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到底是使用繁體字好呢還是簡體字好呢?

2021-01-08 果寶侃侃侃
雙 字繁體字 草書的寫法

有的人覺得繁體字多漂亮啊!一用簡化字漢字美感沒了,而且不會繁體字你也不知道怎麼寫,也不認識。讀一些古籍很費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就建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要我說呢,我現在日常使用的繁體字都認識,也都會寫。

漢字的功能不僅僅是審美這點事,他更重要的是一個工具,他為了方便我們信息上的溝通和交流。就如同推廣普通話一樣,南腔北調,誰也聽不懂,這就不利於交流。所以漢字一個重大的現實功能是交流功能。這個功能就決定了他越簡單越方便。如果複雜起來就會非常不方便,

很多老外學習中文都難了,寫中國字是萬萬不能。寫繁體字更覺得跟天書一般,別說外國人,我們中國人大家都知道大陸地區是推廣簡化字的,臺灣地區地方推廣繁體字。

如果讓大陸的小學生和灣灣的小學生,把」憂鬱的烏龜「這五個字分別抄寫一百遍,這對於大陸的學生不是問題,但讓灣灣的學生寫那他們估計會崩潰吧。

有的人會說舉得這個例子太過片面,其實如果你真想把這問題搞懂,你就應該了解到中國漢字從誕生之日一直到現在,是不斷的走過由繁複到簡單過程。

相關焦點

  • 簡體字好?還是繁體字好?
    簡化字,又稱簡體字。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中文的法定標準寫法,是與繁體字(又稱為正體字)相對而言的。簡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為國家標準。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亦在傳統繁體漢字的基礎上實行簡化字。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漢字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千年的寶貴財富,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那漢字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呢?《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皆有提到,倉頡作書,用來替代結繩的記號。倉頡在鳥獸和蟲蟻的行進之中,得到靈感,創造出了漢字。對於這樣的說法,史學界一直表示不完全正確。理論上,倉頡只是漢字的整理者,並非是唯一的創造者。
  • 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到底經歷了什麼?
    隨著時間和歷史的發展,漢字的形態和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也曾有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等等,關於要不要恢復繁體字其實已在社會上爭論許久。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黃秋生所說的「中文正字體」是指他所寫的繁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沒有誰比誰正統,誰比誰高貴。這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偏偏有人非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總有人自認為「繁體字才是正統」,瞧不起簡體字,甚至港臺有的人污衊簡體字是「殘體字」,流露出一種文化優越感。
  • 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哪個才是正統漢字?
    而諸多的學者卻因為當今漢字的兩大派別「簡體字」與「繁體字」,誰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而爭論不休,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哪個才是正統漢字?這引發了許多民眾的思考。
  • 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即便是從小就學習漢字的很多中國人也不會寫繁體字,畢竟我國大陸幾乎都以簡體字為主,就連新加坡和馬蘭西亞也都是用簡體字,只有港澳臺依然堅持在使用著繁體字,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都知道,漢字文化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開始,漢字經過了歷朝歷代的變化,才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 為什麼我們使用簡體字,港澳臺使用繁體字,看完終於知道了真相
    為什麼我們使用簡體字,港澳臺使用繁體字,看完終於知道了真相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智能軟體的出現,大家減少了書寫,往往會覺得在手機或電腦上明明都認識的字,但當自己要寫出來的時候,卻感覺不知道怎麼寫,即使寫出來了,可能看著也不太像,也會懷疑自己寫錯了
  • 繁體字比簡體字高貴……嗎?
    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近年來,支持繁體字「復闢」的聲音不絕於耳。比如詩人流沙河就曾表示,「中國從1956年開始公布了一批簡化字,它們的前身才是繁體字。從前可沒有繁體字這個說法,所使用的都是正體字。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姜秀真書法作品寫繁體為了追求盡善盡美的藝術表現雖然一般場合使用簡化字是規範用法,但200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還明確規定了數個場合使用繁體字是完全合法的,其中一個就是書法篆刻,但是不是說書法家就沒有簡體字作品呢?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呢,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啊,依然使用繁體字,在大陸地區呢,那麼為什麼在港澳臺地區,而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呢,歷史哥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化漢字的小歷史,很多人呢都以為簡體字呀,是在新中國之後才開始發明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呢,簡體字啊經常出現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我經常會發表一些關於漢字方面的文章,也會收到一些朋友們的私信:到底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真是一句話無法給大家準確回答,今天這篇文章就這個話題咱們聊一聊。哪個才更好呢?漢字到底有多少個?有些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到底它是如何的偉大?我只舉一個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種文字,您知道有哪些嗎?他們分別是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從「憂鬱的臺灣烏龜」看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
    恢復繁體字為何如此頻繁發生?從秦始皇簡化篆書,到新中國推行簡體字。漢字簡化到底是遠離了傳統內涵,還是順應時代的潮流。研習了千年的中國漢字經歷了哪些演變的歷程?漢字是繁是簡一直紛爭不斷,那麼,到底沒有有必要將繁體字撿回來呢?下面跟簡單熊一起來探討下這個話題吧。
  • 港澳臺堅持使用繁體字,隔壁新馬反而使用簡體字,這是為何?
    就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受到漢語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並且和大陸一樣,使用的都是簡體字,但是為什麼反而同個國家的港澳臺卻一直堅持使用繁體字呢?這其實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疑問。漢字簡化的歷程既然說到了漢字的繁簡,就不難要說到漢字簡化的歷史。
  • 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使用簡體字,而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
    就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受到漢語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並且和大陸一樣,使用的都是簡體字,但是為什麼反而同個國家的港澳臺卻一直堅持使用繁體字呢?這其實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疑問。漢字簡化的歷程既然說到了漢字的繁簡,就不難要說到漢字簡化的歷史。
  • 中國為何要舍「繁體字」用「簡體字」?為什麼差點廢棄「漢字」?
    為什麼又差點廢除「漢字」?其實中國從有文字到現在3000多年,一直在走由繁入簡的道路。只是今天中國人只認識繁體字和簡體字,不認識隸書、小篆,才會矯情起繁體字來。為何喜歡繁體字首先:大陸人喜歡繁體字,完全是因為港臺和海外在使用繁體字,而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比簡體字的地區經濟狀況更好,所以人們才羨慕使用繁體字的人。從而推崇繁體字,實際是推崇港臺文化的現象。
  • 簡體字已經用習慣了,那麼繁體字有恢復的必要嗎?
    漢字從甲骨金鼎以下不斷演變,順應社會時勢與需求,慢慢潛移默化。某些人非要強調這些小差別只是在製造對抗,僅此而己。其實簡體字的歷史是比較久的。以前人寫字是繁簡不分。說明繁體和簡體是同時存在的。並不是簡體字就沒多久歷史。還有我看得懂繁體字,我是學歷史專業的學生。我老師也是比較推崇繁體字的。我不贊成恢復繁體字。
  • vivo手機字體變成繁體字,啥都不認識了,怎麼變回簡體字呢?
    不管是上學黨還是上班族,人們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愛豆,很多小夥伴都會喜歡臺灣或香港的明星,而在喜歡愛豆的同時,他們用繁體字發文,而我們日常用的是簡體字,看繁體字時少的還能看得懂,多了可能就看不懂了,加上自己也沒學習了解過,只覺得看繁體字就覺得有些難辨識。
  • 為什麼你喜歡的古文,很多不能輸入和顯示繁體字呢?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文房四寶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至於閱讀,很多讀者都習慣了電子產品來閱讀。事實上證明是有這個字的,但是現在的電子版卻無法顯示,害得查閱無數資料才搞清楚到底是什麼,這就是繁體的尷尬之處。為什麼現在很多繁體字無法輸入和顯示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於是一邊好奇熱愛,一邊窺探臆想,再對比天天相見、平平無奇的簡體字,就越發覺得它的意義和歷史,似乎都遠不如繁體字來得厚重。可事實上,我們如今所見的繁體字,早已在歷史裡被多次簡化過,並非數千年前那「原汁原味」的繁體字。倘若讓我們日常使用那些古老的繁體字,估計誰都會叫苦連天,不再如此「崇古媚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