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有句古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今,澳大利亞正在為自己兩面三刀的做派付出慘痛代價。
近日,俄羅斯一家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批判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兩面三刀的嘴臉。文章表示,中國似乎厭煩了澳大利亞的兩面派做法,目前,中國對澳大利亞部分商品採取了合理反制措施。文章直言,在任何貿易爭端中,澳大利亞都將是唯一的輸家。
澳大利亞正在付出代價
澳大利亞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出口商品,而中國恰恰又是澳洲最大的輸出國之一,簡而言之,中國就是他們最大的客戶。多年來,中澳兩國一直在大麥、葡萄酒、牛肉等農副產品領域多有來往,可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做出錯誤舉動,不斷挑釁中國,直接導致兩國關係惡化,也影響了兩國的經貿關係。
本來受到疫情的打擊,澳大利亞經濟已經嚴重下滑,如今澳大利亞又少了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坎培拉每年的出口損失將高達上千億美元。對此,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這是「雙輸局面」。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澳大利亞是唯一的輸家
如今,中國已找好新的合作夥伴,和印尼籤訂了一項多年的煤炭供應協約,澳大利亞煤炭將完全被取代,而其他領域正在進行中。目前,中國正在轉變以往的「單一市場」,減少對一個國家的產品依賴,這對澳大利亞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擊。文章指出,中國是全球市場的大買家,因此不管是什麼貿易衝突,澳洲都將是唯一的輸家。
事實上,作為買家,中國的選擇範圍很大,而作為賣家,澳大利亞嚴重依賴對華出口,因此在這場澳大利亞單方挑起的衝突中,中國的損失很小,而澳大利亞的損失卻很慘重。文章指出,中國已多次提醒澳不要再無端生事,可坎培拉為討好美國一直對華進行政治挑釁。甚至切斷了地方政府、大學與中國投資者的合作關係。
此前,在一些西方政客的挑動下,澳洲對中國學生實施各種不合理的限制,並且還在南海與美國積極配合,挑釁中國的領土主權。據此,文章表示,中國對澳採取的措施,完全可以理解。
煤炭、牛肉、葡萄酒、鐵礦石等產品,都不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全球都有替代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為何要忍受澳大利亞的挑釁與侮辱?中國可以輕易轉換,選擇其他賣家。
最後文章表示,澳大利亞政界的傲慢讓人無法理解,他們自以為追隨美國,不斷挑釁、貶低中國不會付出任何代價,這與歐洲對俄羅斯的態度極為相似,而兩者的根源都在美國,這說明,盲目追隨美國,當美國的哈巴狗,接受美國過時的冷戰陰謀論,是會付出慘痛代價的。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