21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中國內地第一。
  • 第101例!他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金曉軟(化名)是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早在2018年11月,他就加入中華骨髓庫,終於在2019年12月,他接到消息,有一名血液病患者與他初配相合,得知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有可能挽救一人的生命,金曉軟的是開心的。
  • 成功捐獻!青島第10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王魯青12月4日,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中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 今年浙江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用實際行動證明,造血幹細胞捐獻...
    今天的溫情故事發生在浙江省中醫院,最近,一位張先生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在浙江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隊、杭州市紅十字計程車服務隊工作人員的護送下,搭飛機送往了省外的患者處,完成了愛心接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新的一年裡,浙江捐獻出的第一例造血幹細胞。
  • 我市第58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12月2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市水利局職工李潔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採集,從她身體中採集出的「生命的種子」將用於救治一名3歲瀕危血液病患兒的生命。李潔成為四川省第286例、我市第5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7年,當李潔聽說市紅十字會開展招募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活動後,立即報名登記,成為了中華骨髓庫280多萬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中的一員。2019年6月,李潔接到了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一名患者與她初配成功,並徵詢是否願意進一步檢查並進行自願捐獻。她說:「既然有緣能配型成功,就一定要幫一把。」
  • 成功捐獻!嶗山區第1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順利返青
    青島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朱穎 通訊員 王魯青)12月4日,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用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 山西省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12月11日上午,來自太原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張正凱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通過外周血的採集方式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捐獻,成為我省第200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當天,省紅十字會授予張正凱「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和「山西省紅十字會榮譽會員」稱號。
  • 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成功捐獻返回青島-區市...
    12月4日,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用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採樣結束後,白血病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就帶著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下午就輸入到了患者的體內,經過醫院反饋,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生長的很好,白血病患者得救了!張同軍救的人是一名中年大哥。  張同軍成為全國第10572例,山東省第921例、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杭州市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在2003年。2016年8月實現100例捐獻,2020年12月實現200例捐獻。從第1例到第100例用了13年時間,從100例到200例則用了4年。近年來,杭州造血幹細胞工作快速發展,一個個時間節點,是200位捐獻者獻出大愛的記錄,也是這份事業艱難歷程和穩步發展的見證。值得關注的是,突破200例的背後,是26458份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願捐獻者同意書》。這是突破200例的源泉和支撐所在。
  • 青島第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馬廣濤捐獻成功順利返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樂 青島報導12月4日上午,伴隨著列車的駛來,青島第100例造血幹細胞捐贈者馬廣濤成功在濟南完成捐獻,返回青島。這也標誌著到目前為止,青島市成為山東省首個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城市,並且青島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入庫志願者數量3.275萬人,居全省第一。據了解,馬廣濤是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二大隊隊員、二大隊團支部書記。於2015年9月在校(青島理工大學)期間留樣入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 濟南成功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田博12月14日,濟南迎來第100位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從2009年11月濟南首例大學生捐獻者盛翔到100例95後小夥濮益鑫,11年來,濟南市奉獻了100份「生命種子」,讓來自全國乃至國外的100名因血液病而生命垂危的患者,見到希望的光芒。每一例捐獻背後都是愛的傳遞、生命的延續,今天濟南有兩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完成捐獻,為遠方的生命帶去希望。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青島第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馬廣濤完成捐獻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12月3日下午,青島第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馬廣濤在濟南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完成捐獻後他感到很驕傲、自豪,自己的捐獻即將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患者生命,心裡很開心。青島小夥馬廣濤今年25歲,在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山東省立醫院捐獻,他是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二大隊隊員、二大隊團支部書記。 2015年9月,正在青島理工大學讀書的馬廣濤留取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年9月份,青島市紅十字會電話通知其與患者初配成功,他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並積極配合紅十字會,順利完成了高分辨和捐獻前體檢等流程。
  • 中華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萬例,如何捐獻?影響健康嗎?
    資料圖片9月15日,中華骨髓庫宣布,造血幹細胞捐獻已經突破一萬例,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成為世界第四大骨髓庫。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以來,中華骨髓庫已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 「加入中華骨髓庫時沒想太多。回想起來,能在幾年之內找到匹配的人,為他帶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為此,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一萬例捐獻者林彬彬在2017年大二時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並於今年8月為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 吉林省第10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長春完成捐獻
    中華骨髓庫吉林分庫負責人劉豔麗來到採集室看望孫天龍,並向他頒發榮譽證書。吉林省紅十字會供圖  中新網吉林新聞10月14日電 (記者 郭佳)14日上午,志願者孫天龍在吉大一院為一位3歲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成為吉林省第101例(全國1029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中華骨髓庫吉林分庫負責人劉豔麗來到採集室看望孫天龍,並向他頒發榮譽證書。  90後的孫天龍,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也是一個8歲孩子的父親。
  • 退役消防員呂徵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成為吉林省第90例造血幹細胞...
    您還記得他嗎?兩年前,吉林省消防系統內第一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代宏宇。兩年後的今天,代宏宇的同班戰友,同寢室的室友——呂徵,也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5月15日,我省第9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呂徵,在吉大一院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成功採集的造血幹細胞懸混液將在當日送至廣州,並將挽救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小朋友的生命。中華骨髓庫吉林分庫負責人劉豔麗趕赴醫院看望慰問,並頒發榮譽證書。1994年出生的呂徵,曾經是一名消防戰士,服役期間因為表現優異,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 成為世界第四大骨髓庫
    原標題: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記者15日從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獲悉,截至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已達280多萬人份,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