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經成為了我國近些年病發、死亡率都排在第一的癌症類別!因此,很多人都提高了對肺癌的警惕性,在進行體檢時會重點對肺部篩查。經常能夠看到:有不少人在體檢過程中,都發現了「肺部結節」,擔心會不會是「肺癌」,然後開始擔驚受怕,茶飯不思。
那麼,查出肺部結節就一定是癌症嗎?查出肺結節該怎麼辦?今天一起來聊聊肺結節的一些科普知識。
什麼是肺結節?
肺部結節是指肺內直徑≤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可單發或多發,邊界清晰或不清晰。而小於1cm的陰影,就是「小結節」。
在臨床上,肺部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的肺部結節又根據其性質不同,劃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常見的炎性結節、鈣化結節、肺結核結節等。
而惡性結節,通常就是指肺癌。據調查數據顯示:純磨玻璃樣結節惡性的概率大約為有18%左右,實性結節惡性的可能大約為7%左右,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的惡變率最高,能達到63%左右。此外,通過肺結節的大小也可以判斷良性惡性:通常,越小的結節癌變率越低,而直徑小於5mm的肺結節,癌變率一般低於1%;直徑在5-10mm的肺結節,惡變的概率大約為6%~28%;直徑大於20mm的結節,惡變率能達到64%~82%左右。
通常情況下,在發現肺結節之後,大夫會依據結節的性質以及大小安排檢查方式,比如:纖維支氣管鏡、穿刺、組織活檢等。在早期發現肺結節之後,可根據結節的大小、數量等選擇定期複查的時間。
如果查出肺結節之後,近期突然有以下表現者,請儘快就醫。
2、反覆發作的肺炎
在患上肺癌之後,患者還非常容易出現肺部感染的情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炎治療後,症狀得到緩解,很多患者此時就以為自己已經痊癒了,其實腫瘤並沒有消除,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肺炎還會再次出現,大家如果發現自己反覆發作肺炎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患上肺癌了。
3、痰中帶血
咳出的痰中帶有血絲,也是肺癌早期的一個典型症狀。
很多人對於偶然出現的血絲並不重視,往往是在一次咳嗽痰中發現血絲之後,如果沒有再次發現,就沒有把它當回事。這可能是毛細血管被腫瘤侵襲,破裂導致的出血。而毛細血管又有非常強大的自愈力,微小的破損之後很快又恢復了,因此早期通常不會有持續出血的現象。
1.持續咳嗽,抗生素也不好使
如果咳嗽發作持續了超過3周或者3周以上,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也不明顯,可能是肺癌的警告信號,咳嗽是早期肺癌,最為明顯的一個表現。
2.呼吸的改變
肺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呼吸發生變化,比如說,呼吸急促或總是感覺喘氣費勁,這很有可能是肺癌的症狀,因為當肺部癌變後會使氣道充血或阻塞。因此,如果出現喘氣困難要儘快就醫,查明原因。
3.痰中帶血
痰中帶血產生可能是肺癌的徵兆。如果有這種情況千萬要注意了,馬上到醫院檢查。
4.胸部疼痛
沒有什麼明顯的誘因,突然出現胸部持續性疼痛,可能是肺癌的警告信號。肺癌也會導致骨骼和肌肉疼痛,尤其是經常表現在背部和肩膀等部位。當肺癌轉移到大腦時,也會有頭痛的表現。
哪些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1.年齡大於50歲的人。
2.吸菸超過20年,每天超過20隻的人;
3.易導致肺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如放射性物質暴露;特殊職業暴露;有癌症家族史;家屬中有肺癌病史;慢性肺病,如COPD和肺纖維化病史。
體檢發現肺結節,應該如何複查?
如果體檢的時候發現肺部有肺結節的話,不是所以的肺結節都會發展為肺癌,大部分的都是良性結節,消除一下自己的恐懼心理。
複查的時候儘量選擇肺部CT,而且儘量選擇同一個大醫院做檢查,首先這些醫院的儀器解析度要高,一些小醫院儀器的解析度可能會差一些,而導致一些小病灶沒有及時發現,耽誤病情。其次同一個醫院,可以將自己每一次的檢查結果進行對照分析,來觀察肺結節大小、數量、性狀等有無改變等。
如果初次發現肺部結節,可以3個月後複查一次,如果複查發現肺結節沒有明顯的變化,可以6個月後再來複查,如果仍然沒有明顯的變化,那麼1年之後再來複查。如果仍然沒有問題,那麼每年進行常規體檢就可以了。
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預防肺結節?
1.儘量避免接觸有害氣霧,如廚房油煙、二手菸、粉塵、燃氣以及其他揮發性有機物。
2.及時積極治療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部炎症、肺結核、塵肺等。
3.健康飲食:少吃黴爛變質、醃製、煙燻等食物。
4.拒絕吸菸:吸菸是一項對肺部健康傷害最大的活動。
5.職業防護:在粉塵汙染的環境中工作者,應戴好口罩或其他防護面具,以減少有害物質的吸入。
6.多吃綠黃色果蔬:綠黃色果蔬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能夠有效地維持體內細胞的完整性,令細胞中的組織代謝恢復。
7.保持樂觀:定期體檢做到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希望小賈醫生的講解能夠為廣大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小賈醫生,每天為您帶來一些醫學小知識,碼字不易,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再加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啦!
關注「醫務工作者小賈」,健康知識輕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