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復工在路上| 製造、零售企業積極擁抱數位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改變了大多數人和企業的辦公方式,迫使企業作出選擇——數位化。
一邊是清冷的大街小巷,一邊是火熱的線上雲端,這一「冷熱」並存的戲劇化場景,是特殊時期中國經濟數位化活力的映射。如果說過去20年是面向C端零售行業的數位化,那麼未來20年必將是面向B端製造行業的數位化。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以大潤發為代表的零售品牌商,以及以東方希望為代表的製造企業表現較為出色。
「原有的架構已經無法跟上這樣的市場趨勢,我們需要對內部的系統做一些數位化的重構。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原有的系統沒辦法支撐我們整體的業務。」大潤發CTO陳俞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大潤發擁有5個大區5套系統,實時交易數據由各門店獨立匯總,然後定時傳送到總部,總部信息按照日批次給到門店。
2017年12月,在阿里入股高鑫零售的次月,大潤發就與阿里巴巴開展了數位化合作,合作項目包括門店系統雲化、基礎硬體雲化、門店作業移動化、線上線下全觸點數位化、貓超共享庫存協作等多方面內容。
陳俞安表示:「我們以前的系統例如會員系統、商品系統、POS系統這些基礎數據和系統我們都有,但是數位化的程度比較低,有很多數據不完備,系統之間相對比較割裂,因此無法像網際網路平臺那樣,通過數據融合產生價值。」
在這個問題上,大潤發選擇以All in Cloud決心來打通線上線下,進行全鏈路的業務融合,讓數據沉澱和精細化管理變為水到渠成。現在通過上雲,大潤發將歷史沉澱在不同系統的數據橫向打通,同時通過雲POS和自助收銀機,將賣場支付環節變成了消費者數位化觸點。
記者了解到,一家大潤發門店的收銀環節分為自主收銀POS、阿里雲POS(人工收銀),根據當地支付習慣自助收銀POS每家店布置12臺~18臺,佔收銀臺數量的比例接近40%。
以大潤發為代表的零售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更加關注流量、營銷、轉化率、庫存量等環節,以東方希望為代表的製造企業則更加關注原材料調撥、生產流程、產品出入庫等環節。
東方希望是一家集農業、重化工業產業鏈等為一體的民營企業集團,有160多個實體工廠,也提供供應鏈上遊的大宗原料,全年不能停工。東方希望之所以能夠在此次疫情中免受影響,離不開公司移動化的建設。早在2016年,東方希望就決定將分散在生產、財務、人事、貿易等環節的60多個應用App全部集成到釘釘平臺。
「2月3日開始在線上辦公,通過集成在釘釘移動端平臺上的應用,對生產物料申請訂單、出入庫審批、產品銷售單據的出具、財務審批到帳等多項事務進行操作。」東方希望集團數位化部總經理黃興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有限,除了工廠現場操作外,集團的其他事務能移動化的基本都完成移動化了。
變化已經發生。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經濟的數位化升級是中國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關鍵一躍。環顧全球,數位化轉型也將成為繼工業化、信息化之後又一次國際發展競賽的突破口。