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在12月15日的時候發文,中國和澳大利亞打交道的時候,澳大利亞充當美國的哈巴,中國忍受不了澳大利亞的做法,澳的代價慘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兩面派和挑釁的做法下,已經無法容忍,進行了反擊。北京現在已經開始抑制澳大利亞的一些進口商品,比如葡萄酒、木材還有一些農作物的進口。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就是中國。澳大利亞就像是握住了中國的把柄一樣,想要把這個「優勢」利用到每個方面。但是這次迎來的卻是中國的反擊,中國切斷了澳大利亞的財路,澳每年的出口損失高達千億美元。而且澳大利亞受到了疫情和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商品的抑制,澳大利亞的經濟一落千丈,一切陷入了僵局當中。澳大利亞總理說這是一個「雙輸局面」。
而且不止如此,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已經籤署了煤炭的供應協議,這將會完全取代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交易活動。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中國人口眾多,也是最大的進口商品國家。在任何的貿易爭端當中,中國都是是輸家。現在,北京已經實施了多元化的戰略,減少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單一的進口依賴,特別是依附西方國家的國家。這個消息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因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國,澳也在近十年內非常依賴中國的進口。
北京雖然已經多次警告坎培拉不要進行挑釁,但是澳大利亞一直聽從美國的指使。還揚言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威脅,這一次真的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北京一直指責坎培拉是冷戰的思想。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挑釁不單單是國際貿易,地方政府和大學也切斷了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之前,有一些媒體和政客還渲染敵對的氛圍,澳大利亞政府對待中國留學生種種的抑制,坎培拉還支持美國對中國南海的挑釁行為。
所以眾多也對澳大利亞的商品進行抑制這是人之常理。不在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的國家進口,比如南非的葡萄酒、俄羅斯的鐵礦還有印度尼西亞的煤炭。中國完全不用忍受澳大利亞的抑制與打壓,現在澳大利亞的經濟狀況也完全證實了這一點。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澳大利亞的頑固不化,一門心思地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面,聽人差遣。他們不停地打壓抑制中國的種種行為,只是為了擺明自己的立場,這與歐洲一些國家討好美國敵對俄羅斯的行為是大致一樣的。
歐洲在俄羅斯與美國冷戰的態度上,與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壓制行為真的如出一轍。但是不管是歐洲還是澳大利亞都是盲目的跟風,不從自己的國情出發,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帶給自己傷害。而且這兩件事情,都能表現出接受了接受美國的陰謀最後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